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回顾本实验室开展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s,ENA)抗体联合检测的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生物芯片技术检测抗ENA(ds-DNA、Sm、SS-A/Ro、SS-B/La、u1RNP、Scl-70、Jo-1、RibosomalP)抗体,并采用双盲法分析ANA阳性标本的荧光核型与抗ENA抗体的关系。结果979例临床标本中,ANA阳性的标本数为400例,阳性率为40.9%(400/979)。荧光核型主要是核颗粒型(249例)、核均质型(83例)、胞浆颗粒型(30例),同时对979例标本进行抗ENA抗体的检测,阳性标本数为199例,阳性率为20.3%(199/979),只有1例阳性出现在ANA阴性的标本中。在400例ANA阳性的标本中,抗ENA抗体的阳性率为49.5%(198/400),出现较多的阳性抗体是抗SS-A/Ro(133例)、抗RibP(78例)、抗u1RNP(70例)、抗ds-DNA(61例)、抗SS-B/La(40例)等抗体,主要与颗粒型荧光相关。而均质型ANA标本中,常见的抗ENA抗体是抗ds-DNA(37例)、抗SS-A/Ro(27例)、抗Jo-1(20例)、抗RibP(20例)等抗体。结论不同荧光核型的ANA与抗ENA抗体之间的关系有各自的特点。用间接荧光法筛查ANA,并联合抗ENA抗体谱进行分型,可以确定部分ANA靶抗原的类型,进一步扩展抗ENA抗体谱,才能准确确定靶抗原。  相似文献   

2.
抗核抗体与抗ENA抗体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方 《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1):61-62,71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荧光核型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不同项目阳性结果 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抗核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ENA抗体采用欧蒙免疫斑点法检测.采用双肓对照法对比分析243例抗ENA抗体(抗nRNP/Sm、Sm、SS-A、SS-B、Scl-70和Jo-1抗体)阳性的病例ANA的荧光核型.结果 243例抗ENA抗体阳性的病例,ANA的阳性率为91.8%.主要以核浆颗粒型(包括细、粗颗粒)为主,约为51.0%(124/243),抗SS-A单独阳性时核型比较分散,核浆细颗粒型占28.3%(36/127).核浆粗颗粒型占19.7%(25/127).抗nRNP/Sm单独阳性时以核浆粗颗粒型为主,阳性率为56.3%(18/32).另外,350例ANA阳性病例中抗ENA抗体常规6项阳性率为63.7%(223/350).结论 抗ENA抗体阳性时并非都与ANA核浆颗粒型有关,抗核抗体(ANA)荧光核型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类型没有绝对的规律可言.随着对自身抗体的深入研究.目前抗ENA抗体谱的检测项目还有待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多肽抗体不同项目阳性时与抗核抗体(A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比分析323例抗ENA抗体(抗U1-nRNP、Sm、SS-A、SS-B、Scl-70和Jo-1抗体)阳性病例的多肽谱类型与其304例ANA阳性核型。结果抗ENA抗体类型不同,ANA荧光核型有很大差别,没有绝对的规律可言。结论不能简单地依据荧光核型来推断抗ENA抗体的具体类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自制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弱阳性及阴性质控品,确保常规检测工作结果的质量。方法将抗核抗体(ANA)谱阳性结果的患者血清置于56℃30min条件下灭活,离心去除沉淀后血清(结果为RNP++,Sm++,SS-A++,SS-B++,dsDNA++)与ANA及ANA谱全部阴性献血员血清按照1∶N比例混匀,配置成ENA弱阳性质控品(结果为RNP±,Sm±,SS-A±,SS-B±,dsDNA±),采用免疫印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NA弱阳性质控品,然后进行均一性、稳定性、破坏性实验验证。结果均一性、稳定性、破坏性实验验证均通过,ENA阴性质控品所有阴性的靶抗原都能够检测出阴性,所有阳性的靶抗原都能够检测出阳性。结论经过验证,ENA自制质控品符合该科要求,可以应用于常规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及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抗ENA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及疗效判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00例已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实验室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45例,干燥综合征(SS)12例,类风湿关节炎(RA)43例,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ANA、抗ds-DNA采用ELISA定量检测,抗ENA抗体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IBT)。