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尤建良教授根据"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病机,从气血阴阳失调辨证,将癌性疼痛分为气血阴阳亏虚致虚痛、气血阴阳郁结致实痛两大类,认为主要从气血亏虚、脾肾两虚、气滞血瘀、痰瘀毒留四型论治,内治与外治相结合,中西医互补,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的辨证施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肝硬化是各种致病因素造成肝脏损伤的终末阶段 ,属中医的胁痛、鼓胀、昏迷、瘀血、呕血、黄疸等范畴。笔者结合临床体会 ,对肝硬化的辨证论治进行探讨如下。1 肝硬化的病因病机引起肝硬化的外因多为湿热毒邪。湿热毒邪 ,侵犯肝脏 ,致肝气郁滞 ,日久必致气血瘀滞。肝主疏泄 ,主情志。七情失调 ,易致肝气郁结 ,肝失疏泄 ,如湿热毒邪内蕴肝脏 ,则易致气血瘀滞。瘀滞日久 ,肝失血营 ,肝肾精亏。饮食不节 ,损伤脾胃 ,气血生化无源 ,则致气血亏虚。气虚行血不力 ,血虚肝木失荣 ,则肝失敷和条达之性 ,日久也可致肝郁血瘀。饮酒过度 ,内生湿热 ,日…  相似文献   

3.
笔者从气血亏虚、阴虚火旺、脾肾阳虚三型论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气血亏虚 患者多因饮食不节,思虑劳倦过度等损伤脾胃,健运失司,气血生化无源,致气血亏虚。且脾胃损伤,升降失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虚火内生而发口疮。气血不足,血运不畅,易致瘀阻。  相似文献   

4.
“寓攻于补”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施治对象是一类需用攻药经常消削尅伐的特殊虚证,其本质是本实标虚,由实致虚的虚实夹杂证。据笔者经验,有气血瘀滞,湿热淤阻、气湿瘀交阻,痰瘀阻肺,食积中阻五种。一、气血瘀滞致虚因长期情绪抑郁,肝失疏泄致气血瘀滞,久而导致虚损。病程长,除气虚或气血两虚外,尚见失眠,胁肋不适,呼吸不畅,妇女月事不调,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等。治宜行气化瘀,以血府  相似文献   

5.
郭艳幸教授认为膝骨关节炎的发生以气血失调为本,经脉不通,筋骨失养,从而致“痹”。其善于从气血共调、标本兼顾、筋骨互用、肝肾并举、动静互补等指导思想进行论治。  相似文献   

6.
升降法是用以调节人体脏腑、阴阳、气血平衡的治疗大法.皮肤疾病病机主要因气血不和,脏腑失衡,邪毒结聚而致生风、生湿、化热、生燥、致虚、致瘀、耗气伤阴.文中列举油风、瓜藤缠两种皮肤病,病位虽局限,但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皆要从调理脏腑、气血、阴阳入手,运用升降之法以达到去除病邪,根治疾病,平衡阴阳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气血在胎孕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陈瑞雪教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经验总结,认为先兆流产伴宫腔积血是热、瘀、虚、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情志异常等因素诱发了机体的气血失调而致,治疗时重视调和气血、补益脏腑、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标本兼顾,在临床上收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气能生血,气虚则生血不足,可致血虚;血为气母,血虚则气失去载体而致气虚。当出现各种气血两虚症时,应根据气血互生的原则,采用气血双补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风以气血逆乱、阴阳失调为病机,风、火、痰、瘀、虚等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而发,虽与五脏有关,但脾胃为重。治疗应调理脾胃,使气血通畅,气机如常。从脾胃论治中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正>气血两虚,是指气虚和血虚同时存在,组织器官失养而致人体功能衰退的病理状态。多因久病耗伤,气血两亏所致。临床可见面色淡白或萎黄、少气懒言、疲乏无力、形体瘦怯、心悸失眠、肌肤干燥、肢体麻木等气血不足表现。2009年冬季,我院特推出了补气养血膏,用于气血两虚的亚健康人群的冬令进补,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又称虚损,是指脏腑亏损,阴阳气血不足而致的多种慢性病症的总称.“精气夺则虚”指出其病理为各种原因造成人体阴精与元阳耗损而致本病。治疗总则为“虚者补之”。宜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候为(?),同时考虑气血同源,阴阳互根,五脏相关,病之传变,虚可夹实等因素辨治。调补脾肾实其先后天也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中医认为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常见为气血阴阳虚衰及情志、瘀血、邪热、瘀结等.对年老体弱及病后体虚所致的慢性虚性便秘,多由于气血不足,阴阳不调,肠道传输失职;最终导致各种原因致气机郁滞,致肠胃消化障碍,通降失常,传导失职;或因气虚而大肠传导无力;或血虚津枯,不能下润大肠而导致便秘.中医的优势在于采用滋阴养血润燥、补气养阴、理气导滞等法治疗便秘,从而避免单纯用泻药攻下,致暂通复秘或徒伤正气,通而不下.  相似文献   

