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43岁.因单位体检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于我院CT检查提示为右肾错构瘤.患者无腰腹部不适感,无尿频、尿急,无血尿.体检:生命体征平稳,营养中等,腹部膨隆.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48岁。因肉眼血尿1天,于2006年10月22日入院,患者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隐痛及右腰部酸胀,伴肉眼血尿,可见小血块,急来我院就诊。患者2001年因左肾巨大错构瘤破裂出血在我院行左肾切除术。体检:腹膨隆,左上腹可见陈旧手术瘢痕,右腹部压痛,可触及巨大包块,约30cm×3  相似文献   

3.
患者 ,女 ,36岁。以右腰腹部胀痛十余天 ,B超检查发现右肾上极实质性占位性病变 ,于 1999年10月 9日入院。体检 :腹部平软 ,无压痛及反跳痛 ,腹肌不紧张 ,右腰腹部可触及一包块 ,界线不清 ,质硬有压痛 ,活动度差。进一步行CT检查显示右肾上极有 8.4cm× 6.4cm× 8.0cm类圆形肿物 ,CT值 2 9.6~ 35 .6Hu ,与右肾上极似有分界 ,右肾盂未见异常 ,诊断为右肾上腺肿瘤。IVU显示右肾受压向下移位 ,右肾外形增大 ,肾盂与输尿管呈直角 ,提示右肾上极肿瘤 ,性质待定。右肾逆行造影检查显示肾外肿物可能性大 ,但不排除肾肿瘤。双肾M…  相似文献   

4.
1病例资料 患者女,23岁。左肾造瘘术后3月余,造瘘口有尿液流出伴尿频2月余于2010年10月12日入院。3月余前左腰背部困痛不适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马蹄肾合并左肾积水行左肾造瘘术,术后引流尚可,2月前拔除造瘘管后出现尿频、尿痛,呈进行性加重,造瘘口尿液持续不自主流出,就诊于省人民医院诊断为左肾结核后转入山西结核病研究中心,给予抗痨、抗炎对症治疗后入本院。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女,48岁,以"右侧腰困痛1年,头晕、恶心伴双下肢水肿6天"为主诉于2013年12月27日入院。查尿常规、甲状腺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及24小时动态血压均未见明显异常。行腹部增强CT检查显示右肾占位病变,大小32.0cm×19.5cm×10.5cm,考虑为肾错构瘤(图11)。遂行手术治疗。取仰卧位,右侧腹直肌旁切口,依次打开各层至后腹膜。打开右侧后腹膜,见肿瘤位于右肾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右肾发育不全伴右输尿管口异位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26岁。自出生以来无明显诱因出现不自主漏尿,量不多,最多每日更换3块卫生巾,与体位改变及活动无关。能正常自主排尿,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等不适。体检:一般情况好。外阴发育正常,尿道外口无红肿,无异常分泌物。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血液生化、肝肾功能均正常。心电图、胸片亦未见异常。B超示左肾轮廓清晰,大小约130mm×57mm,皮质回声均匀,皮质髓质界限清晰,肾盂无分离,左输尿管未见显示;右肾未探及;膀胱充盈差;同时提示先天性双子宫畸形。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右肾区未见肾盂、肾盏显影,右输尿管下段可见隐约显影,左肾盂、…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35岁.因双侧腰部胀痛9年,伴头晕、血尿3个月入院.患者智力正常,癫痫病史不详.入院体检:血压正常,面部多发散在棕红色丘疹,以上颌部明显.神经系统无异常发现.尿常规:红细胞10~15个/HP.B超示双肾外形异常,并明显增大,尤以左肾更甚,左肾盂分离17mm,双肾内部可见20~30个大小不等的强光团及液性暗区,最大的强光团位于左肾下极,约45mm×35mm大小,内壁光整,后方增强.肝右前叶可见7mm×5mm的强光团,边界清晰.腹部CT示双肾增大,呈蜂窝状,其内可见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28岁,59kg。因发作性左上腹胀痛1d急诊入院。MRI诊断为双肾错构瘤,左肾错构瘤出血伴腹膜后血肿。于2001年3月8日在全麻下行左肾错构瘤剔除术。入室后行桡动脉穿刺,连续监测动脉血压。BP 130/90mm Hg,HR 95次/min,RR 18次/min,SPO2 97%。静注芬太尼0.lmg、咪达唑仑0.5mg、维库溴铵4mg、异丙酚60mg行气管插管,机械控制呼吸。间断静注维库溴铵、芬太尼、吸入安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 重复肾输尿管畸形是较为常见的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文献报道发病率约为0.8%,常合并有输尿管异位开口、输尿管囊肿等其他畸形,但同时合并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UPJO)较为罕见,其治疗也很有挑战性.解放军第九六○医院泌尿外科于2019年12月收治1例成人不完全性重复肾输尿管畸形伴UPJO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巨大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大出血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巨大肾错构瘤(HK)自发性破裂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治疗的巨大HK并发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治资料。术前均行B超和CT检查,诊断为巨大HK破裂.并通过手术证实。结果:本组2例急诊手术,余2例症状平稳后择期手术,其中2例作肾切除,2例作病灶切除。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证实为良性病变,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确诊为HK。结论:应提高对巨大HK自发性破裂的术前诊断水平,采取各种措施保留肾单位。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女,28岁。2012年7月因无痛性肉眼血尿5天收住我院,既往无泌尿系统疾病史。入院时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尿常规提示:尿潜血(3+),尿白细胞(±);肾脏彩超示:右肾形态失常,其中部可见大小为3.5cm×3.2cm的肿块回声,肿块内血流信号少;CT示右肾前柱实质内见不规则软组织团块影截面约6.4cm×3.5cm,边界模糊,其内密度混杂,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快出快进强化,右肾癌可能性大,右肾静脉下腔静脉未见明显充盈缺  相似文献   

