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邵云 《口腔医学》2008,28(12):671-672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静脉输注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麻醉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40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瑞芬太尼组(RF组)和芬太尼组(F组),各20例。诱导时RF组用瑞芬太尼1.5μg/kg、F组用芬太尼2μg/kg,其余药相同行气管插管。术中维持RF组微量泵持续泵入瑞芬太尼0.1~0.8μg/kg/min,F组芬太尼术中间断静推1~1.5μg/kg每次,其余药用法用量相同。常规监测ECG、HR、SPO2、SBP、DBP、PETCO2,记录手术结束后病人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平均每人每小时丙泊酚用量。结果RF组能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和手术应激引起的高血压和心率增快,血流动力学容易控制。术后呼吸恢复快、苏醒迅速、可早期气管拔管,有效减少丙泊酚的用量。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静脉输注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麻醉中。  相似文献   

2.
孙强  俞燕  吴波 《口腔医学》2010,30(7):418-419,439
目的 观察老年口腔恶性肿瘤手术麻醉维持期联合使用七氟烷和瑞芬太尼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40例老年口腔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P组和S组,每组20例。P组全程采用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S组采用七氟烷-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手术开始后1h、3h时心率、平均动脉压、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和苏醒期躁动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术中两组均能维持血压和心率稳定,S组血压略低于P组(P<0.05)。术后S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大于P组(P<0.01);S组清醒时间小于P组(P<0.01);两期组苏醒躁动例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苏醒期均未发现恶心呕吐。结论 老年口腔恶性肿瘤手术麻醉维持期使用七氟烷和瑞芬太尼是安全可行的,能加快患者术后苏醒,且不增加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啶对口腔颌面外科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口腔颌面外科全麻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 ~65岁,随机分为3组:瑞芬太尼组(R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在手术结束10 min前,R组予以持续TCI输注瑞芬太尼,血浆浓度为1.5 ng/mL;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 μg/kg;C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3组患者苏醒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Ramsay镇静评分、呛咳人数、躁动人数、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使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组和D组心率、平均血压在拔管时显著低于C组(P<0.05);R组和D组Ramsay评分在拔管后5、10min显著高于C组,且D组显著高于R组(P<0.05);R组和D组发生呛咳和躁动的人数均显著低于C组(P<0.05),3组患者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瑞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定均可明显减轻口腔颌面外科全麻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减少呛咳和躁动,不延长拔管时间.右美托咪定较瑞芬太尼在苏醒期间能提供更长时间的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帕他莫对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苏醒期拔管时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ASAⅠ~Ⅱ级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舒芬太尼复合丙帕他莫组(S+P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每组各20例。S组于手术结束时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2μg/kg,S+P组于手术结束时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1μg/kg+静脉输注20g/L丙帕他莫50mL,C组于手术结束时静脉输注生理盐水50mL。分别记录患者手术结束时(T0)、拔管后1min(T1)、3min(T2)、5min(T3)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于以上各时点抽取动脉血测定血糖,记录清醒和拔管时间以及其他不良反应。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T1-T3时,S组及S+P组的MAP、HR均低于C组;T1-T3时,C组血糖高于T0时,同时也高于S组及S+P组。拔管时,C组躁动发生率显著高于S组及S+P组,S组的清醒时间较S+P组及C组显著延长。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拔管前给予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丙帕他莫,可以减轻苏醒期拔管时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应用小剂量氯胺酮缓解颌面部手术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全麻下颌面部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n=40)和对照组(n=40),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静脉注射咪唑安定、丙泊酚、芬太尼和罗库溴铵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采用瑞芬太尼0.1-0.2ug/kg/min泵注,吸入七氟醚2%~3%,间断给予罗库溴铵维持麻醉。