结果 ANA在SLE、SS、RA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5.6%、75.0%、27.9%,抗ds-DNA在SLE中的阳性率为68.9%。在45例SLE患者中,30例活动期组中的ANA和抗ds-DNA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期组患者经治疗病情缓解后抗体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ds-DNA、抗nRNP/Sm、抗Sm与SLE相关,抗SS-A、抗SS-B抗体与SS及SLE相关。上述抗体在RA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ANA27.9%、抗ds-DNA7.0%、抗SS-A4.7%、抗SS-B4.7%、抗nRNP/Sm11.6%、抗Sm2.3%。健康对照组未检出抗ENA抗体谱,ANA和抗ds-DNA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ANA、抗ds-DNA及抗ENA抗体谱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具有互补性,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对疾病的诊断分型、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818例自身免疫病抗ENA抗体与抗核抗体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比较抗核抗体(ANA)荧光核型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AN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ENA抗体采用免疫印迹和免疫双扩散法检测,检测结果采用双盲对照比较分析。结果818例抗ENA抗体阳性中ANA的总阳性率97.4%,但有6.4%(8/125)针对分子量60000的SSA抗体和30.0%(3/10)抗Jo-1抗体阳性的标本ANA阴性。抗ENA抗体中抗Sm、U1-RNP抗体阳性时有94.4%(51/54)显示为ANA单纯的斑点型或合并有其他核型;抗SS-A、SS-B抗体阳性时核型较分散,斑点型占75.4%(49/65);抗Scl-70抗体阳性时以核仁型为主,阳性率为68.6%。82例斑点型ANA阳性病例中抗ENA抗体常规6项阳性率为67.1%(55/82)。结论ANA目前作为风湿免疫病的筛查实验还有欠缺,宜与抗ENA抗体同时检测。抗ENA抗体阳性时并非都与ANA斑点核型有关,需具体分析;ANA斑点型阳性时,抗ENA抗体常规项目可以为阴性,可扩大抗ENA抗体的检测范围。  相似文献   

7.
廖慧芳  刘敏  万建新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1):2538-2540
目的:比较包被不同抗原成分的酶标抗核抗体(ELA-ANA)试剂在临床上的应用及意义.方法:用包被有抗双链DNA(dsDNA)、SS-A、SS-B、Sm/RNP、Scl-70、Jol、histones及centromentric antigens 8种抗原成分及包被有dsDNA、SS-A、SS-B、Sm/RNP、Scl-70、Jol antigens 6种抗原成分的酶联免疫吸附试剂检测120例抗盐水可提取核抗原抗体(ENA)和(或)ds DNA阳性患者血清的抗核抗体(ANA),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包被有8种抗原的试剂检测ANA阳性例数为100例,阳性检出率为83.3%,阴性20例.包被有6种抗原成分的试剂检测ANA阳性例数为79例,阳性检出率为65.8%,阴性4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包被多histones及centromentric antigens两种基质的ELA-ANA试剂来检测ANA,可提高其检出率,有助于自身免疫疾病的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感染与SLE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5例SLE患者和45例体检健康者血清中EB病毒核抗原(EBNA)Ig G抗体、早期抗原(EA)Ig G抗体、衣壳抗原(VCA)Ig G和Ig M抗体、VCA Ig G亲和力5个指标,分析不同EBV感染类型下抗核抗体(ANA)、抗Sm抗体、抗双链DNA(ds DNA)抗体及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的差异。结果 SLE患者血清EA Ig G抗体、EBNA Ig G抗体、VCA Ig G和Ig M抗体相对滴度显著高于体检健康者(P0.05);两组间VCA Ig G抗体亲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EBV现症感染率显著高于体检健康者(37.8%vs 0.02%,χ2=17.78,P0.01);既往感染率显著低于体检健康者(57.8%vs 75.6%,χ2=10.33,P0.01),两组均未检出急性感染、慢性感染和原发感染患者。