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及治疗,评价全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18例(18髋)。初次关节置换类型:人工股骨头置换3例,全髋关节置换15例。翻修原因:无菌性松动14例,股骨头置换后髋臼磨损2例,股骨柄位置不良1例,感染1例。结果:术后随访0.5~4年,返修总优良率为84%,效果良好。结论:无菌性松动是全髋关节翻修术最常见原因,全髋关节翻修术是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临床效果。方法 自1984年1月~2006年4月,56例58髋行髋关节翻修术,野22例,女34例,年龄36~73岁,平均63岁。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诊断为股骨颈骨折2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18例,髋关节发育不良骨关节炎9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初次行股骨头置换术9例,其中骨水泥型2例,生物型固定7例:全髋关节置换47例49髋。其中骨水泥30髋,生物型固定19髋。术后早期脱位2例,16髋因髋关节严重疼痛.45例47髋因无菌性松动行全关节翻修术,翻修手术中28髋行髋臼植骨,其中自体碎骨屑植骨17例18髋。自体碎骨屑加异体大块植骨10例。结果 资料完整48例50髋获得随访,最长20年,最短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5年。经随访,患者髋关节基本无疼痛,X线片显示髋臼和股骨柄假体位置满意,无松动和感染征象,髋臼植骨愈合良好,4例股骨柄假体正位X线片仅1区出现约1mm宽的透亮带.临床检查无松动迹象。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1.3分(10~70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804分(55~97分)。结论 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病例经随访,临床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3例(18髋)THR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取出假体进行观察,重新置入髋臼及股骨头假体.结果:本组假体无菌性松动发生在人工髋关节置入术后3年10个月至18年6个月;骨水泥型10髋、非骨水泥型8髋;假体柄松动10髋,其中Ⅲ型松动6髋,Ⅳ型松动4髋,假体臼松动8髋,其中Ⅱ型松动1髋,Ⅲ型松动4髋,Ⅳ型松动3髋;手术取出的10例骨水泥型假体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多区域抛光现象和界膜形成,8型非骨水泥型假体表层钴铬小珠脱落,重新置入髋臼及股骨头假体后疗效满意.结论:THR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受多种因素影响,翻修手术时应彻底清除骨水泥、界膜,植入组织相容性良好的假体,使宿主骨和假体界面形成牢固结合,以降低假体植入后的松动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式。方珐:回顾性分析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32例患者(共34髋)的临床资料。髋臼侧:10髋直接采用纯钛螺旋臼成型,8髋采用颗粒植骨及螺旋臼成型,6髋采用颗粒植骨,髋臼支架重建髋臼骨水泥髋臼假体成型。股骨侧:10髋采用劈开股骨侧的方法取出假体并清除骨水泥,采用捆绑带固定,9髋采用远端开窗清理骨水泥植入加长柄假体,6髋取出假体植入加长柄,并视骨质缺损情况进行植骨,3髋股骨骨折采用骨夹板捆绑带固定。感染4例均采用一期彻底清创植入非骨水泥假体。结果:术后除髋臼侧进行支架重建的患者卧床1~2周,其余患者均在3d内下床活动。平均随访26个月(6~60个月),X线片显示假体周围均无新出现的透明带。结论:假体无菌性松动是人工髋关节翻修最常见的原因,术中应根据患者年龄、骨缺损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和假体类型,以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1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65.6岁(54~76岁)。初次关节置换类型:全髋置换1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4例。翻修原因:3例为感染性松动,余均为无菌性松动。翻修距初次手术时间:2-3年3髋,8~10年12髋,10-15年3髋。翻修假体类型:非骨水泥型假体,国产6例,进口12例。X线评价包括翻修前骨缺损.翻修前后的下肢长度,股骨偏心距,前倾角。临床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结果18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3年。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基本等长,偏心距,前倾角,颈干角恢复至初次手术前水平,术后3-4个月均完全负重,髋关节疼痛除1例外其余完全缓解.至最后1次随访时,按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1.6%。无感染及髋关节脱位发生。结论翻修的常见原因为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和感染性松动:髋关节翻修是一种近期疗效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及髋臼骨缺损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10年6月我院髋臼骨缺损患者29例(29个髋关节)行翻修术,采用打压颗粒植骨、髋臼假体置换重建髋臼骨缺损后进行假体固定。应用Harris评分标准及髋正位片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行髋关节置换翻修术的主要原因为无菌性假体松动。本研究29例患者到随访结束时均无明显骨吸收及假体位置变化。经Harris评分显示,术前患者平均得分为(37.5±7.9)分,末次随访时平均得分为(91.3±8.3)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无菌性假体松动是人工髋关节翻修的主要原因,而打压颗粒植骨联合髋臼假体置换能合理、有效地重建缺损的髋臼骨。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翻修性全髋关节置换术29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1例。翻修前手术种类:全髋置换10例,双杯型髋置换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6例。翻修前的人工关节使用时间0—13年,正常使用时间<1年13例,1—4年7例,5—9年6例,≥10年3例。翻修原因:假体松动12例,假体位置不良7例(5例为他院转治),髋臼磨损8例,股骨近段骨折1例,假体柄折断1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42例人工全髂关节置换翻修术前资料的系统回顾性研究。评价采取不同固定方法的假体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对行髋关节置换的42例实行了全髋翻修术,并对全部病例进行了术前X线评价及术中假体松动情况调查,并做X检验,判断不同假体固定方式对假体寿命的影响。结果:早、中期假体松动主要为非骨水泥型假体。骨水泥固定的假体与非骨水泥固定的假体远期均存在很高的松动下沉率,以骨水泥臼的松动为多数。髋臼侧骨溶解发生率以I区为高,股骨柄侧骨溶解发生率以股骨近端为最高。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生物性固定初期并不十分牢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固定假体松动主要发生的远期,并且以髋侧骨水泥松动为主。  相似文献   