12.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36岁,孕足月,突起腹部胀痛伴全身乏力2h来诊,患者平素月经规律,LMP2007年6月25日、EDC 2008年4月9日,孕程顺利,1周前外院超声示:未见明显异常。2008年5月9日凌晨上厕所时突感腹部疼痛,随后全身乏力,急来诊。门诊超声示:晚孕,单死胎,头位,胎盘Ⅱ级,脐带绕颈3周。  相似文献   

13.
患者 ,女 ,1 8岁。排尿时尿道口肿物突出 1年 ,于 2 0 0 4年 3月 1 0日入院。入院前检查尿常规示白细胞 +。B超提示双肾形态大小正常 ,膀胱左侧壁可见一大小约 40mm× 2 1mm椭圆形异常回声 ,内见 2 2mm× 1 9mm强光团回声 ,并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考虑为膀胱憩室伴结石。KUB加IVP提示左输尿管膀胱入口处囊状阴影 ,考虑左输尿管远端囊肿并结石。拟行膀胱镜检查 ,但遭患者拒绝。入院后于 3月 1 5日在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下行左输尿管下段及膀胱切开探查术。术中见左输尿管开口处有一大小约 4.5cm× 3.0cm囊肿 ,囊肿上可见一约 1mm大小的开口 ,…  相似文献   

