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家族在喉癌组织 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HsP70,Hsp90,Hsp27蛋白及PCNA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分化差的喉癌组织中三种Hsps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三种Hsps的表达与PCNAL.I.呈正相关(P<0.01),提示Hsps的高表达可能是喉癌细胞高度增殖的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中,Hsp70,Hsp27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P<0.05),结论:Hsps在喉癌的演变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三种Hsps均可以作为诊断喉癌的参考指标,Hsp70,Hsp27可以作为判断喉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人喉鳞状细胞癌中PTEN、PC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PTEN(phosphotaseandtensionhomologdeletedfromchromsome 10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在人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0例正常喉组织 ,2 0例癌旁组织和 6 0例喉鳞状细胞癌中抑癌基因PTEN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10例正常喉组织和 2 0例癌旁组织均有较强的PTEN蛋白的表达 ,15 % (9/ 6 0 )的喉癌呈PTEN蛋白阴性 ,31.7% (19/ 6 0 )的喉癌呈PTEN蛋白弱阳性 ,5 3.3% (32 / 6 0 )的喉癌呈PTEN蛋白阳性或强阳性 ;PTEN阴性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 77.8% (7/ 9) ;PTEN阳性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 33.3% (17/ 5 1) ,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83.3% (5 0 / 6 0 )的喉癌呈PCNA阳性表达 ,显著高于正常及癌旁组织 (P <0 .0 1)。晚期、低分化、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中PC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早期、高分化、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喉癌组织(P <0 .0 1)。结论 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异常可能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PCNA在喉癌中的表达与其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CNA可作为喉癌进展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P16抑癌基因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和恶性度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P16蛋白表达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及与癌组织恶性度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82例声门上型喉癌的原发灶、癌旁组织及颈淋巴结进行了P16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喉癌原发灶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54.9%;其中无颈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68.3%;有颈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41.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低度恶性组原发灶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62.2%;高度恶性组原发灶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41.7%,差异显著(P<0.05).高度恶性及原发灶P16蛋白表达阴性组颈淋巴结转移率81.0%;低度恶性原发灶P16蛋白表达阳性组颈淋巴结转移率33.3%,转移率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01),P16基因及其蛋白产物与喉癌的恶性度及颈淋巴结转移有相关倾向.结论:临床检测P16蛋白表达对判定喉癌组织的恶性度及推测颈淋巴结潜在性转移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喉鳞癌中NO、iNOS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 NOS)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健康人和喉癌患者血清 NO3和 NO- 2 之和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 4 0例不同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的喉鳞癌组织、癌旁组织及 10例喉乳头状瘤、7例正常喉粘膜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 NOS) m RNA的表达。结果 :喉鳞癌患者血清 NO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喉癌组织 i NOS m RNA阳性表达率为 85 .0 0 % ,较对照组癌旁组织 (2 0 .0 0 % )、良性肿瘤组 (40 .0 0 % )、正常人组 (0 / 7)明显增高 (P <0 .0 0 0 1,P <0 .0 0 5 ,P <0 .0 0 0 1) ,有淋巴结转移组 (19/ 19)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71.4 2 % ) (P<0 .0 5 ) ,i NOS m RNA阳性表达与肿瘤原发部位及 T分级无关 ,与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结论 :喉鳞癌组织中存在 i NOS,它可能通过合成一氧化氮 (NO)在分子水平参与了喉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 PCNA、P1 6、P2 7基因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 5 5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 PCNA和 P1 6、P2 7基因蛋白的表达 ,使用 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CNA在所有病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其表达程度在组织类型、肿瘤部位和肿瘤分期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性 (P<0 .0 5 ) ,而在局部复发、转移和累积生存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2 7基因阳性表达率为 34.5 % ,其表达程度在肿瘤部位和肿瘤分期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在组织类型、局部复发、转移和累积生存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1 6 基因阳性表达率为 6 5 .5 % ,其表达程度在所有变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 ,PCNA和 P2 7基因作为评估该肿瘤预后的生物学指标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6.
