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及高血压等疾病的增加,脑卒中已成为发生最频繁、致残率最高、医药费用昂贵的疾病之一。脑卒中患者由于支配运动、感觉及其他功能的部分大脑细胞损害,导致相应的肢体运动功能、感觉功能障碍,大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者还伴有一定的精神症状、吞咽障碍、尿失禁、褥疮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魏乐乐  顾永哲  罗云  谭婷  刘月  廖正根  杨明 《中草药》2023,54(18):6185-6194
心脑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但近年来随着人们不良生活习惯的加剧,心脑血管疾病患病呈低龄化趋势。许多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与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其功能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衡、肠道屏障功能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均可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有着独特优势,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晰。为此,基于肠道菌群在结构、组成及其代谢产物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从肠道菌群的角度阐明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和心脑血管疾病中药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假性延髓麻痹是由于各种脑部疾病损伤双侧皮质延髓束,致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及舌下神经功能受损,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构音不良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疾病,以急性脑血管意外多见。本院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配合头针、体针、项针及舌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患者14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静脉性溃疡是肢体静脉疾病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大隐静脉曲张,深静脉及交通静脉功能不全和静脉瓣功能不全等。这些都是较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在农村。近几年我们用自制的健肤生肌散,对静脉性溃疡进行临床观察,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5.
淋巴管作为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调节机体体液稳态,协助免疫监视和肠道脂质吸收等重要作用。淋巴管新生是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维持脉管系统结构和功能正常的重要手段,淋巴管新生调控对于防治肿瘤、心血管等诸多疾病有着潜在的临床转化意义;淋巴回流功能则与关节炎症等疾病发病机制关系密切。在循环系统中,相较于中医药调控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已取得很大进展,近年来对于淋巴管的研究则明显相对滞后。本文从中医药作用于淋巴管新生及回流功能角度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上中医药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十五年来针灸治疗膀胱疾病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和分析,旨在探索针灸治疗此类疾病在选穴上的规律性,在期进一步指导临床,其规律性可总结为:针灸治疗膀胱疾病多从调整脾、肾、三焦及膀胱功能入手,并以各经之背俞穴、募穴、交会穴、下合穴等特定穴应用较多。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由于各脏器萎缩、功能减退,免疫力和抗病力下降及代谢功能衰弱等原因,虽然没有心、肝、肾等脏器疾病,但也常常在早晨或傍晚出现面部、手指或下肢浮肿,这种无病理特征的浮肿,食疗为宜。现介绍几则行之有效的食疗验方,供选用。  相似文献   

8.
脑梗塞是脑血管闭塞引起脑缺血或脑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其致残率、死亡率高,易复发,是当今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有效地对脑梗塞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患病肢体的功能。明显减少死亡率及复发率,坚持有效的药物治疗、坚持饮食调节、坚持肢体功能等康复训练,控制好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是能够达到有效改善症状并不再复发的康复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9.
营养与免疫——解读陈昭妃博士的《营养免疫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医学研究显示,绝大多数疾病的产生都和免疫系统失调有关,因此,人类对抗疾病最好的武器不是药物,而是人体本身健全的免疫系统。这是世界著名的营养免疫学家美籍华人陈昭妃博士在她的著作《营养免疫学》中全力倡导的健康新理念。健康的免疫系统具有保护人体免于病毒、细菌、污染物及疾病的攻击;清除体内杂质及多余的脂肪、胆固醇等各种新陈代谢产物,维持身体各器官平衡;修补受损的器官、组织及记忆等功能。均衡的营养对强化人体的免疫系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点远未被人们所认识。陈博士创立的《营养免疫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着眼于预防疾病的科学,是研究营养与人体免疫功能之间关系的科学。在《营养免疫学》中所指的营养,不是指传统意义上让人生存的基础营养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等,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由于各脏器逐渐萎缩、功能减退,免疫力和抗病力下降及代谢功能衰微等原因,虽然没有心、肝、肾等脏器疾病,但也常常在早晨或傍晚出现面部、手指或下肢浮肿,这种无病理特征的浮肿,食疗为宜。现介绍几则行之有效的食疗验方,供选用。  相似文献   

