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我国现行护理工作量测量方法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护理工作量是衡量护理人员工作的劳动强度、确定临床护理人员配置的重要依据。因此,选择合适的护理工作量测定方法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的护理工作量测定方法主要是测定护理工时。工时测定法是指对完成某项工作全过程的每一环节必须进行的程序和动作所消耗的时间进行测定的方法,是确定劳动量的最基本方法,各项操作步骤所需时间之和即为所测工作项目消耗的时间[1]。1研究现状1.1“单位时间工作量”测定方法1.1.1林菊英先生在1980年根据护理工作是否与病人直接面对将其分为直接护理项目31项[2]和间接护理项目27项[3]。在使用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护理管理数据平台,探讨护理工作数和量统计分析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应用。[方法]基于HIS平台,建立护理工作项目的数和量(工时)基础数据库;导出2013年护理工作量,用Excel统计分析工作量的数和量排序,计算分类工时的构成比,并以病房为单位进行总工时、住院床日平均工时排序,用管制图分析2013年各病房的人均护理工时。[结果]护理工作数和量排序不同,全院的基础护理、危重护理、常规操作分别占总工时的55.24%、18.21%、26.55%;各病房全年总工时和住院床日平均工时成阶梯状递减;病房的人均工时管制图有3个科超出控制线的上限,5个科低于控制线的下限。[结论]可用计数法工作量建立质量控制指标监测和耗材物资管理信息模块;用护理工时建立护理人力管理模块,为护士层级配置、绩效分配、病房分类、质量评价、团队和个人评优提供决策。  相似文献   

3.
叶曼  赵丽萍  李乐之  黄金 《护理研究》2011,25(35):3270-3272
[目的]以临床科室平均每日护理工作量为基础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方法]调查6个临床科室不同职称护士进行每项护理技术操作的工时及各科室每日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平均频次,统计各科室每日平均护理总工时,采用2种计算公式计算各科室实际所需护士数及床护比。[结果]不同科室护士实施各项护理操作使用的时间、不同职称护士实施大部分护理操作使用的时间、不同科室每日护理总工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科室实际所需护士人数及床位比高于现有编制。[结论]要实现优质护理服务,需要补充护理人力资源并以临床科室实际护理工作量为基础科学合理地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4.
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基础护理操作项目工时测量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基础护理操作项目工时测量的方法及结果.方法 在现场调研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确定65项基础护理操作项目.以Barthel指数评分法判断病人的ADL分级.以ADL 3级病人为操作对象,对基础护理的直接护理操作项目和间接护理操作项目进行工时测量.测量时间为1周.结果 确定65项基础护理操作项目(直接护理项目47项、间接护理项目28项)的护理工时.结论 测量的护理操作项目工时可满足护理工作范畴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可使护理人力资源配詈的研有向更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建立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数量与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TISS-28)的数学模型,为合理、有效地配置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人力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ICU 5周内收治的病人共133例次进行TISS-28评分和护理工时测量,通过简单线性相关分析及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建立TISS-28评分和直接护理工时之间的关系模型,并进一步通过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数量公式建立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数量与TISS-28评分的数学模型。[结果]TISS-28评分越高,病人所需直接护理工时越多;直接护理工时与TISS-28评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811,具有线性正相关关系;建立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数量与TISS-28的模型为:所需护士人数=1∑n[42.5×(TISS-28i)-124.3]/286.12。[结论]建立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数量与TISS-28评分的数学模型可有效、简单、快速地预测ICU所需护理人员数量。  相似文献   

6.
张菊霞  马玉霞  韩琳 《护理研究》2013,(27):3039-3041
护理人力资源作为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维护和促进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责任。研究表明,护理工作量的测量是衡量护理劳动强度、确定临床护理人员配置的重要依据[1];护士人力配置与病人住院日、医源性泌尿系感染、呼吸道感染、压疮发生率和抢救成功率等指标高度相关[2]。护理工作量的测量是了解护理工作量的最基本方法[3],而护理项目操作时间是进行护理工作量测算的基础,也是护理管理者进行护理人力成本测算的基础。本研究对某综合医院护  相似文献   

7.
