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用创伤中心和部队战斗支持医院正在收治越来越多的严重损伤,他们常规挽救那些在二十年前无法医治的病人。最重要的进展是发展了“紧急”外科学——由于发生凝血病阻碍了正常解剖的恢复,这项技术的发展超越了常规的血库支持治疗。失控的凝血紊乱性出血是创伤后可预防的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3.
4.
创伤性凝血病(coagulopathy Of trauma)是在严重创伤的打击下,人的机体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以往认为创伤凝血病是在液体复苏后发生的,近年研究显示,在创伤早期,液体复苏之前,约有1/4患者伴有凝血病,其病死率是未发生凝血病患者的4倍.低体温、酸中毒和凝血病是严重创伤患者致死性三联征.  相似文献   

5.
创伤是死亡与致残的主要原因,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00万人死于创伤,超过90%的创伤性死亡发生在低收入与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严重头部损伤与非控制性出血依然是早期创伤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后者大约占30%~40%。  相似文献   

6.
正创伤是一个重要的全球公共健康问题,约占全球每年死亡人数的10%,这些创伤死亡病例中30%-40%是因为并发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cute Traumatic Coagulopathy,ATC)而死亡[1]。ATC是指在创伤后由于大量出血及组织损伤后激活凝血、纤溶、抗凝途径,在早期即出现的急性凝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人类社会活动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创伤的发生率日益增高,已成为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的重要原因,约占死亡人数的10%。主要由于直接或间接出血导致死亡~([1-2])。严重颅脑损伤与非控制性出血是创伤性死亡的主要原因~([3-4])。创伤性凝血病是指在严重创伤打击下组织损伤、大量出血等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创伤性凝血病(TIC)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医师早期识别干预凝血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9-2018-09期间我院就诊的急诊重症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TIC将其分为2组,研究组(急诊重症创伤患者并发TIC)和对照组(急诊重症创伤患者未并发TIC),分别为40例和108例。分别记录患者伤后24 h内的基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分析急诊重症创伤患者发生TIC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比较,患者的性别、年龄、创伤原因、损伤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入院时失血性休克、心搏骤停、低体温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损伤严重度(ISS)评分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Ⅱ)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ICU住院时间及病死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红蛋白压积、血小板总数、乳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筛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SS评分、血小板总数和乳酸水平是急诊重症创伤患者发生TIC的独立危险因素。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1,提示INR对TIC的预后有较好的辨别能力。结论:ISS评分、乳酸水平和创伤后血小板总数是TI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INR对TIC的预后有较好的辨别能力,识别高危因素,并及时监测相关凝血指标,对提高急诊重症患者生存率,降低住院时间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TC)与DVT形成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急性创伤急救中心EICU 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的创伤患者资料,记录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创伤机制、损伤部位、入院时国际标准化比率(INR)、DVT发生率等指标.根据INR将患者分为凝血病组和非凝血病组(对照组),比较两组间DVT的发生率.结果 入选创伤患者200例,60例(30%)患者出现ATC,87例(43.5%)患者发生DVT.凝血病组DVT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凝血病组(71.7% vs.31.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凝血病组DVT发生率是非凝血病组的5.74倍(OR=5.74,95% CI:2.80 ~ 11.74,P<0.01).在次危重(9≤ISS< 16)患者中,凝血病组DVT发生率的增加更加显著(OR=9.80,95% CI:2.09~45.90,P=0.004).同时脊髓损伤(OR=4.96,95% CI:1.17~ 20.95,P=0.029)和下肢长骨骨折(OR=4.80,95% CI:1.70~13.5,P=0.003)是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伤后24 h内收住EICU的严重创伤患者,ATC的发病率较高.伴有ATC的创伤患者下肢DVT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尤其在次危重组(9≤ISS< 16)患者中更为明显.同时脊髓损伤和下肢长骨骨折是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11.
每年数百万的创伤病员中,因出血导致创伤相关病死率达40%,病死率较高的原因为出血难以控制[1]。而最近有报道显示,严重创伤24 h 内约有16.3%的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2]。这种凝血功能障碍不同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等创伤相关凝血功能障碍,故有研究者提出了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cute traumatic coagulopathy, ATC)的概念[3]。为能更好地控制出血,提高救治成功率,纠正这种凝血功能障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 ATC 的影响因素、发生机制、诊断检测方法和救治策略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2.
创伤所引起的机体灌注不足和组织损伤会协同激活内皮系统和免疫系统,促进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活化导致创伤性凝血病(trauma-induced coagulopathy,TIC)的发生,而凝血酶生成障碍、纤维蛋白原消耗异常、纤维蛋白溶解异常和血小板功能失调等因素在TI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致死三联征"(包括凝血功能障...  相似文献   