SLE患者中血清抗Sm阳性组与抗Sm阴性组间EBNA Ig G抗体相对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EBV现症感染和既往感染时抗Sm抗体、抗ds DNA阳性率及SLEDA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者存在EBV的新近感染或有既往感染的病毒活动;EBV感染与SLE疾病的活动性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本实验室开展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s,ENA)抗体联合检测的情况,分析新疆石河子地区汉族人群中ANA与抗ENA抗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欧蒙线性免疫法检测抗ENA抗体,并采用双盲法分析ANA阳性标本的荧光核型与抗ENA抗体的关系。结果 1084例临床标本中,ANA阳性的标本数399例,阳性率为36.81%(399/1084)。512例标本联合检测ANA抗体和抗ENA抗体。ANA阳性标本数为169例。其核型包括核均质型(122例)、核斑点型(31例)、核周型(12例)、混合型(4例)。抗ENA抗体阳性标本数161例,其中80例标本抗ENA抗体阳性且ANA阴性,有88例标本抗ENA抗体阴性且ANA阳性。在169例ANA阳性的标本中,主要的荧光核型是核均质型。而核均质型ANA标本中,常见的抗ENA抗体是抗Ro/SSA60抗体(35例)。核斑点型ANA标本中,常见的抗ENA抗体是R0/SSA 60抗体(14例)、抗U1RNP(7例)、抗Sm(9例)。核周型ANA标本中,常见的抗ENA抗体是抗R0/SSA60(5例)、抗dsDNA(6例)、抗核小体抗体(5例)、抗组蛋白抗体(5例)。结论 ANA与抗ENA抗体这两种检测方法的吻合程度不佳,ANA的荧光核型与抗ENA抗体类型没有固定的规律。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筛查ANA,并联合抗ENA抗体谱进行分型,才能确定部分ANA靶抗原的类型,必须进一步扩大抗ENA抗体谱。  相似文献   

10.
献血者抗核抗体及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谱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及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谱在健康献血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同时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抗ENA抗体,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 93例健康献血者中ANA阳性14例(15.1%),其中45~55岁阳性者11例(39.3%),随着年龄增高,ANA的阳性检出率逐渐增高(χ2=94.01,P<0.05);健康献血者中,不同性别A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NA阴性组比较,ANA阳性献血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中性粒细胞相对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人可能存在生理性自身免疫应答,但不一定能激活自身免疫系统,引起自身免疫损伤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11.
两种抗体阳性对抗核抗体阴性的确证试验价值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抗核抗体 (ANA)是抗核内多种抗原成分抗体的总称。抗双链DNA(dsDNA)抗体和抗可提取核抗原 (ENA)抗体检测是对某些核抗原抗体的确证试验。在临床检测中 ,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ANA阴性 ,而抗dsDNA抗体或抗ENA抗体阳性。本研究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一、材料和方法1.标本来源 :1998年 12月至 2 0 0 2年 4月期间本院已联合检测ANA、抗dsDNA抗体和抗ENA抗体的病人血清标本4 0 4 84份。从中选出ANA阴性标本 12 86 1份 ,男 3987份 ,女8874份 ;患者年龄 9~ 71岁。其中抗dsDNA抗体和抗ENA抗体均阴性 12 16 5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F)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胶体金层析法和线性免疫分析法对420例类风湿因子(RF)阳性患者进行抗CCP抗体和抗ENA抗体检测.结果 420例RF阳性患者中,抗CCP抗体阳性、抗ENA抗体阴性者占52.4%(220/420),抗CCP抗体和抗ENA抗体(抗SS-A抗体)均为阳性者占0.4%(2/420),抗CCP抗体和抗ENA抗体均阴性者占21.4%(90/420).在抗CCP抗体阴性、抗ENA抗体阳性的患者中,抗 Sm抗体阳性14例,包括皮肌炎7例、系统性硬化病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抗U1RNP抗体阳性3例,均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抗SS-A抗体阳性68例,均为干燥综合征患者;抗SS-B抗体阳性25例,均为干燥综合征患者.