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成骨生长肽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样细胞的促成骨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成骨生长肽(osteogenic growth peptide,OGP)对成骨细胞样细胞的促成骨作用。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颅盖骨的成骨细胞样细胞,用组织学,组织化学,生物化学等方法,观察OGP用药组(50瓶)与对照组(50瓶)细胞在增殖发育过程中的形态与功能变化。结果:两组细胞均有骨结节形成,但OGP组比对照组能更早更多地产生骨基质,并有高出2倍的碱性磷酸酶产生。细胞培养14d时,OGP组还出现小梁状结构。结论:OGP在明显促进成骨细胞样细胞增殖成熟的同时,能激发其更高的成骨活性,形成更多的新骨组织。  相似文献   

3.
发育期长骨生长板的MRI与解剖组织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长骨生长板的MRI表现及其与解剖组织学的关系。方法 使用 1.0TMR扫描仪对 40例健康纯种长白猪行膝关节冠状位及矢状位不同序列扫描 ;并将生长板MRI表现与其断面解剖及组织学相对照。结果 根据 40例实验动物膝关节生长板MRI表现 ,可将生长板的发育分为四个阶段 :即生长板形成前期、生长板形成期、生长板平衡期和生长板闭合期 ,分别相当于妊娠 80~ 95d、妊娠 95d~出生后 2个月、2个月~ 3.5年和 3.5~ 4.5年。不同时期膝关节生长板MRI表现可真实反映标本的断面解剖结构 ,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组织学表现。结论 MRI检查可准确用于生长板发育过程的分期、正常解剖及组织学基础的推测 ,有利于生长板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坚硬接骨板固定后骨结构紊乱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选用成年新西兰兔15只。采用316-L不锈钢接骨板在左胫骨作不截骨内固定。术后4、8、12周取固定骨段标本进行偏光、荧光显微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坚硬接骨板不仅使固定骨段皮质产生松质骨化,而且产生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及结构破坏。同时,在新骨内由成骨细胞产生的胶原纤维排列极不规则。发现除了骨量减少外,骨的结构紊乱可能是导致骨力学性能下降的另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长骨生长板的MRI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种生理和病理因素均可影响生长板软骨细胞的活动 ,进而影响骨骼的发育。因此 ,全面了解生长板的演变规律、正常及异常表现 ,是判断骨骼发育正常与否、诊断生长板病变的重要前提。多年来 ,常规X线一直是观察生长板的主要手段 ,但由于生长板在X线片上不能直接显影 ,因而诊断价值有限。MRI以其优越的软骨成像能力 ,能同时显示生长板的形态和信号变化 ,是目前最有希望的生长板影像学检查方法[1~ 4] 。笔者对生长板的胚胎发育、解剖、组织和生理学及其正常和异常MRI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1 生长板的胚胎发育、解剖、组织和生理学胚…  相似文献   

6.
长骨生长板创伤的磁共振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长骨生生板创伤可引起骨发有障碍。影像学诊断对其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介绍了长骨生长板组织和生理学;生长板创伤分型及MRI在本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诱导性人工骨膜成骨效应与骨形态发生蛋白的量效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制一种新型的胶原-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人工骨膜,探讨它在肌内诱导成骨中的生物效应和吸附BMP的最佳含量,以求得最佳的量效关系。方法 先从猪皮中提取纯化胶原,制成厚约1mm的白色、柔软易折叠的胶原膜,以每10mg胶原膜为载体,分别吸附不同含量的猪BMP。  相似文献   