MMP-9和TIMP-2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中的 MMP- 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 - 2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2 9例喉癌石蜡包埋组织中的 MMP- 9和 TIMP- 2的表达。结果 :MMP- 9在喉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 79.3% ,TIMP- 2阳性表达率为89.6 % ,MMP- 9与 TIMP- 2强阳性表达率差异明显 (P<0 .0 5 ) ,MMP- 9在晚期喉癌中表达增高 ,T1 ,T2 与 T3,T4 期喉癌强阳性表达率差异显著 (P<0 .0 5 ) ,但弱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无关 ,而 TIMP- 2在喉癌组织中的强阳性表达率与弱阳性表达率均与临床分期有关。MMP- 9在淋巴结转移组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 (P<0 .0 5 ) ,而TIMP- 2淋巴结转移组强阳性表达率则低于非淋巴结转移组。结论 :MMP- 9与 TIMP- 2与喉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MMP- 9与 TIMP- 2两者关系密切。二者平衡的破坏是喉癌侵袭与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口腔粘膜鳞癌组织中P53和nm23蛋白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口腔粘膜鳞癌组织中 P5 3和 nm2 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10 0例口腔粘膜鳞癌组织中 P5 3和 nm2 3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 :口腔粘膜鳞癌组织中 P5 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 5 8.0 % ,nm2 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 40 .0 % (P<0 .0 5 )。颈淋巴结有转移者较无转移者 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 ,而 nm2 3蛋白阳性表达率低。结论 :P5 3 和 nm2 3蛋白表达状况与口腔粘膜鳞癌颈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瘤致病基因1(Glioma-associated oncogene homolog 1,Gli1)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喉癌临床病理因素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之间的关系,为喉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li1蛋白和PCNA在40例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Gli1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PCNA表达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li 1蛋白在喉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1 0 0%。其表达与喉癌患者年龄(P=0.5 7 2)、性别(P=0.8 3 7)、肿瘤生长部位(P=0.9 4 7)、肿瘤T分级(P=0.5 6 0)无相关性。而与病理分级(P=0.000)、有无淋巴结转移(P=0.001)有关。PCNA在喉癌组织中呈巢状、局灶状或呈片状分布,相关分析显示Gli1蛋白的表达与PCNA阳性表达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Gli1蛋白通过促进肿瘤增殖活性,在喉鳞癌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在喉癌喉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 4 0例喉癌及 12例喉咽癌 (喉癌喉咽癌组 )、5 0例癌旁组织 (癌旁组 )、12例良性肿瘤 (良性肿瘤组 )及 7例正常喉黏膜 (正常喉黏膜组 )组织中iNOSmRNA的表达。结果 :喉癌喉咽癌组阳性表达率为 78.85 % ,与正常喉黏膜组 (0 % )和癌旁组 (2 0 .0 0 % )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 ;与良性肿瘤组 (4 1.6 7% )比较 ,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组 (95 .2 4 % )显著高于无局部淋巴结转移组 (6 7.74 % ) (P <0 .0 5 ) ;iNOSmRNA阳性表达与T分级呈正相关 (P <0 .0 5 ) ,与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喉癌喉咽癌组织中iNOSmRNA呈高表达 ,提示iNOS可能通过合成NO在分子水平参与了喉癌喉咽癌的发生、发展 ;NO供体药物和iNOS特异性抑制剂的开发 ,必将为肿瘤治疗带来可喜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喉癌微血管生成中P53 nm23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P5 3、nm2 3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or,VEGF)在喉癌微血管生成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SP法对 42例喉癌标本中P5 3、nm2 3蛋白、VEGF及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MVD)进行了检测。结果 喉癌中P5 3、nm2 3蛋白及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占 47 6 %、5 7 1%和 71 4%。P5 3基因和VEGF呈正相关 (P <0 0 5 ) ,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喉癌标本中P5 3、VEGF阳性表达率及MVD明显高于非转移组 (P <0 0 5 )。而nm2 3基因和VEGF在喉癌标本中无直接相关性 ,在nm2 3蛋白表达阴性和VEGF阳性标本中MVD较高 ,这种现象多见于有淋巴结转移的喉癌中。结论 突变型P5 3基因通过调控VEGF的表达影响肿瘤内MVD ,促使喉癌发生转移 ;而nm2 3基因可能不是通过调控VEGF的表达 ,而是通过其它途径影响喉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