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血压病辨证分型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本文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对本病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1.辩证分型原则的演进对高血压病采用辨证分型论治的方法始于五十年代,早期的文献中曾将本病分为肝热上冲型、阴虚肝旺型、怔仲型、胸痹型、肝风型、肝肾两虚型、中风型、妇女冲任不调型八个证型;郭氏等在六十年代初提出三种分型原则:1.以阴阳虚实为纲进行分类;2.结合八纲理论与脏腑经络分类;3.按照中医对“中风”病因学说分类,并划分为六类十一型。目前的分型原则主要以肝肾二脏的阴阳偏盛偏衰的动态不平衡为依据,虚则主要…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辨证论治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高血压病尚无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 [1] ,获卫生部认可 ,并得到广泛应用的有以下 4型 :肝火亢盛、阴虚火旺、阴阳两虚和痰湿壅盛 [2 ] 。临床以此理论为依据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并非所有高血压病都能取效。若把高血压病辨证分型简单化 ,甚至把高血压病就辨为阴虚阳亢 ,显然有失偏颇。笔者认为阳虚型及瘀血型高血压病并不少见 ,也应作为高血压病的辨证分型使用。1 阳虚型高血压病根据临床观察 ,相当多的高血压病患者有气短乏力、精神不振、畏寒肢冷、舌质胖嫩边有齿痕、舌质淡、脉迟等阳虚症状。阳虚型高血压病之病因 ,主要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中医辨证法,对常见高血压分为肝火上炎、阴虚阳元、肝阳化风、痰湿中阻型、肝气脾虚等4种症型,进行辨证治疗。结果:用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病,治愈率达85%以上,患者病情稳定,复发率低。结论:根据祖国医学辨证治疗高血压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可有效预防高血压病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是内科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有头晕、头痛、急躁易怒等症状,因此属于中医学“头痛”、“眩晕”、“肝阳”等证候范围。又根据疾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出现,本病与祖国医学的“心悸”、“胸痹”、“中风”证候相联系。多年来在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中采用了中医分型论治的作法,对掌握高血压病的治疗规律,具有一定意义。我院自1971年至1978年共收治高血压病患者141例,全部病例均按中医辨证分为:(一)肝火亢盛型;(2)阴虚阳亢型;(三)阴阳两虚型;(四)痰湿中阻型。运用固定方药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观察到证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以随着病程的发展而演变,表现出证型的转化。由于证型的转化,从而给辨病与辨证结合带来了动态的发展。丰富了临床研究的内容。下面拟就高血压病的分型与证型转化作一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为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依据,从而指导临床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对121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血浆HCY检测,并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对每位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各中医证型血浆HCY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高血压病痰湿壅盛型血浆HCY与阴阳两虚型的进一步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的进一步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均值比较为: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结论:①高血压病各中医证型的血浆HCY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具有一定相关性。②痰湿壅盛型的血浆HCY在各中医证型中升高的程度最大,可以将血浆HCY作为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肾脏损害标志物(尿β2MG、血β2MG、尿mAlb)与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将120例高血压病患者辨证分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和阴阳两虚证4型,检测其尿β2MG、血β2MG、尿mAlb水平,分析早期肾脏损害标志物与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1)肝火亢盛证组与非肝火亢盛证组比较,尿β2MG、尿mAlb、血β2MG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肝火亢盛证组与其余3组证型比较,尿β2MG、血β2MG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肾脏损害标志物与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存在临床相关性,尤其是尿β2MG、血β2MG在肝火亢盛证与其他证型中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与动态血压参数的相关性,为高血压病辨证分型提供检查依据作为参考,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施治及个体化防治提供相关证据.方法 将98例明确高血压病2级的患者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四个证型组,并行动态血压检查,以血压变化程度,对比分析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病不同证型动态血压比较.①肝火亢盛证的24h收缩压及舒张压平均值均高于其他三型,差异显著(P<0.05);而阴阳两虚证收缩压及舒张压平均值均低于其他三型,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肝火亢盛证24h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最高,阴阳两虚证24h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最低(P<0 05),尤其是舒张压负荷明显低于其他三型,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阴阳两虚证夜间血压下降率最高,痰湿壅盛证夜间血压下降率最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动态血压是高血压病最常用的监测和检查手段,其监测的各项参数在四个证型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可以作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8.
