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颜面部筋膜蒂皮瓣修复颜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48例患者,其中颜面部皮肤肿瘤20例,外伤缺损伤8例,色素痣9例,溃疡6例,瘢痕3例,瘢痕合并组织凹陷2例,缺损面积最小1.0 cm×1.0 cm,最大4.0 cm×3.0 cm,所有病例均应用颜面部筋膜蒂皮瓣进行修复。结果本组48例,皮瓣面积最大为5.0 cm×3.5 cm,最小为1.5 cm×1.2 cm,蒂宽1.0~3.0 cm,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颜面部外观满意。结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美学效果,颜面部外形美观、皮瓣成活率高、供区就近取材、切口隐蔽且瘢痕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我科1968年开展耻骨联合上小横切口绝育术已数百例,于1988年又开展了腹部较大的横切口子宫全切除术,现将所行33例报道如下:32例为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瘤,1例为宫颈不典型增生,年龄32~55岁,子宫增大一般似40余天至2月左右妊娠子宫大小。手术操作步骤1.皮肤切口:于耻联上2~3cm自然皮纹处取耻联正中作弧形切口,一次完成切口长度,切口两端指向两肋,而不是两髂(骨脊),以利切口延长。刀柄略向足端倾斜,以执笔式持刀为好,可使切口脂肪上下均匀分开。2.切开筋膜:先在切口中点切透筋膜,然后分别向皮肤切口两端剪开至与皮肤切口等长,但筋膜  相似文献   

3.
邻近皮瓣在皮肤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运用(附1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验证邻近皮瓣对皮肤肿瘤切除术后皮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对18例皮肤肿瘤手术切除术后的皮肤缺损,采用邻近皮瓣(单蒂、双蒂滑行皮瓣,旋转皮瓣,旋转十滑行复合皮瓣)修复。结果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外形美观,能有效修复躯干上直径10cm、肢体上直径5cm的皮肤缺损。结论 在常见体表肿瘤手术中,邻近皮瓣是一种较好的修复皮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指背筋膜为蒂的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指背筋膜皮瓣逆行修复手指指端缺损、指腹皮肤缺损26例30指。结果皮瓣全部一期成活。经3~12月随访,修复后的手指外观与感觉功能恢复良好,两点辨别觉达0.7~1.0cm。结论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指背筋膜皮瓣手术操作简单,修复后外观及感觉功能恢复好,是修复手指指端缺损、指腹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5.
罗克勍 《江西医药》2013,48(7):587-588
目的总结斧头状皮瓣修复术在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后形成的皮肤癌切除术的应用体会。方法我院头颈科在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颌面部各类皮肤缺损患者20例,缺损的面积为2.3cm×2.8cm-6.3cm×6cm,创面的修复均采用斧头状皮瓣。结果所有斧头状皮瓣都存活良好,损伤面Ⅰ期愈合,经过2-6个月的随访和问卷调查,未发现肿瘤复发,切口线不明显,外形较为良好,患者比较满意。结论斧头状皮瓣转移修复术是一种简洁、有效的皮肤缺损修复手术,适用于颌面部各类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手部尺侧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切取方法及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对29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病例,应用该皮瓣进行修复,最大面积为4cm×3cm;最小为2cm×1.5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满意。结论手背尺侧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筋膜皮瓣血管恒定,质地理想,切取简便,成活率高,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指背筋膜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指背顺行及逆行筋膜岛状皮瓣设计的应用轴线为指背中外1/2交界处,其中指背顺行筋膜瓣的旋转点为距指蹼以近1cm处,切取范围最远可达远指间关节水平.