Barthel自理能力评分与护理工作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病人自理能力评分与护理工作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Barthel评分量表评估病人的自理能力,依据病人自理能力分为完全需要照顾、大部分需要照顾、少部分需要照顾和生活基本自理4组,采用工时测算法测算住院病人的每日直接护理工作量。[结果]不同自理能力病人所需直接护理工作量不同,完全需要照顾组和大部分需要照顾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3类直接护理项目中10类直接护理工作量与Barthel自理能力评分存在负相关(P〈0.01)。[结论]病人自理能力是反映护理工作量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能反映临床护理工作量的各因素,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病人分类系统,以实现科学合理地配置和使用护理人力目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病人自理能力评分与护理工作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Barthel评分量表评估病人的自理能力,依据病人自理能力分为完全需要照顾、大部分需要照顾、少部分需要照顾和生活基本自理4组,采用工时测算法测算住院病人的每日直接护理工作量。[结果]不同自理能力病人所需直接护理工作量不同,完全需要照顾组和大部分需要照顾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3类直接护理项目中10类直接护理工作量与Barthel自理能力评分存在负相关(P0.01)。[结论]病人自理能力是反映护理工作量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能反映临床护理工作量的各因素,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病人分类系统,以实现科学合理地配置和使用护理人力目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住院病人进行护理工时测定,确定病区平均每日护理工作量,为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工时测定表,选取咸宁市中心医院25个病区为调查现场。采用观察法和记录法,对课题组确定的83项直接护理项目和30项间接护理项目进行护理时间测定,计算每个病区的实际护理工作量。[结果]直接护理时间占护理总时间的65.18%,80.00%病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编现象,日均护理时间4973.99 min(82.90 h),适宜的床护比为1∶0.54。[结论]对护理工作量进行测定,以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住院病人进行护理工时测定,确定病区平均每日护理工作量,为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工时测定表,选取咸宁市中心医院25个病区为调查现场。采用观察法和记录法,对课题组确定的83项直接护理项目和30项间接护理项目进行护理时间测定,计算每个病区的实际护理工作量。[结果]直接护理时间占护理总时间的65.18%,80.00%病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编现象,日均护理时间4 973.99min(82.90h),适宜的床护比为1∶0.54。[结论]对护理工作量进行测定,以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重症监护病房(ICU)成人护理工时评估体系,评估ICU护理工作量,为ICU专科护理特点分析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4个ICU注册护士92名及病人200例,利用观察法和工时测量法,形成ICU成人护理项目框架并进行实时测量。采用负荷权重法和专家咨询法确定各项ICU护理项目难度系数,形成ICU成人护理工时评估体系,并完成信效度检验。[结果]ICU成人护理工时评估体系包含19个基础护理项目、9个ICU专科护理项目及6个护理业务管理项目,Cronbach's α系数为0.63,重测信度为0.86。应用Kaiser-Meyer-Olkin(KMO)检验及Bartlett's检验测量因子分析的可行性,结果提示资料适合因子分析,最终提取出9个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5.65%。[结论]构建的ICU成人护理工时评估体系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全面、系统地评估ICU护理工作量,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一种操作性较强的单项护理工作项目工时测量的方法。方法于2014年3—4月选择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中符合条件的399名护士作为工时测量对象,采用观察法和标准化的工时测量方法,测定适合难度评价和工时测量护理工作项目的时间。结果399名护士平均工作年限为(10.24±8.12)年,本研究共完成1887次护理项目工时测量,测得59项护理工作项目的平均工时,最短为称体质量23.58 s,最长为接四级手术后患者1934.10 s;由于冰帽物理降温、冰毯物理降温、压疮Ⅲ期换药、压疮Ⅳ期换药、酒精擦浴等5项工作项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罕见,未获得其工时。结论护理项目的工时结果合理,结合难度系数与项目频次可以实现护理工作量的客观统计,为量化绩效考核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3.
