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腹部常用经穴针刺深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为求得腹部主要常用经穴的安全针刺深度。方法:取51具较新鲜成年人尸体,其中男尸21具,女尸30具,定穴,冰冻后,用解剖学断面方法切割成穴位断面标本,等自然化冻后,测量,穴位皮肤浅点至脏器深点间的距离,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测量得到的数据。结果:得到腹部17个穴位浅点至深点间的安全针刺深度范围。  相似文献   

2.
胸部危险穴位针刺安全深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机抽样取51具较新鲜成年人尸体,其中男尸21具,女尸30具,定穴、冰冻后,用解剖学断面方法切割,然后等化冻后,测量穴位皮肤浅点至引起危险的深点之间的距离,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测量得到的数据。经研究,得到胸部23个危险穴位引起危险的平均深度,并对胸部23个危险穴位提出了针刺安全深度。  相似文献   

3.
头颈部“危险穴位”针刺安全深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机抽样取51具较新鲜成年人尸体,其中男尸21具,女尸30具,定穴、冰冻后,用解剖学断面方法切割,然后等化冻后,测量穴位皮肤浅点至引起危险的深点之间的距离,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测量得到的数据。经研究,最后得到的安全深度是,风府穴40.08mm;哑门穴38.10mm;风池穴39.7mm;睛明穴34.25mm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风池、扶突穴位采用MRI和尸体断层解剖测量出针刺危险深度,计算出安全深度,为临床医生针灸操作提供安全参考指标.方法:(1)选取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筛选出研究对象30例;(2)用同身寸法取穴定位和标记,穴位进针点用医用胶布贴上鱼肝油;(3)在MRI断面上测量体表鱼肝油影像至危险点解剖结构的直线距离;(4)筛选10例适中体型男性尸体,体表穴位定位,低温冷冻后用高速带锯切割,在断面上用游标卡尺测量穴位体表至危险点解剖结构的直线距离;(5)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斜刺风池、扶突穴的危险深度和安全深度 MRI组与尸体组比较,P<0.05,具有差异.结论:适中体型男性斜刺以下穴位的平均安全深度的最大值为:风池36 mm,扶突14 mm.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CT技术测量腰椎间盘突出症时针刺穴位的安全深度,使用蒙医针刺拔罐疗法对测量的穴位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CT测量组(治疗组)和传统穴位组(对照组),每组30例,均使用针刺拔罐疗法进行治疗,1疗程(10天)后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疗程后两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使用针刺拔罐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应用CT测量的穴位深度与经典文献中记载的穴位深度均有显著的疗效,但应用CT测量的穴位进行治疗后疗效更佳,并可以保证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危险穴位针刺深度与角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严振国  白娟  邵水金  张建华 《中国针灸》2004,24(11):769-772
目的:为临床医生提供安全的进针深度和角度的参考数值.方法:(1)经穴的断层解剖法为先在尸体上标经定穴,经-20~-30 ℃冰冻,再通过穴位作多种断面,以反映在各种角度、深度、范围进针时所涉及的断面解剖结构.(2)经穴的层次解剖法为先在尸体上选穴定位,在穴位处用钢针刺入或刺染,再逐层解剖,以反映穴位区的解剖结构.结果:得到头颈部、胸腹部和腰背部常用危险穴位针刺的安全深度和危险深度的范围,以及部分危险穴位进针的方向和角度.  相似文献   

7.
张欣  张宝旬 《河南中医》2011,31(5):533-534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和针刺组各30例.穴位注射组行颈夹脊穴复方当归注射液注射治疗,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针刺组采用常规穴位针刺治疗,日1次,9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用VA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第9、16天评分比较,穴位注射组明显低于针刺组(P<0....  相似文献   

