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电生理学研究方法的进步使人们对心脏电生理活动的认识日趋完善和深入。在麻醉学领域,为探讨麻醉和手术中心功能抑制和心律失常的机理,广泛研究了麻醉药对心脏电生理学的影响,进展极为迅速,综述如下。吸入麻醉药一般认为,吸入麻醉药能明显影响与Ca~(2+)有关的心脏电生理活动,而对与Na~+和K~+有关的心脏电生理活动的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2.
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是一类新型选择性抗胆碱药,临床研究已证实对中枢和外周均有较强的抗胆碱作用,且对心肌M2受体作用不明显。本研究旨在观察心脏手术前应用长托宁对麻醉诱导时心率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的影响,探讨其能否有助于心脏手术的患者平稳度过麻醉诱导期。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工作中,患心脏传导阴滞的病例似有增多,给手术、麻醉及麻醉药物的选择带来新的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心脏传导阻滞的病因、分类、麻醉药物的心传导生理的影响和麻醉的禁忌症,本文作一简要综述。一.心脏冲动的传导系统 Rosen指出,心肌细胞具有自律性、收缩性的特点,同时这些细胞有产生电冲动的能力,这种特性的细胞即所谓起搏细胞可在窦房结,心房传导径路、房室结之上下区域及心室浦肯野氏系统发现。从窦房结来的电传  相似文献   

4.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心肌保护和体外循环(CPB)技术的提高以及麻醉理念和药物的更新,心脏手术快通道麻醉已成为当今趋势,而静脉靶控输注(TCI)系统无疑为麻醉用药提供了更为广阔和严谨的技术平台。但该技术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尚无定论。脑电双频指数(BIS)是目前公认的、唯一经过多中心研究证实可用于评价镇静和麻醉深度的监测指标。本试验拟探讨BIS指导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异丙酚TCI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90年代,麻醉技术的提高和经济方面的压力对心脏麻醉提出了新的要求,快通道心脏麻醉孕育而生,传统的大剂量阿片类药物麻醉不再是唯一的或是主导的心脏手术麻醉方法。近年来小剂量芬太尼麻醉已逐渐应用于临床。本研究旨在比较大剂量与小剂量芬太尼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血液动力学、血浆儿茶酚胺(CA)浓度和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对脑电双频指数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外循环(CPB)期间术中知晓以及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仍是影响心脏外科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脑电双频指数(BIS)是能直观的监测麻醉深度和大脑皮质功能状态的方法。本研究拟对CPB心脏直视手术患儿进行动态BIS监测,就CPB中诸多可能影响BIS的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具有诱导迅速、麻醉深度容易控制以及心脏保护作用,脑电双频指数(BIS)在1997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已批准认可可以作麻醉镇静和深度的监测指标。它是目前公认的、唯一经过证实可用于评价镇静和麻醉深度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异丙酚在心血管系统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异丙酚以其起效迅速、作用短、清醒快、易于控制和副作用少等优点,广泛地应用于麻醉诱导、维持、ICU镇静。有关异丙酚在心血管系统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异丙酚对血流动力学、心肌收缩力的影响及其变化机制,异丙酚对心脏电生理活性、心肌细胞代谢的影响以及异丙酚对周围血管的作用等方面。本文拟对这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心脏麻醉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静脉麻醉药给药方法的改进心脏手术必需有适当的麻醉配合,这就要求麻醉用药能保证有相应而稳定的血药浓度,既不致过分影响心脏工作性能又不损害整体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经验证明当前心脏手术麻醉时单次给予大负荷剂量往往导致明显的药物过量。虽然术终不一定需要催醒,但更加重要的是需在术后迅速评估病人和/或及时拔除气管导管。这就要求麻醉医师对“平衡麻醉”中联合应  相似文献   

