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四磨汤对慢传输结肠5-HT信号系统兴奋性受体5-HT3、4的影响,探索理气中药改善结肠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采用大黄灌胃法制造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造模成功后,将36只大鼠再随机分为3组,一组为对照组灌蒸馏水,另两组为四磨汤干预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中药干预组灌服四磨汤,连续灌服2周后处死,测炭末推进率,取出标本。Realtime-PCR检测5-HT3、4受体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石蜡切片5-HT3、4受体蛋白表达,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表达情况。结果:四磨汤干预高剂量组及低剂量组大鼠炭末推进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大鼠结肠中5-HT3、5-HT4受体mRNA表达的ct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之间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磨汤干预高剂量组及低剂量组大鼠结肠中5-HT3、5-HT4受体蛋白的灰度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受体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磨汤能够增加慢传输结肠兴奋性受体5-HT3、4的表达量,提示理气中药可能通过上调兴奋性受体5-HT3、4的表达来改善结肠动力。  相似文献   

2.
张波  丁义江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7):1815-1816
目的运用单体大黄酸建立泻剂结肠大鼠模型,观察模型的结肠传输功能。方法用活性炭灌胃法测定首粒黑便排出时间的方法及活性炭悬液推进法测定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肠道传输功能。结果大黄酸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其活性炭推进长度及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以单体大黄酸建立泻剂结肠大鼠模型,单体质量稳定,浓度易于控制,方法简单,经济易行,造模的时间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肠传输功能方面,观丹参枳术饮治疗大鼠STC促结肠动力的作用。方法:造模成功的大鼠40只均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模型对照组、丹参枳术饮低剂量组、丹参枳术饮中剂量组、丹参枳术饮高剂量组。丹参枳术饮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予以生药24、12、6 g/kg灌胃给药,相当于临床用药剂量的18倍、9倍、4.5倍。模型对照组予生理盐水,以20 m l/kg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15天。给药完成后,并采用活性炭悬液推进法观察肠道运输功能。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丹参枳术饮高、中剂量组炭末推进率均有明显增高,差异显著,其中高剂量组的差异非常显著(P0.01)。丹参枳术饮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5),且丹参枳术饮高、中剂量组炭末推进率较丹参枳术饮低剂量组高(P0.01、P0.05),其他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枳术饮可治疗大鼠的慢传输型便秘,经丹参枳术饮治疗后的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的肠道传输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生白术对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大鼠结肠动力及结肠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 3,AQP3)、水通道蛋白4 (Aquaporin 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白术低、中、高剂量组(C、D、E组)共5组。采用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按15 mg/(kg·d)的剂量灌胃建立ST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C、D、E组分别给予含生药3.15 g/kg,6.30 g/kg,9.45 g/kg的生白术水煎液干预治疗。通过比较大鼠一般情况、大便含水量、炭末推进率,观察不同剂量生白术治疗STC的疗效。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AQP3、AQP4分布及表达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大鼠结肠炭末推进率、大便含水量及AQP3表达MD值降低(P 0.05),AQP4表达MD值升高(P 0.05);与B组比较,C组、D组、E组结肠炭末推进率、大便含水量及AQP3表达MD值均升高,仅D组、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QP4表达MD值均降低(P0.05)。结论:生白术可明显改善STC模型大鼠便秘症状,增加大便含水量、提高炭末推进率、促进肠道传输功能。白术通便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中、高剂量作用优于低剂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结肠组织AQP4表达、增加AQP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黄对洛哌丁胺便秘模型大鼠肠道动力以及结肠AQP3功能和表达的干预作用,探讨大黄发挥通便效应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是空白组(A)、模型组(B)、大黄+消炎痛组(C)、大黄+安慰剂组(D)、消炎痛+安慰剂组(E)。采用洛哌丁胺(1.5mg·kg~(-1)·d~(-1))给予B、C、D、E组大鼠灌胃7 d,建立便秘模型,处死A、B组大鼠比较一般情况、粪便含水量、炭末推进率以验证模型。随后,用生大黄粉(5 g·kg~(-1))混悬液予C、D组大鼠灌胃,E组则采用同等剂量生理盐水。C、E组大鼠灌胃前以消炎痛(10mg·kg~(-1))预处理,D组则使用生理盐水代替。5 h后处死C、D、E组大鼠。所有大鼠处死前均以10%活性炭悬液灌胃,测定炭末推进率。采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法、ELISA检测大鼠近端结肠组织中AQP3表达情况以及PGE2、VIP的活性水平。结果:1造模后大鼠的体质量增加、结肠存留粪便增多、粪便含水量降低、肠道传输时间延长(均P0.05)。2大黄干预便秘大鼠,可加快肠道传输、增加粪便含水量、降低VIP浓度、升高PGE2含量、下调AQP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P0.05)。3消炎痛能够显著抑制大黄的通便效应,减少粪便含水量、降低PGE2浓度、上调AQP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P0.05),但对肠道传输和VIP无明显影响(均P0.05)。结论:1通过刺激结肠产生PGE2,快速下调上皮细胞质膜AQP3表达水平,抑制结肠吸收水分,可能是大黄治疗便秘的作用机制之一。2大黄可增强便秘大鼠的肠传输功能,可能与其降低结肠VIP水平,促进肠道蠕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腹舒胶囊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肠道传输功能、结肠壁病理结构及结肠肌间神经丛生长抑素(SOM)的影响,探讨腹舒胶囊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机制。方法取72只SD大鼠,随机选取其中18只作为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大鼠给予添加大黄的饲料造模。将造模成功后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腹舒胶囊组和自然恢复组各18只。