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采用中医药加减治疗乳腺小叶增生 85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女性 ,其中 2 5~ 30岁 2 0例 ,30~ 4 0岁 5 9例 ,4 0~ 5 0岁 6例。病程最短者 1周 ,最长 3a。全部病例均以乳房外上界疼痛为主症前来就诊。其中单侧乳房疼痛 30例 ,双侧乳房疼痛 5 5例。有的为阵发性疼痛 ,有的为针刺样疼痛 ,有的为沉闷样疼痛 ,有的疼痛放射至患侧肩臂、背部及腋窝。多数患者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出现经前乳房胀感加重 ,经后疼痛减轻或消失。所有患者每遇生气而疼痛加重。触诊检查 :疼痛部位触及增生的乳腺组织 2 9例 …  相似文献   

2.
梁淑菊 《护理研究》2006,20(24):2206-2207
乳腺增生是困扰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育龄期女性多发。但近年来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癌变率居全球首位。轻者病人常无自觉症状,多为体检时发现,重者乳房肿块引发癌变。我院运用中药方剂(乳块消)治疗乳腺增生,取得良好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门诊就诊病人1994例,均为女性,年龄20岁以下30例,20岁~30岁893例,30岁~45岁901例,45岁~60岁170例;伴有乳头溢液227例,腋下副乳102例;病程不等;经彩超及钼靶造影确诊,囊性增生707例,单纯小叶增生1287例;有增生结节567例;纤维瘤393例;乳房疼痛、乳房肿块为主要症状,大多随月经周期改变,…  相似文献   

3.
我院2004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49例以乳房肿块为首发症状的乳腺腺病,现将临床资料结合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以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9例均为女性;年龄34~53岁,中位年龄43岁。既往有乳腺增生病史33例。1·2临床表现与医技检查49例均以乳房肿块就诊,肿块均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质地较硬,可随腺体活动;肿块疼痛35例,腋下淋巴结增大11例,乳头溢液7例,皮肤凹陷5例。肿块位于右侧乳房21例,左侧乳房23例,双侧均有5例。医技检查:49例术前均经乳腺B超及钼靶X线片检查,其中B超诊断为小叶增生23例,良性肿物12例,肿块性质待定、…  相似文献   

4.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178例均为本院1988年3月-2003年12月病例,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多数伴有经来之前乳房胀痛,连续3个月不能自行缓解,检查可发现乳房有大小不等、边缘不清、质地韧而不硬、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的结节,且有触痛,经红外线乳腺诊断仪及B超乳腺诊断仪检查,确诊为小叶增生或囊性增生,并排除其他乳腺疾病,符合乳腺增生病诊断标准[1],其中小叶增生102例,囊性增生76例;年龄22~64岁.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症5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1988年9月~1989年10月,应用自制的中药乳宁合剂和维生素E,治疗乳腺增生症5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540例均为女性,年龄18~56岁,平均37.5岁,其中30~50岁427例,占79.1%。二、临床表现:病程1月~23年,平均11月。双侧乳腺223例(41.3%),单侧317例(58.7%);乳房疼痛507例(93.9%),其中月经前周期性疼痛462例,占乳房疼痛的91.1%;乳头滋液13例(2.4%);乳腺包块352例(65.1%),其中双侧168例(31.1%),  相似文献   

6.
乳腺增生病是乳腺导管、导管周围间质或乳腺小叶的实质增生所致 ,国内平均发病率 10 % ,且有逐年增高趋势 ,占女性乳腺疾病之首位 ,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1] 。 1998年 8月至 2 0 0 0年 5月 ,我院采用乳疾灵颗粒剂 (河北邢台制药厂生产 )治疗乳腺增生病患者 198例。效果良好。现将有关临床资料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198例乳腺增生病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 18~ 60岁 ,平均 3 6岁。从业女性 14 0例 ,约占 70 .7% ,其中经前期乳腺胀痛者 14 1例 ,均可触及条索状、片状、结节状肿物。一侧触及条索状物者 174例 ,触及片状或结节状…  相似文献   

7.
苟丽  陈志美  曾俊 《现代护理》2007,13(20):1928-1929
男性乳房发育是男性一侧或双侧乳房呈女性样的发育增大。有乳管的增生和囊状扩大,同时有纤维脂肪组织的增生,主要表现为乳房无痛性进行性增大或乳晕下疼痛性肿块,是男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当男性乳房发育直径大于6cm者,则需要通过手术治疗。对于此类手术,传统的手术方法存在着创伤大、胸部留有疤痕、影响美观等缺点。我院自2005年3月-2006年5月期间,使用内镜技术对7例男性乳房发育症患者进行手术切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例,年龄18~38岁,平均28岁,均行腔镜下乳腺切除术。麻醉方式均为全麻。手术全部…  相似文献   

8.
乳腺增生症是以周期性乳房疼通和乳房出现肿块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属于中医“乳癖”范畴,为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笔者从1994年12月 ̄2004年12月观察用电针配合内服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效果显著。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所治疗的152例均为门诊病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76例,年龄最大49岁,最小20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5年;已婚者53例,未婚者23例;肝郁气滞型50例,冲任失调型26例。对照组76例,年龄最大52岁,最小21岁,平均36.5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4年;己婚者56例,未婚者20例;肝郁气滞型45例,冲任失调型31例。诊断标准:(1)临床有乳腺肿…  相似文献   

