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掌握深圳市龙岗区腹泻患者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构成,了解该菌株的流行季节及血清型的变迁趋势。方法采集2009~2012年在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就诊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 872份,对致病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并对分离出的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年龄段、流行季节及血清型别进行分析。结果 1 872份标本共分离到101株副溶血性弧菌,总分离率为5.40%,阳性率以20~和30~岁年龄组最高,10岁以下的年龄组最低,且不同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32,P〈0.01),不同年份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77,P〈0.01)。副溶血性弧菌的发病率在秋季达高峰,血清型以O3:K6为主。结论深圳市龙岗区副溶血性弧菌分离率呈逐年递减,分型以O3:K6血清型为主,4年均以秋季高发,易感人群以青壮年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从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福田区腹泻病哨点监测医院分离的145例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病例的流行特征及血清分型,为控制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腹泻病提供依据。方法福田区哨点医院门诊采集未使用抗生素腹泻监测病例的大便样本、肛拭子或呕吐物标本,进行致病菌的分离培养,对分离出的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年龄段、流行季节及血清型别进行分析。结果 5 980份标本共分离到145株副溶血性弧菌,2008、2009年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32.41%、24.14%;阳性病例主要集中在20~和30~岁年龄组,10岁以下年龄组少见。副溶血性弧菌的发病高峰在6-9月,血清型以O3:K6为主(64.14%)。结论本区腹泻患者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比例较高,以青壮年为主,O3:K6为优势血清型,掌握副溶血性弧菌的发生规律,可有效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本地区腹泻病的菌群分布和变化,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体系提供必要的监测数据。方法分析2010—2011年龙岗区2个腹泻病监测哨点患者的粪便标本,检测沙门菌(SM)、志贺菌(SH)、霍乱弧菌(VC)、副溶血弧菌(VP)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等病原菌结果。结果3271份粪便标本中,检出病原菌共797株,阳性率为24.37%.腹泻病原菌占前3位的分别为DEC、VP和SM。025、01和0164是DEC主要流行血清型,vP优势血清型为03:K6和04:K8,SM的优势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VP和SM有明显季节性分布特点,主要在6-9月份阳性检出;沙门菌10岁以下儿童感染率高,vP和SM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7)。结论本地区腹泻病原菌以DEC、VP和sM为主,肠炎沙门菌为sM最主要流行血清型,初步揭示了深圳市谚岗庆细菌件腹泻的病原谱及流行病学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感染性腹泻致病菌感染现况。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腹泻哨点监测医院门诊未使用过抗生素病例的粪便、肛拭子或呕吐物标本,进行9种致病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对阳性菌株进行血清型别检测,利用SAS统计软件分析病原菌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结果深圳市宝安区腹泻哨点监测中感染性腹泻致病菌感染率为19.32%,检测出副溶血弧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在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副溶血弧菌感染为主。沙门菌、副溶血弧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ETEC等感染有时间分布差异,沙门菌和副溶血弧菌感染高峰期在夏、秋季;户籍、常住与流动人口在沙门菌、副溶血弧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EIEC、ETEC、志贺菌感染构成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别比在沙门菌、副溶血弧菌、ETEC及志贺菌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市宝安区要重点加强辖区内副溶血弧菌感染的防治,6~10月要加强沙门菌、副溶血弧菌等肠道致病菌的监测与防治,加强暂住人群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宣教。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华区2017-2018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病原构成情况,并对病原的耐药情况进行摸查,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感染性腹泻在该地区的流行和规范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辖区哨点医院监测门诊腹泻病例(排除病毒性感染)的粪便标本,开展包括沙门菌、副溶血弧菌、致泻大肠、空肠弯曲菌等致病菌的检测,并对分离到的阳性菌株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对30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检测样本1 219份,阳性菌株169份,分离率为13.9%。