8.
培养软骨、肌肉和骨蜡移植修复生长板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培养软骨、肌肉和骨蜡移植修复生长板缺损作用,证明实验动物模型的可靠性。方法 24只6周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手术造成右侧胫骨近端生长板内侧1/3-1/2缺损,未作处理的左侧胫骨为正常对照。分别将培养软骨、肌肉和骨蜡植入生长板缺损处,手术后第8周行双下肢X线摄片和组织学检查,观察胫骨近端发育及生长板缺损修复情况。结果 肌肉和骨蜡植入组胫骨发生明显内翻及短缩畸,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长板缺损部位由大量致密新生骨充填。培养软骨植入组胫骨发育良好,明显优于肌肉和骨蜡植入组(P<0.01)。移植软骨再生修复生长板缺损,恢复其组织结构和生长功能。结论 在6周龄兔胫骨近端内侧生长板1/3-1/2缺损移植实验中,培养软骨可有效修复生长板缺损和防止胫骨畸形,而肌肉和骨蜡无此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作合理的胫骨骨延长模型 ,以满足骨延长的相关研究。方法 :采用兔胫骨中段截骨、缓慢牵伸延长 ,建立实验动物模型 ,并进行X线片及组织学观察和分析。结果 :95只动物模型全部制作成功 ,达到预期效果。结论 :兔胫骨中段截骨延长模型设计合理 ,能满足骨延长的相关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10.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成员之一,在骨骼发育、骨形成和干细胞分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研究表明,BMP9具有特殊的蝴蝶样构型的半胱氨酸支架结构;在BMP家族中,BMP9是体内和体外诱导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成骨分化能力最强的蛋白;较传统BMP而言,BMP9具有更特殊的调控因子和更复杂的串扰机制;在修复骨缺损、促进脊柱融合方面,BMP9也显示出良好的骨再生能力。本文就BMP9结构特点、成骨作用、调控机制及其临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研究应用新型点式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四肢长骨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5月~2013年5月应用新型点式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四肢长骨骨折46例49处,其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17~88岁,平均51.5岁;股骨骨折16处,胫腓骨骨折14处,肱骨骨折11处,尺桡骨骨折8处。全部采用切开复位直视下置入接骨板,术后给予相应康复训练。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7~19个月,平均13.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术后2~5个月,平均3个月。伤口Ⅰ期愈合。无钢板松动、感染、骨不连、成角畸形等病例。结论新型点式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满足骨折愈合所需要两大条件:满意的血供和良好的固定,是治疗长骨骨干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3.
Twelve patients are reported in whom a unicameral bone cyst was found to involve the epiphysis or apophysis across an open growth plate. Nine patients showed pathologic fracture. In four patients a growth disturbance was found. A varying amount of varus angulation was present in most cases. No patient had functional impairment.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Limited contact dynamic compression plate,LC-DCP)治疗长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2005年8月~2007年9月收治的LC-DCP内固定的长骨干骨折30例(32处骨折),其中新鲜骨折25例,陈旧性骨折5例;开放性骨折2例.采用瑞士AO组织的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治疗.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5~26个月),全部病例均在随访期达到正常的骨性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1.5周,无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病例发生.结论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治疗长骨干骨折,其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稳定性强,有利于骨折愈合,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8年4月收治桡骨远端C型骨折22例,年龄28~73岁,平均58岁。按AO分型:C1型12例,C2型6例,C3型4例。采用切开复位掌侧T型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骨折端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12~24周,平均16周。根据X线片测量,掌倾角5°~14°,平均7.9°;尺偏角15~°23°,平均18.3°。根据Gartland和Werley评分标准:优13例,良6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86.4%,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联合同种异体骨可以有效预防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塌陷,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L”型锁定钢板加植骨微创治疗胫骨Pilon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L"型锁定钢板加植骨微创治疗在胫骨Pilon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1月使用"L"型锁定钢板加植骨微创治疗胫骨Pilon骨折患者共计31例,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26~73岁,平均54岁。术前均根据Ruedi-Allgower分型,其中Ⅱ型19例,Ⅲ型12例。结果3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根据Mazur评分,优21例,良5例,可5例,优良率83.9%。结论 "L"型锁定钢板结合植骨微创治疗Pilon骨折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新战士长骨生长板闭合程度与MRI表现.方法 采用Tanner二次骨化中心闭合分级标准,对武警某部新兵连230名战士胫骨近段X线照片进行胫骨近端生长板闭合情形观察与分析,对照和归纳胫骨近端干骺端生长板MRI表现.结果 230名新兵胫骨近端X线照片显示干骺端生长板Tanner分级中未完全闭合生长板(即1~3级)129例(56.09%,129/230),4级即生长完全闭合101例(43.91%,101/230);对胫骨近端干骺端生长板闭合程度MRI评价,MRI判断完全闭合生长板67例(29.13%,67/230);生长板含有A、B、C、D信号三种以上,或只要含有C、D信号中的任何一种和(或)两种,MRI判断未完全闭合生长板163例(70.87%,163/230),则X线片Tanner分级与MRI评价完全与未完全闭合闭合生长板两者有一定的差异(χ2=37.24,P=0.046,P<0.05);如MRI参照Tanner分级骨化生长板覆盖干骺端小于或大于1/2标准,则Tanner分级X线2~3级120名,MRI判断级别显著低于X线分级(χ2=17.21,P=0.0018,P<0.01).结论 新战士胫骨近端干骺端生长板闭合程度不同,MRI能较好地显示正常生长板闭合程度、形态及其信号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长骨生长板的MRI成像序列及信号特点,并分析生长板损伤的MRI表现。方法前瞻性对3l例少儿(正常关节11例,外伤关节20例)骨关节长骨生长板行冠状位、矢状位Turbospin echoo(TSE)序列与Dual echo steady state(DESS)序列MR成像,观察生长板在两个序列上的MRI信号表现,对骨骺损伤采用Salter—Harris5型分类法,分别观察骨骺、干骺端及生长板的MRI表现。结果sE序列T1WI生长板软骨及骺软骨表现为等信号。T2WI生长板软骨表现为稍高信号,骺软骨呈低信号影,DESS序列T2WI生长板软骨与骺软骨表现为高信号,生长板信号稍高于骺软骨信号。长骨生长板依年龄不同其形态表现有所差异。骨骺和生长板损伤18例,干骺端骨折2例。Salter-Harris分类:Ⅱ型见于2例,Ⅲ型8例,Ⅳ型6例,Ⅴ型2例。结论DESS序列具有高空间分辨率与高信号对比,能很好地显示正常生长板及其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新型点接触锁定接骨板(PC-LCP)和动力加压接骨板(DCP)固定骨后骨皮质微循环形态学及血流量的变化。方法采用成年山羊15只,在左右侧完整胫骨中段分别用PC-LCP和DCP固定。于固定术后1天、2、4、8、12周行非放射性彩色微球测量血流量,术后1天、2、4、8周行活体双硫蓝染色。观察接骨板下与对侧骨血流量及固定段骨接骨板下骨皮质、断端染色变化。结果PC-LCP实验组接骨板下及螺钉之间于术后1天出现骨缺血区,4周时恢复,DCP固定组术后1天、2、4周板下皮质骨持续存在缺血现象,到第8周才恢复;PC-LCP实验组接骨板下血流量均高于DCP组板下血流量。结论PC-LCP对骨皮质骨微循环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