分别于缝皮时静脉给予0.5mg/kg氯胺酮(氯胺酮组)和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再次要求镇痛的患者例数、曲马多用量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分别于苏醒后15min(T1)、30min(T2)、60min(T3)、120min(T4)进行VAS、Ramsay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胺酮组要求镇痛人数(17/40)和曲马多用量(40.5mg)均低于对照组(25/40,70.6mg)(P〈0.05)。患者苏醒后15min Ramsay评分氯胺酮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30min VAS评分对照组显著高于氯胺酮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颌面部手术瑞芬太尼麻醉后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可以有效缓解瑞芬太尼所致的痛觉过敏,无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在颌面部骨折手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全麻超前镇痛及预防苏醒期躁动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颌面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均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全麻,A组于术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2mL(40mg),B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拔除气管导管前(停药10min,T2)、拔管时(T3)、拔管后10min(T4),观察两组MAP、HR、SpO2及躁动评分(RS)、镇静评分(RSS)、瑞芬太尼用量。结果:B组T2~T4各点MAP、HR较T1及A组显著升高,部分时点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RS评分显著低于B组,RSS评分显著高于B组,瑞芬太尼用量少于B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用于颌面部骨折手术中可产生明显超前镇痛作用,减少瑞芬太尼的用量,并可预防苏醒期躁动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对口腔颌面部手术患儿七氟烷诱导术后苏醒烦躁的影响。方法:择期口腔颌面部手术患儿30例,ASAⅠ级,3~8岁,体质量15~26kg。实验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2组患儿入手术室前根据改良耶鲁术前焦虑分级表评分,肌内注射盐酸氯胺酮后入室诱导,调节七氟烷浓度,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后行气管插管。术中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4~6ng/ml,调节七氟烷浓度维持BIS于40~60,2组术毕前10min调节瑞芬太尼至1ng/mL,七氟烷浓度0.8%(结束时关闭)。对照组手术结束时停用瑞芬太尼,实验组入苏醒室5min后停用。根据小儿麻醉苏醒烦躁量表及改良CHEOPS表,对小儿烦躁及疼痛情况评分。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小儿术前焦虑及术后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小儿术后烦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能有效减少小儿七氟醚诱导口腔颌面部手术术后烦躁。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七氟醚镇静在婴幼儿口腔颌面部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0例行择期口腔颌面部手术的5个月至3岁患儿随机分为七氟醚镇静静脉诱导组(A组)与氯胺酮基础麻醉静脉诱导组(B组).记录各组患儿诱导时间、血液动力学指标、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A组:(3.3±1.4...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异丙酚、瑞芬太尼和七氟烷、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唇腭裂修复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PR组20例,采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麻醉;S组20例,采用七氟烷和瑞芬太尼麻醉。记录2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15、30 min,拔管后1 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拔管时间、术后躁动分级,以及恶心呕吐和气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种类和手术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R组在麻醉诱导后有2例患儿因心率较慢而使用阿托品,分别为3岁和8岁,前者心率低于100次/min,后者低于70次/min。与诱导前相比,PR组在拔管后1 min 心率明显加快,S 组在诱导后30 min 和拔管后1 min 心率明显加快(P<0.05)。2 组比较,S组的心率在诱导后15 min和30 min时较PR组快,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2组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均处于正常范围,无明显差异(P>0.05)。2组的术后拔管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PR组发生术后躁动者有2例,S组有8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恶心呕吐,以及窒息、喉痉挛等气道并发症。结论小儿唇腭裂手术采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麻醉时,对心率抑制较为明显;采用七氟烷麻醉时,术后躁动的发生率较高。2种麻醉方法都能较快达到拔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腭裂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腭裂手术患儿,年龄1~3岁,随机分为2组。K组:给予氯胺酮6-8mg/kg+丙泊酚2mg/kg诱导插管,术中丙泊酚4-10mg,(kg·h)麻醉维持。S组:给予七氟烷8%面罩吸入+瑞芬太尼0.5μg/kg缓慢静注诱导,术中瑞芬太尼0.10~0.25μg(kg·min),七氟烷1~1.5MAC(2%~5%)维持。根据术中血流动力学状况和手术刺激程度,适当调控麻醉深度。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结果:2组诱导插管均顺利。K组诱导后患儿心率显著增快(P〈0.01)、血压下降(P〈0.05),插管及分离腭瓣时仍保持较快心率(P〈0.01),与S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S组在诱导后患儿心率、血压有所下降(P〈0.01),但插管和分离腭瓣时心率血压基本保持平稳。术后S组患儿自主睁眼和拔管的时间显著早于K组(P〈0.01),而发生躁动病例多于K组。