范玲  王蕾  邢琳琳 《护理研究》2012,26(21):1986-1987
[目的]根据病人护理需求的工时测定,探讨责任护士的配置数量。[方法]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20个病房单元病人819例,通过工时测量法,计算出不同护理级别的病人所需的平均护理工时,从而计算出每个护理单元需要配置的责任护士的数量。[结果]不同护理级别的病人所需的平均护理工时不同,从而可得到每个护理单元配置不同数量的责任护士。[结论]通过不同护理级别的病人所需的平均护理工时测定,可以科学、合理地配置责任护士的数量。临床护理管理者可根据护理单元中各护理级别病人的数量,科学调配责任护士,保证优质护理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定量了解住院患者的基础护理需求,为合理评估护理工作量、配置护理人员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工时测定法对住院患者所需的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进行测量,收集并计算单项护理操作的平均时间和不同护理级别患者每日所需基础护理平均时间。结果: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会增加临床护士的工作量,不同护理级别的患者所需基础护理服务量明显不同。结论:医疗机构应合理配置护理人员,以满足患者需求,保证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某医学院附院为例,通过测定临床科室护理操作项目(护理收费操作项目与护理不收费操作项目)的护理工时,了解不同科室的护理工作现状,探索建立临床护理操作项目的操作工时测量方法及标准,为医院合理地进行护士配置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与专家会议法规范每个护理操作项目的起止时间与流程,对全院33个临床科室进行护理工时测量。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通过HIS系统获得2016年2月、5月、7月、9月、12月各科室护理收费操作项目的护理频次,通过统计室、洗衣房等部门获取护理不收费操作项目的护理频次,以计算各科室护理总工作量、护理收费操作项目工作量与护理不收费操作项目工作量、每位护士每日所承担护理时数及床护配比。结果 护理不收费操作项目所占护理工作量比重较高,每位护士每天所承受的护理工时数差异较大,最高的科室是肝胆两腺外科,为10.02h;最低的科室是临床心理科,为2.29h。结论 参考护理工作量结果,可以合理地进行护士配置,并呼吁各科室根据专科性质对相关护理操作项目申请收费,希望得到相关部门、领导的支持,从而体现护士工作的价值,以期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促进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工时测定和护理分级的神经外科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方法]自行设计护理项目观察表,对神经外科6个专业组不同护理级别病人每人每日所需的护理工时进行测算,借助医院信息系统获取2018年各护理项目频次,计算神经外科各专业组病人人均日护理时间和理论床护比。[结果]神经外科病人人均日护理时间为127. 89 min,一级护理病人人均日护理时间为143. 78min,二级护理病人人均日护理时间为64. 33 min,平均床护比为1∶0. 53。肿瘤组、出血组一级护理、二级护理病人人均日直接护理时间、理论床护比居前2位;功能组最低。[结论]基于工时测定和护理分级计算护理工作量,能科学、合理地配置临床护士人数;神经外科各专业组间护理工作量不同,所需配置床护比各异,应根据各专业组特点合理配置神经外科护理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单元护理工作量测量方法,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在文献分析及前期护理单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护理单元护理工作量的项目框架;经过2轮项目筛查确定测量项目,经过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和4次专题讨论确定项目权重,并进行实测数据分析。[结果]确认了181项护理工作量项目的分类及权重,实测数据有较好的认可度。[结论]研究所确定的护理工作量分类与权重,能比较客观、准确地反映本院临床护理工作量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测定骨髓移植病房护理工作量,明确其护士配置的实际需求,探索其人力资源配置特点。 方法 编制护理项目观察表, 培训观察员, 测量病房直接护理项目和间接护理项目的总工时, 计算病房所需护士数。 结果本病房涉及 98 项护理项目,其中直接护理项目 68 项,间接护理项目 30 项;平均每例患者 24h 护理项目总工时为 730.86min ;理论所需床护比为 1∶2.2 。 结论 本研究初步测量骨髓移植病房的护理工作量,并计算出适用于骨髓移植病房的理论床护比,为在临床进行科学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定非直接护理工作项目难度评价的指标以及各指标的权重,为非直接护理工作项目难度系数的评价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文献、现场调查、面对面访谈以及专家论证会确定非直接护理工作项目难度评价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果]最终得到项目复杂程度、操作者要求、操作风险、操作所需脑力负荷和工作环境5项一级指标,权重依次为0.301 5,0.247 7,0.151 4,0.199 1和0.100 3;16项二级指标:烦琐程度、易学程度、体力需求、时间需求、知识要素、专业难度、工作年限、沟通与人际关系、仪器损坏的风险、操作者风险、脑力需求、研究创造能力、努力程度、地点的稳定性、工作思维环境、工作自主性,权重依次为0.405,0.295,0.143,0.157,0.448,0.302,0.147,0.103,0.312,0.688,0.443,0.204,0.353,0.252,0.444和0.334。[结论]非直接护理工作项目难度指标数量适中、涵盖全面,权重合理;医院在施行绩效考核过程中,应注意护理工作量统计的合理性,体现非直接护理工作项目技术含量、强度及风险等方面的差异,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护理工时测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通过对126所二级以上医院进行人力资源工时测定,探索一种操作性较强的护理工时的测算方法。方法:采用观察法,通过课题组确定要观测的直接和间接护理项目,记录实践中测定项目所用时间,得出护士工作量及平均工时。结果:测定出了课题组所确定的直接和间接护理项目的平均工时,以及总结出一种可操作的工时测量的方法。结论:建议医院相关部门通过对护理工时的测量,来了解所需要的护理人力,为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提供客观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