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寻找新的疟疾长效预防药物是当前疟疾防治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我校抗疟药研究组合成的新药——磷酸羟基喹哌,经过前几年的现场验证,证明对恶性疟和间日疟的疗效良好,副反应少,而且对抗氯喹恶性疟的疗效同样满意。但是,此药对疟疾的预防效果如何,尚未进行过验证。为此,我们于1977年7月中旬至10月底在安徽省淮南市往年疟疾发病率较高的李一矿,进行对间日疟的预防效果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磷酸萘酚喹片治疗恶性疟和间日疟。 方法 磷酸萘酚喹总量 10 0 0mg( 10片 ) 2d分服 ,首剂服 6片 ,第 2d服 4片治疗恶性疟 ,60 0mg顿服治疗间日疟。 结果 恶性疟和间日疟分别治疗 91例和 78例 ,临床治愈率均为 10 0 % ;其退热时间各为 ( 3 3 88± 2 0 3 0 )h和 ( 2 0 3 1± 9 84)h ;疟原虫转阴时间各为 ( 5 4 67± 12 5 6)h和 ( 4 4 5 1± 10 15 )h。完成 2 8d随访 ,恶性疟和间日疟各 64例和 5 0例均无复燃。 结论 磷酸萘酚喹片治疗恶性疟和间日疟具有使用方便、疗效确切、副反应轻等特点。鉴于部分病例退热和原虫转阴时间缓慢 ,建议与青蒿素类速效药物联用 ,取长补短 ,达到减少剂量 ,缩短疗程和延缓抗性产生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自从中南美洲及东南亚地区陆续报道有抗氯喹的恶性疟以后,近几年在我国海南岛及云南省边陲也相继发现了抗氯喹恶性疟。寻找高效、低毒、对抗药性疟疾有效的新药成为当前疟疾防治研究中的迫切任务之一。 我校抗疟药研究组合成的抗疟新药—磷酸羟基喹哌通过前几年的现场验证证明对恶性疟和间日疟的疗效良好,副反应少,并已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恶性疟对喹哌敏感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4~1988年在海南岛西部和南部地区就恶性疟喹哌的敏感性进行观察,用磷酸喹哌标准疗程治疗恶性疟患者,追踪观察167例。结果表明,1986年这些地区都发现了一级抗性病例,但80~90%仍属敏感。1988年,东方、三亚两地抗性的比例和抗性程度都显著增加,是目前海南岛疟疾防治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抗氯喹恶性疟原虫日见增多,引起人们重视,采取相应的对策获得一定的效果。作者于1979年在海南岛发现3例恶性疟疾患者,经三个疗程的氯喹治疗仍未奏效,最后经用磷酸羟基喹哌治愈。现报道于下。 例1 刘×× 男性、30岁,1971年到海南。从1974年起每年均患疟疾。1979年10月11日又复发,给氯喹每日4片顿服,计3天(基质1.8g),发 相似文献
6.
7.
国产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非洲恶性疟疾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国产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恶性疟疾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援尼日尔共和国工作期间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224例恶性疟疾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2例,治疗组口服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商品名为科泰复,每片含双氢青蒿素40mg、磷酸哌喹320mg),首剂2片,8、24和32h分别服2片,一个疗程共8片;对照组用双氢青蒿素片(商品名为科泰新,每片60mg),每天1片,首剂加倍,7d为1疗程,共8片。观察和记录病例的临床症状和药物的副作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为100%和96.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退热时间为(36.16±13.32)和(40.42±15.63)h,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治疗组短于对照组;复燃率为3.6%和13.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国产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非洲恶性疟疾效果明显。临床治愈率高,退热时间缩短,复燃率降低,无明显毒副作用,可作为治疗普通型恶性疟疾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磷酸羟基哌喹是我校研制的一种抗疟新药。经对大鼠实验性矽肺治疗表明,按100mg/kg体重每周两次的剂量,于病程早期或晚期投药,均有显著的疗效。试治663例矽肺病人结果表明,患者服药后,经线胸片复查,其中153例(占23.07%)显示好转,仅6.49%的病例仍有进展,其余均为稳定。研究证明,本药能减轻病痛,阻止或延缓病程进展,可作为较好的矽肺治疗药物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第二军医大学疟疾防治研究协作组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0,1(1):30-36
疟疾是世界上分布广泛的一种重要寄生虫病,如何防治疟疾是国内外长期以来预防医学中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日前一般使用的口服防疟药物,有效期短,服用频繁,而且还有不良的副反应。因而,近十多年来我们对喹哌类型的口服长效的疟疾防治药物进行了一些研究。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合成了喹哌(即1,3双-[1-(7’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服用磷酸哌喹人群中预防疟疾副反应的发生频率和类型及其相关因素,探讨减少服药后副反应的措施,为今后调整改进磷酸哌喹使用方案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7-9月在安徽省蒙城县对240名服用磷酸哌喹预防疟疾的村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分3次在每月的预防服药结束后两日内进行。结果调查对象中副反应发生率为43.3%(103/238),以轻微头晕、恶心和口周脸颊发麻的表现为主;其中,90.2%的人在服药后2h内出现症状(体征),有90.3%的人在24h以内消退;发生副反应的人群中,不同年龄组无差别。女性高于男性。空腹服药者高于非空腹服药者。结论磷酸哌喹的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但均轻微,持续时间短,对生活生产不构成影响,餐后服药利于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13.
