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2000年10月-2006年10月采用开颅手术和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现对这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瓣开颅和颅骨钻孔术治疗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方法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研究组实施骨瓣开颅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颅骨钻孔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预后情况。结果颅骨钻孔术组总有效率为87.10%,显著优于骨瓣开颅术组的59.68%(χ2=17.551,P0.05);颅骨钻孔术组术后术后并发症率35.5%(22/62),显著低于骨瓣开颅术的75.8%(4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76,P0.05)。颅骨钻孔术组预后好转率87.10%(54/62),显著高于骨瓣开颅术组的70.97%(4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7,P0.05)。结论颅骨钻孔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好,并发症少,创伤小,操作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开颅血肿清除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高血压脑出血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n=39)和钻孔引流术(钻孔组,n=50)的患者,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血肿清除率、并发症、病死人数以及术后4h、24h、48h、72h、5d及7d的颅内压。结果术后开颅组和钻孔组治疗后颅内压在术后48h内均呈逐渐上升趋势,48h后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开颅组上升的幅度小于钻孔组,两组的组间(F=20.158,P=0.027)、不同时点(F=18.135,P=0.032)以及组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F=32.524,P=0.006)均有统计学意义。开颅组术后血肿清除率(80.3%±9.6%)高于钻孔组(52.5%±5.4%),但是开颅组手术时间(130.7min±8.9min)以及肺部感染率(64.1%)均高于钻孔引流组(50.3min±12.5min,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组较钻孔引流组可以增加血肿清除率,明显降低颅内压以及再出血的发生,但是会延长手术时间以及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一般情况,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钻孔引流术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4例,采用传统开颅清除术治疗57例(开颅组),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57例(钻孔组)。结果 钻孔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患者意识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主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颅组(P<0.05)。术后6个月,钻孔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GOS评分均明显优于开颅组(P<0.05)。结论 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开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3-04—2016-07在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微创组(n=55)与开窗组(n=55)。微创组行微创钻孔引流术,开窗组行开窗血肿清除术。对比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再出血发生率、预后情况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C反应蛋白(CRP)、神经营养因子(NT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 2组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开窗组,且术后1周NTF水平高于开窗组,NIHSS评分、CRP、NSE水平低于开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预后有效率92.73%,高于开窗组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且手术时间短,利于术后恢复,疗效显著优于开窗血肿清除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钻孔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4例纳入本研究,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钻孔引流41例设为手术1组,开颅血肿清除43例设为手术2组,回顾性分析两种手术方法后2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远期预后等方面。结果手术1组手术时间明显小于手术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d,手术2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手术1组,但总体比较,2组血肿清除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术后除颅内感染,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手术2组较手术1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手术1组SSS评分高于手术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1组的半年后整体ADL评级优于手术2组(P0.05)。结论钻孔引流损伤小,远期预后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开颅血肿清除,临床应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12—2012-08收治的1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2组,A组90例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B组28例采用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对2组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A组的血肿清除情况明显优于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21,P<0.05);B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72,P<0.05);2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血肿清除率高,但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较佳,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临床上常见的急重症,占脑卒中患者的10% ~30%[1].外科手术是治疗HICH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作者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故于2005年1月至2011年10月应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直视下开颅血肿清除术和钻孔血肿引流术对HICH患者预后生存质量的影响,现总结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自我科2005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95例患者,其中男60例,女35例,年龄30~77岁,平均58.9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给予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对照组给予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比2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再出血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1%(P0.01);观察组远期良好率为3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3%(P0.01)。结论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近期远期疗效均较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观察组行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10%,对照组为69.05%(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残疾率、植物生成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小骨窗开颅术,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2组,大骨瓣组61例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钻孔引流组60例给予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血肿清除率、死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大骨瓣组血肿清除率(血肿清除≥80%)90.16%,明显高于钻孔引流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40,P<0.05);大骨瓣组病死率(1.64%)与钻孔引流组(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59,P>0.05);钻孔引流组并发症发生率8.33%(5/60),与大骨瓣组的11.48%(7/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43,P>0.05);钻孔引流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大骨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34~89 mL)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上,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血肿清除率高的优势,而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在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临床医师应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从而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脑出血是由高血压引起的脑实质内的出血,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死、致残率高。微创钻孔引流术能有效清除血肿,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我院2010-12—2012-05应用此技术实施手术6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其术后护理要点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比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钻孔引流术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GCS评分的变化,比较2种方法对脑损伤的影响。 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6例,分为钻孔组(22例)和开颅组(24例);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钻孔组和开颅组术后1、3、7、14 d检测血清TNF-α、S100β、NSE并进行GCS评分,对照组检测血清TNF-α、S100β、NSE。比较钻孔组和开颅组术后1、3、7、14 d及对照组的血清TNF-α、S100β、NSE及GCS评分。 结果钻孔组与开颅组术后初期的血清TNF-α、S100β、NSE均高于正常水平,先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TNF-α:F=38.629,P=0.000;S100β:F=33.381,P=0.000;NSE:F=25.619,P=0.000);2组GCS评分于术后1~7 d均较低,术后14 d有所增加,但仍低于正常水平(F=11.569,P=0.000)。术后1、3、7、14 d,钻孔组与开颅组血清TNF-α、S100β、NSE和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开颅血肿清除术与钻孔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TNF-α、S100β、NSE及GCS评分的影响无差异,即两种方案对脑损伤的影响无差异,不能断定开颅血肿清除术较钻孔引流术效果差,两种术式各有优缺点,临床上需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4.
