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胰头十二指肠第二段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例胰头十二指肠第二段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包括3例良性和1例低度恶性病变。平均手术时间417min,术中平均输血量533ml,平均住院时间28.6d。无手术死亡和近期严重并发症,仅出现1例术后胃排空延迟。随访6~36个月,4例患者现均存活。出现轻度脂肪泻伴消瘦1例;无新发糖尿病和严重的胃肠道症状。1例潜在恶性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随访26个月无局部复发或转移征象。结论对于壶腹周围的良性和某些低度恶性病变,胰头十二指肠第二段切除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和壶腹周围癌上海市金山县中心医院外科(201500)胡军,金庆丰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可切除胰头和壶腹周围癌的首选手术方式。近年来一些文献报告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有所降低,但仍偏高。我们自1977年1月~1991年12月,对37... 相似文献
3.
壶腹周围癌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壶腹周围癌16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2例,全胰切除术互例,总切除率为37.5%,切除率最高者为Vater氏壶腹癌和十二指肠降部癌,分别为88.0%和85.0%,而胰头癌切除率仅为14.9%。术后发生并发症20例,占11.9%。手术死亡9例,死亡率为为5.4%。全部获得随诊,切除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32.1%和12.4%。未切除组均行胆肠内引流术,平均生存时间为5.2月。强调提高壶腹周围癌治疗水平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与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癌19例体会张少宏,全主见,向军章,向才来,朱为尧,钱秋炳我们自1978~1995年共收治壶腹部周围癌40例,其中通过近年来改进探查切除的方法和应用新的胰空肠吻合技术与血管外科技术治疗19例,提高了切除率,减少了胰瘘等并发... 相似文献
5.
6.
7.
改良Vater壶腹部切除的根治术治疗壶腹周围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行壶腹部改良切除术治疗Vater壶腹部周围癌,减少非肿瘤器官切除,提高疗效的手术方法。方法:总结1995-1998年13例壶腹周围癌行扩大壶腹部切除的根治术的经验,经十二指肠后外侧入路,整块切除肝外胆道,胆胰管汇合部,壶腹部及十二指肠乳头,十二指肠乳头封闭术,胆,胰,十二指肠间置空肠或胆,胰空肠Roux-en-y吻合术。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并发 1例经再手术治愈,随访术后半年以上9例,最长生存29个月,无并发症及转移征象。结论:(1)该术式符合胰十二指肠解剖关系;(2)按肿瘤治疗原则能达到广泛程度清扫;(3)初行该术式者应掌握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伍宏章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1,1(3):145-148
目的 探讨对壶腹周围肿瘤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壶腹周围癌的早期诊断、手术方式,即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SPD)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PPPD)和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EPD)。全组病例消化道重建采用Child术式,空肠-胰腺端端套入法。结果 ①全组病例经病理确诊,其中胰头癌37例,乏特壶腹癌26例,胆管下段癌19例,十二指肠癌3例。胰周淋巴转移率为32.56%。②并发症:全组无术中死亡。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3例(3.49%),肺部感染3例,胃排空障2例(2.33%),伤口、腹腔感染3例,术中大出血1例,胆瘘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③生存率:全组病例获得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62%、34.64%、13.53%。结论 ①早期诊断是提高壶腹周围癌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的关键。强调对高危人群的检测、肿瘤标记物检查、早期B超、CT、螺旋CT三维成像等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②合理选择手术病例和方式,作者认为胰头癌原则上行PD,壶腹癌、胆管下段癌、十二指肠癌可考虑行PPPD,适当选择侵犯SMV-PV的病例施行EP手术是安全可行的。③预防胰瘘是降低PP病死率的关键。④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PP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Vater壶腹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Vater壶腹癌的效果.方法:对49例Vater壶腹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比较分析.结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17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发生并发症7例,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8.2%、64.7%和35.3%.癌肿局部切除组(13例):围手术期无死亡,发生并发症1例,术后1年、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2.3%、61.5%和30.8%.二者在并发症发生上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围手术期死亡、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纯胆肠内引流术组因病情本身与前二者有不同,故生存时间明显较短.结论:每一种手术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应根据每一个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11.
巨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目的 回顾性总结 15例巨大纵隔肿瘤的临床经验 ,探讨其外科治疗及预后。 方法 15例巨大纵隔肿瘤患者中经右胸切口 7例 ,胸骨正中切口 5例 ,左胸切口 3例 ;其中 2例术中运用体外循环 ,2例行血管成形术。结果 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辅以放疗、化疗 ,预后良好。 结论巨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困难 ,手术切口、术中操作技术、肿瘤有无外侵对肿瘤切除起主要作用 ,体外循环的运用有助于肿瘤的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12.
巨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回顾性总结28例巨大纵隔肿瘤的诊断要点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8例巨大纵隔肿瘤患者在全身麻醉双腔气管内插管下行手术治疗,完整切除肿瘤23例,大部分切除5例;同期行肺楔形切除术2例,肺叶切除术1例,部分心包切除术5例,上腔静脉成形术1例。结果无手术死亡患者,术中发生复张性肺水肿2例,失血性休克6例,损伤上腔静脉1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3例,肺部感染4例,经治疗均恢复良好。结论巨大纵隔肿瘤手术治疗效果良好,麻醉时体位及手术切口的选择、术中仔细操作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切除率,预防和治疗术中创面渗血及复张性肺水肿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14.
