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OPD与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在肺通气功能、气道激发试验及疗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和COPD在肺通气功能、气道激发试验及疗效的特征,以利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本文对45例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42例COPD患者进行肺通气功能、气道激发试验及疗效进行对照观察。结果:1.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组小气道气流受阻明显较COPD组严重(P<0.001),气道阻力明显增高(P<0001)。2.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组100%显示气道激发试验阳性,而COPD组仅为13.5%,COPD组阳性者所需激发剂(组胺)浓度为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的350倍,且两者间较少重叠交叉。3.在临床常规治疗的疗效上看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组优于COPD组(P<0.001)。结论: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和COPD虽然在临床上很相似,但从肺通气功能、气道激发试验及疗效等特征均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内源性呼气末正压的生理学效应及临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内源性呼气末正压 (PEEPi)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中广泛存在。PEEPi不良的生理学效应包括降低吸气肌的收缩力和工作效能、增加吸气作功和呼吸困难、人工通气时影响吸气触发和人机同步、增高气道峰压和气压伤危险性、降低心输出量等。PEEPi对呼吸衰竭也有重要影响 ,是导致脱机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对策包括改善导致PEEPi的内在因素 (基础疾病 呼气流速受限、病人通气需求增加等 )、减少增加PEEPi的外源性因素 (降低管道和阀门的阻力、采用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设定等 )和外源性呼气末正压 /持续气道内正压 (PEEP/CP…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总结慢性气道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慢性气道疾病患者发生IPA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12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科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病房收治的慢性气道疾病合并IP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 共入选18例患者,2例患者经肺活组织穿刺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IPA,16例患者临床诊断为IPA.男14例,女4例,年龄29~80岁,中位年龄为62.2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13例,支气管哮喘3例,支气管扩张2例.COPD和支气管哮喘患者住院后均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包括静脉注射甲泼尼龙及口服泼尼松,疗程均>2周.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平时均不规则口服泼尼松.2例COPD和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有口服邮购的“中成药”(含糖皮质激素)史,疗程均>半年.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因反复感染,长期口服抗生素.13例COPD患者中4例合并糖尿病.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真菌药物治疗,其中6例患者死于IPA和呼吸衰竭.结论 慢性气道疾病易合并严重的IPA,大部分患者由于基础疾病急性加重反复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当临床高度怀疑IPA时应给予尽早诊断和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等均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为了提高其治疗效果,我科对132例上述疾病患者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压缩式喷雾吸入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是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情及预后常用的指标.Celli等[1]提出了BODE评分系统,采用4种因素,即体质指数(body-mass index,B)、气流阻塞程度(degree of airflow obstruction,O)、呼吸困难(dyspnea,D)及运动能力(exercise capacity,E)综合判断(BODE评分)和预测COPD患者的预后.结果显示,此系统可更为准确地评价COPD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和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两类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持续上升,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慢阻肺和哮喘的发病机制不明,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是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后发现的第3个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在神经退行性疾病、高血压、炎症和代谢综合征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0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COPD患者随机分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CODP合并II型呼吸衰竭23例,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PH值、PaO2、PaCO2的变化。结果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经过治疗后PH值、Pa02升高、PaCO2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临床症状改善。结论早期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测定1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30例慢性咳嗽患者的气道反应性与肺通气功能,气道高反应性(BHR)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COPD组的Pc20FEV_1与基础%FEV_1呈正相关(r_s=0.6772,P<0.05),BHE与基础%FEV_1低有关。激发试验后吸入喘乐宁FEV_1有所回升表明支气管扩张剂对组织胺诱发的气道痉挛有一定缓解作用。慢性咳嗽组8例BHR者激发试验中出现哮鸣音,在随后的1.5~12个月内出现喘息症状,因此应考虑为不典型哮喘。 相似文献
10.