远指间关节以近背侧均可为指背逆行筋膜瓣的旋转点,皮瓣近端可达掌指关节.应用指背筋膜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共123例156指.结果 除2例皮瓣远端少部分坏死外,其余均全部成活.经6-24个月随访,功能及外观良好.结论 指背筋膜岛状皮瓣手术操作简便,疗效满意,是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股外侧筋膜皮瓣修复股骨大转子部褥疮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8例共16处坐骨结节褥疮应用股外侧筋膜皮瓣修复,褥疮范围3cm×4cm~6cm×8cm,皮瓣大小6cm×12cm~11cm×17 cm。结果术后第12~14天拆线,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随访3个月至4年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丰满,原手术部位未再发生褥疮。结论应用股外侧筋膜皮瓣修复股骨大转子部褥疮时皮瓣转移方便,对局部功能影响小,供区不需植皮,远期效果好,是一种可靠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式剖宫产术较以往术式的优点。方法:沿髂前上棘连线下3cm处做直线型切口,钝性分离脂肪层、筋膜、腹直肌,横向撕开腹膜,可吸收线单层连续缝合子宫肌层、筋膜、皮内缝合皮肤,不缝合腹膜。并与同期腹部横弧形切口剖宫产术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改良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带蒂阴囊皮瓣一期尿道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洪  孔令宇 《贵州医药》1995,19(2):119-120
先天性尿道下裂是小儿常见畸形之一,成形手术方法颇多.我院自1991年9月以来,采用带血管蒂阴囊皮瓣修复先天性尿道下裂10例,水后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手术方法1.1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常规行耻骨上膀胱造瘘。1.2矫正用剪下曲,使阴茎过伸位。1.3游离阴囊皮瓣:根据松解后阴茎长度设计和切取阴囊皮瓣。于阴囊中线切取长5~7cm,宽1.5cm皮瓣,切开达浅筋膜深面,皮瓣近端的皮下组织直较皮肤路宽,以保证皮瓣有良好的血运,于会阻浅筋膜深面将皮瓣游离,再将尿道外口近侧之皮瓣向远侧翻转(图)1~2)。1.4尿道成形:根据阴茎大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应用臀部四叶岛状筋膜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0年6月至2006年5月应用臀部四叶岛状筋膜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12例,褥疮范围4cm×5cm~12cm×14cm,皮瓣大小8cm×10cm~20cm×25cm,其中采用右侧皮瓣修复4例,左侧皮瓣修复5例,双侧皮瓣修复3例.结果 15处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至4年,皮瓣质地柔软,无破溃,非截瘫患者修复区皮肤感觉有所恢复.结论 臀部四叶岛状筋膜皮瓣血供确切,切取范围较大,手术操作较简单,转移后外形满意,远期效果好,是修复骶尾部褥疮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90年以来采用翼点改良术摘除鞍区肿瘤24例,暴露较充分,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般从非主半球侧耳前约1.0~1.5cm颧弓水平始,向颖部延伸,在发际后弧形向前终止于中线以外约2cm处作切口,发际内切口弧度之最高点至眉弓达10cm、在额部将颅骨膜从颅骨上分离,到颞筋膜在颞肌表面的颞上线上方,注意不要将以下的头  相似文献   

13.
张楠  谭欣 《成都医药》2000,26(1):19-20