湿疹辨证论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湿疹辨证分为风热蕴结、湿热俱盛、风湿热瘀和血虚风燥四型,相应拟定4个方剂治疗118例,设消风散为对照组。观察各组疗效及分型间实验室检测的规律,结果表明:治疗组愈显率、总有效率及纠正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实验表明:治疗组药物可以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而抑制炎症,可以抑制迟发型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的相关性,以求为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依据,从而指导临床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对121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血清β2-MG检测,并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对每位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血清β2-MG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肝火亢盛型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血压病阴阳两虚型血清β2-MG与阴虚阳亢型的进一步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的进一步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均值比较为:阴阳两虚型&gt;阴虚阳亢型&gt;痰湿壅盛型&gt;肝火亢盛型。结论:①高血压病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的血清β2-MG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具有一定相关性;肝火亢盛型的血清β2-MG则不具相关性。②阴阳两虚型的血清β2-MG在各中医证型中升高的程度最大,可以将血清β2-MG作为高血压病阴阳两虚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比较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的不同生物标志物群,探索高血压病中医“证”的分子物质基础.方法 运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技术进行血清代谢组学分析.结果 ①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显著高于肝火亢盛证组(P<0.05).②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组与阴虚阳亢证组在主成分得分三维图上有一定的差异,能鉴定出的差异化合物有:柠檬酸盐、草酸盐、二氧化庚酸、甘油酸盐、软酸盐、乙醇胺、肌醇、油酸、硬脂酸、门冬氨酸、苏丁糖酸、软脂酸.结论 代谢组学方法能够区分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组与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组,两证型间确实存在生物标志物的差异,有望为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COX-2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环氧化酶-2(COX-2)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及其与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新的客观依据。方法:选择178例高血压病患者,辨证分型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并设725例正常者为对照组。运用PCR-RFLP技术检测受试者外周血细胞中COX-2基因启动子区-1290A/G、-1195G/A、-765G/C位点基因多态性,并进行基因分型;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COX-2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COX-765G/C基因在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分布存在差异;COX-1195G/A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的发生有相关性,与虚证(阴虚阳亢+阴阳两虚)比较,实证(肝火亢盛+痰湿壅盛)GG、CG+CC基因型频率明显增高。结论:COX-1195G/A基因变异可能是高血压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发生过程的重要遗传因素;-765G/C位点GG、CG+CC基因频率可能与高血压病虚实辨证相关。  相似文献   

12.
对12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动态血压、血浆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情况。结果见:肝火亢盛型24h收缩压较低,痰湿壅盛型24h舒张压较高,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型的收缩压与舒张压节律异常;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高于正常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低于正常人。说明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这二种生物活性物质相互协调作用在高血压发病中起十分重要作用,可能是高血压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弹性及顺应性与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彩超检测104例患者4型高血压病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IMT)、管腔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SPV)、舒张末期流速(EDV),并与25例正常血压者对照观察。结果①除肝火亢盛型外其他证型阻力指数(RI)及血流指数(P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4型中医证型EDV由大到小排序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IMT除肝火亢盛型外,其他证型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厚(P<0.05),以阴阳两虚及痰湿壅盛最为显著。结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中,阴阳两虚及痰湿壅盛是危险证型。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为冠心病、高心病、脑血管意外等病的重要致病因素。现代医学根治本病至今仍不够理想,中医辨证施治在改善症状和降低血压方面常可取得一些较为巩固的疗效。笔者就有限的临床实践,结合有关资料,对本病中医辨证分型及其治疗浅谈几点体会。一、四诊中宜重视望诊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痛”范畴,其发病机理,从《内经》的角度看与“风”有关,河间学派则从“火”立论,朱丹溪主张“无痰不作眩”,李东垣则认为“无虚不作眩”。可见其发病机理涉及气血、阴阳、风、火、痰等几方面。其临床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胰岛素抵抗(IR)与人体内环境的内在联系。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8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以空腹血糖值及空腹胰岛素水平判断IR。结果患者中空腹血糖值、空腹胰岛素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在各证型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其高低顺序为:痰湿壅盛型>肝阳上亢型>肝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表明高血压病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及IR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高血压病实证存在明显的IR和高粘滞血症,这种认识对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及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娅  傅勋 《中国医学创新》2008,5(6):164-165
运用中医理论,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分析了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证原则提出了辨证论证分型的3型。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主要病位在肝肾,与心、脾、肺有关,病证复杂,病机为虚实夹杂。临证常分为肝火亢盛、肝阳上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等型,采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经络(冲任论治)辨证等论治。最新提出的血脉辨证对无症状型高血压病有一定疗效,综合辨证则能体现中医学"三因制宜"思想。临证时各法应相互联系与贯通,进行全方位、多因素分析,严格把握高血压病的证候特点,做到准确辨证,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18.
寻常型银屑病辨证论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寻常型银屑病辨证分为热毒风盛、血瘀风热和血虚风燥三型,相应拟定了解毒祛风汤、活血祛风汤及养血祛风汤治疗88例,设银屑灵冲剂为对照组。观察了各组疗效及各分型间在实验室检测方面的规律,结果表明,治疗组愈显率、总有效率及改善血流变、调整机体免疫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具统计意义,血瘀风热型血液流变学指标偏高。实验表明,治疗组药物具改善红细胞膜流动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改善表皮的角化不全及过度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属中医“痰浊”、“血瘀”及“眩晕”、“胸痹”、“中风”等范畴。笔者总结了近几年有关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相关报道。多数学者认为其病因病机为肾虚及肝、脾功能失调,而产生痰浊、瘀血的本虚标实之证,治疗方面以辨证分型论治.自拟方治疗和以“祛痰化湿”治则为主治疗。据报道均有较好的疗效。可见中医药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值得在统一分型标准和疗效客观指标的情况下,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使祖国医学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探讨上海某远郊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进一步了解不同证型之间危险因素的差异性,以提高高血压的现代中医药防治疗效。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某远郊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调查。观察、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舌象及脉象,填写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分布及其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并参照2002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诊断标准将中医证型分为:肝火亢盛证组、阴虚阳亢证组、痰湿壅盛证组和阴阳两虚证组4型。统计患者中医证型、性别、年龄等相关资料,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741名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从高向低依次为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痰湿壅盛组男女构成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火亢盛组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递减分布,而阴阳两虚组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独居、肥胖、体育锻炼、心血管疾病史、饮酒、吸烟等因素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分布存在相关性。 结论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以阴虚阳亢、阴阳两虚证最为多见,中医辨证可以为高血压防治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