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了解龙岩市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龙岩市2005—2012年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2年龙岩市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8种,累计发病49 429例,年均发病率226.47/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每月均有病例报告;累计死亡103例,年均死亡率0.47/10万。其中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呈下降趋势;年发病居前5位: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和痢疾;男女性别比2.26∶1,男性年均发病率(307.30/10万)高于女性(142.05/10万);5-9岁、10-14岁组发病率较低,分为43.44/10万和32.15/10万,60岁以上发病率均高于300/10万;病例以农民为主(49.9%)。结论应加强对血液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控,继续做好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的防控。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和痢疾是今后的防治重点,男性农民是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2.
焦作市1995-2005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海慧  黄丽 《职业与健康》2007,23(18):1622-1623
目的 分析焦作市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研究其防治策略和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焦作市1995-2005年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情况,揭示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焦作市1995-2005年甲乙类传染病的总发病率从1995年的291.21/10万上升到2005年的419.79/10万,上升44.15%.肠道传染病由1995年的201.89降到2001年的4.86/10万,之后又回升到2005年的45.34/10万;肺结核自1997年升为乙类传染病,1997-2000年其发病率在20.60/10万~24.90/10万之间,2001年下降到1.59/10万,2002-2005年又逐年回升到102.97/10万;乙肝的发病率由1995年76.52/10万逐年上升到2000年的112.29/10万,2001年下降到9.44/10万,2002-2004年基本维持在此发病率水平,2005年上升到238.02/10万.1995年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是痢疾、病毒性肝炎、斑疹伤寒、出血热和淋病,2005年报告病例数前5位变化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淋病和梅毒.计划免疫相关疾病中麻疹、百日咳、流脑和新生儿破伤风自2001-2004年已连续4年无病历报告.结论 焦作市1995-2005年预防控制传染病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后,焦作市除了继续抓好病毒性肝炎和痢疾的防治工作外,要把肺结核、淋病和梅毒作为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甲乙类传染病疫情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2年张家港市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2种16 843例,年均发病率141.01/10万;其中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最高(80.94/10万),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44.00/10万)和肠道传染病(15.48/10万);年均发病率居前五位的依次为肺结核、梅毒、淋病、病毒性肝炎和痢疾。结论张家港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应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4.
2008年南宁市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夏萍  葛利辉  唐莉 《职业与健康》2009,25(19):2067-2069
目的了解南宁市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及变化趋势,为今后制定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年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南宁市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年发病率为401.84/10万,与2007年相比上升5.14%。发病率居前5位的疾病分别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淋病、痢疾,发病数占乙类传染病总数的97.23%。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1),年龄分布以幼儿和老年人为主,职业以农民和散居儿童居多。结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淋病和痢疾是目前危害南宁市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病种,提示应加强对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等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以降低南宁市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05-2014年抚州市法定传染病的发病与流行变化趋势,为控制法定传染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Excel和SPSS22.0对2005-2014年抚州市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4年抚州市报告法定传染病31种,发病105 719例,年均发病率270.80/10万,年均死亡率0.37/10万,病死率0.14%,发病率为223.19/10万~328.09/10万,2005-2010年呈下降趋势,而2010-2014年呈上升趋势;肠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呈上升趋势,呼吸道传染病发呈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前5位的法定传染病依次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病、痢疾,占总发病数的87.30%。结论 抚州市重要传染病病种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乙肝)、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痢疾、流行性腮腺炎、梅毒、淋病、麻疹等,法定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为肺结核、乙型肝炎、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病、痢疾,应加强梅毒、艾滋病等性传播传染病管理与监测。  相似文献   

6.