8.
前言枕大神经是枕项部最粗大的神经,它的位置和项部主要穴位(如风池、天柱穴等)的位置关系如何,未见详细报导,我们特调查了此神经的体表投影,以供针刺时和其他诊治方面的参考。材料和方法男尸15具,女尸5具(共40侧),解剖观察了40支枕大神经的经过、体表投影和走向,用皮尺测量其与骨性标志的距离,和测量了其越过头下斜肌下缘处距离皮表的深度。用量角器测量此神经在寰椎后弓后结节旁经过中改变方向时所形成的角度(图1)。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疗法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影响.方法 将65例DPN患者经过调整阶段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 3个疗程后测量神经功能参数,观察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穴位注射组对神经功能参数及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 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DPN,可改善神经功能的同步性,提高神经传导的 速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常规针刺联合局部透刺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中风后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25例。治疗组采用常规穴位针刺联合局部穴位透刺治疗,对照1组采用穴位针刺治疗,对照2组采用针具安慰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Jebsen Taylor手功能测试(JTHFT)完成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对照1组手功能障碍情况均较治疗前好转(P0.01),但治疗组手功能障碍恢复情况优于对照1组(P0.01);对照2组治疗前后手功能障碍情况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常规穴位针刺联合局部穴位透刺可有效改善中风后手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贝尔面瘫RCT文献的用穴特点和规律。方法:在收集针灸治疗贝尔面瘫RCT文献基础上,建立针灸治疗贝尔面瘫RCT文献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治疗贝尔面瘫RCT文献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结果:分析发现针灸治疗贝尔面瘫中,手足阳明经穴选用最多,重视局部穴位,配合远端选穴,地仓穴为使用频次最多经穴,交会穴、五输穴、下合穴等特定穴运用广泛。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针灸治疗贝尔面瘫RCT文献分析发现,循经取穴是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重要原则,特定穴的运用是针灸处方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近5年来国内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文献关于特定穴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以"特定穴"为主题或关键词检索2010年1月—2015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发表的关于特定穴相关文献。结果:通过计算机检索常用的中文数据库得出文献1 072篇,逐篇阅读文献并手工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后,共计39篇符合要求的文献纳入数据挖掘范围。纳入文献共涉及病种21种,所有病种出现频次总数为39次,其中偏头痛频次最高。所列文献共检索出穴位53个,按其出现频次统计为241个,其中特定穴204个,出现频次10次以上的分别是:阳陵泉、足三里、外关、丘墟、风池14次。39篇文献中,不以出现频次计算,共出现穴位53个,其中除五输穴中的经穴未有涉及外,其他类别的特定穴均有出现。五输穴比重最高。从检索出的文献中总结发现,特定穴的施术方法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针刺25篇,艾灸6篇,电针2篇,穴位注射2篇,埋线2篇,推拿1篇,红外线照射1篇。53个特定穴按部位分布情况为:下肢21个,上肢11个,背腰部8个,头面颈部7个,胸腹部5个,骶尾部1个。结论:特定穴治疗病种以经络病和脏腑病为主,临床应用较多的特定穴主要分布于四肢,特定穴中五输穴的使用率最高,施术法主要以针刺和艾灸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咽三针"点按联合"金津、玉液"放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住院治疗的90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在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咽三针"点按联合"金津、玉液"放血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法和改良吞咽能力评价表(Modified Mann Assessment of Swallowing Ability,MMASA)进行吞咽功能评定,并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洼田饮水症状积分及MMAS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咽三针"点按联合"金津、玉液"放血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穴位对尿道综合征尿道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研究不同穴位对尿道综合征的影响 ,5 4例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俞穴组、募穴组和合穴组 ,每组各 18例 ,分别予以相应的治疗 ;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尿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各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P <0 .0 5 ,且俞穴组、募穴组优于合穴组 ;三组对尿动力学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俞穴组和募穴组改善较为明显 ,但有各自的相对特异性。提示临床可以根据患者尿动力学结果选择相应的穴位组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选穴与合理组穴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近10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文献,对选用的腧穴种类、归经及使用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为主的文献共42篇,共使用89个穴位,总频次为433次,十四经穴64个,总频次305次,占70%;经外奇穴128次,占30%。其中出现频率占20%以上的经穴17个,阳经穴6个,阴经穴6个,经外奇穴5个。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宜头颈部穴位和(或)舌咽部穴位加辨证取穴治疗。  相似文献   