其中,沙门菌128份,副溶血弧菌38份,其他细菌4份,包括1株EIEC,2株ETEC和1株嗜水气单胞菌。沙门菌的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45.3%)和肠炎沙门菌(11.7%)为主,副溶血弧菌的血清型以O3K6(76.3%)为主。绝大部分的沙门菌均发生多重耐药,且肠炎沙门菌出现对多粘菌素E耐药的情况,但斯坦利沙门菌只对链霉素耐药,副溶血弧菌仅对头孢唑林耐药。结论鼠伤寒沙门菌仍是龙华区细菌性腹泻的主要致病因子,且绝大多数已经出现多重耐药。副溶血弧菌引起的腹泻病例占比不高,且暂时未发生多重耐药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刘娜  董雪  李继耀  张国斌  高丹  李欣 《中外医疗》2015,(6):15-16,61
目的:了解2013年沈阳市副溶血弧菌临床分离株血清型分布。方法2013年5—9月采集沈阳市食源性监测临床病例250份进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采用血清玻片凝集试验对67株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结果67株副溶血弧菌临床分离株可分为16个血清型,其中以O3:K6型为主,约占32.84%。结论2013年沈阳市食源性监测副溶血弧菌临床分离株的血清型呈现多样性,O3:K6型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优势血清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重度腹泻患者排泄物细菌培养结果以及临床特征,以探索临床检验与临床诊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2015年间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就诊的急重度腹泻患者共120例,对其排泄物做细菌培养,分析急性腹泻临床特征,与诊断结果做对比。结果 120例患者中包含急性肠炎50例,胃肠功能紊乱40例,急性菌痢15例,消化不良8例,腹泻待查7例。粪便细胞培养阳性有40例占33.3%。包括副溶血弧菌14例,沙门菌5例,类志贺邻单包菌5例,志贺菌属11例,温和气单胞菌3例,霍乱弧菌2例。40例粪便细菌培养阳性患者临床诊断结果为:急性菌痢10例(阳性率66.7%),急性肠炎17例(阳性率34%),胃肠功能紊乱8例(阳性率20%),消化不良1例(阳性率为12.5%),腹泻待查4例(阳性率为57.1%)。结论急重度腹泻肠道致病菌主要以副溶血弧菌和志贺菌属为主。应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做便常规,血常规检查,并参考粪便细菌培养结果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海口地区感染性腹泻患者中肠道致病菌的感染状况,为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将送检的腹泻患者肛拭子标本进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5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副溶血弧菌等致泻性弧菌的检测。结果 共检测281份标本,检出病原菌58株,阳性率为20.64%,其中副溶血弧菌检出40株,所占比例最大,达68.97%,其次为气单胞菌6株(10.35%),肺炎克雷伯杆菌5株(8.62%),沙门氏菌4株(6.90%),志贺氏菌、类志贺邻单胞菌、河弧菌各1株(1.72%)。结论 海口地区感染性腹泻患者肠道病原菌种类较多,以副溶血弧菌的检出率最高,应进行针对性的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在季节性腹泻检验中大便常规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入我院治疗腹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大便常规检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春季检出4例沙门菌(13.3%)、4例副溶血弧菌(13.3%)、11例志贺菌(36.7%)、11例大肠埃希菌(36.7%)。夏季检出10例沙门菌(33.3%)、8例副溶血弧菌(26.7%)、6例志贺菌(20.0%)、6例大肠埃希菌(20.0%)。秋季检出9例沙门菌(30.0%)、10例副溶血弧菌(33.3%)、5例志贺菌(16.7%)、6例大肠埃希菌(20.0%)。冬季检出5例沙门菌(16.7%)、4例副溶血弧菌(13.3%)、10例志贺菌(33.3%)、11例大肠埃希菌(36.7%)。可知沙门菌及副溶血弧菌在夏季和秋季流行,明显高于冬春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志贺菌和大肠埃希菌一年四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季节性腹泻检验中的大便常规检验能够帮助医生提供依据,了解致病因素,更好地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2010年食品中副溶血弧菌血清型及在食品中的分布状况、生物学特征。方法对食品中检出的159株副溶血弧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并对14株O4群副溶血弧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和毒力基因TLH、TDH、TRH检测。结果 159株副溶血弧菌共分46个血清型,血清型以O2:K28最多,占6.67%,14株O4群副溶血弧菌分子分型相似性均在80%以下,菌株谱型差异较大。其毒力基因TLH+、TDH-、TRH-。结论食品中分离出的副溶血弧菌菌型非常分散,食品之间存在严重交叉污染,应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及流通环节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