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手术及相关问题 (1)手术适应症:①有心绞痛,特别是不稳定性心绞痛,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②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失败,或溶栓治疗失败、或前述过程中发生意外者、出现急症情况。③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成功后,症状反复,出现在狭窄。④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狭窄超过50%以上,特别是左主干病变、多支病变者。⑤行其他心脏手术时,术前未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术中发现冠状动脉分支有明显硬结时。[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验的积累及冠脉介入器材的小型化,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一种有益的替代途径,桡动脉位置表浅,周围无重要静脉和神经相邻,桡动脉和尺动脉之间有良好的侧支循环,选择该动脉穿刺后,术后易止血,无需卧床,局部并发症少及住院时间短,具有创伤小、痛苦小、出血并发症少等优点,易于被病员及家属接受。我科2006年8月至2008年3月共施行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置入术176例,其中经桡动脉途径171例,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国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成形术的可行性。方法:我院1998年7月至1999年2月间共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63例.其中51例采用经桡动脉法完成,其中男性46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为60±9.6(40~80)岁。33例于术前及术后用彩色多普勤二维超声检测了右桡动脉的内径及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术前及术后的桡动脉内径及平均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别(0.26±0.04cmvs.0.25±0.03cmand55.9±18.5cm/svs.56.915.5cm/s,P均>0.05)。共对71处病变实施了PTCA,其中A型病变30处,B型病变17处,C型病变24处,放置支架51枚,其中A型病变25处,B型病变12处,C型病变14处,最短支架为9mm,最长为40mm;最小直径为2.5mm,最大为3.5mm。所有病例均为冠脉造影后即刻行PTCA,手术成功率为92.2%(47/51),4例未成功,均为前降支完全闭塞,导丝未能通过病变。无一例转股动脉途径手术。并发症1例,为欲对右冠脉中段PTCA而指引导管进入过深造成近端血管严重夹层分离。术后未见桡动脉闭塞及血管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PTCA病人创伤小,恢复快,是进行PTCA的又一安全、可行的选择途径。  相似文献   

4.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经验。方法:对有冠状动脉造影指征的住院患者53例,经桡动脉穿刺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如有冠状动脉病变则进一步作介入治疗。结果:52例(98.1%)桡动脉穿刺成功并完成冠脉动脉造影,1例患者因桡动脉穿刺失败而改行肱动脉穿刺。造影成功率100%。21例介入治疗的患者均最终成功植入支架。8例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导丝置入困难,其中4例改用亲水导丝。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诊疗术对操作者有较高要求,但在积累一定经验后能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支架置人术治疗冠心病临床价值的肯定,这一技术已在各大医院开展,但大多是经股动脉途径。随着大腔指引导管的出现,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越来越多。我院自2004年1月至10月期间,使用大型C臂开展经桡动脉途径PTCA并支架术共50例,现将临床效果及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180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评价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接受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病人180例,其中148例为单纯冠心病患者,32例为合并高血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后行PTCA及支架术40例,其余140例为单纯冠状亏7脉造影。术后平均住院日为(4.0±3.0)天。结果:患者更舒适、活动更自如,创伤小,患者易于接受,疗效好。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尺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术的可行性及经验。方法 35例患者经尺动脉路径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术,其中22例冠状动脉造影,13例冠状动脉造影加支架术。结果 30例成功,5例失败,3例系穿刺成功后导管不能通过迂曲尺动脉,2例为穿刺后尺动脉痉挛,导丝未能进入尺动脉,13例成功行支架植入术。所有病例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经尺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术操作可行、安全,并发症少,是股动脉及桡动脉途径以外的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路径,并且可作为经桡动脉路径失败时可以选择的替代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应用5F小腔径指引导管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支架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探讨其应用策略。方法:①对象:经冠脉造影证实冠脉病变需进行PTCA和支架置入的120例患者,男10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5(11岁;单支病变86例(71.6%),双支病变18例(25%),三支病变14例(11.7%),静脉旁路血管病变2例(1.7%)。②材料:120例均应用Medtronic AVE 5F Z2指引导管。右冠病变43例中有29例(67.4%)应用Judkins右冠导管,10例(23.3%)应用Amplatz左冠导管,4例(9.3%)应用Amplatz右冠导管。92例患者的121处左冠病变,61例(66.3%)应用Judkins左冠导管,17例(18.5%)应用EBU导管,14例(15.2%)应用Amplatz左冠导管。2例静脉旁路血管病变均应用Judkins右冠导管。③手术通路:96例(80%)经右侧挠动脉,24例(20%)经左侧挠动脉。结果:对120例患者的166处病变(左主干3例,左前降支77例,左回旋支41例,右冠43例,静脉旁路2例)进行了治疗,其中119处(71.7%)直接支架置入,42处(25.3%)PTCA后支架置入,5处(3%)支架置入未成功,仅行PTCA;置入支架161枚,直径2.5-4mm,长度8-33mm。治疗前后病变血管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86.4(6.6%)和8.6%(2.6%)。并发症仅有1例(0.8%)桡动脉闭塞,但不影响手部供血。结论:应用5F小腔径指引导管经桡动脉进行PTCA和支架术具有可行性,由于管径细小,大大降低冠脉和穿刺部位的并发症,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但由于导管细软,操作难度大,需掌握导管的选用策略,以增加导管的后坐力和同轴性,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介入治疗己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介入途径目前主要分为经股动脉和桡动脉介入两种,研究发现,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加支架术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康玉民  刘绍妍 《海南医学》2002,13(11):89-89