9.
全髋关节置换用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翻修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原因及其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的必要性。方法对2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翻修并进行随访。结果26例患者随访时间1~7年,功能恢复、疼痛缓解率达92.3%。结论假体松动、髋臼磨损、人工股骨头脱位、关节周围骨化等并发症,是造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全髋关节置换术翻修能明显改善这些疼痛。  相似文献   

10.
(1)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手术适应证与手术相关的问题。(2)方法:对1995年3月-2000年3月实施的有完整的临床随访资料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8例进行总结分析。(3)结果:随访1-5年,按Harris评分标准,术前平均49分,术后平均91分,优1例,良13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77.8%。并发症:假体松动下沉2例,假体柄下端穿出股骨1例,股骨大转子劈裂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病例中髋臼不同程度磨损8例,患肢大腿深静脉不全栓塞1例,无1例术后感染、关节脱位。(4)结论:a.强调年龄的选择,对中青年患不能随意“砍头”。b.全髋置换后功能恢复优于股骨头置换,股骨头置换不适合于相对年轻患。c.重视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d. 进口假体明显优于国产假体,国产人工假体必须在假体材料、设计、加工手段及配套工具等方面加以改进,才能提高我国人工假体置换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学创新》2015,(34):67-7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治疗的80例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传统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6.34±10.25)min,术中出血量为(72.14±15.39)m L,卧床时间为(7.54±1.08)d,住院时间为(14.58±2.54)d,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2.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7.5%,对照组为27.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临床推广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2.
Hip Fractures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利用改良髋关节直接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方法 整群选择自2010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该院进行的全髋关节置换术18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后外侧入路)76例,实验组(改良直接外侧入路)111例.观察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并发症、疼痛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数的差别.结果 2组手术时间(65 min vs 61 min)、切口长度(11.2 cm vs 11.6 cm)、并发症(5.3%vs 7.2%)、疼痛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16.25 mL vs 46.25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改良直接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良好暴露、操作顺畅、对组织结构干扰小、破坏少,术中出血量少,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髋关节脱位护理干预的作用,预防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发生。方法:对3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正确的功能锻炼,体位指导,出院指导。结果:通过对3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患者均知道预防髋关节脱位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所有病人均未出现髋脱位,弃拐融入健康人群中。结论:髋关节脱位的护理干预可以预防或杜绝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脱位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小切口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髋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切口微创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髋部骨折的可行性及结果。方法:自2003年1月~2006年2月,采用Hading入路切8cm切口,微创为25例高龄患者(85岁以上)进行髋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男20例,女5例,年龄86~94岁,平均90岁。股骨颈GardenⅡ型7例,GardenⅢ-Ⅳ型15例,粗隆间骨折Evan分型Ⅳ型3例,均采用Plus公司的假体及工具完成手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天数以及精神状态和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25个月,小切口对髋关节局部解剖、生物学环境干扰小,平均手术时间50min,围手术期出血量、引流量平均200ml,平均住院2周,术后2~4d有3例出现一过性精神障碍,1例深静脉炎发生,术后平均2d下地。结论:小切口微创技术可选择性的用于高龄髋部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其创伤小、围手术期出血少,切口仅为8cm,并不影响关节假体的置换及位置,术后早期下地疼痛轻、功能恢复快。对高龄老人精神状态变化、睡眠活动定型的“颠倒黑白”应该有良好的心理安慰与治疗。积极的预防性的开展一般抗凝、机械抗凝、药物性抗凝综合抗凝治疗,提高高龄髋部骨折置换术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同期双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严重髋部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从该院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单侧全髋关节的置换,实验组的患者给予同期双侧的置换手术。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总的输血量、总的失血量、功能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手术费用、住院时间、肢长差异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双侧髋关节置换术相较于分期对单侧的髋关节进行置换的手术,在住院的时间、住院的费用、手术的费用、肢长差异上都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髋关节结核发病率逐年增多,手术是治疗髋关节结核的重要方法,其中人工关节置换术在髋关节结核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该文对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结核的历史概况、手术时机、手术疗效、手术方法、假体选择、并发症及其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介绍当前国内外对髋关节结核治疗的最新理念。  相似文献   

20.
罗育润 《中外医疗》2014,(22):57-58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27例(33髋)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骨性关节炎的患者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Crowe IV型患者9例(12髋),CroweⅢ型患者12例(15髋),CroweⅡ型患者6例(6髋),对手术时间、髋关节功能、矫正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患者随访3年。结果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在65~120 min,术后双侧下肢长度差在0.5~3 cm,X片示人工髋臼均位于真髋关节窝内,假体无松动移位,末次回访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评分[分别为术前评分(45.15±8.81);36个月回访(87.88±6.33)],关节活动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式,能够纠正关节畸形,改善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