11.
花粉、粉尘、食物、药物及寄生虫等抗原物质刺激机体引起的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称作过敏性疾病(Allergic disease)。皮肤过敏、耳鼻喉过敏、呼吸道过敏、消化道过敏、血管变态过敏、其他系统过敏及过敏性休克等是最常见的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往往是内外因相合而发病,即在“现代”“三因”致病因素的长期反复作用下,最终出现脾胃虚弱,脾胃气机升降失常,从而产生水湿、痰饮、湿毒、浊毒、瘀血、血热,导致各种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现代过敏性疾病与中医脾胃功能失常密切相关,由此,我们提出“滞伤脾胃,百病乃生”是过敏性疾病基本病机,从“脾胃虚滞”论治过敏性疾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滞伤脾胃,百病乃生”理论及从“脾胃虚滞”论治现代过敏性疾病,对过敏性疾病及脾胃相关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鼻、咽喉、胸部疾病以及呼吸功能低下等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进行分析,并介绍了针对不同病变部位的汉方方剂,如半夏厚朴汤、小建中汤、茯苓杏仁甘草汤、八味地黄丸等的适应症及疗效。  相似文献   

13.
复方丹参注射液在非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方丹参注射液属于抗心铰痛药,由丹参和降香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气止痛的功能。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缺血性脑病等心脑血管疾病。随着其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化,共临床应用日趋扩大,现就近十年来国内报道的复方丹参注射液在治疗肝、肾、消化、呼吸疾病,急性乳腺炎、视网膜病、前列腺炎、偏头痛、肩周炎、银屑病及眩晕症等非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孙晶  魏静  米艳  佟立涛  卢聪  刘佳萌  贾宁  刘佳妮  王慧  范蓓  王凤忠 《中草药》2021,52(22):7025-7031
石斛被誉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等功效。古语有言"民以食为天",肠胃健康是人体机能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石斛"厚肠胃"功效不仅应用于传统中医药学,在现代医学实验研究方面也得到科学论证,其中石斛在胃肠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的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综述了近年来石斛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探讨了石斛肠胃保护的作用机制,发现胃黏膜损伤、胃溃疡、胃炎、胃癌、消化不良等模型常用于石斛的肠胃保护功能评价体系,其作用机制与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胃酸分泌、改善肠胃蠕动及抑制胃黏膜损伤等相关。但这些生物模型仍存在模型单一、药理研究不深入、药理机制不清等问题。因此,在传统研究的基础上,将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分子生物学前沿技术和手段运用到石斛的研究当中,为石斛在临床及功能食品方面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李光 《气功与科学》1997,(12):16-18
作者通过学习免疫功能的机理及免疫与疾病、免疫与健康的关系,运用自控气功对免疫功能的调节效果,以治疗癌症及疑难疾病临床难证,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免疫系统失调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清热解毒类中药在现代研究中具有较好的抗病毒、抗菌和消炎作用,并可对人体免疫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帮助调节免疫细胞及免疫因子活性,恢复免疫失衡,改善炎症微环境,在不同疾病中达到免疫激活或免疫抑制的目的,使临床获益。通过清热解毒类中药对免疫细胞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调节免疫失衡,对免疫微环境的影响,间接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综述近几年清热解毒类中药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更全面认识清热解毒类中药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血管新生与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等血管因素造成的疾病关系密切,而外泌体经研究发现与血管新生息息相关,外泌体可以修复血管损伤,促进血管新生从而延缓病理进程及病发预后等,本文旨在总结外泌体的生物学功能特性及研究外泌体中的微小核苷酸(microRNAs,miRNAs)在血管损伤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对于血管新生的作用及一步探讨针灸对外泌体的影响,外泌体对于针灸刺激的应答作用,为临床针灸治疗血管因素疾病及发挥针灸的优势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睡眠就像食物和水一样,是每个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睡眠是生命的财富,良好的睡眠能消除全身疲劳,使消化功能、呼吸功能等得到休整,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失眠就是睡眠障碍。失眠可以表现多种情况,失眠病人在国内为数不少。本文对失眠及临床药物治疗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内皮细胞培养及其在中药药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是研究内皮细胞生物学与多种疾病关系及阐明相关药物作用机制的重要方法。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肿瘤等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一些中药及提取物能保护内皮细胞损伤,或能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可有效阻止上述疾病的发生、发展,从而起到治疗作用。现就近年来内皮细胞培养方法及用于中药药理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孟玲  张迎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9):2724-2725,2727
慢性便秘主要是指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或不尽感以及排便次数减少等。慢性便秘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常见病症,如胃肠疾病、累及消化道的系统性疾病,其中结直肠及肛门功能异常导致的便秘,称之为功能性便秘(FC),在临床上把它视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又称为习惯性便秘、特发性便秘、单纯性便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