目的: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选择1999年1月至2002年9月间临床确诊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6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男性46例,女性22例,年龄38-72岁,平均60.5岁)。其中初发劳累型12例,恶化劳累型21例,自发型8例,心肌梗塞后心绞痛27例。合并高血压病41例,糖尿病23例,高脂血症32例。冠状动脉造影均采用Judkins法,多体位投照,用数字减影记录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程度分5级:I组≤25%,Ⅱ级26%-50%,Ⅲ级51%-75%,Ⅳ级76%-99%,Ⅴ级完全闭塞。病变部位分为LM、LAD、LCX、RCA。结果:初发劳累型心绞痛多为1支病变(9/12),该型心绞痛的侧支循环多不丰富,恶性劳累型和心肌梗塞后心绞痛多为2、3支病变(17/21、23/27),且以B、C型病变为多,9例为完全闭塞病变,单纯自发型心绞痛亦1支病变为主(6/8),且冠状动脉病变较轻,I、Ⅱ级病变者占62.5%(5/8)。血管狭窄多表现为近端、偏心、多处。狭窄部位以LAD最多见,占80.9%(55/68),其中Ⅲ级以上病变占85.5%(47/55),其次为LCX,占57.4%(39/68),Ⅲ级以上病变占82.1%(32/39),RCA占51.5%(35/68),Ⅲ级以上病变占82.9%(29/35),LM病变占5.9%(4/68)。结论:UAP为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AMI之间的一种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综合症,常有较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血管狭窄程度>50%。不同临床类型UAP的冠状动脉病变有其自身特点,初发劳累型及自发型心绞痛以单支病变为多,恶化劳累型及梗塞后心绞痛以多支病变为多,根据其特点临床可采取药物、PTCA+支架或CABG治疗。  相似文献   

11.
王东方  苗云江  杨波 《海南医学》2002,13(11):63-65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 2 0 0 1年 12月到2 0 0 2年 10月住院、Allen’s试验阳性病人 3 0例 ,使用 6F桡动脉鞘行PTCA、支架植入。结果 :3 0例中发现病变 41处 ,对其中 3 4处进行了治疗 ,单纯PTCA4处 ,3 0处病变植入支架 3 5枚。经统计学处理 ,提示术前狭窄 87.4%± 7.9% ,术后无残余狭窄。平均桡动脉穿刺时间为 2 .8± 1.6分钟 ,一次桡动脉穿刺成功率 90 % ,术前和术后 2 4小时Allen’s试验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并发症少。结论 :本研究提示 ,经桡动脉途径植入冠状动脉支架安全可行、手术成功率高、血管并发症少、无需限制体位 ,可作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首选血管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全程护理要点。方法:对68例经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插入鞘管送入导管至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经导管送入球囊至狭窄部位植入支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分别给予传统心脏科护理方式(对照组)及现代心脏科护理方式(观察组),总结护理工作的体会及经验教训。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7.1%)明显高于对照组(85.3%)(P<0.05)。观察组皮下血肿1例,对照组皮下血肿2例、出血1例;观察组再灌注心律失常1例,对照组再灌注心律失常2例,休克1例。结论:掌握支架术全程的护理要点,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早日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老年ST段抬高型与非ST段抬高型AMI患者支架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 2 0 0 0 - 0 1~ 2 0 0 3- 0 6间在我院行PTCA及支架术的老年ST段抬高型与非ST段抬高型AMI患者 6 7例 ,(其中老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5 1例 ,非ST段抬高型AMI患者 16例 ,)观察术后即刻及远期疗效。结果 冠脉造影显示单支病变 38例 ,双支病变 2 4例 ,3支病变 5例 ,其中 2例为糖尿病合并 3支病变 ,行搭桥手术 ,其余患者均实行支架置入术 ,术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均达到TIMI 2~ 3级。夹层 1例 ,支架置入后夹层消失 ,其中 2例因髂动脉严重迂曲 ,导管无法通过而改经桡动脉经路 ,1例术中行冠脉内溶栓血管再通后置入支架。结论 老年AMI介入治疗疗效可靠、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或大动脉炎所致锁骨下动脉狭窄及梗阻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9例锁骨下动脉狭窄及梗阻性病变患者中,5例为动脉粥样硬化,4例大动脉炎。其中,锁骨下动脉狭窄2例,完全闭塞7例,均成功的置入血管内支架治疗。结果9例行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均获成功,有5例置入Wallstent支架,4例置入Palmaz支架。术后即刻桡动脉搏动恢复正常,双上肢平均动脉压差降低至2.0kPa,介入治疗后,血管恢复通畅,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未发生严重并发症,9例介入治疗成功者随访6~18个月,无1例发生再狭窄。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或大动脉炎所致锁骨下动脉狭窄梗阻性病变,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临床疗效好,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可以作为锁骨下动脉狭窄的一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绞痛、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3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其中病变血管6支,回旋支远端狭窄1例,左前降支完全闭塞1例,左前降支近端狭窄3例(其中1例合并右冠状动脉中段狭窄)。分别行PTCA或PTCA加支架术。结果:PTCA成功4例,失败1例。PTCA后有3例发现内膜撕裂和血管壁塌陷,随即行支架植入。