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出现的特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方法:50例AMI患者经静脉溶栓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TIMI血流3级。结果:再灌注后有48例胸痛迅速缓解,2例胸痛突然加重;44例出现心律失常;40例出现一过性低血压;8例出现一过性ST段抬高。结论:冠状动脉血管再通后绝大部分患者胸痛迅速缓解,且有心律失常发生,一小部分患者可出现一过性胸痛加重;一过性低血压也比较常见,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ST段反常性抬高可能是心肌再灌注的指标;溶栓后应进行持续心电和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再灌注后出现的特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方法:对50例AMI患者静脉溶栓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TIMI血流3级)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再灌注后有48例胸痛迅速缓解,有2例患者在再灌注后胸痛突然加重;有44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40例出现一过性低血压;8例出现一过性ST段抬高。结论:冠脉血管再通后绝大部分患者胸痛迅速缓解,但大多有心律失常发生,一过性低血压,少数患者可出现ST段一过性胸痛加重;故溶栓后应进行持续心电图和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3.
作者采用大剂量链激酶和紧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塞216例,并观察冠状动脉灌注情况。病例选择:(1)持续胸痛≤6小时伴有 ST 段抬高;(2)间歇性胸痛6~24小时伴 ST段抬高;且均无溶栓治疗的禁忌症。确诊后即刻150万单位链激酶在3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并紧急作PTCA。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静脉内溶栓疗法成功与否决定继续溶栓疗法,抑或停止抗凝治疗并开始冠状动脉成形术。在不作冠状动脉造影术时,识别再灌注依靠其他临床表现,例如,胸痛缓解、抬高的 ST 段复位、特异性心律失常发生、血浆 OK 和 OK-MB 早期快速增高可作为再灌注的标志。对50例在发病后3.3±0.7小时内开始冠状动脉内链激酶治疗的急性进展性心肌梗  相似文献   

5.
成功溶栓后的心肌损害与再灌注时ST段再抬高有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段降低是溶栓成功的临床指证之一。然而,有些病人在溶栓初期,出现ST段再抬高,其临床意义尚待阐明。作者回顾分析冠状动脉内溶栓(ICT)成功后再灌注时持续性和短暂性ST段再抬高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9例首次发生前壁心肌梗塞的病人,均符合以下条件:(1)ICT在胸痛发作6小时内;(2)年龄小于75岁;(3)左前降支单支病变;(4)ICT后4周,冠脉造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符合静脉溶栓标准的AMI患者 1 0 7例 ,根据溶栓后有无ST段再抬高而分为ST段抬高组 (A组 )和ST段未抬高组 (B组 ) ,比较两组间发病年龄、伴发疾病、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梗死后开始溶栓时间、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变化 (Kil lip分级)。结果 :A组伴发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梗死血管多支病变、心功能不全、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B组 ,而冠状动脉再通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 :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与患者并发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密切相关 ,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存在多支病变。该类患者再通率低 ,心肌受损重 ,易并发心功能不全 ,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7.
该文报道308例AMI用大剂量链激酶静脉溶栓后的冠脉造影结果,并与作者以往报道的30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造影所见进行比较。方法本组接受溶栓治疗系患者出现持续性、典型缺血性胸痛0.5~4(平均1.8)小时内,经硝酸甘油或硝苯啶舌下含服无效,或有新出现的ST段抬高及对应性改变。而年龄>70岁、严重高血压病史(血压>26.6/  相似文献   