徐斌  黄夏萍  郭亮永 《职业与健康》2012,28(20):2486-2487
目的分析南宁市法定传染病的疫情动态和流行特征。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南宁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662.33/10万,年均死亡率2.15/10万。成年人以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艾滋病和HIV为主;儿童以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腮腺炎和痢疾为主。结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淋病、艾滋病和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腮、痢疾分别是对南宁市成年人和儿童危害大的重点传染病,需要进一步加强预防和控制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阳曲县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和疫情变化规律,为制定相应的传染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阳曲县1955~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阳曲县195542010年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2种、28689例,均为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407.27/10万。发病率1957年最高(2138.31/10万),1969年最低(22.43/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2000-2010年回升。1955~1979年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居首位,1980~1999年肠道传染病居首位,2000-2010年居前5位的传染病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淋病、梅毒。[结论]肺结核、血源和性传播疾病是阳曲县重点防治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龙口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与分布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龙口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龙口市报告法定传染病15种、621例,报告发病率为88.65/10万;死亡3例,死亡率为0.43/10万,病死率为0.48%。报告乙类传染病10种、483例,报告丙类传染病5种、138例。乙类和丙类传染病中,发病数居前的分别是肺结核(283例)、手足口病(121例)、病毒性肝炎(111例)、梅毒(45例)、痢疾(26例)。[结论]2009年龙口市传染病发病率较低,肺结核、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梅毒、痢疾是主要传染病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上海市金山区2005-2011年法定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5-2011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 7年来未报告甲类传染病,共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22种19 755例.发病率在334.14/10万~ 474.86/10万之间,病死率在0.10%~0.33%.结论 金山区乙类传染病的报告发病率呈平稳下降趋势,淋病、梅毒、乙型肝炎、肺结核和痢疾是现阶段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安溪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现状和变化趋势,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全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2种14 820例,年均发病率为229.78/10万;报告死亡的传染病有7种77例,死亡率1.19/10万,病死率0.52%;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47.73%)为主,呼吸道传染病(46.64%)次之;发病率居前5位的为肺结核(89.12/10万)、病毒性肝炎(68.74/10万)、梅毒(24.63/10万)、其他感染性腹泻(18.51/10万)和流行性腮腺炎(10.47/10万);死亡率居前5位的为艾滋病(0.68/10万)、狂犬病(0.31/10万)、肺结核(0.09/10万)、病毒性肝炎(0.05/10万)和新生儿破伤风(0.03/10万),病死率居前5位的为狂犬病(100.0%)、艾滋病(47.8%)、新生儿破伤风(14.3%)、乙脑(7.7%)和肺结核(0.1%)。结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是今后防治的重点,同时必须加强肺结核、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狂犬病、乙脑和新生儿破伤风等传染病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1.
赵彩红 《职业与健康》2014,(15):2109-2112
目的了解新疆疏附县10年来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及流行态势,为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疏附县2004--2013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县10年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共报告23种32383例,年平均发病率1020.96/10万;死亡报告6种36例,年均死亡率1.13/10万。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呼吸道传染病波动不大,肠道传染病发病明显下降,发病率由2004年的289.95/10万下降至2013年48.7/10万;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传染病发病位次发生改变,2004--2011年肺结核居第1位,2012年移居第2位,病毒性乙型肝炎从2004--2007年的第3、4位移入第2位,2012年位居第1位;梅毒和淋病逐渐进入前5位,梅毒2011年居第3位。发病顺位前5位的是肺结核、乙型肝炎,流行性腮腺炎、痢疾、梅毒,占总报告病例的91.68%;死亡顺位前3位的是艾滋病、肺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占总报告死亡病例的94.44%。结论疏附县传染病疫情形势非常严峻,今后在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呼吸道和血缘及性传播传染病的同时,要重点做好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艾滋病、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疾病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扬州市邗江区法定传染病的疫情动态与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邗江区2006~2010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全区累计报告法定传染病22种、8652例,年均发病率为358.44/10万,死亡6例,平均病死率为0.07%。其中,乙类传染病15种、5061例,丙类传染病7种、3591例。2006~2010年年均发病率(/10万)分别为272.39、295.65、342.53、472.03、425.30。年均发病率(/10万),肺结核为76.89,梅毒为53.03,病毒性肝炎为41.97,痢疾为13.34,淋病为9.65,甲型HINI流感为6.26,麻疹为5.43,手足口病为109.91;城镇为604.94,农村为320.15;0~14岁为947.19,15~34岁为194.77,35~54岁为235.46,≥55岁为365.86;男性为428.01,女性为278.08。[结论]2006~2010年邗江区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肺结核、梅毒、病毒性肝炎、淋病、手足口病是预防控制的重点传染病。  相似文献   

13.