14.
重复肾双输尿管畸形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重复肾双输尿管畸形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报告22例重复肾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影像学检查诊断,完全性重复肾15例,不完全性重复肾7例。均给相应的手术方法治疗,共手术24次。结果:术后22例患者均康复出院。12例患者在拔除术中放置的双J管前,行B超或KUB加IVP检查,提示肾积水情况较前改善,未发现结石影及其它病变。17例获随访的患者都没有因原患的重复肾疾病而引起不适。结论:手术治疗应个体化,视肾功能、并发何种尿路畸形、病变的解剖位置,以及严重程度和尿路感染情况选择,包括对重复肾本身及并发症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治疗肾错构瘤并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瘤栓的可行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腹腔镜治疗肾错构瘤并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瘤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体检时发现右肾占位,B超示右肾窦内可见5.1cm×2.7cm高回声占位,边界欠规则,内见血流。CT示右肾盂旁可见一不规则团块状混杂密度影,大小为4.5cm×2.9cm×1.9cm,可见脂肪成分,最低密度-40HU;病变软组织部分明显强化,增强前后CT值分别为31HU和97HU,病变主要位于肾窦,部分延伸至肾静脉及腔静脉内。检索Pubmed和CBM数据库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右肾切除及肾静脉、下腔静脉取栓术,瘤栓进入下腔静脉0.6cm。病理诊断右肾错构瘤。术后随访6个月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肾错构瘤并。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瘤栓临床罕见,对选择性病例行腹腔镜肾切除并行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取栓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骶前肿瘤是发生在骶骨和直肠间隙的肿瘤,也称直肠后肿瘤.其组织结构复杂,肿瘤类型多,但临床上发生率较低,根据美国mayo clinic记录,住院病人中为1/4 000.欧美方面统计先天性引起的囊肿和脊索瘤多见,而错构瘤并不多见.我院于2006年8月收治1例骶前巨大错构瘤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20岁。主诉左腰部痛1周,于2007年8月14日入院。体检:左侧腹部可触及囊性包块,无压痛,范围白左肋弓下缘至髂嵴水平,边界不清。IVU示左上位肾不显影,左下位肾轻度积水,其连接的输尿管上段扩张。CT、MRU示:先天性左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左上位肾萎缩、左巨大输尿管积水。膀胱镜发现左侧仅一个输尿管开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TSC)合并肾错构瘤(RAML)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分析1例TSC合并RAML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左肾于7年前因"错构瘤破裂"行切除术,右肾TSC合并RAML采取保守治疗,待病情好转后出院,定期复查B超,随访至今,病情稳定。结论:结节硬化型肾错构瘤临床较为少见,对于影像学检查肿瘤无脂或少脂信号者,结合结节硬化症的典型临床表现,有助于和肾癌鉴别;治疗方案应根据肿瘤的大小、分布、发展情况及症状决定,对于短期肿瘤生长较快或者肿瘤内有坏死者,须考虑恶变的可能,应行肾切除。  相似文献   

19.
巨大肾积水并肾盂鳞状细胞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2岁。因发现腹部包块20余年,左侧腰部、左下腹疼痛20天,于2004年1月29日入院。患者20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上腹有苹果大小包块,质地软,无压痛,无其他不适。1991年就诊于外院,行B超检查诊断为左肾积水,建议患者住院手术遭拒绝。后一直未行正规诊治。20年来,包块逐渐增大,如西瓜大小。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 十二指肠错构瘤(BGH)是十二指肠良性肿瘤中比较少见的类型,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缺乏特异性,导致术前诊断困难,往往易被漏诊或误诊,主要依靠术后病理确诊。巨大BGH的病例临床更是罕见。本文报告1例巨大BGH致慢性贫血的诊治过程,并结合既往文献对本病特点进行复习,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经验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咸阳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例BG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前期文献资料进行复习总结。结果 患者,女性,49岁;因腹痛伴恶心、呕吐就诊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咸阳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患者既往有慢性贫血病史,月经规律,偶有柏油样便。入院上腹部B超检查见胰头内侧十二指肠部包块;上腹部CT检查见十二指肠降部及水平部肠壁弥漫性增厚,结构不清;上腹部MRI+MRCP检查见十二指肠降部及水平部与邻近空肠分界不清,肠管明显扩张扭曲,肠壁分界不清,肠壁水肿明显,可见同心圆样改变。胃镜检查考虑十二指肠占位,并镜下活检提示符合胃黏膜异位。上消化道造影提示十二指肠降段与水平段移行区近圆形充盈缺损,考虑良性占位可能性大。最终考虑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并引起梗阻,剖腹探查术后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切除标本送病理学检查,最终诊断为BGH,免疫组化MUC5AC(+),术后恢复顺利出院。术后监测血常规,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逐渐恢复正常,随访12个月,患者一般状况良好,未诉不适,复查各项指标正常,继续随访。结论 巨大BGH致慢性贫血临床罕见,术前影像学检查往往很难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胃镜下活检有助于诊断,但阳性率低,最后确诊需依靠手术切除标本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病变较大时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