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估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达标情况及降糖药物治疗的现状。方法选取2012年1-3月中山市244例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横断面评估其血糖、血压达标情况,分析患者降糖药物使用及大血管并发症情况。结果244例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HbA。c)达标率为35%,空腹及餐后血糖控制达标率比例分别为26%、40%。患者血压得到较好的控制率46.7%。患者降糖药物治疗中未使用药物5例(2.0%)、单用二甲双胍或使用二甲双胍及一种口服降糖药38例(15.6%)、单用一种口服降糖药或使用两种口服降糖药(不包括二甲双胍)38例(15.6%)、使用三种或以上口服降糖药21例(8.6%)、使用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不包括用双胍类)93例(38.1%)、使用胰岛素及含双胍类降糖药49例(20.1%)。244例患者中联合使用双胍类97例(39.7%)、联合胰岛素治疗142例(58.2%),胰岛素治疗在治疗方案中占比例大,双胍类治疗占比例少。联合胰岛素治疗组HbA1c较口服药物治疗组高,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HbA1c较无使用二甲双胍组高。结论我市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稍高于全国水平,但不达标率仍很高,应重视超重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强化降糖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用药现状,分析选择药物对血糖控制的影响,为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入院时2型糖尿病患者群降糖药物使用状况、血糖控制水平及低血糖情况,根据用药情况分为胰岛素组和口服药组,比较胰岛素组和口服药组的血糖控制水平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入选288例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HbA1c 8.0%,血糖达标率36.8%。胰岛素组和口服药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体质量指数、HbA1c的控制水平相似。胰岛素组的病程明显长于口服药组([11.5±7.0)年vs(8.1±6.0)年],P=0.000)。口服药组的达标率明显优于胰岛素组(43.4%vs 27.0%,P=0.005)。胰岛素组的低血糖发生率高于口服药组(5.2%vs 1.2%,P=0.04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群血糖达标率低,启动胰岛素治疗迟、超重和低血糖是影响血糖达标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患者家庭功能与血糖控制情况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勇妹  钟宁  高文娟  黄鹂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4):1566-1568
目的探讨家庭功能情况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之间的关系,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龙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患者管理库中抽取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其血糖水平按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的控制目标(空腹血糖3.9~7.2 mmol/L,随机血糖≥1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52例)及血糖控制不良组(48例),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运动及饮食情况、服药情况及家庭功能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功能是影响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因素(P<0.01)。家庭功能良好的患者(57例)中,饮食控制合理者19例(占33.3%);而在家庭功能中-重度障碍的患者(43例)中,饮食控制合理者仅4例(占9.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功能是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家庭功能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在糖尿病的社区管理中,要理想地控制患者的血糖,达到糖尿病二级预防的目的,改善患者的家庭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梅芳  甘赞  韦克金 《当代医学》2009,15(19):95-96
糖尿病是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一组以慢性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WHO资料表明,1988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为1.48亿,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其患病率迅速增加,预测到2025年将上升为3亿。在我国已确诊糖尿病的患者中,接受治疗率低,公众糖尿病防治意识淡薄,依从率低,达标率也低,治疗不规范,或只重视药物治疗不重视综合治疗措施,使90%的病人血糖控制不良,达不到“糖尿病治疗控制目标”。现对T2DM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慧英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9):110-110,129
目的了解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及控制不良原因。方法选取接受我院6个月以上门诊治疗的274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指标检测,对控制不良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血糖控制〉7.0mmol/L的患者为105人,占38.32%。其中31.3%的患者不能合理饮食控制,35.8%的患者不能坚持轻度以上体力活动,24.6%的患者不能合理用药,36.19%的患者3个月内未复查过血糖。结论近40%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不良,医生和患者应针对导致血糖控制不良的原因,坚持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和反应,对30例血糖控制良好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结果显示22例患者发生低血糖,多发生在夜间,且发作时多数没有自觉症状。15例患者存在餐后高血糖。  相似文献   

7.
