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属高难度大手术,手术成功率很低。提高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成功率一直是胰腺外科学同仁不懈追求的目标。但是,在普通外科界也有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意义和价值、根治切除的意义、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方法等问题。笔者就上述三个方面的争议焦点,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2.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属高难度大手术,手术成功率很低。提高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成功率一直是胰腺外科学同仁不懈追求的目标。但是,在普通外科界也有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意义和价值、根治切除的意义、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方法等问题。笔者就上述三个方面的争议焦点  相似文献   

3.
自1935年Whipple报告分两期实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以来,随着普外科和肝胆外科医师的临床经验积累、手术操作的日趋成熟和手术技巧的不断改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已成为一个经典术式,但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作为腹部最大的手术之一,因其手术范围大、解剖结构复杂、吻合口多、操作复杂,仍存在很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898年,Halsted进行初具雏形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935年被Whipple完善为二期切除,1945年被Whipple标准化并推广,成为我们现在所了解的PD手术,并逐渐成为壶腹部周围肿瘤治疗的标准术式。随着胰岛素、维生素k及血型等基础医学的重大发现及深入研究,使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其手术操作复杂、时间长、  相似文献   

5.
探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防胰肠吻合口漏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照彭淑牖教授设计的胰肠捆绑式吻合法进行胰肠吻合,游离胰腺断端3cm.胰管内置硅胶管,两者用丝线固定,空肠3cm处断端用电凝或石炭酸破坏其粘膜,胰断端套入空肠内3cm,空肠断端与就近胰包膜缝合4针,并用生物蛋白胶外涂一周。距空肠断面约l~2cm处用粗丝线环绕空肠壁捆绑一道,使空肠壁与胰腺紧密相贴。结果经过连续17例临床应用,均未发生胰瘘.恢复顺利。结论本法操作方便,简单,是胰肠吻合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自1935年Whipple报告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以来,该术式已成为治疗胰头、壶腹周围恶性肿瘤及少数良性疾病的标准术式,在国内县市级以上医院均有开展。但PD切除脏器多,手术创伤大,至今仍是为腹部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之一。而其术后并发症及死亡仍然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国内不同医院所掌握的手术指征和切除范围各不同,致各家报道的肿瘤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生存率等均有较大差异。由此可见,规范手术切除范围和操作细则,不仅能直接改善PD效果及病人预后,也将有力推动我国胰腺外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引流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腹部外科的复杂手术之一,在临床应用已有100多年历史,早期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率都较高,由于外科技术的进步,目前围手术期死亡率已降至5%以下。但由于该术式切除器官多,创伤大,技术难度大,仍会引起许多严重并发症,如胆、胰、肠吻合口漏,消化道出血,功能性胃排空障碍,胆总管梗阻,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联合静脉切除(vein resection,VR)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手术经验,讨论联合VR重建的PD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瑞金医院2003年1月至2012年6月行联合VR重建的PD 51例胰头部恶性肿瘤病人(VR+组)以及同期行标准PD的329例病人(VR-组)。结果:两组病人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联合VR重建的PD病人中行联合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切除重建的PD 28例,联合门静脉(portal vein,PV)切除重建的PD 15例,联合PV与SMV切除重建的PD 8例。两组病人的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除静脉血栓)发生均无统计学差异。VR+组病人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多于VR-组。结论:联合VR重建的PD能安全施行,使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得到提高,手术并发症发生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创伤大,发生并发症机会较多,应掌握恰当的手术方法,并注意围手术期处理,才能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8年5月共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2例,现将我们的经验教训结合文献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初步经验。方法于2008年5月20日及2009年4月24日分别对本院1例胰头腺瘤和1例早期胰头癌施行了LPD。结果 2例LPD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分别为370min和550min,术中出血分别为800mL和1000mL。例1术后发生一过性的胆漏和阻塞性黄疸,例2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均未发生胰漏,分别为术后38d和术后22d出院,分别随访近2年及1年无不良主诉,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LPD显示一定的微创优越性;腔镜下胰肠、胆肠吻合是技术瓶颈;开展LPD必须是熟练掌握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腹腔镜技术的术者,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手术器械的改进和胰肠、胆肠吻合方式的优化是该术式能否进一步推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The majority of the pancreatic cancer was diagnosed at advanced stage.The tumor may invade portal vein and/or superior mesenteric vein.Moore et al.firstly reported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combined with...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是腹部高难度手术之一,对手术技巧、团队配合等要求较高。其中,因胰腺钩突部位解剖深在、暴露困难,钩突的处理为LPD的难点;钩突及胰腺系膜的完整切除,成为LPD的关键。笔者团队通过探索、改进、优化LPD手术路径和技术细节,在开展多角度动脉入路的基础上,应用中间、左后组合入路,原位精准处理关键血管—胰十二指肠下动脉(IPDA),实现钩突和胰腺系膜安全、完整切除。该技巧能适应不同难度的钩突切除,并且符合肿瘤手术学“No touch”理念。  相似文献   