10.
在五十年代,心脏手术最危险的并发症是心律失常。但是自从应用体外循环之后,加上外科技术和麻醉的进步、直流电除颤的使用、心脏电生理学的发展、以及新的有效的药物治疗等,使这个问题有了很大的改变。本文讨论了与心脏手术有关的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麻醉深度监测对提高麻醉质量的影响,加强慢性肾脏病患者麻醉管理。方法将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凭借麻醉医师经验判断麻醉深度及根据脑电双频指数调整麻醉药用量。B组根据麻醉深度指数、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皮肤电传导调整麻醉药用量。然后测量各自相关指标,并分析其与麻醉深度的相关性。结果听觉诱发电位指数能反映脑干、听觉、神经损伤的麻醉深度情况及意识的存在与消失,麻醉深度指数能反映大脑皮层意识消失后麻醉深度情况,皮肤电传导能反映意识消失前麻醉深度情况。结论联合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皮肤电传导和麻醉深度指数则可提高判断麻醉深度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快通道心脏麻醉的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通道心脏麻醉”为近年来心脏麻醉领域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本文对“快通道心脏手术麻醉”之概念及其具体实施方法及安全性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异丙酚在心血管系统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异丙酚以其起效迅速、作用短、清醒快、易于控制和副作用少等优点,广泛地应用于麻醉诱导、维持、ICU镇静。有关异丙酚在心血管系统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异丙酚对血流动力学、心肌收缩力的影响及其变化机制,异丙酚对心脏电生理活性、心肌细胞代谢的影响以及异丙酚对周围血管的作用等方面。本文拟对这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心、肝、脑、肺、肾是机体的重要生命器官,其功能的维持有赖于器官的正常血流灌注。各类麻醉虽不同程度地直接影响器官功能,但是麻醉对器官血流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药物本身对脏器的损害。本文综述各种麻醉对器官血流的影响以及目前常用的器官血流定量监测方法。一、麻醉与重要器官血流: (一) 心脏:心脏是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血供主要来自左、右冠状动脉。静息状态下,人体每100g心肌组织的血流量为70~  相似文献   

15.
心脏手术对于麻醉医生来说存在特别的挑战。术中除了基本的和高级的监测措施,麻醉医生会考虑应用普通的或经过处理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监测患者的脑功能状态。有力证据显示,与普通监测相比,术中合并经处理的EEG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index,BIS)监测可有效降低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也有与之冲突的证据显示,心脏手术麻醉应用BIS可改善“快通道麻醉”,减少麻醉药的使用和及早发现脑缺血。最近一项大样本研究显示,对于预防术中知晓,BIS监测并不优于呼气末麻醉药浓度监测。目前有众多麻醉学文献关注综合EEG监测,包括一些非专用的处理后的指数。研究表明,通过专业训练,麻醉医生可以从普通的EEG轨迹采集到有用的数据。本综述中,我们对心脏手术人群术中BIS和额叶EEG监测的优势和局限性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6.
快通道心脏麻醉的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通道心脏麻醉”为近年来心脏麻醉领域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本文对“快通道心脏手术麻醉”之概念及其具体实施方法及安全性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正>心脏电生理研究的不断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心律失常患者通过介入治疗得到康复,就诊患者也由成人向儿童群体扩展,近年来心律失常患儿行射频消融术者逐渐增多,小儿因其生理、心理上的特殊性,需要一定的麻醉支持,以往多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或深度镇静麻醉,但两种方法均存在较大缺点:气管插管全麻过程复杂,麻醉恢复时间长,而大多数导管室内缺乏麻醉恢复条件,术后常需转入PACU或ICU,转运过程复杂且影响手术周转率;深度镇静麻醉药物用量不易控  相似文献   

18.
麻醉时,常不免发生各种心律失常,对此现普遍用心电图的监测来诊断并予以相应的治疗。近年来由于心脏电生理学的进展,心律失常的研究也更加深入一步。心律失常的研究所采取的方法,一是微电极法,亦即将微电极插入心脏每一部分的单一细胞内,记录电位变化;一是用实验性心脏模型作收缩实验;一是用β-受体阻滞药等药物作实验及临床研究。依此对心肌细  相似文献   

19.
依托咪酯与咪唑安定在心血管手术麻醉诱导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依托咪酯和咪唑安定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镇静作用强且起效迅速、平稳,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心脏手术的麻醉诱导。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种药物在心血管手术麻醉诱导过程中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氟烷麻醉时静注利多卡因抑制心脏交感神经活动(CSNA)并随自主神经的背景或本底活动而变化。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都具有与剂量相关的抑制心内传导作用,但布比卡因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比利多卡因强14~17倍。为了解CSNA正常或较活跃时两者对CSNA的效应,作者选用21只体重2.0~4.3kg的家猫气管插管后,吸氟烷-O_2及静注泮库溴铵维持麻醉。先将14只动物左侧开胸,在第二肋水平找到星状神经节的起始部再解剖腹外侧神经或腹正中神经远端连接于双极银电极测定CSNA。同时测定心电图,动脉压和心率。再开颅将脑三维立体定向仪的共轴(coaxial)双极电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