结论 抗CCP抗体对RA具有较强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抗E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干燥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RF仅可用于RA患者的初筛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抗核抗体(ANA)和ANA谱检测结果 ,探讨其在R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ANA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抗核抗体谱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结果 128例RA患者中,ANA阳性率达79.7%,ANA谱阳性率达47.7%。ANA与ANA谱检测结果呈正相关。RA患者中ANA≥1:320阳性时的荧光模式主要是核均质型,ANA谱阳性抗体出现较多的是抗SS-A、抗Ro-52、抗nRNP/Sm、抗SS-B等。结论联合检测RA患者ANA及ANA谱,能明确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种类,为RA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分析自身抗体在HBV-GN中的诊断和预测价值,从而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对23例HBV-GN和25例乙型肝炎非肾炎患者进行病例分析,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和抗可溶性核抗原(ENA)抗体,比较每组抗核抗体的阳性率和核型以及抗ENA抗体谱的阳性率和种类,并对乙型肝炎非肾炎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HBV-GN患者抗核抗体和抗ENA抗体谱阳性率显著增高,其中ANA核型以颗粒型为主,抗ENA抗体谱中Ro-52和AMA-M2居多,且自身抗体阳性的乙肝患者更易发生HBV-GN。结论自身抗体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中有一定的检测价值,可以为疾病的预测和早期诊断提供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荧光核型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不同项目阳性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抗核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ENA抗体采用欧蒙免疫斑点法检测。采用双肓对照法对比分析243例抗ENA抗体(抗nRNP/Sm、Sm、SS—A、SS—B、Scl-70和Jo-1抗体)阳性的病例ANA的荧光核型。结果243例抗ENA抗体阳性的病例,ANA的阳性率为91.8%。主要以核浆颗粒型(包括细、粗颗粒)为主。约为51.0%(124/243),抗SS—A单独阳性时核型比较分散,核浆细颗粒型占28.3%(36/127),核浆粗颗粒型占19.7%(25/127)。抗nRNP/Sm单独阳性时以核浆粗颗粒型为主,阳性率为56.3%(18/32)。另外.350例ANA阳性病例中抗ENA抗体常规6项阳性率为63.7%(223/350)。结论抗ENA抗体阳性时并非都与ANA核浆颗粒型有关,抗核抗体(ANA)荧光核型与抗可提取挂核抗原(ENA)抗体类型没有绝对的规律可言。随着对自身抗体的深入研究.目前抗ENA抗体谱的检测项目还有待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其中ANA表达阳性而抗ENA抗体表达阴性的样本的检验学特征及意义。方法对297例样本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生物芯片技术检测抗ENA抗体,并采用双盲法分析ANA阳性标本的荧光核型。从已知的ANA阳性患者血清中筛选其ENA表达均为阴性的患者血清,比对其荧光核型并进行分析。结果 297例临床标本中,ANA阳性标本数为74例,阳性率为24.9%(74/297)。其主要核型为核浆颗粒型(43例,58.1%)、胞浆颗粒型(9例,12.2%)、核浆点型(9例,12.2%)。在74例ANA阳性标本中,抗ENA抗体为阴性的标本数为13例,占阳性标本的17.6%。13例标本中有11例表现为核浆颗粒型,占84.6%;1例表现为胞浆颗粒型,占7.7%;1例表现为核浆点型,占7.7%。结论在ANA阳性同时抗ENA抗体表达为阴性的患者血清中,核浆颗粒型明显高于胞浆颗粒型与核浆点型在ANA标本中的阳性率,并且远大于核浆颗粒型在抗ENA抗体表现为阳性的ANA阳性标本中的比例(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8,P0.05)。