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况调查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况产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是通过对10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情绪障碍的调查、分析,发现61.5%的患者存在抑郁情绪.结果针对抑郁产生的原因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用药、生活指导,合理饮食、调动家属积极性的护理对策,使血透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结论血透室护士重视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减轻或消除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态 ,取得家庭、社会支持护理措施的实施。方法 :采用护士与患者直接交谈的方式收集资料。结果 :8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抑郁。结论 :采用首因效应 ;提高患者应激水平 ;给予精神支持 ,使患者顺利接受治疗护理 ,加快疾病康复 ,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症状发生情况,试用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探索减轻患者抑郁、焦虑程度的可能性,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本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音乐干预护理和心理干预护理并观察干预效果,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未进行音乐干预和心理干预。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59.5%,音乐疗法组与对照组相比,SDS评分及SCL-90评分下降,治疗干预后较未干预时SDS评分及SCL-90评分明显下降;音乐疗法组与对照组相比,SDS评分[(54.30±11.21)vs(62.45±8.55),P〈0.01]及SCL-90评分[(160.95±48.63)vs(169.70±64.12),P〈0.01]下降,治疗干预后较未干预时SDS评分[(54.30±11.21)vs(71.70±10.44),P〈0.01]及SCL-90评分[(160.95±48.63)vs(175.15±49.94),P〈0.01]明显下降;团体心理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SDS评分及SCL-90评分下降,治疗干预后较未干预时SDS评分及SCL-90评分明显下降。但音乐疗法组与团体心理治疗组之间在干预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音乐疗法和团体心理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5.
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模式也在不断更新 ,向更高的整体化护理模式迈进。护士如何保持患者及家属良好的心理状况 ,加强护患配合 ,提高透析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对2010例次血液透析 (HD)患者及家属采取适当的沟通和交流。现总结如下 :1心理问题长期HD患者依靠机器生存 ,饮食受限 ,失去工作能力 ,再加上每次穿刺的痛苦。表现紧张不安、情绪低落、悲伤、痛苦及无希望的感觉 ,有的可能酿成不堪设想的后果。2沟通技巧2 .1建立充分的护患信任关系 :护士积极的职业心态 ,是优化心理护理氛围的关键。热情接待患者 ,坦诚友好的微笑和一个轻言细…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农村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抑郁状态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在我院行MHD治疗的68例农村患者进行抑郁评估,同时收集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项研究中农村MHD患者抑郁的发生率为61.8%,患者的经济状况、透析并发症、家庭支持及有无定期行血液透析滤过(HDF)或血液灌流(HP)治疗与抑郁有关(P〈0.05)。结论农村MHD患者抑郁发生率高,且经济状况差、存在透析并发症、无家庭支持及无定期HDF或HP治疗的患者抑郁患病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6月进行MHD的132例患者,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面对面询问式问卷调查。将抑郁标准分作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工作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作为自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筛选出影响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况的主要因素。结果:132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71例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50分,占53.8%。132例MHD患者SDS总评分为(51.9±8.9)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其中影响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况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工作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结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发生率较高,工作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是两个重要影响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患者的心理状况,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进行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延续性护理对改善血液透析(HD)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 系统检索CNKI、VIP、万方、CMB、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中关于延续性护理对改善HD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效果的RCT,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1年10月,应用RevMan 5.4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9项RCT,1711例患者,结果显示,常规护理联合延续性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状态[MD=-9.55,95%CI(-11.37,-7.73),P <0.000 01]、抑郁状态[MD=-8.83,95%CI(-10.87,-6.79),P <0.000 01]均有改善,干预后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MD=11.74,95%CI(10.63,12.85),P <0.000 01],减少并发症[RR=0.45,95%CI(0.31,0.65),P <0.0001]。结论 结果表明,常规护理联合延续性护理能改善HD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心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做血液透析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心理干预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对照组进行常规宣教,对心理干预治疗组除采取常规宣教外,还采用心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护理。结果心理干预治疗组的情绪和心理压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心理干预治疗组的疗效更为明显(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护理对于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疗效更为显著,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血液透析患者的压力,值得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为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I-90)量表对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本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8例进行心理状态分析。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和精神病性最为明显。结论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帮助患者采取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4,(15)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现状,分析影响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社会支持量表(SSRS)、家庭功能简表对12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2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抑郁者58例,发生率为46.8%。患者自我形象影响情况、生活活动能力、社会支持及幸福度是抑郁的影响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心理状况的观察和了解,指导其积极主动地面对,维持心理的相对健康状态,降低抑郁的发生率,提高透析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况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7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指导,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密切观察、心理干预、对症处理等综合干预方法.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患者接受透析治疗后SAS和SD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SAS:干预后(15.3±2.1)分,干预前(17.6±2.6)分;sDs:干预后(17.1±2.3)分,干预前(19.3±3.6)分]相比,干预组SAS和SDS评分降低幅度更大[SAS:干预后(11.2±2.4)分,干预前(18.1±2.1)分;SDS:干预后(10.4±2.2)分,干预前(18.3±3.1)分,均P<0.05].同时,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完全依从的比例明显提高[72.20k,(26/36),P相似文献
17.
护理干预对处于抑郁状态的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4):84-8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处于抑郁状态的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作用。方法对69例处于抑郁状态的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比较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本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透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改善其抑郁状态,降低负性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耿巧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4):192-19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10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行心理护理干预。评定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对护理表示舒适度高的患者共48例(占96.0%),对照组患者中对护理表示舒适度高的患者共40例(占80.0%)。观察组中对护理表示舒适度高的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抑郁焦虑情绪评分差值分别和对照组的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安抚患者情绪,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积极性,提高护理舒适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抑郁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氧化应激水平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集79例MHD患者血液,常规检测血液生化、血常规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甲状旁腺激素及血清铁蛋白等指标,同时检测丙二醛(MDA)、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和总抗氧化能力(TAC)三项氧化应激指标.采用贝克抑郁量表第二版(BDI-Ⅱ)对患者进行测评,根据抑郁分值将MHD患者分为无抑郁、轻中度抑郁、重度抑郁共三组,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9例患者中,抑郁患者45例(57.0%),其中轻中度抑郁者32例(40.5%),重度抑郁者13例(16.5%).重度抑郁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明湿低于其他两组,hs-CRP、MDA和8-OHdG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重度抑郁组患者血白细胞(WBC)明显高于无抑郁组(P<0.05).MDA、PAB与抑郁有明显关联.结论 MHD患者的抑郁发生率明显增高.MHD患者抑郁症的发生与患者炎症及营养状态和氧化应激水平有关.MDA、PAB是MHD患者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青少年患者中焦虑、抑郁及不良心理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提高青少年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30例青少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并对干预组实施心理、生活护理,分别在干预3、6个月时,对患者进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c,SAS)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评估并统计分析.结果:干预组17例患者6个月后抑郁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指标分别下降5.7分和5.5分,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实验室透析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合理有效的心理干预、饮食健康指导,与家属沟通,共同参与心理干预,可减轻焦虑、抑郁症状及不良心理因素的发生,增加青少年患者积极配合血液透析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