胃间质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胃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外科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总结我院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外科治疗的70例胃的GIST临床资料,对其病理切片(含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重新复核并加以随访,分析手术切除的效果以及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结果行完全切除术63例,其中扩大切除术20例,肿瘤及所在器官切除24例,肿瘤局部切除19例;行不完全切除7例。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60.2月,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6.3%、72.1%和61.9%。完全切除术组患者生存率明显优于不完全切除术组(P<0.05),后者无一例生存超过2年。完全切除术组中,肿瘤局部切除和肿瘤及所在器官切除患者生存率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二者分别与扩大切除术者比较,差异却有显著性意义(P<0.05)。完全切除术患者的生存率与其性别、肿瘤大小和性质、核分裂数及复发转移有关;但多因素的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生存率仅与肿瘤大小、核分裂和复发转移相关(P<0.05)。结论胃的GIST仍以外科治疗为主,原则上施行肿瘤完全切除即可,广泛切除或扩大淋巴结清扫不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骨盆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盆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对16 例骨盆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术前CT或MRI表现,按Enneking分区及Enneki化疗3个疗程.先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对能保ng骨肿瘤分期分类.对Enneking骨肿瘤分期Ⅱ期及转移瘤病人,术前留骨盆承重环的Ⅰ区、Ⅲ区、Ⅳ区肿瘤,直接手术扩大切除,不能保留骨盆承重环的Ⅰ区、Ⅲ区、Ⅳ区肿瘤,手术扩大切除肿瘤,自体或异体骨移植+重建钢板固定.Ⅱ区肿瘤,手术扩大切除肿瘤,可调式人工半骨盆置换或瘤块切除,克式针固定骨水泥填塞.结果术后随访1~3.5 a,平均2.8 a.所有病人均能下地行走,无肢体短缩.结论根据骨盆肿瘤的部位选择相应的术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肢体功能.术前化疗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可提高骨盆肿瘤的切除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T)的手术方法,以提高其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2005年4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2例PRT,其中恶性肿瘤17例,良性肿瘤25例。结果完整切除率32例(76.2%),其中联合脏器切除13例,部分切除7例,未切除取活检3例。恶性且中瘤复发再手术6例,再手术完整切除3例。恶性肿瘤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8.8%、41.2%、24.1%。结论合理选择手术方法、肿瘤完整切除、复发后再手术可提高PRT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临床特点、处理方法及预后,以提高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外科治疗的10例胸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5例;年龄15~61岁,平均年龄37.5岁。肺部病变患者行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5例;纵隔病变患者完整切除肿瘤4例,部分切除1例。结果全组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死亡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病理检查均未发现淋巴结转移。1例肺部病变患者因病理检查为部分生长活跃,有恶变,术后给予4个周期的化疗;其余患者术后未给予治疗。所有患者通过电话或信件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5年,定期行胸部CT、全身骨显像和腹部超声检查,无肿瘤复发或转移征象。结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诊断困难,应按低度恶性肿瘤处理,彻底切除肿瘤以及受侵的组织和器官,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骶部转移瘤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 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共有26例腰骶部转移性肿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肺癌转移9例,直肠癌转移3例,乳腺癌转移7例,肝癌转移4例,不明原因转移性肿瘤3例。其中有腰骶部疼痛和/或下肢疼痛者23例,有骶髂关节不稳、活动时疼痛加重者20例,术前15例出现马鞍区感觉减退,排尿困难或便秘,部分下肢活动及感觉障碍。结果 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3例术后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26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疼痛术前数字评分量表评分平均8.1分(4~9分),术后为2.1分(0~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钉棒断裂情况。术前15例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中,12例术后症状改善,3例术后膀胱、直肠功能无改善,总的术后症状缓解率为80%,半数患者能正常从事一般学习和工作。结论依据腰骶椎转移性肿瘤对椎体破坏程度的不同使用不同的后路脊柱-骨盆固定融合术,手术设计更灵活,固定更加牢固,能有效解决脊柱和骨盆的稳定性重建这一治疗中的难点,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讨论儿童甲状腺肿物的外科治疗目的是使我国儿童在关于甲状腺疾病方面有很好的治疗方案。及早的对儿童甲状腺肿物治疗是对儿童的一种保护。本文对某医院近5年期间56例儿童甲状腺肿物的病例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这些儿童的单侧和双侧甲状腺和男女患病率进行调查,甲状腺一般为单纯性,非结节弥漫性或非病毒结节性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经过调查显示,甲状腺疾病多以青年女性高发,多见于青春期,妊娠期和更年期。但是对于儿童而言也有发生的机率。儿童发生此类状况相对于青年来说比较少见。但是一旦发生就要及时有效的治疗,否则就会对儿童的身体产生不必要的影响。对儿童甲状腺肿物应该及早的切除,有利于儿童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