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运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观察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前、后冠状静脉窦(CS)的血流变化,以探讨超声测定冠状静脉窦血流用于评价冠脉介入治疗后冠脉灌注改善情况的可能性.方法:22例拟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和内支架置入术 (ICS) 的冠心病患者(皆为左冠状动脉及其属支病变),包括单部位介入(11例)、双部位介入(9例)和三部位介入(2例).治疗前后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及计算冠状静脉窦的指标为:平均内径(Dmean)、平均流速(Vmean)、速度时间积分(VTI)、血流量(Q);同时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前向血流指标(E、A及E/A)等心功能指标.结果:在冠脉介入术后,左室心功能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冠状静脉窦的Vmean、VTI和Q均有显著增加(P<0.05).结论:TTE测定冠状静脉窦血流可以反映PTCA及ICS术后冠脉灌注的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可降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后再狭窄率 ,并在PTCA合并夹层、急性闭塞或濒临闭塞时保持血管通畅 ,避免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1] 。我院自 1995年 11月来对 2 9例患者安置了 33个冠状动脉内支架 ,均获得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2 9例患者 ,男 2 3例 ,女 6例 ;年龄 4 0~ 65岁 ,平均 54.2± 7.5岁。其中心肌梗塞 11例 ,心绞痛 1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 :单支病变 17例 ,双支病变 9例 ,三支病变 3例。 33个支架分别置入左前降支 19个 ,回旋支 2个 ,右冠状动脉 12个。其中…  相似文献   

3.
磁化支架防治犬PTCA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磁化支架对 (PTCA,Percutaneoustranslum 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防治作用 .方法  2 0只健康杂种犬 ,超大球囊反复扩张损伤靶血管 (前降支或旋支中段 )制备 PTCA术后冠状动脉狭窄模型 (大于 5 0 % )后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10只 ,对照组靶血管置入普通 Palmaz支架 ,实验组靶血管置入磁化 Palmaz支架 .手术前、后不用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 ,术后 6 mo冠状动脉造影并处死犬 ,切取靶血管 3cm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再狭窄率对照组 30 % ,实验组 0 ;组织病理学检查靶血管平均内膜厚度 [对照组 (2 .98±0 .5 6 ) m m,实验组 (1.13± 0 .4 1) mm ]有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磁化支架对犬 PTCA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  相似文献   

4.
QT离散度 (QTd)是反映心室肌复极的不同步性的一个指标 [1 ] 。冠心病由于心肌局部缺血损伤可引起局部心肌电生理特性 (如有效不应期 )、传导速度等改变致 QTd显著增加 ,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因此 ,QTd对判定心肌缺血程度 ,预测危险心律失常事件有重要价值。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可改善心肌的缺血程度 ,PTCA及支架置入术可降低冠心病患者的 QTd。为此 ,笔者观察 PTCA及支架置入对术后 QTd的影响。1 临床资料1.1 对象 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行 PTCA及支架置入术病人共 6 0例 ,男性 46例 ,女性 14例。年龄 6 4.2…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34例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的老年AMI患者在发病12h以内行梗死相关动脉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加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34例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共置入支架40个,术中死于心源性休克1例,手术成功率97.1%(33/34).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Ⅲ级为31例(91.2%).住院期间死亡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临床总成功率为94.1%(32/34).随访29例,1例出现心绞痛,心血管造影证实为再狭窄,行切割球囊成形术.结论 老年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PTCA加支架置入成功率高,并发症低,近期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34例年龄≥60岁的老年AMI患者在发病12小时以内行梗死相关动脉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FTCA)加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结果34例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共置入支架40个,术中死于心源性休克1例,手术成功率97.1%(33/34)。术后TIMI血流3级为31例(91.2%)。住院期间死亡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临床总成功率为94.1%(32/34)。随访29例,1例出现心绞痛,心血管造影证实为再狭窄,行切割球囊成形术。结论老年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PICA加支架置入成功率高,并发症低,近期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病率在10%-58%,说要是由新生内膜增生所致,好发因素有再狭窄病变、糖尿病、置入多个支架、长支架、支架置入后管腔小或殖余狭窄大、慢性闭塞病变和冠脉血管细小等。支架内再狭窄通常分为局灶型(1型),支架内弥漫型(Ⅱ型),弥漫增生型(Ⅲ型)和完全闭塞型(Ⅳ型)四型,局灶型的远期预后好,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原则是局灶型以单纯球囊扩张为主,支架内弥漫型在球囊预扩后再次植入支架,弥漫增生型和完全闭塞型则在应用旋磨、旋切、激光气化等技术去除珏块后植入支架,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好发因素,篾这内照射,携带药物、基因或放射线的支架以及生物可降解支架的应用可能会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监测活化凝血时间(ACT)对冠状动脉造影+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置入的术中和术后肝素剂量的评价:方法应用ACT机监测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的175例患者,根据ACT值及时调整肝素剂量。