在抗ENA抗体表现为阴性的ANA阳性标本中,荧光核型表现为核浆颗粒型有其自身特有的临床意义有助于筛选发现抗ENA抗体以外的新自身抗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与抗核抗体谱在淋巴瘤分期及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淋巴瘤患者79例(淋巴瘤患者组)以及健康体检对照者50例(对照组),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同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ANA谱),分析2组ANA、ANA谱的表达水平;淋巴瘤组再按ANA水平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数的水平、疾病的分型、分期以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淋巴瘤组中,ANA的阳性率为48.1%,健康体检对照组阳性率为8.0%,两者有统计学意义(χ2=22.42,P0.05),淋巴瘤组ANA荧光核型以颗粒型为主;淋巴瘤组中ANA谱的阳性率为29.1%,对照组为4.0%,2者有统计学意义(χ2=12.36,P0.05),淋巴瘤组ANA谱的靶抗原分布比较复杂,以RO52、SSA为主,而对照组的分布比较简单;淋巴瘤患者ANA的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有增高趋势,滴度以1∶100的低滴度阳性为主,女性患者ANA阳性率高于男性;淋巴瘤ANA阳性组和ANA阴性组LDH、WBC数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253.67±255.85)U/L、(218.18±208.34)U/L、(6.34±3.31)×10~9/L、(6.81±3.91)×10~9/L,2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t=0.59 P0.05;t=0.57 P0.05);ANA阳性组与阴性组疾病诊断均以B细胞淋巴瘤为主,分别占81.6%(31/38)、68.3%(28/41);而B细胞淋巴瘤中均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为主;在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ANA阳性组Ⅳ期的患者为58.1%(18/31),阴性组Ⅳ的患者为28.6%(8/28),两者有统计学意义(χ2=5.19,P0.05);随访显示,淋巴瘤ANA阴性组的生存率高于ANA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瘤患者中抗核抗体、抗核抗体谱的阳性率较高,对淋巴瘤的分期以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报告 陈某 ,女 ,4 5y,5年前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 SLE) ,现因明显蛋白尿 ( )来我院就诊。心电图示心肌肥厚。化验结果 :免疫球蛋白 G( Ig G) 2 9.0 0 g/L,Ig A3 .79g/L,Ig M1 .0 0 g/L,补体 C30 .79g/L,C40 .1 3 g/L。自身抗体检测结果 :抗核抗体 ( ANA) 1∶ 4 0阳性 ,抗双链DNA ( ds-DNA)阳性 ,抗可提取性核抗原 ( ENA)多肽抗体谱有 6种阳性 (抗 Sm、抗 ul RNA、抗 r RNP、抗 ss A、抗 ss B、抗 D’E)。最后诊断为 SLE重叠干燥综合征 ( SS)。2 讨论  SLE患者血清中含有多种自身抗体 ,但含有 8种之多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检测抗核抗体和抗盐水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性能.方法将相关纯化抗原包被的ELISA试剂和间接免疫荧光抗核抗体(IFANA)试验、免疫印迹法(IBT)和对流免疫电泳法(CIE)等用于20份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0份干燥综合征(SS)患者以及30份健康对照血清中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 ELISA和IFANA抗核抗体筛选试验对结缔组织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5例IFANA阴性而ELISA阳性的患者血清经鉴定为抗SS-A和/或dsDNA抗体阳性;1例ELISA阳性而IFANA阴性的正常人血清经证实为ELISA试验假阳性.ELISA、CIE、IBT 3种方法检测抗Sm抗体对诊断SLE的特异性均达到100%,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ELISA与IBT相比,在抗SS-A抗体检测上更为敏感(P<0.01),ELISA与CIE法相比对抗SS-B抗体的检测也更敏感(P<0.05).结论本研究中所用的ELISA抗核抗体检测试剂敏感性、特异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陆瑜  叶萍  沈霞  陈顺乐 《检验医学》2002,17(4):227-229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免疫印迹法(IBT)检测可提取核抗原(ENA)多肽抗体谱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措施.方法于98年和99年相继3次对上海部分大中型医院相关实验室进行IBT法抗ENA抗体检测的血清交流和测定(主要为抗Sm、抗U1RNP、抗SS-A/Ro、抗SS-B/La、抗核糖体P蛋白等5种自身抗体),归纳和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 1.因缺乏对风湿病自身抗体谱以及IBT技术的了解,常导致对抗Sm、抗SS-A/Ro、抗U1RNP等抗体的判断有误;2.对国际上尚未公认的IBT法"自身抗体"显色区带不宜出具检验报告.3.通过交流,有关实验室的检测水平得到逐步提高.结论为保障临床IBT法抗ENA抗体检测质量,需对该项目有较全面的了解,并有必要建立培训、定期质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