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过度限制饮食有害无益。” ——对的。过分减少食物数量或者完全排斥某些食品(偏食)会使机体导致极原始的生存状况,为了补偿减少了的能量摄入,机体内的新陈代谢降低到最低限度。开始可能减轻体重,可是过了几个月,机体就适应了新的营养供给制度一旦恢复正常的饮食,体重便迅速地增加,甚至会超过原先的体重。  相似文献   

2.
《上海医药》2013,(4):45
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BMJ)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糖类或含糖饮料的摄入是体重的决定因素。该研究旨在总结膳食糖分摄入与成人和儿童体重之间的关系。共纳入30个临床试验,38个队列研究,结果显示,在没有严格饮食控制的成人试验中,膳食糖类的摄入减少与体重降低有关,而糖类摄入增加与体重增加有关。用其他碳水化合物进行等能量的膳食糖类交换没有改变体重。  相似文献   

3.
女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特别是12-17岁的少女,正值青春期,此时身体变化极大,体重也会增加,其外观也有很大程度的改变。一般来说,身高要增长10厘米左右,体重约增加7-8千克,除淋巴组织外,各个器官都要增大,月经要来潮,整个身体每天消耗的能量为成人的1.25倍。因此,青春期少女必须摄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几乎所有的人,一到人生旅途的中间,仿佛一夜之间,体重就显著增加,人到中年,大腹便便。人之所以会长胖,根本原因是摄入的能量多于消耗的能量,多余的能量就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而人到了中年,身体发生了变化,代谢率自然地缓慢下来,使得身体的能量消耗减少。另一个变化是,从大约30岁起,人的肌肉量开始丧  相似文献   

5.
行动证据 22 关于饮食,对人群和个体的建议应包括如下方面: *实现能量平衡和健康的体重 *限制来自总脂肪量的能量摄入,将脂肪消费从饱和脂肪转向不饱和脂肪并逐步消除脂肪酸 *增加消费水果和蔬菜以及豆类、未加工的谷物和果仁 *限制摄入游离糖 *限制所有来源的盐(钠)消费和确保食盐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膳食炎症指数(DII)分析肾结石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泌尿中心确诊的192例肾结石患者为结石组,选取同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体检健康的192名参与者为非结石组。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DII评分等因素,分析肾结石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所有参与者DII评分为0.91(-4.36,4.85),结石组的促炎饮食参与者(DII>0.91分)多于非结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不同能量摄入、不同体重指数、是否吸烟、是否饮酒、不同饮水量和不同DI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能量摄入(β=0.622,OR=1.980,95%CI=1.631~5.019)、体重指数>28 kg/m2(β=0.854,OR=2.349,95%CI=1.328~4.155)及DII评分>0.91分(β=0.544,OR=1.740,95%CI=1.126~2.687)是肾结石发病的危险因素。饮水量>2 0...  相似文献   

7.
<正>1.乳腺癌:绝经后妇女体重超重,则患乳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这与过多脂肪导致血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过多饮酒并叶酸摄入不足也会增加乳腺癌发生的风险。体育锻炼可降低这一风险。2.结、直肠癌:肥胖与其有直接关系,男性尤其显著。大量摄入蔬菜水果和含粗纤维谷物,减少红肉及加工  相似文献   

8.
减肥药的安全性与合理使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肥胖是由于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其量超过正常生理需要,且达到一定水平则称为肥胖症。据泛美卫生组织最近的调查报告显示,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威胁人类健康的肥胖症迅速增加。如在美国,2/3的成人体重  相似文献   