张明辉  赵杰  李建堂  罗晓彤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0):1338-1340,1344
目的:评价定期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疾病和预防知识认知情况、血糖控制情况、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2月~2011年3月我院门诊及病房就诊的187例2型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糖尿病相关的患者教育(包括健康饮食、生活及运动方式、按时服药提醒等),按照积极定期参加健康教育和很少(从未)参加教育活动分...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血糖的控制好坏对此病的发生和发展尤为重要.糖尿病起病缓慢隐匿,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严重时会直接影响血流动力学.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与患者发生猝死密切相关,早期进行干预并重视,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与致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胰岛素泵联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方法:8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胰岛素泵输注法控制血糖,同时使用CGMS评估。结果:接受胰岛素泵治疗3天后患者的空腹血糖、早餐后2h、中餐后2h、晚餐后2h、晚22:00血糖明显降低;胰岛素泵治疗7天后患者的平均血糖值、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显著低于治疗前;出现低血糖事件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与治疗前相比其基线血糖平均明显降低,基线血糖漂移幅度均明显下降。结论CGMS与胰岛素泵联合应用可更有效控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异常与血糖控制的关系。方法 将4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和血糖欠佳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两两组间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亚组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载脂蛋白A1、B等临床指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健康对照组44例,2型糖尿.病研究组44例,血糖控制良好患者数量是14例,血糖控.制欠佳患者数量是30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总组.的TG、Tch、LDL-C显著升高(P<0.05),血糖控制良好组的TG、Tch、ApoB显著升高(P<0.05),血糖控制欠佳组的TG、Tch、ApoB、LDL-C.显著升高(P<0.05);进一步分析血糖控制与脂代谢异常的关系,对比分析血糖控制良好组和血糖欠佳组,前者的TG、Tch、ApoB和LDL-C显著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异常与血糖控制之间具有相关性,血糖的控制对血脂的改善有一定的影响,不同血糖控制程度与血脂变化密切相关。提示血糖控制对血脂代谢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一步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100g馒头餐试验,对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值进行测定。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采用稳态模型(HOMA-β和HOMA-IR)进行计算。结果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均与HOMA-IR(分别r=0.364,P<0.01;r=0.312 P,<0.01)和糖化血红蛋白(分别r=0.358,P<0.01;r=0.344,P<0.01)呈正相关,与HOMA-β呈负相关(分别r=-0.442 P<0.01,r=-0.311 P<0.01)。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r=0.814 P<0.001)。结论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对空腹血糖有着较大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菩人丹超微粉(PRD)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BG)和血脂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PRD治疗组,每组12只.糖尿病模型组和PRD治疗组大鼠均采用链脲佐菌素连续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建立后,PRD治疗组大鼠给予PRD灌胃3个月.分别检测各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对防治大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按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5例,比较用药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各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65例患者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较治疗前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结束时无一例心衰及其他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罗格列酮能显著改善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延缓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运动疗法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2型绪尿病患者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干预,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血脂、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对35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每周3次中等强度的运动疗法,共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并以35例饮食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对照。结果:运动组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MI、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有明显降低,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体重、腰围和体重指数,较单纯药物和饮食疗法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血压、糖脂代谢及尿酸的影响.方法: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89例,并设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两组病人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缬沙坦组TC、LDC-C、TG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缬沙坦对血糖、尿酸均无影响.结论:缬沙坦在降压同时具有调脂作用,且对血糖、尿酸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由主诊医师交代糖尿病的特点、转归及注意事项。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了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各项指标测定并调查患者依从性。结果 2组在干预前各项指标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血脂、体重指数、血压及腰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的康复转归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黄芪多糖对2-DM胰岛素抵抗大鼠血糖及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polysaccharides,APS)对2型糖尿病(2-Diabetes;2-DM)胰岛素抵抗大鼠血糖及血脂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喂以高脂高糖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DM胰岛素抵抗模型对照组、黄芪多糖大剂量(800mg/kg/d)治疗组、黄芪多糖中剂量(400mg/kg/d)治疗组、黄芪多糖小剂量(200mg/kg/d)治疗组。检测了大鼠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胆固醇(CH)、的含量。结果:1、黄芪多糖能够显著降低2-DM胰岛素抵抗大鼠的血糖。2、黄芪多糖能显著降低2-DM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清TG、CH、LDL含量,同时显著升高血清HDL含量。结论:黄芪多糖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血糖和改善体内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8.
消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血糖、血脂和血液流变性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消糖胶囊(XTC)对2型糖尿病患血糖,血脂和血液流变性等的影响。方法:用XTC治疗3周后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酶法及细胞流变仪分别检测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性,结果:治疗后其血糖,血脂及血流流变性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XTC对血糖,血脂及血流变性的治疗作用,是改善糖尿病代谢紊乱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授权理论模式护理下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与自护行为评价及其关系。方法将8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实验组(43例)授权理论宣教模式和对照组(42例)传统的健康宣教模式进行护理。出院1月后电话随访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及自护行为,分析各指标间差异及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及自护行为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二者测值呈高度正相关(P <0.01)。结论授权理论模式宣教提高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及自护行为水平,在流程护理实践中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诺和锐30联合糖脉康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予诺和锐30控制血糖,治疗组予诺和锐30联合糖脉康颗粒。1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体重指数,胰岛素用量和血糖达标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所需的血糖达标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胰岛素用量较对照组也明显少(P〈0.05)。结论:诺和锐30联合糖脉康颗粒治疗他DM患者可快速有效地控制血糖,并可减少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