郝玉军 《职业与健康》2008,24(20):2194-2196
目的对2006年秦皇岛市卢龙县法定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秦皇岛市卢龙县法定传染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卢龙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0种568例,报告发病率135.52/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丙类传染病5种217例,报告发病率51.78/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肺结核(80.97/10万)、病毒性肝炎(32.39/10万)、流行性出血热(14.72/10万)、痢疾(7.61/10万)、淋病(0.98/10万);丙类传染病中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发病率最高(42.45/10万),其次是流行性腮腺炎(7.85/10万)。呼吸道传染病占乙类传染病的59.15%,血源及性传播性传染病占18.3l%,肠道传染病占11.44%,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占11.09%;丙类传染病占总发病的27.64%(217/785)。结论应加强对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控制工作,并加强重点人群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西安市法定传染病流行动态特征和发病特点,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法定传染病防控政策提供科学有效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西安市2005 - 2014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 - 2014年西安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31种,年平均发病率为578.96/10万。死亡426例,死亡率为0.53/10万。男性发病284 260例,女性180 703例,男女性别比为1.57∶1。散居儿童发病13 6671例,占发病总数的29.39%。 15~84岁组死亡最多,占死亡总数的86.77%。10年中曾居于前五位的疾病有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结论 西安市乙类传染病总体平稳,结核病、乙肝等疾病得到有效控制,艾滋病、丙肝、梅毒等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仍处于上升趋势。新发的H1N1和H7N9疾病影响大。丙类传染病常呈现暴发流行,且发病数量大对儿童青少年健康危害较大。需要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防控有效策略的制定和实施,针对重点难点疾病提高综合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江阴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及变化趋势,为预防控制传染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9年江阴市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9年江阴市累计报告甲、乙类法定传染病18种21 740例,年发病率为120.17/10万-177.49/10万,年均发病率为145.66/10万。其中,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和虫媒传染病分别发病8 398、8 182、5 057、78例,年均发病率分别为56.63/10万、53.96/10万、34.40/10万、0.51/10万;新生儿破伤风发病14例,活产儿年均发病率为15.23/10万。发病率最高的前5种传染病依次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淋病、细菌性痢疾、梅毒,年均发病率依次为50.77/10万、28.27/10万、25.32/10万、18.77/10万、15.48/10万。[结论]2000~2009年江阴市法定传染病疾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淋病、细菌性痢疾、梅毒是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1997-2006年阳泉市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阳泉市急性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阳泉市1997-2006年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9种,共38626例,年均发病率306.79/10万;死亡14例,年均死亡率0.11/10万;年均病死率O.036%。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分别是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淋病、梅毒。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37.48/10万,居各类传染病首位。结论阳泉市法定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痢疾、乙肝、肺结核、艾滋病、梅毒。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依然是痢疾、肺结核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自2004年传染病实行网络直报以来长葛市法定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9年葛市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9年长葛市法定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254.5122/10万,死亡率为1.3658/10万,病死率为0.5366%。6年来,发病趋势起伏不定:2004—2005年呈上升趋势,2005—2007年呈下降状态,2007—2009年呈上升趋势;死亡率、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近几年,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位于法定传染病发病首位,且发病呈上升趋势。目前,威胁长葛市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病主要是乙型肝炎、肺结核、丙型肝炎、淋病、梅毒、艾滋病、手足口病等。结论长葛市传染病防治工作任务艰巨,加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和新发传染病的监测和防制是长葛市疾病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07年攀枝花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情况,为制定传染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攀枝花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攀枝花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8种、8365例,死亡18例,年发病率为765.86/10万,病死率为0.22%。其中,乙类传染病报告11种、5276例,发病率为482.50/10万;丙类传染病报告7种、3095例,发病率为283.36/10万。报告病种发病率(/10万):其他感染性腹泻为167.18,痢疾为166.54,病毒性肝炎为125.71,流行性腮腺炎为93.29,肺结核为76.54,麻疹为40.28,淋病为33.05,梅毒为22.52,风疹为17.76,猩红热为14.47;艾滋病为1.01。[结论]攀枝花市传染病发病率较高,发病以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2009-2013年三明市三元区法定传染病流行情况,为制定传染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3年三明市三元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0种4 451例,年均发病率为461.41/10万;乙类传染病共报告2 976例,年均发病率为308.5 l/10万.其中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最高(49.99%),其次是肠道传染病(30.76%)和呼吸道传染病(16.74%).发病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为病毒性肝炎(154.87/10万)、手足口病(92.88/10万)、梅毒(57.43/10万)、淋病(50.38/10万)和肺结核病(35.97/10万).结论 三明市三元区法定传染病总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及呼吸道传染病占主导地位,今后应加强相关传染病的防控与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