9.
939例孕妇妊娠期膳食营养摄入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晓辉  孙丽洲 《江苏医药》2012,38(20):2408-2410
目的 了解孕期妇女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方法 常规产检的孕妇939例,年龄(28.1士3.4)岁,孕前体重(54.42±7.17) kg,体重指数(20.76±2.57) kg/m2.于建围产期保健卡时(孕24-28周)采用24 h膳食回顾法调查孕妇的膳食状况,分析其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结果 收集到孕中期膳食调查表605份,24 h总能量摄入为(2208.8±592.1)kJ,为推荐摄入量的(96.04±25.74)%;收集到孕晚期膳食调查表334份,24 h总能量摄入为(2106.0±554.1)kJ,为推荐摄入量的(91.57±24.09)%;孕妇孕中晚期各餐次能量摄入分配不合理.微量元素多来源于植物性,动物性的来源较少.结论 妊娠期妇女的膳食丰富多样,但晚期总能量摄入偏低,各种膳食营养素水平摄入不均,需加强孕期妇女的营养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抚触对早产儿食欲,体重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早产儿随机选择分配到两组。一组为抚触组50例,每天进行二次,每次15分钟。一组为对照组50例,按新生儿常规护理。两组出生时体重,胎龄无明显差异,42天内均实行纯母乳喂养,评估指标两组相同。结果 接受抚触的早产儿体重,摄入奶量增加,睡眠时间延长,哭闹减少,两组对照,P<0.001。抚触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每天平均多增长5克,抚触组体重的增幅是对照组的138%,(两组早产儿的饮食结构和能量摄入无差异)。42天两组早产儿头围,摄入奶量,体重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 抚触可促进早产儿智能发育和体格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显示,我国居民膳食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充足,优质蛋白摄入不断增加,但膳食不平衡的问题突出,成为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高油高盐摄入在我国仍普遍存在,青少年含糖饮料消费逐年上升,全谷物、深色蔬菜、水果、奶类、鱼虾类和大豆类摄入普遍不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能量摄入时给予高蛋白质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蛋白质摄入为0.8 g/kg体重的常规蛋白质组(n=12)和摄入2.0 g/kg体重的高蛋白质组(n=13),在低能量摄入时测定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开始前、营养支持7 d、14 d时血中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和氨基酸浓度以及氮平衡。结果常规蛋白质组在营养支持7 d和14 d时,血中转铁蛋白和前白蛋白含量较低,氮平衡回升较慢,高蛋白质组血中转铁蛋白和前白蛋白含量较高,氮平衡回升较快,在营养支持7 d时,两组多数血清氨基酸含量较营养支持前降低,在营养支持14 d时,高蛋白质组已有较高的氨基酸含量。结论脑外伤患者在低能量摄入时给予充足的蛋白质有利于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代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增长的适宜范围。方法选取2013年4~8月就诊的孕12周前的600例单胎初产健康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体重指数将孕妇分成4组:低体重组(BMI<18.5 kg/m2)121例,正常体重组(BMI 18.5~23.9 kg/m2)413例,超重组(BMI 24.0~27.9 kg/m2)59例和肥胖组(BMI≥28.0 kg/m2)7例。通过研究(1)了解孕前不同BMI组孕妇孕期体重变化的规律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2)从无不良妊娠结局的调查对象推演孕前不同BMI的女性孕期适宜的体重增长范围;(3)调查孕期不同阶段的膳食摄入及身体活动状况,分析影响孕期增重的关键因素,为孕期膳食指导及卫生保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孕前不同BMI组孕妇在孕早、中、晚各阶段体重增加值逐渐增大,不同阶段增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孕前不同BMI孕期增重不同,低体重组增加最多,肥胖组增加较少,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孕妇孕期增重过多组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等发病率均高于孕期增重适宜组( P <0.05),孕妇孕期增重不足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发病率均高于孕期增重适宜组( P <0.05),孕期增重过多组和孕期增重不足组新生儿窒息等发病率均高于孕期增重适宜组( P <0.05),即孕期增重适宜组的妊娠结局显著优于孕期增重过多组和孕期增重不足组;影响孕期增重的关键因素是膳食摄入的种类和能量以及身体体力活动,孕期增重过多组的能量摄入均超过推荐范围,孕期增重不足组的能量摄入均低于推荐范围。结论此研究支持2009年IOM新指南建议单胎孕妇孕期总增重范围是:低体重组12.5~18.0 kg,正常体重组11.5~16.0 kg,超重组7~11.5 kg,肥胖组5~9 kg。  相似文献   

14.
治疗肥胖症的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晨  郑筱祥 《中国新药杂志》2002,11(12):924-927
从能量摄入和能量支出2个角度综述了目前国际上正在研究开发的治疗肥胖的靶分子。调节能量摄入的中枢神经系统靶分子主要有leptin和神经肽,外周的调节能量摄入的靶分子主要是一些胃肠肽。肾上腺素β3受体激动剂由于可增加能量支出,刺激机体产热也是引人注意的靶分子。  相似文献   