8.
再灌注治疗后心肌灌注状态对心电图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再灌注治疗后心肌微循环灌注状态与心电图QT离散度 (QTd)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经静脉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 (PTCA)再灌注治疗成功的AMI患者 30 8例 ,再灌注治疗后 1h按照 12导联心电图ST段的下移幅度分为A和B两组。A组为ST段迅速下降组 (下降≥ 5 0 % ) ,共 2 2 1例 ;B组为ST段持续抬高组 (下降 <5 0 % ) ,共 87例。分别计算两组患者入院即刻、再灌注治疗后 1h和 2 4h心电图的QTd ,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CK、CK MB峰值均明显小于B组 (P <0 0 5 ) ,分别为 (315 5± 2 0 4 6 )vs(4 2 5 3± 2 76 2 ) ;(12 9± 80 )vs(181± 94 )。A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B组 (5 7%vs 4 7% ,P <0 0 5 ) ,左心功能不全、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 (P <0 0 5 ,7 5 %vs10 4 % ;4 6 %vs 8 3% )。A组再灌注治疗后 1h、2 4h心电图QTd均明显低于B组 (P <0 0 5 ) ,分别为 (4 0± 14 )vs(4 6± 12 ) ;(37± 13)vs(4 5± 15 )。结论 AMI再灌注治疗后 ,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状态与临床预后及QTd有相关性 ,QTd和心电图ST段回落速度是判断心肌微循环灌注状态的简易实用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出现的特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方法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静脉溶栓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TIMI血流3级。结果再灌注后48例胸痛迅速缓解,2例患者在再灌注后胸痛突然加重;44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40例出现一过性低血压;8例出现一过性ST段抬高。结论冠脉血管再通后绝大部分患者胸痛迅速缓解,且有心律失常发生,一部分患者可出现一过性胸痛加重;一过性低血压也比较常见,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ST段反常性抬高可能是心肌再灌注的指标;溶栓后应进行持续心电和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前,溶栓疗法已广泛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AMI),以降低死亡率及保护左室功能,但与梗塞相关动脉的继发性再梗塞的危险性增加。有冠脉造影研究提示,溶栓疗法后动脉早期再梗塞的发生率为20%,而再梗塞则与往后的心脏损害及死亡率有关。为此,作者采集重复溶栓疗法的31例患者,以探讨本疗法的安全性及疗效。病人和方法本研究对象为31例曾接受溶栓治疗的 AMI 患者,男22例,女9例,平均年龄58±9岁。首次采用溶栓治疗的指征包括溶栓前缺血性胸痛持续6小时以上;两个肢导联或 V_4~V_6ST 段抬高≥1mm,或 V_1~V_3导联抬高≥2mm。首次溶栓23例采用链激酶(SK)150万 U 在30分钟内静滴,8例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100mg 在3小时内静滴。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服用阿司匹林50~300mg/d,  相似文献   

11.
溶栓治疗已被证明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预后,已成为AMI再灌注治疗的标准方法之一。目前临床判断溶栓血管再通常以胸痛消失,血清肌酸激酶(CK)峰值前移、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降为指标,但只有后者可能是反映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的临床指标。本文旨在探讨抬高的ST段早期回降与否对AMI住院期间临床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早期的影响,确定米诺环素能否作为后处理药物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 65例胸痛发作<12 h ST段抬高型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①对照组,32例,尿激酶(UK)静脉溶栓,AMI常规用药;②处理组,33例,米诺环素200 mg静脉推注后UK溶栓,与静脉溶栓同步再予米诺环素200 mg静脉点滴,AMI常规用药。CCU病房24 h观察病情变化,记录心律失常,抽血查心肌酶。结果溶栓后2 h内ST段回落≥50%和>70%的比例,冠状动脉再通的比例,处理组高于对照组(P<0.05)。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处理组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后24 h内处理组的心肌酶峰值和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诺环素后处理减轻了AMI再灌注损伤,提高了UK溶栓的再通率,降低了再灌注心律失常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AMI)病者如胸痛减轻、抬高的ST段下降、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减少,可作为梗塞冠脉再通的三项临床标准。本文旨在证实静脉溶血栓疗法后这些指标对梗塞血管再通的预测价值. 方法:对56例透壁AMI病者于胸痛发作6小时内进行溶血栓疗法的研究、所有患者在治疗开始前有2个或2个以上相邻导联的ST段抬高至少2mm.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梗死相关冠状动脉静脉溶栓再通指标出现的时间顺序。方法将67例静脉溶栓治疗的AMI病人分为再通组和未通两组,再将再通组根据AMI发病时间分为<2h、2h~6h和>6h3个亚组,观察静脉溶栓后各组再灌注心律失常时间、胸痛缓解时间、心电图ST段下降达50%时间及肌酸激酶(CK)峰时间。结果再通组从再灌注心律失常时间、胸痛缓解时间到ST段下降达50%时间呈依此延长(P<0.05或P<0.01),且前述各指标随梗死时间的延长而相应延长,未通组的CK峰时间明显长于再通组及各亚组(P<0.05)。结论AMI静脉溶栓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再通指标按先后顺序为再灌注心律失常、胸痛缓解、ST段下降达50%及CK峰时间,且随梗死时间延长而相应延长。  相似文献   