钻孔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1.两组病例选择:患均按血肿形成的部位和临床表现随机分组。①有高血压病史或发病时血压升高并排除其它原因的自发性脑出血;②CT显示为幕上或幕下出血(不包括脑干出血);③入院时生命体征相对平稳,脑疝形成时间在2h以内;④幕上出血在30ml以上,幕下在10ml以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改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神经功能缺损的机制及效果。 方法选取自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在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6例(均为幕上出血<35 ml),入院后向患者家属提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和常规保守治疗两种治疗方案,详细说明两种治疗方法的利弊后,根据其选择意见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颅内血肿量及部位、偏瘫人数、格拉斯哥评分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行常规保守治疗,比较两组炎症因子、血肿及周围水肿量和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分别为(11.3±2.8)ng/L、(11.8±3.2)n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别为(42.8±5.3)μg/L、(43.2±4.6)μg/L,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IL-6和TNF-α水平为(15.4±3.2)ng/L、(44.2±4.3)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28.2±4.2)ng/L、(50.6±4.8)μg/L,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肿量和周围水肿量分别为(11.3±2.8)ml、(11.8±3.2)ml、(10.2±4.8)ml、(10.3±5.2)ml,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肿量和周围水肿量为(8.8±4.8)ml、(6.2±3.6)ml,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18.6±5.3)ml、(18.8±7.2)ml,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为(12.8±4.2)分、(12.6±4.3)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4.6±2.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评分(6.8±1.8)分,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快速清除或减轻颅内血肿占位,降低颅内压,并通过减轻脑组织炎性反应机制改善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改善,提高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术治疗高龄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经钻孔引流治疗的136例年龄大于65岁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3个月,按GOS预后评分,预后良好54例,预后不良58例,死亡24例。结论对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钻孔引流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7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年来高血压脑出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至今对此病尚无特效疗法。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对87例高血压脑出血行钻孔引流术,经临床观察效果显著,我们认为在广大基层医院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颅脑钻孔引流术与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06—2011-06 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43例。A组给予颅脑钻孔引流术治疗,B组给予开颅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血肿清除率及血肿消失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 A组手术时间(37.03±9.86)min短于B组(116.12±8.73)min,首次血肿清除率(40.23±8.47)%低于B组(72.54±9.16)%,血肿消失时间(4.96±1.30)d长于B组(3.61±1.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2.24±3.17)分低于B组(21.68±3.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肺部感染率2.33%低于B组16.28%,术后再出血率18.60%高于B组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预后不良率25.58%低于B组4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钻孔引流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操作简单,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但血肿消失时间长、首次血肿清除率低及术后再出血率高,可根据患者综合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钻孔引流术治疗30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快速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注意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引流通畅,严格控制血压及体温,预防并发症护理,早期康复训练。结果 出院时按GO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恢复良好22例(73.33%)。2例再出血转开颅血肿清除术,6例术后24 h未清醒家属放弃治疗出院。术后24 h复查颅脑CT示血肿清除率达93%;神志清醒24例,达80%。结论 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好,认真细致的护理、最大程度地恢复机体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性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出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