1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道内营养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 PD)后营养支持,是外科治疗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认同与关注。我院自1996年10月~2005年6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24例。对术后早期肠道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26岁。平均56·5。早期肠道内营养 深静脉营养(earlye enteral nutrition parenteral nutri-tion EEN PN)14例。其中胰头癌5例;壶腹周围癌6例;胆管癌3例;静脉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10例。其中胰头癌4例;壶腹周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23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97例)和无血管切除重建组(1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病理检查结果、患者预后以及淋巴结转移对两组患者预后的影响.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及无血管切除重建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54±136) min和(445±106)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10 ±939) ml和(623±349)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52,4.873,P<0.05).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和无血管切除重建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8.2%(8/97)和3.0% (4/13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64,P>0.05).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和无血管切除重建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6% (20/97)和8.2% (11/1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58,P<0.05).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和无血管切除重建组患者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32.0%(31/97)和16.4% (22/1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87,P<0.05).随访至2012年9月,223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有淋巴结转移者53例,中位生存时间为8.4个月(6.9~10.0个月);无淋巴结转移者170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8.6个月(15.8 ~21.5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045,P<0.05).53例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31例,中位生存时间为8.5个月(6.3~10.7个月),无血管切除重建组22例,中位生存时间为8.3个月(6.1 ~10.5个月),两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2,P>0.05).170例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组64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3.2个月(9.2~17.1个月),无血管切除重建组106例,中位生存时间为21.7个月(18.1~25.3个月),两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08,P<0.05).结论 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增加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是可以做到完整切除肿瘤,且没有明显增加患者病死率,对有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无显著影响,对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可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历史回顾 十九世纪末,对壶腹癌的治疗还是采用姑息性胆囊空肠吻合术,但外科医生也开始尝试一些根治性的手术方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就是从这时起步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适应证和手术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12例因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合并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无胆瘘、上消化道大出血及人工血管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出现胃肌轻瘫3例,胰瘘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复查彩超、人工血管及门静脉内均无血栓形成.术后病理报告:浸润性导管癌8例,胰腺细胞癌3例,恶性淋巴管瘤1例,切除血管上下缘,无肿瘤浸润.胰腺切缘没有肿瘤累及,门静脉受癌肿侵犯8例,炎性粘连4例.术后9个月死于重度营养不良1例,术后18个月死于癌肿复发肝转移1例,其余10例目前尚在随访中,其中存活3年3例,2年4例,1年3例.结论 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能提高胰头癌手术切除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提高生存率,应该作为胰头癌患者合理手术方式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临床对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安全性、可行性和肿瘤根治性已达成了初步共识,相关的文献报道也日益增多,相比开放手术其优势已不仅是创伤小,更重要的是手术质量更高。但作为最具挑战性的腹腔镜手术之一,LPD仍处于推广阶段,国内外只有少数医疗机构进入了常规开展期,尚缺乏大样本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验证其疗效。在丰富的开放手术经验和娴熟的腹腔镜操作技能的基础上,经过相对较长的学习曲线,逐步掌握以胰肠吻合为代表的消化道重建、以胰腺全系膜切除为特征的淋巴结清扫及整块切除等操作技术,成功实施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特别是节段性切除重建后,可以常规化开展LPD。目前,LPD的手术适应证原则上已与开放手术相同,但鉴于其高难度性,各单位应根据自身的学习曲线及技术条件,由易至难逐渐扩展手术适应证,循序渐进地开展LPD。  相似文献   

18.
胰肠吻合口的重建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重要的组成步骤,也是影响其成败的关键。根据重建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胰腺-空肠吻合和胰胃吻合。根据胰腺残端与空肠吻合位置的不同,分为端端吻合和端侧吻合。在目前的随机对照研究中,胰腺-空肠吻合和胰胃吻合在胰漏的发生率方面无明显的差异。捆绑式胰肠和捆绑式胰胃吻合分别建立在经典胰肠(胃)吻合的基础上,操作简便,预防胰肠吻合口瘘效果确切。胰肠吻合口成功与否的影响因素包括胰腺质地和胰管大小等,胰管支撑管的放置可能有助于减少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消化道重建,应遵循简单、有效的原则,才能将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减至最低。  相似文献   

19.
胰十二指肠切除胆、胰肠吻合重建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公认的高难度大型外科手术,作为胰头癌、胆总管下段癌与十二指肠乳头癌的首选术式,已广泛的用于临床[1,2].由于手术创伤大、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手术死亡率仍高.据报告并发症在30%~60%,死亡率高达20%~40%[3].迄今该手术仍颇具危险性与挑战性.外科医师一直受其困扰.在其众多的术后死因中,胆、胰瘘是最主要致命性的并发症.有鉴于此,各家相继不断地改进手术方法与吻合技术,预防胆、胰瘘的发生[2].作者在开展胃肠单层吻合的基础上,采用单层吻合技术进行胆、胰肠重建.评价该吻合方法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及对预防术后胆、胰瘘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 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影响,也是人为较可控的因素,当前胰肠吻合方式有很多但均不能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探讨一种改良Blumgart胰肠吻合在PD术中的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3月99例行PD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术中采用改良Blumgart胰肠吻合(改良组)、35例采用胰管空肠黏膜吻合(肠黏组),36例采用胰肠端侧全口吻合(全口组),比较三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改良组、肠黏组、全口组的平均胰肠吻合时间分别为(10.01±0.67)min、(26.52±0.99)min、(15.97±0.67)min,改良Blumgart胰肠吻合的胰肠吻合时间明显短于另外两种吻合方式(均P<0.001);改良组、肠黏组、全口组的术后胰瘘发生率分别为21.4%、22.8%、1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中出血量、胃排空延迟腹腔感染、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胰管直径<3 mm是导致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因素(P=0.004)。结论 改良Blumgart胰肠吻合能缩短胰肠吻合时间且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对胰肠吻合方式的有效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