15.
<正> 溶栓治疗可使缺血心肌早期再灌注,减少死亡率,已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溶栓后及早判定冠状动脉再通对决定下一步治疗十分重要.我科对溶栓后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以评价早期T波倒置判定再灌注的价值.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选自1991年3月~1995年10月87例AMI患者,其中男71例,女16例,年龄32~75岁(平均56.8±8.7岁),均无陈旧性心肌梗塞及束支传导阻滞史.无溶栓禁忌症.溶栓剂为尿激酶、链激酶及重组链激酶.溶栓时间均在发病8小时以内.二、观察方法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3小时内每半小时作一次全导ECG;发病后8小时起每2小时测一次血心肌酶,共12次;同时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及心电图T波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近 10年来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日益受到重视 ,尤其对尿激酶 (U K)、链激酶 (SK)及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 (t- PA)等的疗效及剂量进行了探索。现就有关问题作一简述。溶栓适应症与禁忌症 :1996年对溶栓治疗参考方案重新修订 ,入院时已胸痛 6~ 12小时 ,但仍有 ST段抬高或胸痛者 ,可考虑溶栓治疗 ;年龄 >70岁者 ,也不为溶栓禁忌症。但据临床研究观察 ,在年龄不限情况下 ,6~ 12小时溶栓者与 6小时内溶栓者的血管再通率 (6 2 .5 % ,71.0 % )及病死率(3.1% ,6 .5 % )有明显差异 P<0 .0 5 ;≥ 6 5岁 AMI溶栓者的病死…  相似文献   

17.
静脉溶栓治疗使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获得成功的再灌注.已知实验动物冠状动脉闭塞在再灌注时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溶栓药物治疗期间心律失常是再灌注的一种有用的非入侵性标志.本文意在估价心律失常与梗塞相关动脉闭塞再通的关系.全组男女共67例,年龄29—75岁(平均54.6),缺血性胸痛至少30分钟,两个或更多导联有 ST 段抬高至少0.1mv,均在发作后7小时内住院.造影前给利多卡因持续滴注.在胸痛发作后8小时内作冠状动脉造影.仅对冠动脉狭窄大于50%者同时给予静脉及冠动脉内用链激酶或静脉用 t—PA..造影确定病变部位及程度后注药,90分钟内重复摄片.治疗前及注药后90分钟内连续心电图监测。依据冠动脉造影确定再通程度.  相似文献   

18.
很多研究证明急性心肌梗死 ( AMI)患者 ,接受再灌注治疗时胸痛会迅速缓解 ,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和抬高的 ST段也会迅速下降 ,是冠脉灌注成功的临床和心电图标志 ,磷酸肌酸激酶 ( PCK)峰值提前出现也被认为是可靠的生化指标。然而 PCK早期出现是否是再灌注成功后“濒死”心肌能被挽救尚不清楚。因此作者研究了再灌注治疗 PCK出现时间与左室功能的关系。5 5 4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达到如下标准者纳入本研究 :( 1)典型胸痛持续时间≥ 3 0分钟 ,( 2 )≥两个胸前导联 ST段抬高≥ 2 .0 mm ,( 3 )血浆 CK活性≥正常上限 2倍 ,( 4 )无 MI史…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静脉溶栓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可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挽救濒死的心肌,使梗死范围缩小,改善预后,对AMI患者来说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措施。但对于AMI经心肺复苏(CPR)的患者来说,溶栓治疗是否增加并发症及死亡率,一直是临床医生关心的问题。笔者对12例AMI经心肺复苏的患者(CPR组)与普通组溶栓治疗进行比较,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普通溶栓组:AMI患者60例,平均年龄54.2±17.4岁。发病到溶栓的时间≤6h53例;6~12h,但胸痛持续且ST段仍抬高共7例,平均时间4.2±2.5h。5例出现皮下淤血、黑便等,经对症处理,病情好转。CPR组:12例(男8,女…  相似文献   

20.
倪梅  张兴华 《山东医药》2004,44(4):53-55
目前 ,将急性心肌梗死 (AMI)分为两大类 ,即 ST段抬高AMI和非 ST段抬高 AMI,由于二者在病理上不同 ,故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本文重点讨论 ST段抬高 AMI的药物治疗进展。ST段抬高 AMI的定义是指患者具有 AMI的临床症状 ,并且伴有 ST段抬高在 V1 ~ V3导联≥ 0 .2 m V,或在其他导联≥ 0 .1m V。1 再灌注治疗1.1 溶栓治疗1.1.1 溶栓治疗的适应证 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 ST段抬高 (胸导≥ 0 .2 m V,肢体导联≥ 0 .1m V) ,或提示 AMI病史伴左束支传导阻滞 ,起病时间 <12小时 ,年龄 <75岁(ACC/AHA指南列为 类适应证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