目的:探讨改良式剖宫产术较以往术式的优点。方法:沿髂前上棘连线下3cm处做直线型切口,钝性分离脂肪层,筋膜,腹直肌,横向撕开腹膜,可吸收线单层边疆缝合子宫肌层,筋膜,皮内缝合皮肤,不缝合腹膜,并与同期腹部横弧形切口剖宫产术进行比较,显(P<0.05),结论:改良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求质地和色泽与颈面部皮肤相似,具有可切取的组织量大、一次转移完成的轴型筋膜皮瓣修复颌面颈部缺损的方法。方法在14例28侧尸体标本上从颈横动脉起始端注入红色乳胶.在直视放大镜和手术显微镜下追踪解剖观察颈横动脉颈浅皮支的走向和分布.发现其终末支在锁骨下胸前区、上臂前后外侧近3/5、项根部肩胛骨上缘范围内在深筋膜层与胸肩峰皮动脉、胸廓内动脉皮肤穿支有丰富的吻合形成广泛血管网。临床应用以颈浅皮支浅出点为旋转轴点,在上述范围内切取含完整深筋膜的轴型皮瓣,即时转移修复严重颈部瘢痕挛缩颌面颈缺损。结果临床应用93例。最大切取面积27-14cm,皮瓣完全成活,修复后外观形态良好,颌(颏)颈角逼真,功能恢复。结论以颈横动脉颈浅皮支为轴型血管,在颌面颈缺损邻近范围可切取足够组织量的筋膜皮瓣修复缺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拇指背桡侧筋膜皮瓣修复手指指端皮肤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利用拇指背桡侧筋膜皮瓣修复手指指端皮肤缺损,肌腱、骨外露患者52例。结果52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皮瓣有轻微肿胀,但未出现血管危象,创面修复满意,供区均一期愈合。手指外形修复满意。6例患者因皮瓣面积较大,术后出现水泡、肿胀,经消肿、活血、换药等积极治疗后肿胀消退、水泡消失,皮瓣均成活。随访时间3~24个月,皮瓣血运良好。皮瓣的质地、色泽与受区接近,外形美观。皮瓣早期感觉较差,后期深感觉大部分逐渐恢复。结论应用拇指背桡侧筋膜皮瓣修复手指指端皮肤缺损手术安全、创伤小,切取方便、简单,疗效满意,是一种修复指端皮肤缺损较好的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2月~2006年2月,应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30例,机器绞轧伤15例,切割伤9例,交通事故4例,烧伤瘢痕挛缩2例;其中拇指桡背侧皮肤缺损13例,拇指尺背皮肤缺损9例,食、中指近中节皮肤缺损8例,合并肌腱损伤13例,合并骨折6例。结果:本组术后30例皮瓣全部成活,切取的皮瓣面积最大为5.5cm×3.5cm,最小为3.5cm×2.5cm,皮瓣平均蒂长7cm。12例患者行皮神经吻合成功,其中6例恢复受区保护性感觉。全部病例获4个月~16年随访,所有病例皮瓣外观、血运、质地、色泽、弹性较好,无须二期修整。皮瓣供受区无并发症发生,无痛性神经瘤发生。结论: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操作简便,无需牺牲上肢主要动脉,皮瓣成活率高,并发症少,是修复手背及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使用多重血供的指背筋膜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使用具有三重血供的指背筋膜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39例49指,切取面积2.0 cm ×1.5 cm~3.5 cm ×2.7 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到1年时间,皮瓣两点间分辨觉为4.5~9.0 mm,平均为6.3 mm,手指活动无障碍,无冻伤烫伤。结论多重血供的指背筋膜皮瓣具有血供可靠、损伤小、质地与受区一致,皮瓣感觉恢复较好等特点,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院从1988年起采用腹部横切口剖宫产27例,手术效果满意,切口愈合美观。现予以报道,并与同期30例腹部纵切口剖宫产进行比较分析。资料和方法一、手术方法(一)常规消毒、铺巾,于耻骨联合上2~3cm 处沿皮纹作一长约12~14cm 的弧形横切口,直达筋膜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带皮神经股前外筋膜皮瓣修复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8月应用带皮神经股前外筋膜皮瓣修复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6例。结果全部皮瓣完全存活,随访6个月以上,皮瓣外观良好,受区感觉恢复。结论带皮神经股前外筋膜皮瓣修复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成活率高、操作简便、受区有感觉等优点,是修复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 1985年9月以来我们应用示指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手掌部皮肤缺损共10例,均使伤口一期愈合。术后功能、感觉良好。现介绍如下: 方法:皮瓣的长度以第二掌指关节桡侧为中心下可达近节指间关节、上可至鼻烟窝处。宽度以不超过两侧指中线为好。按手术需要腱膜上全层切取所需大小皮瓣,皮肤和深、浅筋膜不要分离,皮下全层游离筋膜蒂至鼻烟窝处。从鼻烟窝向拇指做宽松皮下隧道使皮瓣及筋膜蒂轻松穿过达拇指皮肤缺损区。观察皮瓣血运确认良好后缝合于缺损区。示指供皮区植游离皮片,术后拇指内收位包扎。术中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