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及应对方式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某城市3所高校不同年级585名学生进行自杀意念、自伤行为、抑郁自评量表以及家庭环境和简明应对方式调查.结果 被调查者中有过自杀意念的占20.9%,5.7%有过≥1次自杀行为;11.6%的大学生有过自伤行为;自杀意念组的女生比例明显高于男生,曾经有过自杀和自伤行为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表明,女生(OR=2.391)、消极应对方式(OR =2.796)、抑郁状态(OR=1.071)、存在自伤行为(OR =4.003)以及有过≥1次自杀行为(OR =5.492)是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而家庭环境亲密度(OR=0.879)可能是自杀意念的保护性因素;未发现童年时期父母的关系以及童年时期是否受到成年人虐待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相关.结论 大学生自杀意念较高,受性别、抑郁状态、家庭环境、消极应对以及曾经的自杀和白伤行为经验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安阳市青少年自杀行为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河南省安阳市24所监测学校共5 04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过去的12个月里,河南省安阳市5 040名大、中学生中有8.9%的学生考虑过自杀(自杀意念),5.0%的学生做过自杀计划,2.3%的学生采取措施试图自杀(自杀行为),且行为发生率均是高中生初中生大学生(P0.01),农村高于城市(P0.01),但无性别差异(P0.05)。青少年不良心理情绪障碍顺位依次是压力大(84.5%)、孤独(74.8%)、失眠(65.1%)。中学生自杀行为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组家庭(OR=5.076)、吃快餐天数(OR=3.526)、打架(OR=1.841)、绝望(OR=2.112)、自杀意念(OR=15.102)、出走意念(OR=2.099)、出走行为(OR=3.268)和使用毒品(OR=4.311)是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自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生自杀意念率,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问卷调查法对医科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使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科大学生有自杀意念者97人,占30.1%。其中,女生自杀意念率高于男生(女生35.7%,男生24.0%,χ2=5.215,P﹤0.05)。有自杀意念者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等心理问题高于无自杀意念者。[结论]医科大学生的自杀意念率较高,有抑郁、焦虑和躯体化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容易产生自杀意念。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减少自杀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大一、大二医学生既往首发自杀意念后不同时间(年)向自杀未遂发展风险,探索促使这一发展过程的危险因素。方法安徽省3所医学院校(安徽医科大学、皖南医学院和蚌埠医学院)1~2年级共10 297名学生接受自填式问卷调查。其中自制问卷包括既往自杀行为史、儿童期不良经历史、家庭自杀史以及一般人口学资料;专用量表包括抑郁、贝克焦虑、Barratt冲动、攻击以及社会支持量表。有自杀意念向自杀未遂发展速度和风险采用寿命表法进行描述,促使这一发展过程的危险因素则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10 297名大学生中,16.52%学生称有过自杀意念,1.47%有自杀未遂。自杀意念向自杀未遂发展的累积发生率为8.88%。有自杀意念后的第一年自杀未遂的条件风险最高(7.02%),76.16%(n=115)的自杀未遂者发生在有自杀意念后的第一年。Cox回归模型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父母离婚(OR=2.32,95%CI 1.28~4.21)、躯体虐待(OR=1.69,95%CI 1.20~2.37)和一级亲属自杀行为(OR=2.02,95%CI 1.25~3.25)等家庭不良事件,青少年行为冲动性(中/低:OR=1.88,95%CI 1.15~3.06;高/低:OR=2.09,95%CI1.30~3.36)以及较高的焦虑评分(高/低:OR=1.60,95%CI 1.10~2.33)是自杀意念向自杀未遂进一步发展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少年有自杀意念是近期自杀未遂的高危信号。家庭不良事件、青少年行为冲动性以及严重焦虑状态是有自杀意念者自杀未遂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自杀意念与自杀行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分析家庭因素与大学生自杀的关系,找出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从而为大学生自杀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广州某高校在校大学生480人.运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480名大学生中有101人出现自杀意念,其发生率为21.5%,其中有15.8%的人有详细的计划和自杀方法.多因素分析揭示,与自杀意念发生有关的主要家庭因素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和睦(OR=0.385)、有血缘关系的其他亲属在过去是否有人自杀死亡(OR=3.675)及认识的朋友中过去任何时候是否流露过自杀念头(OR=3.033);与自杀行为发生有关的主要家庭因素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和睦(OR=0.176)、认识的明友中过去任何时候是否流露过自杀念头(OR=5.490)、在班里的学习成绩情况(OR=2.114)等.结论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产生有重要影响,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防止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海市高中生对自杀态度的取向以及其自杀意念的水平,为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及Beck抑郁问卷,对上海市1 695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由学生自评后统一回收问卷并进行评分。结果 41.18%的学生轻度抑郁,19.17%的学生中度抑郁,13.75%的学生重度抑郁,不同性别和地区的抑郁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自杀意念影响因素中,青少年生活事件总应激量、母亲的惩罚严厉、父亲的过度保护均为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0,1.08,1.12;而家庭的情感温暖,学习成绩好是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94和1.38。