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县域大学生性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性相关行为现状、对性相关问题的态度,为做好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四川某县域高校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自制匿名问卷进行调查,统计调查结果。结果:共1107名大学生参与调查。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38.84%~66.58%,避孕及安全套使用知识知晓率18.61%~54.38%,艾滋病及性病知识知晓率55.83%~82.29%,男生对安全套避孕知识正答率高于女生(P<0.05),女生对生殖健康知识、艾滋病及性病相关问题正答率高于男生(P<0.05);男女生在避孕方式选择优先考虑问题的态度、对婚前性行为和性教育会导致更多性行为的态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3.74%大学生认为大学应该开展性教育课程;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14.54%,23.58%自主学习过如何使用安全套,17.25%大学生观看过淫秽视频或色情书籍。结论:县域大学生对性健康知识的了解参差不齐,对避孕相关知识了解有限,对性相关问题的态度需要加强,性相关行为不少见。根据县域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全面的性健康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知识、性态度、性行为的现状及性知识需求,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性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绍兴市某大学二至四年级学生1057人开展匿名自答式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偏低,知道艾滋病3种传播途径比例在83.80%~89.73%,大学生性安全知识较低,有23.86%~40.04%的学生接触过黄色性信息,有14.65%学生已发生过性行为,性行为起始年龄平均19.04岁,平均性伴数1.69人,72.39%的学生在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的机率偏低。结论:对大学生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播,更要强调行为改变和安全行为的建立和维持,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应并重进行。  相似文献   

3.
医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医学生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相关行为和态度,为今后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对某医学院1-4年级1451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1451名大学生,他们对艾滋病的三个传播途径的知晓率都在95%以上,对于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除了经蚊虫叮咬传播外,其余的知晓率都在85%以上;约78%的学生知晓每次性交使用安全套可预防艾滋病;56.0%的学生回答愿意关心帮助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报刊杂志和课堂教学;76人有过性行为史,占5.2%,安全套使用率低。不用安全套的原因是不愿意使用和认为没有必要。结论医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较高,只是对艾滋病的预防知识知晓率低,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低,因此应加强学校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并将艾滋病知识的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有效遏制艾滋病在青少年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南昌市民办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艾滋病的态度和行为,为探索艾滋病干预模式及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从南昌市8所民办高校中随机抽取3所学校的学生1077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民办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35.5%~96.9%,总体知晓率为70.6%;对艾滋病持积极态度的比例为15.5%~57.7%。14.0%的学生承认有异性性行为,1.5%的学生承认有同性性行为;最近一次与异性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38.4%,最近3个月经常使用安全套者仅为25.8%。结论民办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不高,且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持积极态度的比例不高,性行为发生率相对较高,安全套使用率较低。亟需进一步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尤其是对非传播途径知识、相关政策,帮助树立积极的态度,形成良好行为。高校学生性行为活跃,可塑性较大,社会、学校应加以关注,积极引导,这对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郭秋荣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6):109-110
目的 了解庆阳地区大、中专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态度和行为,为大、中专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对2206名大、中专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对于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大、中专学生的正确回答率都比较高;有23.2%的大学生及33.7%的中专生知道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大、中专学生选择同情和关怀的占首位,达70%左右.2.6%的中专生和8.3%的大学生自我报告有过性行为,性行为报告率男生高于女生(P<0.05).结论 学校应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学生的特点,制订适宜的健康教育策略,使大、中专学生对艾滋病有全面、正确的认识,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开展状况,以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对大连市某高校575名外语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艾滋病各个传播途径的答对率普遍低于2006年的全国调查.以网络为主(61.7%)获取艾滋病知识途径;遇到与性有关问题时的求助对象以同伴为主(57.2%).有过性行为的占7.0%.反对拥有多个性伴的占81.0%,仅有27.1%反对在校期间性行为,反对交易性行为的也仅有27.1%.结论 大学生对有交易的性行为的态度趋于开放.同时,需要加强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学生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为高职院校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相关描述性研究。