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对2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进行通气治疗,并采用病例自身对照观察,结果发现,治疗后PaO2明显升高(P<0.01),PaCO2比治疗前明显下降,相差显著(P<0.01);此外,患者呼吸频率和心率减慢,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动作的征象消失,神志障碍者恢复,该呼吸机不用气管插管或切开就可使PaO2上升,PaCO2下降,临床症状缓解,这为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无创性治疗提供了较好的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继发于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的进行性气流阻塞的疾病,常伴气道高反应性,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可扩张COPD患者支气管,缓解气流受限,改善肺通气功能,对疾病的诊断、估计病情严重程度、疾病进展及预后有重要意义。我院对2006年1~11月收治的32例COPD患者采 相似文献
12.
13.
近十年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治疗中,由于呼吸肌疲劳显著加重,呼吸力学方面改变主要是气道阻力增加,持续存在动态气道陷闭引起的PEEPi,呼吸肌群作功负荷增加,大多推荐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模式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的通气模式,其本质是两个水平的CPAP通气,在机械通气的任何时候均允许患者存在自主呼吸。对于慢阻肺伴CO2潴留患者,其改善通气的效果如何,目前报道较少。近年来,在应用机械通气治疗35例COPD伴CO2潴留患者时,对BIPAP模式和PSV模式两种方式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霍显服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24(5):547-548
我们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2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患者,并同以往未应用NIPPV治疗的25例临床相似COPD患者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OPD患者压力支持通气(PSV)时呼吸力学非线性分析呼吸系统弹性和阻力的容积依赖性系数(Evd/Rvd)与动态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dyn)的相关性。方法 25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将PSV水平调到大于或等于20 cm H2O,通气15 min,使患者达到"接近松弛"状态。以呼吸力学非线性模型分析此状态下的压力(P)、流量(V′)和容量(V)数据;以食管囊管法测定PEEPidyn,分析Evd、Rvd及Evd×Rvd与PEEPidyn的相关性。结果 Evd、Rvd及Evd×Rvd与PEEPidyn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0.80和0.90。结论 Evd和Rvd,特别是Evd×Rvd与PEEPidyn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用于COPD患者PSV时PEEPidyn的无创性监测。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世界范围内两大主要的慢性气道疾病。哮喘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持续上升。据估计,到2025年全世界哮喘喘患者将由目前的3亿上升到4亿,哮喘造成直接医疗费用和间接费用不断上涨。 相似文献
17.
血清白细胞介素-13、17与气道高反应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13、IL-17与气道高反应性(AHR)的关系。方法对20例非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哮喘患者、14例稳定期COPD患者、21例非急性发作期慢性支气管炎(CB)患者和10例正常参照者行气道激发试验。采用ELISA法测定四组受试者的血清IL-13和IL-17。结果伴有AHR的哮喘患者血清IL-13水平(53.62±8.85)pg/ml和COPD、CB患者血清IL-13水平(48.15±6.02)pg/ml均较正常人(39.99±5.95)pg/ml明显升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IL-13与哮喘患者PC20FEV1呈负相关(r=-0.602,P<0.01),与COPD、CB患者PC20FEV1也呈负相关(r=-0.632,P<0.05)。哮喘患者血清IL-17水平(18.10±3.90)pg/ml较正常人(14.40±4.05)pg/ml显著升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IL-17与COPD、CB和哮喘患者PC20FEV1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IL-13与哮喘、COPD、CB患者AHR的发生相关;而血清IL-17与AHR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肺性脑病22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性脑病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是由于呼吸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症状的一种综合征.近年来无创通气,尤其是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在临床上的应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应用BiPAP治疗COPD呼吸衰竭疗效肯定.本文收集我科2003年5月至2005年12月采用BiPAP治疗的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2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进行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目前对本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Roflumilast是新近发现的磷酸二酯酶_4抑制剂(phosphodiesterase-4 inhibitor),Klaus等进行了三期、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对Roflumilas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研究成果在Lancet杂志发表(Lancet,2005,366:563.57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