16.
按压推拿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斐  纪清  赵毅  冯继来 《中国针灸》2007,27(11):819-820
目的:探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有效疗法。方法:将85例CFS患者采用推拿按压背俞穴为主配合按压头面部穴位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经3个疗程治疗后,显效26例,有效52例,无效7例,显效率为30.6%,总有效率为91.8%。结论:按压推拿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sAcupuncture meridians in traditional Oriental medicine are known to be channels connecting specific points in the surface of the body to corresponding internal organs. We investigated the permeation and the transport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contrast agent and tracer after injection at acupoints of small animals, such as rats and mice.MethodsA geometric and systematic arrangement of acupuncture points on human skin surfaces has been depicted in traditional Oriental medicine, and the positions of the acupoints of small animals were determin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a proportion on the animals corresponding to the morphological structures in humans. After injecting the materials at various acupoints, the agent migration behaviors inside the body were monitored by MRI.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injected materials were reconstructed in 3-dimensional images for a more intuitive presentation.ResultsThe widely-used gadolinium-compound contrast agent was not useful. Rather, a recently developed fluorine compound was effective for imaging the migration of the agent after injection into the acupoints BL18, 20, and 23.ConclusionsThe final distributions of the agent from each injection point corresponded to the respective organs of the acupoints. The results suggested different migration paths and destinations for pharmacopuncture drugs.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并总结针刺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选穴规律。方法采用以"针刺"或"针灸"或"针"和"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为主题词的检索方式,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F)、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和Embase中针刺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文献,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腧穴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分析针灸处方用穴的特点和规律。结果针刺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的腧穴及经外奇穴为主,常用腧穴主要分布于眼周,交会穴、原穴和五腧穴等特定穴应用广泛,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腧穴间相关性最高的是合谷-太阳、合谷-风池,通过聚类分析得出4个有效聚类群:视区-三阴交、瞳子髎-丝竹空、球后-睛明-风池、太阳-合谷。结论现代针刺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尤其重视合谷-太阳、合谷-风池与其他腧穴配伍,体现"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病位所在,主治所在"的选穴思想,采用远近配穴、上下配穴的取穴原则,重用特定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寻颈部诱发头痛的疼痛激惹点定位,微调"项四穴"针刺进针点方案。方法:解剖尸体枕项部标本5具10侧,确定"项四穴"(天柱、风池、完骨、天牖)针刺路径。穴位针刺路径染色,枕项部层次解剖;以枕骨粗隆为原点,以上项线水平投影为横坐标,以后正中线水平投影为纵坐标,建立二维直角坐标系,测量"项四穴"和疼痛解剖激惹点的水平投影坐标,分析二者空间位置关系,微调"项四穴"进针点定位。结果:"项四穴"进针点可微调至6个针刺刺激点:(1)天柱Ⅰ刺激点,即平天柱穴旁开后正中线约0.5寸处,直刺。(2)天柱Ⅱ刺激点,即颅底水平旁开后正中线约0.6寸处,直刺。(3)天柱Ⅲ刺激点,即天柱穴下移0.6寸,后正中线旁开1.3寸处,直刺;或者天柱穴体表定位不变,向正下方斜刺。(4)风池Ⅰ刺激点,即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结合部凹陷上方平颅底水平,约后正中线旁开2.25寸,沿颅底向鼻尖下方斜刺。(5)完骨Ⅰ刺激点,完骨穴向上移0.7寸,即乳突后根部与颅底结合处下缘,沿骨面直刺;(6)天牗Ⅰ刺激点,即天牖穴下0.7寸,胸锁乳突肌后缘处,操作与针刺路径同天牖穴。结论:颈源性头痛与枕项部疼痛激惹点密切相关,可将"项四穴"分别微调至天柱Ⅰ、Ⅱ、Ⅲ,完骨Ⅰ,风池Ⅰ,天牗Ⅰ刺激点进行针刺治疗,可能通过针至病所,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