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能较舒适、平稳地满足小儿腭裂手术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曲马多和小剂量氯胺酮对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的镇痛作用,为临床合理应用瑞芬太尼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Ⅰ~Ⅱ级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曲马多组(T组)和小剂量氯胺酮组(K组),每组20例。3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毕T组给予曲马多0·3 mg/kg、K组给予氯胺酮0·5 mg/kg镇痛,C组暂不给药,当患者出现中等程度疼痛时给予曲马多0·3 mg/kg。记录3组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的口述疼痛评分,拔管后1、2、3、4、12、24 h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再次要求镇痛的时间和拔管后 24 h内的不良反应。结果 3组间拔管后的口述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2、3、4 h的VAS则有统计学差异, K组在4个时间点均低于C组,2、3、4 h时低于T组(P<0·05),而3、4 h时T组与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C、T组患者再次要求镇痛时间均较K组提前;3组间麻醉后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对采用瑞芬太尼麻醉手术的术后疼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余伊  孙强  茆梦  黄晨嘉  吴波 《口腔医学》2023,(12):1076-1080
目的 比较瑞马唑仑与丙泊酚用于儿童日间多生牙拔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江苏省口腔医院2022年10月—2023年4月于日间门诊全麻拔牙的患儿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丙泊酚组(P组)和瑞马唑仑组(R组),每组40例。丙泊酚组麻醉诱导丙泊酚2 mg/kg,麻醉维持丙泊酚6~12 mg/(kg·h),瑞芬太尼10μg/(kg·h)。瑞马唑仑组麻醉诱导瑞马唑仑0.3 mg/kg,麻醉维持瑞马唑仑0.8~1.5 mg/(kg·h),瑞芬太尼10μg/(kg·h)。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即刻(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结束时(T4),拔管即刻(T5),拔管后5 min(T6)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heart rate, HR)。记录组儿童手术时长、意识消失时间、拔管时间、镇静失败率等指标。结果 R组T1-T4时刻MAP、HR高于P组(P<0.05)。R组意识消失时间长于P组(P<0.05),但拔管时间短于P组(P<0.05)。两组患儿的镇静成功率均为100%,但R组的补救镇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婴儿唇裂术后拆线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年龄小于1岁唇裂术后拆线患儿6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肌注组(K),七氟醚吸入组(S)和七氟醚复合笑气吸入组(SN)。K组给予肌注氯胺酮5mg/kg,咪唑安定0.05mg/kg,阿托品0.01mg/kg;S组以8%七氟醚,氧流量6L/min面罩吸入诱导;SN组以8%七氟醚,复合笑气4L/min,氧气2L/min吸入诱导,患儿入睡后改为4%七氟醚,氧流量3L/min维持,吸入2min后开始拆线。术中常规监测患儿HR,SpO2。记录患儿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术中发生体动情况及术中呼吸抑制、分泌物增多等并发症情况。结果:S组和SN组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短于K组,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和SN组患儿术中体动的发生率小于K组。3组均有患儿发生舌后坠和分泌物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吸入诱导和苏醒时间均比肌注氯胺酮麻醉迅速,能够更加安全有效地用于唇裂婴儿术后拆线;复合笑气吸入不能缩短七氟醚吸入麻醉的诱导和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比较两种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青年患者颌面部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2—5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择期行口腔颌面部手术青年(18~39岁)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Ⅱ组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每组各40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情况(包括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听从指令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术前1天以及术后第1、3、7天的认知功能进行测试评估。结果Ⅰ组患者听从指令时间与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早于Ⅱ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Ⅰ组和Ⅱ组患者MMSE评分均较术前基础值略有降低,术后第3天恢复至术前,两组术后第7天MMSE评分略有升高,两组间术后各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患者术后第1天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分别为1例和2例。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青年患者颌面部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引起一过性POC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在困难气道清醒插管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选择困难气道需清醒气管插管患者24例,24例患者随机分为Ⅰ、Ⅱ两组,在充分表面麻醉后,Ⅰ组(瑞芬太尼组),给予瑞芬太尼0.75μg/kg的一次剂量后以0.075μg/(kg·min)持续静脉注射;Ⅱ组(丙泊酚组)给予丙泊酚0.5mg/kg的一次剂量后以6μg/(kg·min)持续静脉注射。记录两组患者在诱导前、导管出鼻后孔、盲探插管过程中以及导管进入气管后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结果两组均能够完成盲探气管插管。Ⅰ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小于Ⅱ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表面麻醉基础上,持续静脉注射瑞芬太尼较丙泊酚能更好的完成困难气道的清醒盲探插管,血流动力学变化更小,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6.
