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水平在逐步提高,但是医疗费用的增长势必会降低参合农民的受益程度,影响提高筹资标准的政策效果。通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的分析,探讨可能影响住院医疗费用变化的主要因素,以及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2007年开始在全国较早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省级定点医疗机构认证管理工作,2008年4月正式公布第1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省级定点医疗机构。经过1年多的管理,已经逐步走上正轨,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对各省级定点医疗机构认证1年多来的主要指标进行分析,以便褒长抑短,加以借鉴,并就此提出今后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湖北省东南部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水平。方法 采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调查表,调查人员到医疗机构门诊和住院部,随机对617名参合农民现场调查,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参合农民认为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很满意所占比例很低,县医院占36.7%,乡镇卫生院占20.8%;参合农民对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价,在医疗技术水平、就诊的方便度、医生的可信度、需要的药品满足程度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医生服务态度、收费水平的高低上和就诊等待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湖北省东南部地区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水平比例很低,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前后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的变化,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对禄丰县县级医院和5所乡镇卫生院3年的住院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后各级医疗机构的住院费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由此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中规范医疗机构行为,控制医疗费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定点医疗机构的相互影响关系,促进两者和谐发展. [方法]通过普查和抽样调查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对比分析.[结果]医疗机构的服务量和收入增长明显,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也比较合理,而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改善却不大.医疗机构参与新农合的管理和决策,有利于新农合的发展.[结论]新农合和定点医疗机构双方的和谐可持续性发展关键是要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卫生服务提供行为的监管,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的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6.
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是指对担负专门保险职能的医疗救护机构的管理,是近年来随着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兴起后对于医疗机构的管理,同时也是确保顺利推进上述医疗保障措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正在全国蓬勃展开,这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面对我国农村的实际,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举措,也是农村卫生改革的方向和归宿。2003年12月底,我区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武汉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服务行为.对服务行为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调查评估表.对2007年度武汉市(区)级及乡镇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治疗、费用及病人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价。结果区级医疗机构的门诊次均处方费用为56.60元,其中药品费用约占处方费用的85.4%,基本药品费用占79.7%。乡镇级处方费用为35.80元,其中药品费用约占83.4%,基本药品费用占94.6%。参合人群的基本药物、通用药名、抗生素使用比例好于非参合人群.病人对就诊整体满意度较高。结论武汉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总体运行平稳,基本药品费用占处方费用比例达到较理想水平.对病人的关怀情况比较到位,但还存在着乡镇级医疗机构的例均门诊费用过高、抗生素使用比例过大等问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研究的分析,搭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的理论框架以指导实际工作;方法:文献研究与实践资料的分析;结果: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的主体、内容、策略与措施进行了阐述;结论:在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中,应充分发挥农民的监督作用,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相关法律依据,保证人员、设施到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规范行为的分布,为加强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监管提供决策依据与参考。[方法]按病种抽查样本县(市)、乡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参合与非参合病例,判断与分析存在的不规范行为。[结果]不规范行为中用药过度与自立项目收费占抽查病例数的56%;参合病例收费不规范行为多于非参合病例;县级医院病例用药不规范与收费不规范行为高于乡级医院。[结论]不规范行为中以用药过度与自立项目收费最多见,定点医疗机构的不规范行为因就诊对象、主体不同而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1.
住院患者医保费用不合理支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医保费用不合理支出的原因。方法从某二甲医院报表管理系统抽取不同类别医保患者的住院费用,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住院费用构成进行分析。结果医保费用的不合理支出主要集中在出院诊断为头晕待查、胆囊炎、高血压病、颈椎病、良性肿瘤、腰椎间盘突出症这6类疾病。结论医保费用的不合理支出既有医院的因素,也有医保患者对医疗过度需求的因素,需要医患双方共同提高控制医保费用和节约医保基金的意识,真正将医保基金用在刀刃上。  相似文献   

12.
结核病患者住院费用与住院日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医院结核病患者的住院费用及住院日,为医院控制病人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效益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分析2001-2004年间广州市胸科医院结核病患者的各项住院费用的构成、年龄、性别各影响因素及住院日信息.结果2004年结核病患者平均住院日30天,人均医疗费用14993元,2001-2004年呈现平均住院日下降,日均住院费用上升的趋势.结论加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缩短平均住院日,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以减轻结核病人的医药费用负担,推动医院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影响冠心病住院费用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影响冠心病住院费用的因素,以提出控制医疗费用上涨的对策。方法: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及分析。结果:影响冠心病患者住院费用的因素依贡献大小分别为住院天数、费别、有无手术、年龄。结论:控制过高医疗费用的关键在于缩短平均住院日,实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高费用军队伤病员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高费用军队伤病员是医院医疗资源消耗的重要群体。本分析了高费用军队伤病员的相关特征及影响其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通过分析某省级肿瘤专科医院2004-2010年九种恶性肿瘤的住院费用,分析费用增长的成因,对九种恶性肿瘤的住院费用进行了预测,以期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了灰色预测模型(grayforecast model),使用Matlad7.0软件进行计算,预测2011-2015年九种恶性肿瘤的治疗费用。结果九种恶性肿瘤中除了子宫颈癌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住院费用逐年下降以外,其余七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鼻咽癌的费用增长速度最快。结论作者认为规范化综合化治疗、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引入、以及患者自主选择最优治疗方法是恶性肿瘤费用增加的主要因素。单病种费用管理、临床路径的应用以及肿瘤早诊早治的广泛开展是控制恶性肿瘤治疗费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5 624例癌症患者住院费用统计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癌症住院病人的医疗费用.方法:利用陕西省肿瘤医院1998-2001年住院病人费用统计资料,统计分析病人的各项费用及构成.结果:5 624例癌症病人平均费用为10 219.14元,其中住院费占4.25%、药费占61.92%、手术费占4.03%、检查费占7.10%、治疗费占22.70%,且不同病种的癌症病人费用不同.结论:癌症病人治疗费用昂贵,年均住院费以5.19%的速度上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11-2015年某部队医院住院患者医疗费用的内部影响因素及变动情况,为住院费用结构调整、有效控制医疗费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新灰色关联和结构变动度分析法,分析5年间住院医疗费用各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和结构变动.结果 5年间住院患者的各项费用中,药品费用的关联度最大(1.000),其次是手术费(0.831);手术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最大(50.0%),其次是药品费(18.17%),两者的累计贡献率为68.17%.结论 药品费和手术费是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合理支配药品费用和降低不必要的手术相关费用能够减轻患者的住院费用负担.  相似文献   

18.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某院2005—2009年住院患者费用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住院医疗费用的主要因素依次是药品费、材料费和检验费;此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能为医院管理者进行合理住院收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多种形式的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参保人群的受益程度,有效控制患者住院均次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促进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的转变,提高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方法 采集不同类别的医疗机构,不同支付方式的住院均次费用的增幅数据,进行改革前后的数据分析。结果 改革前后各级各类医院住院均次费用的逐年增幅差距很大,利用支付方式综合改革后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患者住院均次费用得到控制。结论 多种形式的支付方式改革是影响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降低住院均次费用增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