结论应采用综合性措施从个人、学校和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了解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中学生自杀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对阿勒泰地区20所学校的5 246名哈萨克族初中学生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自杀行为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哈萨克族初中学生在过去12个月内存在自杀意念的学生比例为12.75%,存在自杀计划占4.57%,存在自杀行动占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72,P<0.01).哈萨克族女生自杀意念、计划和行动的报告率均高于男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6.291,37.695,5.836,P值均<0.05).初三年级学生存在自杀意念的报告率均高于初二和初一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18,P<0.01).单亲家庭学生自杀意念和计划的报告率均高于非单亲家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但在自杀行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初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行动3个方面的报告率均均高于非留守学生,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自杀行动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OR=1.454)、强迫(OR=0.638)、抑郁(OR=3.689)、心理不平衡(OR=1.615)、受惩罚(OR=1.057)、其他压力(OR=1.054)(P值均<0.05).结论 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中学生的自杀行为报告率与全国水平相当.应根据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保障哈萨克族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了解北京市职业高中生自杀行为特征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社区以及家庭采取干预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2年4-5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职业高中31所,共5 385名学生参与调查.研究因素包括学生人口统计学特征、故意伤害行为、情绪反应和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行动,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自杀的关系.结果 女生自杀意念(12.8%)、自杀计划(8.8%)及自杀行为报告率(4.8%)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多次自杀行为报告率男生(2.9%)高于女生(2.0%)(x2=4.02,P<0.05);年级越高的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行动报告率越低(x2值分别为21.18,9.25,11.75,P值均<0.05).单亲家庭、隔代家庭、重组家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行为报告率明显高于核心家庭学生(P值均<0.01).家庭人均月收入0~199元和≥5000元的学生自杀4项指标均较高,而人均月收入2000~2 999元的学生自杀4项指标的报告率均最低(分别为8.0%,5.7%,1.6%和0).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一、母亲文化程度高、学习成绩差、家庭人均月收入过高或过低、单亲、重组及隔代家庭、被经常故意伤害、参与打架、常感到孤独及失眠是自杀行为及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 青少年自杀与家庭类型、家庭人均月收入、学习成绩、故意伤害行为等因素密切相关,学校和家庭应该联合对学生自杀的影响因素进行干预,及时识别危险状况的发生,建立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母亲教养方式与高中生自杀意念的关系,为青少年自杀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青少年不良行为调查表和母亲教养方式问卷,对随机抽取广东省广州市787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广州市高中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0.67%;女生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男生(x2=9.58,P=0.002);自评学习成绩不同等级高中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51,P=0.001);有自我伤害行为的高中生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无自我伤害行为者(x2=39.12,P=0.001);有自杀意念高中生的母亲更多采用过干涉过保护(t=2.52,P=0.013)和拒绝否认(t=3.33,P=0.001)的教养方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母亲教养方式为拒绝否认(OR=1.109)是高中生自杀意念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不良的母亲教养方式是高中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高中生自杀意念及家庭相关因素,以便为高中生的心理卫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11月,在利津县1所中学,抽取高中学生872名,调查过去1个月内自杀意念发生情况及其家庭相关因素。[结果]在872名学生中,完成问卷调查834人,应答率为95.64%。在834人中,过去1月内有自杀意念者61人(想过1次者35名、想过2~3次者18名、天天想者8名),发生率为7.39%。过去1个月内自杀意念发生率,男生为5.99%,女生为8.75%(P>0.05);一年级为6.87%,二年级为7.06%,三年级为8.03%(P>0.05)。61名有自杀意念者中,12名(19.67%)与父母谈论过自杀想法,34名(55.73%)与朋友谈论过自杀想法。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自己心理健康状况评价(OR为0.676)、父母婚姻状况(OR为1.510)是影响高中生发生自杀意念的因素。[结论]高中生过去1月内自杀意念发生率较高。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价差、父母不和睦的高中生容易发生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