结果175例中29例联合应用欣维宁(盐酸替罗菲班氯化钠注射液)的患者术后ACT值均达到靶目标值,146例未联合应用欣维宁者中有18例术后ACT值未达标,需追加肝素,发生率最高的是55~65岁组患者,占该组患者的20%。结论在VFCA和支架置入术中和术后监测ACT有助于手术安全有效的进行.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②方法2001年3月~200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给予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联合抗凝治疗;对照组82例,给予静脉溶栓治疗。住院4周左右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了解冠状动脉再通情况。③结果治疗组在冠状动脉再通率、恢复TIMIⅢ级血流、心功能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x^2=7.01~53.85,P〈0.01);而大出血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6.05、5.42,P〈0.05)。④结论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联合抗凝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有效、安全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王玉其  李清贤 《医学综述》2005,11(5):467-469
标准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要求用球囊预先扩张狭窄部位 ,使支架易于通过 ,再置入支架。近年来 ,临床医生开始采用直接支架置入术 (directstenting ,DS) ,其特点是在支架置入前 ,不用球囊预先扩张冠状动脉狭窄部位[1,2 ] 。研究发现 ,在很多情况下 ,DS优于预扩张后置入支架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探讨EECP治疗突发性聋的机制.方法 将220例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成体外反搏组(120例)和单纯药物组(100例),治疗前后做纯音测听判断疗效.同时收集50例突发性聋患者(体外反搏组30例,单纯药物组20例)治疗前后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静脉血清,采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各血清中NO3-和NO2-的含量(反映NO的浓度),用比色法测定MDA和SOD的含量,并进行各组分析比较及NO、MDA和SOD相关性分析.结果 体外反搏组总有效率(86.67%)优于药物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反搏是突发性聋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突发性聋患者呈血管内皮功能失调,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状态.增强型体外反搏可促进NO的释放,从而调整内皮功能,并降低MDA的产生,促进SOD的释放,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这可能是增强型体外反搏在临床上治疗突发性聋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测定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和观察细胞内一氧化氮合酶(NOS)mRNA含量的变化,研究了云芝多糖(PSK)对氧化修饰LDL(Ox-LDL)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NO产生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Ox-LDL可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NO产生,而正常(N-LDL)和乙酰化LDL(AC-LDL)则没有抑制作用。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PSK处理小鼠对Ox-LDL引起的巨噬细胞NO产生量下降具有保护作用。狭缝杂交结果显示,Ox-LDL可使LPS诱导的巨噬细胞NOSmRNA含量下降,PSK可保护巨噬细胞免受Ox-LDL引起的NOSmRNA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3.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血清NO?SOD?CAT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研究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别,以探讨各指标的意义。方法:随机选择临床ABP患者40例,分为轻症ABP(MABP)与重症ABP(SABP)二型,门诊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分别检测血清NO、SOD、CAT的浓度。结果:ABP患者血清NO和CAT浓度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SABP比MABP升高更明显(P<0.01)。SOD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且SABP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NO和CAT参与了ABP的发病,且与ABP的病情呈正相关。SOD在ABP组随病情加重而下降,提供外源性SOD可能可以减轻ABP的病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密度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内皮细胞分泌肾上腺髓质素(ADM)的影响.方法利用培养的内皮细胞株ECV-304细胞,分别与不同浓度的低密度(50 100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50 100mg/L)及低密度脂蛋白(50 mg/L)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50 mg/L)进行孵育,24 h后分别收集培养上清及细胞,用放免分析检测上清及细胞内肾上腺髓质素的含量.结果低密度脂蛋白对肾上腺髓质素的分泌无影响,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能明显刺激ADM的分泌,二者合用的作用接近于100mg/L的OX-LDL.结论OX-LDL可能具有氧化LDL使其成为OX-LDL的作用,ADM的分泌可能是对细胞损伤的一种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不同类型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变化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关系,探讨两者在ACS发病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ACS组(n=95)和正常对照组(n=66)血浆oxLDL和CRP的水平。