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腹部外科病人保留导尿更换集尿袋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留置导尿病人更换一次性集尿袋的最佳间隔时间。方法将150例腹部外科术后留置导尿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各50例。Ⅰ组每天更换一次集尿袋;Ⅱ组3天更换一次集尿袋;Ⅲ组1周更换1次集尿袋。留置导尿1周后分别采集三组病人的尿液进行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判断感染阳性率。结果尿培养细菌阳性率Ⅰ组与Ⅲ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与Ⅰ、Ⅲ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感染阳性率明显低于Ⅰ、Ⅲ组。结论腹部外科留置导尿病人每3天更换一次性集尿袋为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男性留置导尿患者一次性集尿袋最佳更换时间。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9月收治于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的成年男性留置导尿患者270例,按照集尿袋更换时间分为3组,予以A组每日更换、B组每周更换2次、C组每周更换1次集尿袋,比较三组患者尿培养阳性结果。结果60~79岁及≥80岁患者中,每周更换2次集尿袋组尿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每日更换1次及每周更换1次组(P均<0.05);≤59岁患者A、B、C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男性留置导尿患者集尿袋更换频率以每周2次为宜。  相似文献   

3.
留置导尿并发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 :探讨留置导尿并发尿路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留置导尿 16 0例的临床资料 ,按尿管留置时间、集尿袋更换时间以及有无膀胱冲洗分组 ,就各组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留置尿管时间越长、集尿袋更换越频繁 ,尿路感染发生率越高 ;膀胱冲洗与否 ,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适应证 ,尽量缩短留置导尿时间 ,集尿袋的更换以 1周为宜 ;膀胱冲洗不能有效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中抗返流引流袋在减少尿路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科2014年1-8月留置导尿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抗返流引流袋组(A组)90例和普通集尿袋组(B组)90例,A组每周更换一次,B组每天更换一次,对两组一周以上及一周以内的尿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尿培养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返流引流袋可减少留置导尿患者的尿路感染,减少医疗费用及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反流引流袋在减少尿路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将56例留置导尿病人随机分成3组,A组应用抗反流引流袋,7d更换1次;B组应用普通集尿袋,每天更换1次;C组应用普通集尿袋,7 d更换1次。对3组1周及2周尿培养结果进行统计。[结果]3组尿培养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效果优于其他两组。[结论]抗反流引流袋的应用可减少留置导尿病人的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6.
夏玉斌  肖静蓉  刘昌凤 《护理研究》2011,25(25):2306-2307
[目的]探讨抗反流引流袋在减少尿路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将56例留置导尿病人随机分成3组,A组应用抗反流引流袋,7d更换1次;B组应用普通集尿袋,每天更换1次;C组应用普通集尿袋,7 d更换1次。对3组1周及2周尿培养结果进行统计。[结果]3组尿培养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效果优于其他两组。[结论]抗反流引流袋的应用可减少留置导尿病人的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使用无菌贴膜减少留置导尿管内侧壁菌落数的效果.方法 将50例行留置导尿患者按随机数字事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在首次导尿及每次更换集尿袋后,以无菌操作方法使用无菌贴膜将导尿管与集尿袋连接处进行密闭保护;对照组按照留置导尿管常规护理处理.2组均在留置导尿第3、7、10及14天更换集尿袋,在每次更换尿袋时以无菌操作技术于导尿管与集尿袋衔接口内侧壁采集标本做细菌培养.并对2组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时间段留置导尿管内侧壁的菌落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无菌贴膜的应用可减少留置导尿管内侧壁的菌落数,从而降低留置导尿患者上行尿路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对留置导尿集尿袋应用中尿路感染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留置导尿管易引起尿路感染已是共识 ,密闭式引流也已成为预防尿路感染的一种手段。但对于集尿袋更换间隔时间意见尚不一致。本文对 5 2例重度脑外伤 ,留置导尿病人引流袋更换时间与尿路感染的相关性进行了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择 1998年至 2 0 0 0年 12月收住我科重症脑外伤留置导尿病人 5 2例 ,按病人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单号组 (换袋组 ) ,双号组 (不换袋组 )。两组病人入院时GCS 8~ 10分。单号组男 2 0例 ,女 6例 ,年龄 18~ 6 4岁 ,平均 38.5岁 ,留置尿管时间 5~ 14天 ,平均 10 .2天。双号组男 19例 ,女 7…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折返集尿袋在降低尿路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泌尿外科留置尿管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实验组采用抗折返集尿袋,一周更换一次;对照组采用普通集尿袋,每天更换一次。比较两组在留置尿管后的第3 d、7 d、10 d天、14 d无菌条件下抽取的尿液标本培养结果。结果:两组随着留置尿管时间的越长,尿培养的菌阳性率越高;两组第3 d尿培养的菌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第7 d、10 d、14 d尿培养的菌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留置尿管时间的长短与尿路感染率呈正相关,抗折返集尿袋的使用不仅可降低留置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而且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0.
集尿袋更换时间与尿路感染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病人更换一次性集尿袋的最佳间隔时间。方法将136例脑出血术后留置导尿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A组每天更换一次集尿袋;B组3 d更换一次集尿袋;C组给予7 d更换一次集尿袋。与化验室相配合,每天采集三组病人的尿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尿培养细菌阳性率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与A、C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B组尿培养细菌阳性率明显低于A、C两组。结论留置导尿病人每3d更换一次性集尿袋为宜。  相似文献   