15.
运动不足是现代生活的一大特点,由它引起的心脏病的第一位危险因素,很自然地闯进了富足的、机械化、信息化的社会。运动不足对心脏有两种不利影响:使肌肉变弱,自然也包括心脏的肌肉;减少了食物供给人体能量的消耗。除非减少食物摄入量以适应体力活动的减少,否则多余的能量就会存留体内转变成脂肪,增加体重。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如每天步行30min,会有助于减少35%~50%冠心病患病危险。 1 运动能通过几种途径保护循环系统 首先有助于控制体重,增加人体溶解血栓的能力。如果血栓堵塞了通向心脏或脑的动脉,那将是致  相似文献   

16.
张海峰  疏恒  韦红 《淮海医药》2014,(5):482-483
目的:观察比较持续鼻饲喂养和间歇鼻饲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 VLBWI )的喂养效果。方法将2009年6月-2013年6月我院NICU收住的52例VLBWI随机分为2组,均使用微量输液泵进行鼻饲喂养。 A组:持续鼻饲喂养,起始奶量1 ml· kg -1· h-1,每持续6 h停2 h,每天增加泵速1 ml· kg-1· h-1;B组:间歇鼻饲喂养,起始奶量1 ml· kg -1· h-1,持续2 h停1 h,再继续交替进行,每天增加泵速1 ml· kg-1· h-1。所有患儿均同时进行部分静脉营养,直至达到130 kcal· kg-1· d-1能量摄入。比较2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到130 kcal· kg -1· d-1能量摄入的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结果间歇鼻饲喂养组较持续鼻饲喂养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黄疸持续时间及达到130 kcal· kg-1· d-1能量摄入的时间短,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VLBWI宜采用间歇鼻饲喂养,有利于胃肠道功能完善和喂养成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汗蒸配合针灸对于单纯性肥胖食欲及能量平衡的影响.方法 用膳食调查法调查能量摄入和生活作业观察法观察能量消耗,并采用汗蒸和针灸联合干预30名女性受试者,共6周.结果 受试者体重、体脂、体脂率下降,并能改善食欲状况,使食欲、饥饿感、意愿进食量减轻,饱腹感增加.同时使能量摄入量下降,脂肪肝得到改善.结论 汗蒸和针灸联合干预对成人女性单纯性肥胖有一定的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超重和肥胖的老年人如何科学管理体重?可以从以下7个方面着手:1.少量多餐,每餐吃七八成饱,若主食摄入较多,最好在原有饮食基础上每天减主食200~400克。2.每天膳食总能量的摄入在1000~2000Kcal之间,高能量食物应少吃或限制进食,如奶油糕点、糖果、含糖饮料等。3.增加膳食中食物纤维的摄入量,可多选择各种杂粮粥、杂粮主食、嫩玉米等食物,不仅减少了能量的摄入,且粗细粮搭配还有利于老年人血糖的平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晚期营养素摄入状况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1263例孕产妇及其新生儿,对其孕晚期营养摄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孕晚期营养素摄入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结果 1263例孕妇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27.1±3.2)岁;孕周38~40周,平均孕周(39.3±0.5)周;分娩方式:阴道分娩1076例,剖宫产187例;共娩出1263例新生儿,均为活胎,男637例,女626例;体重2163~4118 g,平均体重(3233.8±357.0)g;未发生产科并发症及新生儿合并症;低出生体重(LBW)65例(5.15%)、正常体重(NW) 1105例(87.49%)、巨大儿(LBG) 93例(7.36%)。LBW新生儿、NW新生儿、LBG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纤维、维生素C(VC)、铁、锌摄入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BW新生儿、NW新生儿、LBG总热量、维生素A(VA)、维生素B1(VB1)、叶酸、钙摄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晚期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铁、锌摄入不足是LBW发生的危险因素,孕晚期碳水化合物、脂肪、锌摄入过多是LBG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孕晚期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铁、锌的摄入与新生儿体重密切相关,孕晚期应依据胎儿具体发育情况指导孕妇依据自身情况合理膳食,减少LBW及LBG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预防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倩 《世界临床药物》2001,22(4):225-227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渐进性骨组织减失为特征 的病症,可导致骨脆,增加髋骨、腕骨和椎骨 等部位的骨折危险性。随着年龄的增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骨质疏松症。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的减少,危险性更大。其它可能引发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还有体重较轻(特别是身体脂肪量减少)、钙摄入不足、酒精摄入过度、抽烟、运动量较少等。饮食不规则或神经性厌食症,以及长期使用皮质激素治疗者也有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需要紧急治疗的疾病,病人一旦发生骨折很有可能再次发生,即所谓的多米勒效应。已有资料证实,发生过椎骨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