术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0-1级,术后均恢复TIMI血流3级。术后随访1-3个月,患者均无心绞痛发作。结论:PTCA和支架植入,是冠状血管再通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introduce the inital experience of direct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and intracoronary stent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from October1998to November2001in our hospital.Methods Primary PTCAwas per-formed in 38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29cases were20male and 9female,ranging in age from 30to 76old years.23cases had anterior and 15had inferior wall infarction.The pa-tients we chose for direct coronary intervention therapy had stable hemodymamics.of the38infarct re- lated arteries(IRA),23were left anterior descend arteries(LAD),4 left circumflex(LCX)and 11right coronary arteries(RCA),33IRAwereTIMI0flow and 5TIMI1flow.The indications for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were:(1)Acute reocclusion and high risk of reocclusion due to initial dis-section afterPTCA;(2)Severe residual stenosis(stenosis of diameter≥50%)after repeated balloon dilation;(3)No response to recurrent infusions of Nitroglycerin in Obviously elastic recoil.Results of the 38patients with AMI,PTCAwas successful in35.Two patients were given up because014 guide-wire entered into false lumen.One was selected for emergency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be-cause of LAD infarct related artery accompanied by 70%stenosis of left main.35 intracoronary stents were implanted.16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of whom2patients had restenosis and were suc-cessful in the second attempt.Conclusion Direct PTCAand stent implantation are effective and safe means of treatment for AMIand stent implantation can prevent and cure the acute reocclusion af-ter PTCA.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中华小型猪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即刻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扫描(OC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健康中华小型猪22只,经股动脉途径行右冠状动脉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术后即刻行OCT检查评价支架贴壁不良情况,同时记录OCT检查时间和相关并发症。结果 OCT共检查25段支架,失败3例(1例指引导丝断裂于支架内,2例发生冠脉痉挛导致阻断球囊送入困难未能成像),OCT检查并发症包括一过性ST段抬高(5例)和室颤(3例),死亡1例,平均手术时间49.7±12.9 min,其中OCT检查耗时17.9±4.9 min,OCT共检测522 mm支架,定量测量4514个支架丝,其中66个存在贴壁不良,即刻支架贴壁不良率1.46%。结论利用冠脉内OCT技术可以有效评价支架术后即刻贴壁不良情况,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李琴 《吉林医学》2012,(31):6858-6860
目的:通过分析急诊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Intracoronary stent)置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诊介入治疗方法,探讨急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对急性心机梗死行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ST段抬高的35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在12 h以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急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入选的急性心肌梗死35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成功率100%。术前梗死相关血管狭窄(93.1±5.8)%,术后残余狭窄(10.3±7.6)%。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2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3例拔管时出现迷走反射性低血压,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成功率高,残余狭窄小,可获得较高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和较低的心肌梗死复发率和死亡率,同时可减少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过程中,严密的观察,精心的、全方位的护理可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血流速度描记技术,评价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对冠脉血流储备的影响。方法 对21支(18例)有狭窄病变的冠状动脉进行PTCA术,其中16支冠脉PTCA术后植入支架。在PT-CA前后和支架植入术后,采用Cardiometric FloMapⅡ血管腔内多普勒血流速度描记仪和多普勒导丝,测量狭窄近端和远端的平均峰值流速(APV)、舒张期与收缩期流速比(D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脉支架CS)对A/B1型病变再狭窄中的影响。方法:对221例A/B1型病变中109例行PTCA,另112例行CS治疗。结果:PTCA组和CS的手术成功率都非常高(94%和100%)。随访三年发现,PTCA组再狭窄率、心脏事件率、UAP发生率、需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搭桥术、心肌梗塞、死亡率等均明显低于CS组(P<0.05)。结论:提示CS治疗A/B1型病变的预后明显优于PT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