11.
集尿袋更换间隔时间与尿路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患者集尿袋更换间隔时间与发生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与控制措施。方法:随机将61例重度颅脑损伤留置导尿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32例。对照组2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密闭式引流袋。按无菌操作技术吸取10ml尿液送尿培养,培养时间为1周内2次,1周以上1次/d,至出现有细菌生长停止尿培养。结果:1周内尿培养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X~2=2.29,P>0.05);10d以上尿培养阳性率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x~2=10.50,P<0.01)。结论:置管1周以内集尿袋更换1次为宜,而置管10d以上患者集尿袋更换2次/周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循证护理探讨留置导尿患者集尿袋的最佳更换时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景芬 《临床医学》2008,28(7):119-120
目的 探讨留置导尿患者更换集尿袋的最佳间隔时间.方法 运用循证护理,查找国内外相关文献.寻找留置导尿患者更换集尿袋的最佳间隔时间,并应用于100例住院并留置导尿患者的护理实践中.结果 在临床实践中,92例患者没有发生逆行感染,8例患者发生轻度尿路感染,无一例发生严重感染.患者的满意度明显增高.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明显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 将循证护理运用到对留置导尿患者的研究和实践中,为留置导尿患者更换集尿袋的最佳间隔时间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学科的专业化和科学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患者一次性集尿袋的最佳更换时间。方法将120例在普外科住院治疗需留置尿管的患者分成A、B、C3组,A组每天更换1次集尿袋,B组每周更换2次集尿袋,C组每周更换1次集尿袋,比较3组患者的尿培养结果。结果B组患者尿培养阳性率[45.0%(18/40)]低于A组[67.5%(27/40)]和C组[72.5%(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到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等6种病原菌。结论一次性集尿袋以每周更换2次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对38例使用一次性塑料尿袋的患者,进行尿液细菌学监测,结果有10例发生尿路感染,感染菌为肠杆菌科细菌。通过对10例尿路感染病例的观察,说明留置尿袋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且尿路感染与导尿病人的手术部位密切相关。与有关资料对比,导尿病人应用一次性尿袋对控制尿路感染的效果显著,明确了导尿病人更换尿袋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留置导尿是ICU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是护理尿失禁患者、观察其出液量的基本手段。目前更换集尿袋时间均不一致,殷磊的《护理学基础》要求每天更换1次集尿袋,《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范》建议每周更换2次普通集尿袋[1]。2010年11月~2011年7月,我们对150例ICU留置导尿患者实施三种不同更换尿袋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ICU留置导尿患者150例,男97例,女  相似文献   

16.
抗反流尿袋在泌尿外科的应用与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抗反流尿袋在泌尿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0例住院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采用抗反流尿袋一周更换1次尿袋,对照组采用普通尿袋每天更换1次尿袋,然后分别在留置尿管后的第3、7、10、14d留取尿培养标本送检。结果:两组患者留置尿管时间的长短与菌尿阳性发生率呈正相关,第3d两组菌尿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7、10、14d实验组菌尿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返流引流袋可以减少泌尿外科患者因留置导尿引起的尿路感染,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患者更换集尿袋的最佳时间。方法全面检索国内相关文献,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研究对象为已发表的有关留置导尿患者集尿袋更换的临床对照试验,观察指标为留置导尿患者集尿袋不同更换频率(每天更换、每3d更换及每周更换)下的尿培养阳性率,干预有效性的效应量采用相对危险度(odds ratio,OR)。结果共检索到10篇合格文献。Meta分析结果提示:留置导尿患者集尿袋每天更换与每3d更换、每3d更换与每周更换、每天更换与每周更换发生泌尿系感染的OR值分别为2.31[95%CI(1.45,3.68),P=0.0004]、0.54[95%CI(0.32,0.92),P=0.02]、1.33[95%CI(0.91,1.95),P=0.14]。结论留置导尿患者若每3d更换1次集尿袋,发生泌尿系感染的风险最低。  相似文献   

18.
<正>留置导尿是临床工作中很常见的一项重要护理技术,但留置导尿是造成院内泌尿系统感染的一项危险因素。因此,定期更换集尿袋以减少感染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集尿袋更换时间尚未达成一致,在一些护理教材中提出,每天更换集尿袋或要求每周更换2次,说法不一,没有统一标准。究竟多长时间更换相对比较科学或对预防控制医院内尿路感染有效,我们为此进行系统评价,旨在为医院感染管理和临床护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同时间更换集尿袋的效果.方法:将123例留置导尿管排除尿路感染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41例,均7 d更换1次导尿管,而集尿袋A组每3 d更换1次、B组每5 d更换1次、C组每7 d更换1次,追踪监测菌尿发生,同时对尿液进行细菌培养,最后进行统计.结果:C组菌尿率低于A组和B组(P<0.05).三组引流尿液细菌培养共检出5种细菌,细菌出现最早的为A组,出现最迟的为C组.结论: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每周更换1次集尿袋不会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对38例使用一次性塑料尿袋的患者,进行尿液细菌学监测,结果有10例发生尿路感染,感染菌为肠杆菌科细菌。通过对10例尿路感病例的观察,说明留置尿袋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且尿路感染与导尿病人的手术部位密切相关。与有关资料对比,导尿病人应用一次性尿袋对控制尿路感染的效果显著,明确了导尿病人更换尿袋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