随机整群抽取陕西省四所高职院校学生800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艾滋病知识问卷总分为68.06±7.04(8~84分);②艾滋病态度问卷总分为25.71±3.46(4~30分);(萤38.6%的高职学生曾与异性有过拥抱、接吻等行为;11.9%的学生有过性行为,初次性行为时未使用安全套的学生占77.9%;④高职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来源主要为电彬电影(41.8%)、报纸/杂志(37.7%);学生最愿意接受的艾滋病知识获得途径依次为电彬电影(44.6%)、朋友/同学(41.7%),高职学生的艾滋病知识受同伴的影响很大;⑤艾滋病知识水平与艾滋病相关态度呈正相关关系(r=0.416,P〈0.01);艾滋病知识水平与边缘性行为、性行为及初次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高职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不高,对艾滋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在高职学生中应加强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并适当采取艾滋病同伴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桂西地区民族医学院低年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为在民族地区医学院校中更好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及建立可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2012级全体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 704名医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但部分知识认知较差,如对目前艾滋病是否有预防疫苗知晓率仅为65.12%,对共用餐具、咳嗽/打喷嚏、蚊虫叮咬不会引起HIV感染正确答对率较低,分别为75.89%、64.63%和57.21%;4.21%的学生已发生过性行为,对婚前性行为表示赞同的学生占18.38%,如果发生婚前性行为每次都会采取安全措施的学生为67.72%;95.56%的学生认为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很有必要。结论桂西地区民族医学院学生艾滋病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不够全面深入,对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大。应结合医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提高医学生防治艾滋病的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年份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为今后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于2006年和2016年在北京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人数分别为1 800人和3 001人。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艾滋病相关态度、性行为及相关高危行为情况、安全套使用意向、艾滋病健康教育情况。 结果:与2006年相比较,2016年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平均分有所下降 [(12.78±1.95) vs. (11.90±2.56), t=12.91, P<0.05],各题知晓率均有所下降。除安全套使用信念外,2016年大学生艾滋病相关态度和自我效能得分均低于2006年。与2006年相比,2016年有过性行为的大学生中,金钱(物品)交易性行为的发生率有所上升[6.53% (16/245) vs. 17.65% (33/187), χ2=13.003, P<0.001],同性性行为的发生率有所上升[4.13% (10/242) vs. 15.43% (29/188), χ2=16.356, P<0.001]。与2006年相比,2016年接触色情信息的主要途径由书籍变为网络(41.15%)。2016年大学生安全套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为男性(OR=0.713)、安全套购买自我效能(OR=0.876)、大学前未接受过性教育(OR=0.752)、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OR=1.135)、安全套使用信念(OR=1.775)以及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OR=1.136)。结论: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已发生改变,艾滋病健康教育应在当前大学生特点上深入开展,注重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性观念和性责任,加强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某学院2008年开展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艾滋病(AIDS)预防机制的研究后,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现状,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某学院一至四年级94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知晓率为82.62%;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83.46%;预防知识知晓率为91.33%,对HIV/AIDS感染者值得同情占88.44%;对性行为持肯定态度占13.27%;希望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系统的AIDS相关知识占89.70%;了解AIDS相关知识来源多样化,但单纯来源于学校教育的仅占25.48%。结论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不深入,健康教育应系统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了解新疆青年大学生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以及艾滋病(AIDS)知识知晓情况和行为特征。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新疆两市的3 256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入组对象均进行HIV抗体检测,并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对AIDS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行为特征。结果 HIV抗体阳性检出率0.03%,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0.18%,HCV抗体阳性检出率0.74%。AIDS知识总知晓率94.90%,AIDS知晓率随着年份及年级的升高而升高(P<0.05)。年份与被调查者性行为比例无线性变化趋势(P>0.05),但与男男性行为比例随着年份的增加而升高(P<0.05)。被调查者中0.43%有吸毒行为,吸毒者中35.71%注射过毒品,7.14%与别人共用过针具。55.19%接受过AIDS相关宣传服务,23.80%参与过AIDS相关宣传,3.38%做过血清学检测。年份、年级分层与AIDS干预服务接受率、参与率、血清学检测率均有线性变化趋势,接受AIDS干预服务、参与AIDS干预服务以及进行血清学检测的比例随着年份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P<0.05)。结论 新疆青年大学生的HIV感染较低,对AIDS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较好,但安全性行为意识总体不强,青年大学生中存在着各种高危性行为,少数青年大学生还有吸毒行为,是AIDS传播的高风险人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同性交友平台上青年学生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艾滋病)知识及相关行为现状,为今后通过网络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自填式问卷调查同性交友平台上青年学生的艾滋病知识及其相关行为,并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特征青年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检测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同性交友平台上的青年学生469人,问卷有效率为94.2%(442)。研究发现,同性交友平台上青年学生的“大众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3.9%(371),“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77.1%(341),HIV抗体检测率为52.0%(230)。不同年龄段(P=0.001)、不同婚姻状态(P<0.001)、不同性取向(P<0.001)和首次性行为对象的不同性别(P<0.001)的青年学生,“大众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段(P=0.010)、不同婚姻状态(P=0.004)、不同性取向(P<0.001)和首次性行为对象的不同性别(P<0.001)的青年学生“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性交友平台上青年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75.1%(332),多性伴发生率为41.3%(137)。