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垂体瘤误诊为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该院曾被误诊为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的12例垂体瘤患者临床资料,12例患者均行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内分泌激素检查,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分析垂体瘤的病例类型、误诊原因,总结预防措施.结果:12例患者均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头痛、睡眠质量差,其中3例初步经激素或抗生素治疗后病情缓解,但2个月后视力严重下降,其他9例患者在眼科治疗未见好转,后均经内分泌激素测定、影像学检查及手术病理确诊为垂体瘤,其中促甲状腺激素瘤3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2例,无功能性垂体瘤3例,催乳素瘤4例.结论:垂体瘤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无典型表现的患者极易误诊为视神经炎或视神经萎缩,养成规范的诊断习惯,开阔诊断思路对减少对垂体瘤的误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例1男,16岁。发现双眼视力下降1月余,于1996年5月来诊。视力检查:右眼0.4,左眼0.3;双眼近视力0.8。插片初矫,右眼-2.00DS=0.6;左眼-2.00DS=0.5。双外眼(-)。眼底检查:双眼视乳头境界清楚,色苍白,生理凹陷较大,杯盘...  相似文献   

3.
视盘倾斜综合征(titled discs yndrome,TDS)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先天视盘发育异常的疾病[1-2]。由于眼科IN师认识不足,常常误诊为其他疾病。2012年我们诊断了1例被当地医院误诊为视神经萎缩的患儿,报街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视乳头水肿是多种疾病的共同表现,随发病的时间早晚不同其症状表现各异。常给诊断、鉴别诊断带来困难,造成临床上的漏、误诊,而导致严重后果。本文就我们10多年来遇到的部分病案,进行误诊分析,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2岁。右眼原因不明视神经萎缩半年,左眼视力明显下降两个月。曾在他院诊断为“右眼视神经萎缩,左眼视神经萎缩?左眼虹睫炎,给于大量抗菌素、激素、维生素治疗但效果不佳。来我院就诊时查:精神差,消瘦,眼部检查:右眼视力:指数/2尺,左眼视力:0....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视乳头水肿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误诊的4例视乳头水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因误诊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的预后视力恢复欠理想。结论视乳头水肿与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密切相关,患者就诊时间不同、症状不同、早期体征不典型,给鉴别带来困难,或者由于检查者忽略详细询问病史及综合分析病情、体征的主观片面性及治疗过程中的动态观察,而造成误诊,导致难以挽回的后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量化单侧非动脉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N A IO N)或视神经炎(O N)患者的视神经乳头血液循环异常。评估该异常对于鉴别诊断N AIO N及ON的价值。设计:前瞻性横断面观察性研究。受试者:30例单侧NA ION、22例单侧O N的连续性病例及50例健康对照。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面的神经眼科检查。测量每位研究对象双眼多位置的宽频谱多普勒的宽度,能直接显示血细胞流经视乳头毛细血管的流速的比例。在对照组中测量年龄相关的多普勒频谱增宽(DB)的差异。比较患者患眼及对侧眼相同部位的D B值,并比较患眼、对侧眼与对照组经年龄校正后的D B…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28岁,主因双眼视力下降3个月来诊.3个月前患者时而头痛、恶心,偶有呕吐,左侧听力下降.视力:右1.0,左0.8.查:双眼外眼(一),前节(一),眼底双眼视乳头水肿,隆起约3D,乳头周围沿血管走行有少许火焰状出血.  相似文献   