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先天性腭裂修补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先天性腭裂修补术患儿血流动力学和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方法:选择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法)Ⅰ~Ⅱ级先天性腭裂修补手术患儿50例,患者年龄3.5~13岁。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各25例。入手术室后均肌注氯胺酮4~10mg/kg。麻醉诱导:试验组用瑞芬太尼2μg/kg,异丙酚1~2mg/kg;对照组用芬太尼2.5μg/kg,异丙酚1~2mg/kg,2组肌松剂均用维库溴铵0.1mg/kg,经鼻气管插管。麻醉维持:试验组用瑞芬太尼、异丙酚持续泵注,对照组用芬太尼、异丙酚持续泵注。2组均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术中连续监测ECG,HR,BP,SpO2.;分别于手术前1d(T1),气管插管时(T2),手术开始后10min(T3),气管拔管后5min(T4)自静脉采血,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gⅡ)水平;记录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与T1比较2组T2、T3时HR,SBP,DBP和AgⅡ水平均降低(P<0.05);2组间T2、T3时HR、SBP、DBP、SpO2,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无显著差异;麻醉时间R组长于F组,术后苏醒和拔管时间R组显著短于F组(P<0.01)。结论:瑞芬太尼比芬太尼镇痛作用强,能更有效抑制先天性腭裂患儿手术中的应激反应,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并且术后苏醒快,拔管时间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鼻导管通气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行腮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腮腺手术的患者,ASA I~II级,年龄18~65岁,体重50~90 kg。随机分成气管插管组(A,n=30)和鼻导管通气组(B,n=30),2组均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诱导,A组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B组诱导后置入鼻导管吸氧,术中调整丙泊酚的浓度以维持麻醉深度,并记录患者基础值(T0)、插管即刻(T1)、插管后1 min(T2)、3 min(T3)、5 min(T4)时的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比较2组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和麻醉后恢复的情况。结果:2组T1时BP、BIS均较T0值降低(P<0.01);与T1比较,2组T2时BP均升高(P<0.01),而在T3、T4时变化无差异(P>0.05);A组HR在T3、T4时低于T0(P<0.05或P<0.01);组间比较,B组BP、HR在T2、T3时均低于A组(P<0.01)。2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中动脉血气pH值和P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导管通气下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腮腺手术中能获得较满意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较气管插管组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一种对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恶心呕吐有更强防治作用的方法。方法:40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用阿托品、手术结束用托烷司琼为A+T组;另40例术前用戊乙奎醚、手术结束用托烷司琼为P+T组。结果:麻醉恢复期24 h内,恶心VAS评分,A+T组高于P+T组(P<0.05);呕吐百分比A+T组明显高于P+T组(P<0.05)。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术前戊乙奎醚、术后托烷司琼的联合用药,能更好地防治术后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异丙酚麻醉镇静下,瑞芬太尼复合顺式阿曲库铵和芬太尼复合维库溴铵两种麻醉维持方法在老年口腔颌面手术麻醉时临床效果。方法 50例老年口腔颌面部择期手术患者,手术时间在1h~3h,随机分成R和F两组(N=25),两组术中异丙酚持续输入4mg/kg/h,R组持续泵入瑞芬太尼4ug/kg/h~12ug/kg/h+顺式阿曲库铵1ug/kg/min~2ug/kg/min;F组持续泵入芬太尼1.5ug/kg/h~2ug/kg/h+维库溴铵1ug/kg/min~2ug/kg/min,估计在手术结束前10分钟停药。监测指标包括手术开始时,开始后10分钟,开始后30分钟开始后1h,停药时和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心输出量(CO)。记录停药后唤名睁眼时间,拔管时间,PACU滞留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开始时,开始后10分钟的MAP,HR和CO无显著差异;R组手术开始后30分钟HR低于F组(P〈0.05)。R组唤名睁眼时间,拔管时间,PACU滞留时间短于F组(P〈0.05),R组的苏醒快于F组。结论老年口腔颌面部手术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时,瑞芬太尼复合顺式阿曲库铵与芬太尼复合维库溴铵两种维持方法术中均适合,瑞芬太尼复合顺式阿曲库铵维持组意识恢复好,效果优于芬太尼复合维库溴铵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腮腺肿瘤切除术时面神经监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70例接受腮腺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静吸复合组(S组)和全凭静脉组(V组)(n=35)。麻醉诱导时静脉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气管插管后S组吸入七氟醚复合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V组则仅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使用肌松监测仪测定拇指内收肌的4个成串刺激(TOF)反应,记录阻滞起效时间、深度阻滞恢复时间(T1的出现时间)、T1 50%及TOF 90%恢复时间。术中采用面神经电生理监测,记录2组患者在T1 50%时监测的成功率,比较2组患者术中发生体动与心血管药物使用情况及术后拔管时间。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肌松起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S组T1的出现时间晚于V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的T1 50%及TOF 90%恢复时间显著延长(P<0.05)。2组患者在T1 50%时均能成功获得面神经监测信号。2组均无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V组有2例患者术中发生轻微体动。2组患者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均能满足术中面神经监测的手术要求,全凭静脉麻醉有利于更早地获得面神经电生理信号,而静吸复合麻醉有利于预防术中体动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