9.
低频电脉冲刺激并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乳腺增生症12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病例来源于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月的门诊患者 ,共 2 45例 ,且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 1987年制定的标准[1 ] 。临床上有乳房肿块 ,且多数伴有乳房疼痛等症状 ,连续 3个月不能缓解。检查可触及大小不等、边界不清、质地韧而不硬 ,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的结节 ,且有触痛。排除生理性乳房疼痛 ,如经前乳房胀痛、青春期乳痛及仅有疼痛而无肿块的乳痛症。全部病例均经近红外线乳腺扫描确诊 ,并排除乳腺癌、乳腺纤维瘤等其他乳腺疾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12 5例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45岁 ,平均 (3 2 .5± 9.6)岁 ;已婚者 70例 ,…  相似文献   

10.
王某,女,30岁。2000年1月5日就诊。因经前乳房胀痛反复发作2年,近期因生气后加重前来就诊。检查双侧乳房外象限均有扁平块状肿块,触之疼痛,边界清楚,肤色正常,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肿块胀痛,乳房增大。经乳腺扫描诊断为双侧乳腺小叶增生。舌暗红,边有瘀点,脉弦略涩。近2年月经提前,量小,色黑……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 59例患者,其中已婚妇女55例,未婚4例;年龄27~51岁,平均35岁;病程最短者6个月,最长10年;临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乳房疼痛,乳房1侧或双侧可触及形状大小不一的1个或多个硬结肿块,质较柔软,边界尚清楚,推之移动。以上患者均红外线扫描,确诊为乳腺增生。  相似文献   

12.
几种形似乳腺实性占位性病变的声像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资料与方法   2003年4月-2005年10月我院超声体检发现的乳腺实性占位性病变患者22例,经手术或病理检查均证实为乳腺良性病变.其中乳腺增生15例,乳腺导管扩张并局限性积乳4例,乳腺脂肪坏死2例,乳腺纤维瘤样增生1例.患者年龄26~56岁,中位年龄38岁.所用仪器为HP Image Point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10 MHz.超声检查时嘱患者充分暴露乳房,自乳房边缘向乳头方向行垂直于乳腺导管方向的扫查,按顺时针方向作轮辐状滑动,再转动探头辅以平行于乳腺导管扫查,同时注意扫查断面相互覆盖;常规扫查腋窝,先用二维超声观察病灶,再用彩色多普勒观察其血流特征.所有病例均行病理活检证实.……  相似文献   

13.
谷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0):2382-2382
我院2005/2007年乳腺增生误诊35例,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结果证实,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均为女性,年龄29~65岁。大多数有疼痛、压痛及肿块病史。触诊有明显肿块的18例,乳头溢液4例,不典型肿块7例。  相似文献   

14.
乳腺结构不良症是乳腺组织增生性病变的总称.多见于30~45岁的妇女,一般认为与内分秘失调有关。故其病理形态多种多样,分类极不统一,癌变率各家报告悬殊很大,治疗意见也相当混乱。本文根据我院病理和临床资料及随访观察,对上述问题提出初步看法。资料我院自1973~1978年收入乳腺结构不良症31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3岁,平均39.5岁。其中30~45岁者22例,占71%。已婚生育者29例,占94%。随月经周期出现的乳房疼痛为主诉就诊者10例,以乳房肿块就诊者21例。一侧罹病者27例,占87%,其中右侧15例,左侧12例,双侧4例。结节  相似文献   

15.
乳腺增生症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房疼痛伴肿块是乳腺疾病的常见症状及体征。此类病人多因担心自己是否患有乳腺癌或疼痛无法忍受而就诊。为进一步研究乳腺增生症的超声表现 ,本文对经超声及病理检查的 5 4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 ,达到提高超声诊断乳腺增生症准确率的目的。1 资料与方法本组 5 4例病人均因乳房疼痛并似可触及肿块而就诊 ,全部为女性 ,年龄 18~ 6 2岁 ,平均 4 2 11±7 5 3岁。双侧或单侧乳痛并放散至腋下或上臂 ,疼痛呈针刺样或局部烧灼感 ,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疼痛3天~ 10年。使用HP85 0 0彩色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7 5MHz。充分暴露乳腺区 ,先用二维超…  相似文献   

16.
2003/2005年本院对乳腺增生的患者,应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50例乳腺增生的女性患者,均为已婚、绝经期前妇女,平均年龄35(23~55)岁,病史3(1~5)a,经彩超及活组织检查,病理报告证实为乳腺增生。所有患者均可触及不同形状的肿物,多表现为持续性乳房疼痛,周期性加重。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症7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乳腺增生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中、西医对治疗本病均无理想的方法。笔者从2003年8月 ̄2004年7月间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症79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乳腺增生的诊断标准为:(1)主述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2)体检单侧或双侧乳房触及肿块;(3)乳房疼痛或肿块多与月经周期及情志有关;(4)乳房X线阳极钼靶摄片、红外热像仪、B超、CT、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等排除其他良恶性病变。凡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以乳腺症状为主,不并发全身严重症状,就诊前1月未服用有关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本人同意并接受…  相似文献   

18.
乳癖是乳腺组织的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乳腺囊性增生性疾病.其特点是单侧或双侧的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乳痛及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密切相关.好发于25~45岁的中青年妇女,其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75%,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部分患者可发生癌变,尤其是有乳癌家族史者更应引起重视.临床上治疗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疾病的预后和转归.我院2006年2月-2008年2月采用辨证治疗乳癖患者30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乳腺增生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均治疗45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疼痛改善、肿块体积变化、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为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乳房疼痛、肿块大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缓解增生肿块肿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我院1995—02~2006—12带状疱疹误诊为乳腺增生症11例,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均因胸部疼痛来院就诊,经各种检查后诊断带状疱疹11例,本组均为女性,年龄25~58岁,2例曾有乳腺增生病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