结果ACS组oxLDL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CS患者血浆oxLDL水平与CRP呈显著正相关(r=0.622,P<0.01)。结论ACS患者血浆oxLDL和CRP水平均明显升高,且呈显著正相关;升高的水平可以作为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不同退变程度腰椎间盘组织中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间盘组织中的NO和SOD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随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加重腰椎间盘组织中NO含量升高,SOD含量减低.结论:腰椎间盘退变时,腰椎间盘组织中NO升高SOD降低,氧自由基损伤在腰椎间盘退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仙仲注射液对兔早期膝骨性关节炎(OA)血清及软骨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12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生理盐水每1wk0.5mL,1次)、海诺特组(海诺特每1wk0.5mL,1次)、仙仲Ⅰ,Ⅱ组(仙仲注射液每次0.5mL,每1wk1次和2次),均为关节腔给药.给药8wk后检测血清及关节软骨中SOD,NO含量.结果:仙仲Ⅰ,Ⅱ组及海诺特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及关节软骨中SOD含量均升高(P〈0.01)、NO含量均降低(P〈0.01).结论:仙仲注射液对早期膝OA关节退变具有一定修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I/R)脑组织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及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CGRP组。采用四血管阻断方法制备SD大鼠全脑I/R模型,化学比色法测定大脑皮质、海马组织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全脑.I/R后大脑皮质、海马组织MDA含量、NOS活性升高,SOD活性降低。CGRP应用对I/R后MDA含量的升高有明显抑制作用,对SOD和NOS活性变化的作用不显著。结论CGRP对大鼠全脑I/R脑组织自由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冠心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探讨EECP治疗冠心病的机制.方法:收集54例冠心病患者(体外反搏组30例,单纯药物组24例)治疗前后和20名正常对照者外周静脉血清,采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各血清中NO3--和NO2-的含量(反映NO的浓度)、比色法测定MDA和SOD的含量,并进行各组分析比较及NO、MDA和SOD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相比,冠心病患者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P<0.05);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SOD含量明显降低(P<0.05).经过单纯6周药物治疗和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清中各指标检测结果:在体外反搏组NO含量明显升高(P<0.05),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SOD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在药物治疗组.NO、MDA、SOD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体外反搏治疗后,冠心病患者血清中NO含量的改变与MDA含量呈负相关(r=-0.47,P<0.01),与SOD含量呈正相关(r=0.39.P<0.05);MDA含量与SOD含量之间呈负相关(r=-0.41,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呈血管内皮功能失调,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状态.增强型体外反搏可促进NO的释放,从而调整内皮功能,并降低MDA的产生,促进SOD的释放,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这可能是增强型体外反搏在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Here are reported the change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SOD)activity andmalondialdehyde(MDA)in the smooth muscle cells of human fetal aorta cultured in vitro with 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conditional mediu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single concentration of hu-man LDL(50μg/ml)stimulated proliferation of smooth muscle cells,and the SOD activityof the cell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from the first to the fifth cultured day whenthe cells had a active proliferation,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cells.This suggests that LDL might in-duce the increase of SOD activity.At the seventh day,as the cells were in inactive proliferation,SOD activity was low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as compared with that at the fifth day ofthe same group.This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SOD activity may be related to the cell proliferation.MDA level within the cells of the es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ed with the cell active proliferationand the increase of SOD activity,but when the cells were in inactive proliferation and the SOD ac-tivity decreased,it will remained lo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