13.
据报道每年大约有250万人死于暴力和交通事故,占总死亡人数的12%,暴力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30%~40%是由于患者严重出血引起的.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是指由于严重创伤后大出血及组织损伤后激活凝血、纤溶、抗凝途径,在创伤早期出现的急性凝血功能紊乱,临床常表现为组织创面渗血或非血管性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预后与创伤性凝血病(TIC)相关性,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严重创伤患者9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抽取静脉血10 ml和动脉血2 ml,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和相关生化检查及动脉血气分析。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81)和死亡组(n=15),分析严重创伤预后与TIC的相关性,并分析性别、年龄、创伤时间、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低体温等因素对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死亡组TIC发生率53.33%,明显高于存活组的12.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96,P<0.05),TIC与严重创伤患者预后呈正相关(r=0.38,P<0.05)。单因素结果显示:两组APACHEⅡ评分、GCS评分、ISS评分、血糖、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休克指数≥1例数、体温<35℃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01、4.94、3.93、3.42、4.81、6.23、4.85、6.48、4.36、3.64,χ2分别=7.19、7.82,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升高、GCS评分降低、ISS评分升高、Plt计数降低和APTT时间延长是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分别=1.26、0.62、1.10、0.96、5.37,P均<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预后与TIC密切相关,APACHEⅡ评分升高、GCS评分降低、ISS评分升高、Plt计数降低和APTT时间延长是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提示临床实践中应进一步加强对TIC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16岁,因自服硫酸后腹痛2h急诊入院,查体:心率100次/min,血压0/0mmHg,意识模糊,全身皮肤湿冷,腹部平软,中上腹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弱,  相似文献   

16.
17.
重视对创伤性凝血病的认识与防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大出血和凝血病(coagulopathy)在严重创伤患者中非常普遍,往往进展为合并低体温、酸中毒的"致死性三联征",具有很高的死亡率.近年来,人们认识到凝血病在创伤早期起着非常巨大的作用,因此,尽早诊断和积极处理凝血病有助于更好地控制出血,也是降低创伤死亡率的关键[1].有关专家在2006年发起"针对创伤大出血的教育努力"(eductional initiative on critical bleeding in trauma,EICBT)的国际行动,以提高创伤救治人员对创伤后凝血病的认识和救治水平[2].在我国同样也迫切需要加强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19.
重症创伤的凝血病及其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民间意外事故、恐怖活动和局部军事行动造成的严重创伤患者越来越多,已成为当今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在严重创伤患者增多的同时救治成功率也在明显升高,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要归功于损伤控制手术(damagecontrol operation,DCO,也称作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创伤性凝血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创伤性凝血病与多发创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10-2017-09期间我院ICU收治的多发创伤患者117例,根据是否发生创伤性凝血病分为凝血病组和非凝血病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受伤至入院时间、入院时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血压、体温、血pH值、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并建立多因素回归方程,分析创伤性凝血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住ICU时间、住院时间、MODS发生例数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创伤性凝血病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17例多发创伤患者中,发生创伤性凝血病者29例,发生率为24.79%。与非凝血病组比较,凝血病组IS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更高、低血压及低体温、酸中毒例数更多、红细胞压积更低(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受伤至入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ISS评分及红细胞压积可作为创伤性凝血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凝血病组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更长、MODS例数更多(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生与MODS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生与损伤严重程度、低血压、低体温、酸中毒、血液稀释等因素有关,其发生可致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