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r32PO4胶体治疗腱鞘囊肿的效果. 方法 40例腱鞘囊肿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核素治疗组(21例)予腱鞘囊肿粗针穿刺抽液后将Cr32PO4胶体注入囊腔内,加压包扎固定治疗;对照组(19例)予囊肿穿刺抽液后注入醋酸强的松龙常规治疗. 结果核素治疗组一次性治愈19例(90.4%),有效2例(9.5%);复发2例(9.5%).对照组一次治愈9例(47.4%), 有效3例(15.8%),无效7例(36.8%);复发8例(42.1%).两组术后治愈率和复发率均有显著性差异, 核素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Cr32PO4胶体能显著提高腱鞘囊肿治愈率,减少其复发,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1994年 3月~ 2 0 0 0年 10月应用去炎松局部注射预防瘢痕增生 ,共 5 8例 76处。年龄 3~ 4 8岁 ,面积 1.0cm× 2 .0cm~ 5 .0cm× 8.0cm。注射部位为烧伤后 2 2d以上自行愈合的深Ⅱ度创面。去炎松剂量选择 :创面范围 1.0cm× 2 .0cm时用 10~ 2 0mg ,2 .0cm× 6 .0cm用 2 0~ 2 0mg ,5 .0cm× 8.0cm用 4 0~ 6 0mg ,儿童剂量为成人量的 2 / 3。确定要注射的范围并标记 ,采用质量分数 5g/L利多卡因与去炎松混合液 ,用普通注射器、5号针头 ,注射 4~ 6次为一个疗程 ,每月 1次 ,最长 10次。随访时间 6个月至 1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32 P同位素敷贴应用于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01—2018-12某医院采用32 P同位素敷贴治疗的95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前、后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标准评价瘢痕形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治疗结束后3个月对疗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瘢痕组织是烧伤患者创面修复过程中的一种自然产物,是创面愈合的表现。但如果瘢痕组织过度增生,则会产生增生性瘢痕,使患者感到瘙痒、疼痛,甚至导致局部功能障碍等,因此减少瘢痕增生是每位烧伤患者的愿望。如何防治瘢痕形成一直是创伤修复领域研究的热点,但目前在瘢痕防治方面尚无有效的方法,本组采用瘢痕贴联合弹力绷带治疗烧伤患者,并对治疗后瘢痕的瘙痒、色泽、厚度及硬度进行了跟踪,同时与单纯使用瘢痕贴组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应用多个扩张器治疗烧伤后大面积瘢痕17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床资料:2003年3月-2005年9月,笔单位采用多个扩张器治疗大面积烧伤后瘢痕患17例,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8-42岁。患均为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瘢痕面积为10%-64%TBSA,分布于全身各处。  相似文献   

6.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除痒痛不适外 ,且明显影响外观及功能。笔者从 1 997年 7月至 2 0 0 0年 9月 ,针对不同类型的瘢痕分别采用局部注射、手术切除、综合治疗等方法 ,临床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 1 7例 ,其中女性 87例 ,男性 30例。年龄 8岁~ 39岁。瘢痕部位 :面部 36例 ,颈部 7例 ,前胸部 1 8例 ,后背部 1 5例 ,腹部 2 1例 ,会阴部 1例 ,前臂部 1 3例 ,膝部 6例。瘢痕病因 :外伤后瘢痕 49例 ,烫伤性瘢痕 31例 ,激光治疗后瘢痕 37例。2 治疗方法及结果2 .1 注射治疗 本组 43例。耳垂 1 4例 ,眉部 1 8…  相似文献   

7.
烧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相关细胞骨架基因表达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筛选烧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细胞骨架相关基因 ,并探讨其在瘢痕挛缩产生中的作用。 方法 以包含 4 0 96种人类基因的基因芯片研究烧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相关细胞骨架基因表达 ;并利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其中一条基因在烧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定位分布表达。 结果 在 3例临床标本中 ,共找到瘢痕相关细胞骨架基因 13条 ,均表达上调。在烧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组织中 ,表达人成纤维细胞肌原蛋白基因的细胞明显增多。 结论 烧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就发生了多种细胞骨架相关基因表达上调 ,这可能是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挛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口服曲尼司特防治烧伤瘢痕增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在烧伤创面愈合后口服曲尼司特防治烧伤瘢痕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7月~2013年1月间至我院就诊的30例烧伤患者在其创面愈合后予口服曲尼司特胶囊进行治疗(治疗组),同时取同期烧伤创面愈合后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患者创面愈合后6个月应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口服曲尼司特胶囊在防治烧伤瘢痕增生中疗效显著并且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积雪草甙对烧伤增生性瘢痕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2,自引:4,他引:52  
目的 研究积雪草甙对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的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以及对裸鼠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的作用,以探讨积雪草甙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机制。方法采用光镜、电镜研究用药前后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的变化,以^3H脯氨酸掺入等方法检测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通过建立裸鼠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观察积雪草甙在体局部注射对增生性瘢痕的作用。结果 积雪草甙能明显影响成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抑制胶原蛋白的合成,并呈量效关系;在裸鼠体内局部注射积雪草甙可抑制瘢痕增生,而且大剂量使用未发现药物毒性作用。结论 积雪草甙治疗瘢痕增生的机理与其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11.