磷酸羟基喹哌(代号西军—214)是一种新的4-氨基喹啉类抗疟药。文献报道4-氨基喹啉类药物如氯喹等对心房颤动也有疗效。1976年本校第一附属医院曾用磷酸羟基喹哌治疗各类心律失常110例,对室性早搏显示有疗效外,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阵发性房颤等也有治疗效果。本 相似文献
14.
15.
16.
本文动态观察了磷酸羟基哌喹(HQPQ)对实验性大鼠矽肺支气管肺泡冲洗液(BALF)中细胞学改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使用HQPQ期间BALF中肺泡巨噬细胞破坏较少,体积增大,吞噬粉尘数目多,停药后细胞破坏增加,大细胞消失。结合生化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此期肺Ⅱ型细胞重新增生增殖,BALF中肺表面活性物质增加。说明HQPQ不仅可以保护肺泡巨噬细胞,而且还影响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代谢,提示应用该药治疗矽肺病时,连续用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磷酸羟基哌喹对辐射损伤小鼠血液系统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HPQP低、中、高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和正常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给予4.5 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以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观察辐射后小鼠的血液系统变化,初步观察药物对血液系统的影响,并筛选出药物的合适剂量;另取24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用药组、对照组、正常组),以此前确定的磷酸羟基哌喹最适剂量于照射前灌胃给药,予9.0 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照射后第9天处死小鼠,以脾结节法、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法、骨髓病理观察药物对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结果磷酸羟基哌喹可促进辐射后小鼠白细胞恢复(P〈0.01),降低死亡率(P〈0.01),使脾结节(CFU-S)数、骨髓有核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结论磷酸羟基哌喹对辐射损伤小鼠血液系统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磷酸羟基喹哌致胚胎畸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应用小鼠进行了磷酸羟基喹哌的致畸性研究。实验将已交配的雌鼠分为五组,即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阳性物是浓缩鱼肝油,每次给予量含维生素A1.5万单位/0.3ml)、磷酸羟基喹哌高剂量组(每次给药1/3LD_(50))、中剂量组(1/9LD_(50))和低剂量组(1/27LD_(50))。于受孕第9天给药,连续给药6天。受孕第18天处死动物作畸胎学检查。 经从胚胎死亡,生长发育、外形、头部器官、内脏和骨胳等方面的检查,发现阳性对照组吸收胎和死胎数显著增加,生长发育迟缓,有头小、脑突出、开眼、耳小、短肢,并趾、缺趾、无趾和腹裂等外观畸形,并有腭裂和鼻道扩大,骨胳有颅骨骨化迟缓、脊柱弯曲和肋骨游离端膨大等畸形。同样实验条件下,各用药组与正常组完全一致,未见任何胚胎毒性的表现,故根据实验结果认为:磷酸羟基喹哌无致畸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体外培养的方法,研究了HPQP对肺泡巨噬细胞的保护作用。经用细胞存活率、酸性磷酸酶释出比值和乳酸脱氢酶释出比值等指标观察,结果表明,用药后细胞死亡及酶释出均减少,说明该药有明显保护肺泡巨噬细胞的作用,这可能是HPQP对矽肺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0.
应用Ames试验、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微核试验和显性致死试验对磷酸羟基哌喹(HPQP)的致突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HPQP对TA97a、TA98、TA100和TA102无致突性。各剂量组的染色体畸变率均低于3%。以1/2、1/10和1/25LD_(50)的剂量诱发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分别为5.7±2.55、5.3±1.70和4.3±2.11,与阴性对照无区别。根据活胎率,平均早死数等指标表明HPQP无显性致死突变。综合本组试验结果,可认为HPQP未显示有致突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