10.
<正> 家族遗传性视神经萎缩,又称家族性球后视神经炎。1871年首先由 Leber 氏报告,它是一种伴性隐性遗传疾病,但并不完全符合已知的遗传模式,患者多为男性,在20岁左右发病,视力突然减退,有中心盲点和视野向心性缩小,眼底表现早期为视神经炎,晚期发生视神经萎缩,该病国外有较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视乳头旁萎缩区与视野检查中的光敏感度和平均视野缺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1年4月至2002年10月期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2周之内完成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eidelberg retinal tomo-graphy,HRT)和视野两项检查的201例(402眼)患者进行筛选,其中视野平均缺损超过2 dB,且屈光度及眼底表现不符合排除标准的103例患者(161眼)数据纳入分析。结果:无论是β区最大直径,还是α区最大直径,与屈光度、视盘面积、视杯面积和盘沿面积的相关性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β区最大直径(r=-0.188,P=0.017)、α区最大直径(r=0.209,P=0.008)均与平均光敏感度显著相关。β区最大直径(r=0.159,P=0.044)、α区最大直径(r=-0.191,P=0.015)也均与视野平均缺损显著相关,但不同的是,β区最大直径是视野平均缺损的危险因子,而α区最大直径是保护因子。结论:在存在明显视野损害的人群中,视乳头旁萎缩区的最大直径与视野损害的程度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2.
视神经萎缩是眼科临床常见的疑难病症。祖国医学称之为青盲。在临床上对此病单纯以药物治疗,收效甚微,笔者采用针刺疗法,辅以静气功诱导,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 对于确诊的视神经萎缩病人,取新明_1、新明_2、球后三穴为主穴。结合辨证分型,随症配以辅穴,如肝肾亏虚用足三里、三阴交、肝俞;气滞血瘀用风池、合谷、光阳;肝郁气滞用大椎、翳风、阳白。在留针30分钟内,令病人取仰卧位,排除思想上杂念,身心入静,潜心调气。以静气功诱导。上提丹田之气入头抵目。产生治疗意念。此时病人患眼有热胀欲泪出之感。  相似文献   

13.
家族遗传性视神经萎缩,又称家族性球后视神经炎。1871年首先由 Leber 氏报告,它是一种伴性隐性遗传疾病,但并不完全符合已知的遗传模式,患者多为男性,在20岁左右发病,视力突然减退,有中心盲点和视野向心性缩小,眼底表现早期为视神经炎,晚期发生视神经萎缩,该病国外有较多的报告,国内仅有少数报告,但在临床上并不是很少见的。我院曾遇到一家族四人,现报告如下:讨论:一、发病率:1.性别:Leber 谓主要累及男性,女性多为遗传因素携带者,但各家族间差异很大,男  相似文献   

14.
1894年Busse首先报告新型隐球菌病。我们收集到国内文献报告此病84例,该病有逐年增多之势。但有关眼科观点的报告尚未发现。我科1982年遇到已确诊的两例,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作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5.
随着神经眼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神经萎缩在临床取得了肯定的疗效,现将近年治疗视神经萎缩的成果分析总结,以便今后治疗发挥中医药之优势。今后的研究应从更严密的科研设计入手,制定更为客观的治疗依据,统一的疗效标准,以期使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更大的进展和突破。  相似文献   

16.
17.
近年来我们应用高压氧治疗各种不同原因所致视神经萎缩,同时配合药物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本组12例,20眼,其中双眼8例,单眼4例;男9例,女3例;年龄19~76岁。其中外伤合并视神经萎缩6眼,急性视神经炎致视神经萎缩8眼,中毒性视神经萎缩2眼,不明原因2眼,脑膜瘤术后致视神经萎缩2眼。  相似文献   

18.
报告5个家系7例Leber遗传性视神经萎缩(LHON)。临床检查显示:病人视野有中心暗点,P-VEP峰潜时延长,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血清锌含量低于对照组。急性期视盘充血水肿、边界不清,视盘周围微血管及大中小动脉极度扩张,神经纤维层水肿,荧光血管造影(FA)显示血流快,微血管扩张区有动静脉短路。萎缩期视盘苍白、神经纤维层萎缩,FA显示动脉变细、微血管减少、动静脉短路消失,动脉至静脉循环时延迟,无荧光渗漏。  相似文献   

19.
大动脉炎(又称无脉症、主动脉弓综合症、Takayasu高安病、Martorell综合症、主动脉反向缩窄综合症等),是主动脉弓发出的大动脉,如无名动脉,劲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进行性阻塞导致动脉血压降低,故桡动脉,腋窝动脉及劲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上部身体血流减少导致眼部、脑部、肢体供血不足而产生一系列缺血征象。  相似文献   

20.
随着神经眼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神经萎缩在临床取得了肯定的疗效,现将近年治疗视神经萎缩的成果分析总结,以便今后治疗发挥中医药之优势。今后的研究应从更严密的科研设计入手。制定更为客观的治疗依据,统一的疗效标准,以期使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更大的进展和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