12.
维芎疤痕霜防治增生性瘢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芎疤痕霜对增生性瘢痕的防治作用。方法:将维芎疤痕霜应用于烧伤后伴有刺痛和瘙痒症状的增生性瘢痕和中厚皮供区的愈合创面,用药后随时观察瘙痒症状,并在用药1个月和3个月后观察瘢痕的硬度、颜色和继发性瘢痕的情况。结果:用药早期即显示有明显的镇痛止痒作用;使用3个月后有明显降低增生性瘢痕的高度和硬盘、改善瘢痕颜色的功效。可预防和减轻中厚皮供区愈合创面的继发性瘢痕。结论:维芎疤痕箱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和中厚皮供区继发性瘢痕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增生性瘢痕是皮肤结缔组织对创伤的反应超过正常范围的表现,常发生在外科手术、外伤及烧伤后,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可出现瘙痒、疼痛等症状,甚至可以引起严重的功能障碍。增生性瘢痕的发展可分为3个期,即增生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增生性瘢痕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结合放射疗法、皮质类固醇药物注射、硅胶膜贴敷.结果:手术切除结合其它治疗方法为75例患者治疗,随访51例6个月-2年,6例复发,其余无瘢痕增生.结论:综合性治疗增生性瘢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压力疗法预防瘢痕增生的效果已得到肯定,肝素钠软膏作为外用药预防瘢痕增生也有相关报道。近年来笔者对深Ⅱ度烧伤愈合创面早期应用肝素钠软膏结合压力疗法以预防瘢痕增生,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临床资料及分组:选择笔者单位2004年1月—2005年5月收治的四肢深Ⅱ度烧伤患者87例,其中男60例、女27例,年龄5~50岁,创面均于烧伤后15~22 d自然愈合。将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与观察烧伤后瘢痕增生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无细胞真皮基质(ADM)覆盖烧伤后瘢痕切除后的创面,上覆自体刃厚皮片,并缝合打包固定,7天左右取包,无菌换药,14天创面愈合。结果应用以上方法治疗20例烧伤后瘢痕切除创面,半年后随访,效果良好。结论以上述方法治疗的烧伤后瘢痕切除创面,解决了患者增生部位的外观,同时解决了关节部位的功能受限问题,对瘢痕体质患者解决了取皮区瘢痕再次增生问题,手术安全,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湿润烧伤膏对点阵CO2激光治疗烧伤后瘢痕增生术后创面修复效果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烧伤后瘢痕增生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瘢痕内切除薄化和点阵CO2激光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应用凡士林油纱、无菌纱布和硅酮凝胶膏加压包扎,观察组术后给予湿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积雪苷霜软膏治疗烧伤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0例深度烧伤后期的患者应用积雪苷霜软膏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治愈6例(治愈率15.0%),显效15例(显效率37.5%),有效16例(有效率40.0%),无效3例(无效率7.5%),总有效率为92.5%.结论:积雪苷霜软膏对烧伤瘢痕增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较有效、易施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烧伤后增生性瘢痕裸鼠模型中MMP-1和TGF—β1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MMP-1和TGF—β1在烧伤创面愈合至HS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将人的正常全厚皮片移植于裸鼠,待其完全成活后造成深Ⅱ度烧伤创面。然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MMP-1和TGF-β1在烧伤创面愈合至瘢痕形成全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结果:MMP-1于烧伤后第2天出现,第3~15天表达较强,第28天已下降到基础水平。TGF-β1于烧伤后12h出现,一直持续到烧伤后5个月瘢痕形成。MMP-1和TGF-β1在不同流动性的组织界面明显。结论:MMP-1可能主要在创伤愈合的炎症期和增生早期发挥作用,在增生晚期、重塑期作用受到了明显抑制。TGF—β1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广泛和长期的表达模式。与其对细胞功能广泛地调节作用是一致的;与其对MMP-1的抑制作用也是一致的。并且MMP-1和TGF—β1可能在具有不同流动性的组织界面起着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一类较常见的疾病 ,其临床表现是皮肤瘢痕组织过度增生 ,目前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但疗效都不甚满意 ,我们采用放射性核素90 Sr治疗 ,效果较好 ,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增生性瘢痕 5 2例 ,女 36例 ,男 16例 ,年龄 :12~ 6 2岁 ,平均 37岁。病程 3个月至 8年 ,发病部位 :面、颈部 6例 ,耳垂 6例 ,胸、腹部 31例 (3例手术切除后复发 ,6例冷冻治疗后复发 ) ,背部 7例 ,上肢 2例 ;瘢痕疙瘩 89例 ,女 39例 ,男5 0例 ,年龄 18~ 72岁 ,平均 45岁。病程 6个月~ 12年 ,发病部位 :颈部 8例 (4例冷冻治疗后复发 ) ,胸、腹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