13.
1、虚证与实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虚证病人由于正气不足.难以运化水谷.驱邪外出.无力鼓动气血正常运行.所以可以出现痰饮内停、食积于中、二便不通、气血瘀滞等实证.这是因虚致实。  相似文献   

14.
刘宝琴 《河南中医》2003,23(8):80-81
人体之气血是互相依存相互为用的 ,气为血之帅 ,血为气之母 ,气行则血行 ,气滞则血凝 ,血凝则气亦滞 ,滞而不通则痛。经云 :“气血冲和 ,万病不生 ,一有怫郁 ,诸病生焉。”就瘀血而言 ,或情志不遂 ,忧思恼怒 ,气机不畅而致气滞血瘀 ;或内有郁热 ,耗气伤血 ,阴血亏虚 ,血脉不充 ,血行不畅而致瘀 ;或跌打扭挫 ,损伤机体 ,气血运行受阻而致血瘀 ;或寒邪侵袭 ,寒者血凝而致瘀 ,或气虚及阳虚体质 ,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也可致瘀。许多病证发展到某种程度时 ,往往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而产生瘀血之证。瘀血之证虽可见于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血液…  相似文献   

15.
气血为病,相互影响,但有先后、主次之不同。因此在治疗上就应区别其主次先后,轻重缓急,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恢复气血的生理功能。针对气血相关的病变,常用治法有六:  相似文献   

16.
我院王多让主任医师从医近40年,学验具丰,潜心研究气血学说,善以气血学说为理论依据,治疗各种内科病,被国家卫生部指定为名老中医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高血压病属于祖国医学的眩晕范畴。前贤对眩晕病机的认识不外“风、火、痰、虚”四端。《内经》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丹溪心法》有“无痰则不作眩”,《景岳全书》有“无虚则不能作眩”等说;治法无非平肝潜阳、补肾滋阴、化痰除眩、益气养血补虚。然要知肝阳上亢既可化火伤阴而致血燥血凝,同时又可致肝失疏泄而致气结,继而出现气滞血瘀。而痰浊阻滞又可使气血运行不畅而致气滞血瘀,痰瘀同源,可相互转化。气  相似文献   

17.
李方兰 《内蒙古中医药》2009,28(24):104-105
慢性结肠炎在中医学上表现为一组脾胃虚弱的临床症候群.根据胃主纳、主降,脾主运、主升的原理,便溏是由于脾胃虚弱引起的升降失调、浊清不分、纳运紊乱等一系列功能障碍造成的.脾胃不和致运纳障碍,运纳失调致机体虚弱,体弱虚寒致湿盛濡泻,脾胃虚弱致运化低下,精微能差致气血不足.由此,治泻先利水,固本必健脾.  相似文献   

18.
梁未末  叶进 《河南中医》2022,42(1):46-49
玄府既是外邪侵袭机体的入口,又是气血津液流通于体表的通道,还是脏腑经络功能失调形于体表之病所,机体诸因所导致的阴阳、气血、脏腑功能失调,其病理改变必通过玄府表现于皮肤.外邪袭表,玄府阻滞,致皮肤出现瘙痒、灼热、疼痛等;脏腑之玄府郁闭,开阖失常,则致脏腑失和,形成水疱、疱疹;气津不布,肌肤、脏腑失于濡养,又可化燥、生风,...  相似文献   

19.
虚劳是气血阴阳虚损、脏腑功能衰退系列病证的总称.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癌因性疲乏病机以虚为主,可从肝脾肾三脏虚衰立论,肾精亏虚致雄激素水平下降,引起骨质疏松、认知障碍及代谢异常诸症;肝血不足致肝气不疏而致贫血、情志不畅诸证;脾胃虚弱无以运化濡养而引起疲乏诸证.肝脾肾三脏虚衰,气血阴阳的亏损,...  相似文献   

20.
痛证治验     
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发生于患病机体的各个部位,有虚实之区别。因实而致疼的有:感受外邪或气滞、血瘀,或痰浊凝滞等。阻闭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有因气血不足或阴精亏损,脏腑经脉失养,因虚而致痛的。痛症的临床治疗,着重要知道疼痛的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