腹舒胶囊组和自然恢复组分别给予腹舒胶囊和生理盐水灌胃2周。采用活性炭悬液推进法测定各组大鼠炭末推进长度,光镜及电镜观察各组动物结肠壁的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进行结肠肌间神经丛SOM阳性神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半定量分析。结果模型组炭末推进长度明显短于正常组(P0.05);经光镜及电镜观察,模型组可见黏膜慢性炎症改变,神经元及平滑肌细胞呈明显退行性变化,肠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模型组SOM免疫反应性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而腹舒胶囊组灌胃2周后炭末推进长度明显长于模型组和自然恢复组(P均0.05),肠壁神经病变明显减轻,免疫组化染色显示SOM免疫反应性明显高于模型组和自然恢复组(P均0.05)。结论长期应用蒽醌类泻剂对肠神经系统有明显损害作用,并可引起结肠肌间神经丛神经递质的变化。腹舒胶囊可促进结肠肌间神经丛神经递质数量及功能恢复,对于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朱氏润肠方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朱氏润肠方高剂量组、朱氏润肠方低剂量组和莫沙必利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均灌胃大黄复制慢传输型便秘模型,随后给予相应药物干预。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记录大鼠24 h粪便总量与粪便含水量;采用活性炭法测定大鼠的肠道运输功能;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结肠神经递质NO、cGMP和PKG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毛发枯燥,活动减少,易激怒;模型组大鼠24 h粪便总量、粪便含水量、活性炭推进率均明显低于正常组,结肠NO、cGMP、PKG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后,朱氏润肠方高、低剂量组和莫沙必利组大鼠24 h粪便总量、粪便含水量均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朱氏润肠方高剂量组和莫沙必利组大鼠结肠NO、cGMP和PKG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朱氏润肠方低剂量组大鼠结肠NO、cGMP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朱氏润肠方能明显改善慢传输型大鼠的便秘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O-cGMP-PKG信号通路的表达,增强结肠动力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枳术通便汤对STC大鼠结肠壁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SD成年大鼠44只,随机分成正常组、STC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11只.以大黄建立STC大鼠模型,中药组予枳术通便汤灌胃,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灌胃.采用墨汁推进试验测定肠道传输功能,应用光镜观察大鼠结肠壁结构,电镜观察结肠肠壁肌间神经丛超微结构.结果:模型组墨汁推进长度及百分比(黑染肠管长度/总长度)与正常组相比明显缩短(P<0.01),中药组与正常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光镜下,STC大鼠结肠黏膜慢性炎症改变,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肌层排列紊乱,肌间神经丛神经细胞空泡变性;中药治疗组大鼠结肠结构较STC组有所改善,中药高剂量组改善较低剂量组明显.电镜下正常大鼠结肠神经元胞体生长良好,无肿胀变形,细胞器结构正常;STC大鼠结肠神经元胞体肿胀变形,细胞器结构破坏;经中药治疗后STC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枳术通便汤能有效改善肠神经系统的病变,提高病变结肠的肠道推动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朱氏润肠方对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朱氏润肠方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莫沙必利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给予大黄灌胃复制STC模型,并给予相应药物干预。记录大鼠24 h粪便总量与粪便含水量,活性炭悬液推进法测定大鼠的肠道传输功能,免疫组化检测大鼠结肠黏膜AQP3、AQP8的表达,RT-PCR检测大鼠结肠AQP3、AQP8 mRNA的表达,Western检测大鼠结肠PI3K、akt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 h粪便总量与粪便含水量明显减少,肠道碳末推进率降低,AQP3、AQP8的表达增高,PI3K、akt的磷酸化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朱氏润肠方能增加大鼠24h粪便总量与粪便含水量,提高肠道碳末推进率,降低AQP3、AQP8的表达,抑制PI3K、akt的磷酸化水平。结论:朱氏润肠方对STC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降低AQP3和AQP8的表达、减少肠道对水的重吸收、增加肠液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对泻剂结肠模型大鼠肠道肌间神经丛乙酰胆碱脂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四君子汤对泻剂结肠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大黄浸液建立大鼠泻剂结肠模型,建模后给予四君子汤治疗,观察回肠和横结肠肌间神经丛乙酰胆碱脂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回肠及横结肠肌间神经丛AchE活性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明显高于模型组及自然恢复组(P0.01)。结论:四君子汤对于泻剂结肠神经递质的改变有明显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4.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7.
百年以来《伤寒论》理论研究述评(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8.
艾灸足三里在脾胃病的临床疗效肯定,其机制研究也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不断完善。大量研究证明,艾灸足三里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信号传导是通过神经实现的,其作用机制是系统而复杂的,既可以直接调节胃肠内分泌激素的水平,也可以作用于胃黏膜损伤的信号传导途径上。因此,艾灸足三里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病变及病变的各个阶段都有一定作用,且作用机制不尽相同。据现有研究,对未来艾灸足三里的机制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喘证的一般护理注意调整病室环境、体位与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饮食护理、情志护理;根据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实施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保障治疗措施的实施,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20.
变应性鼻炎研究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理、流行情况、实验及试验研究、中医药治疗、针灸治疗、治疗前景的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从辨证指标入手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