相比于同性性取向的学生,性取向为异性(OR=0.282,95%CI:0.151~0.528)和性取向不确定(OR=0.175,95%CI:0.035~0.885)是HIV抗体检测的阻碍因素,多性伴(OR=2.103,95%CI:1.278~3.462)是HIV抗体检测的促进因素。结论:同性交友平台上的青年学生的高危行为发生率较高,需要关注有同性性行为倾向的异性恋男生,积极探索通过同性交友平台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提高青年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This school-based study explored associations between Mexican young people's condom use, other sexual behaviors, and HIV/AIDS knowledge. METHODS: Students (n=13,293, 11-24 years of age) from a random sample of public schools in the central Mexican state of Morelos completed a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We performe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condom use and sexual behavior variables and a knowledge-based index on HIV/AIDS prevention and transmission. RESULTS: Average age at sexual debut was 13.6 +/- 1.9 years among young men and 14.2 +/- 2.2 years among young women; 34.5% of sample participants reported using condoms during their first sexual intercourse. More students had intermediate HIV/AIDS knowledge levels (46%, 95% confidence interval [95% CI], 45.2-46.9) than high levels (37%, 95% CI 36.2-37.8, p <0.01). Students knew more concerning HIV transmission than about prevention of HIV infection. Among young men, high levels of HIV/AIDS knowledge increased likelihood of condom use (odds ratio [OR] 1.4, 95% CI, 1.1-1.7), while among young women high levels of knowledge decreased likelihood of using condoms (OR 0.7, 95% CI, 0.5-1.0). Young men with high levels of HIV/AIDS knowledge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had three or more sexual partners (OR 1.7, 95% CI, 1.3-2.2), but young women with high knowledge levels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only one lifetime sexual partner (OR 0.6, 95% CI, 0.4-0.9). CONCLUSIONS: As in previous studies in smaller samples, levels of knowledge with regard to HIV/AIDS were low in Mexican youth. HIV/AIDS education programs for Mexican students should focus on conveying knowledge on HIV prevention. Because apparently knowledge is not directly correlated with condom use among young women, prevention strategies that deal with social acceptability of condoms and social skills related with condom negotiation are also needed.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艾滋病知、信、行情况,探索适合在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内蒙古自治区三所高校的近2 0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大学生对日常细节行为会不会感染艾滋病的知晓率较低,性观念和态度不容乐观.结论 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学校健康教育、媒体宣传教育、同伴教育、网络教育是大学生最易获得信息的渠道,是今后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维吾尔族吸毒人群与艾滋病有关的高危行为及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并探索健康教育和干预模式。方法通过大筛查方案对维吾尔族吸毒人群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吸毒行为、性行为、艾滋病知识以及安全套使用情况。结果其调查有效问卷674份,有吸毒史的占100%,其中静脉注射毒品者占85.3%,共用针具者占15.6%;调查前6个月内有性行为者占90.1%(607/674),首次性行为的年龄最小16岁,多性伴者占81.4%;安全套使用率低,60.8%的人从来不用,每次都用的只占8.6%;正确认识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占80.4%,对几种非传播危险行为辨别不清楚;文化程度较低,AIDS知识的掌握程度、危险行为的发生、安全套使用率低与受教育的水平有关。结论吸毒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度较低,促进艾滋病传播的高危行为普遍存在,在吸毒人群中开展行之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低年级医学生的艾滋病(AIDS)知识和态度,为有针对性的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以班级为单位抽取一、二年级学生共计1 149名,采取匿名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1 149名学生AIDS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的平均知晓率为94.56%和77.20%,AIDS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为46.70%;83.90%的学生愿意参与AIDS宣传教育,但70.00%以上的学生回避与HIV感染者或AIDS病人直接接触;学生获取AIDS知识主要来自电视、报刊杂志(71.98%).结论 低年级医学生对AIDS经典传播途径认知水平高,但对防治知识和非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对待AIDS的态度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7.
4770名女大学生生殖生理及避孕知识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女大学生生殖生理及避孕知识的知晓状况。方法:在武汉地区,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女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共调查了4 770名女大学生,85.64%的女大学生对性和生殖生理及避孕知识有一定了解,以艺术类专业(知晓率92.84%)、四年级学生(知晓率92.15%)、有性行为学生(知晓率96.99%)这几个特征的学生群体知晓率为高。在生殖生理知识上,对怀孕早期症状的知晓率最高(80.40%),而对每月经周期分期的知晓率最低(31.43%)。在避孕方法上,对避孕套和紧急避孕药的知晓率最高(知道用的人分别为:23.92%和12.31%,知道有这些方法的人分别为:66.40%和50.56%),总体上对避孕方法知道用的人均较少,大多只知道有这些方法。无论是生殖生理知识还是避孕知识,均以性行为较高的艺术类专业、高年级(四年级)学生及有性行为的学生知晓率为高,提示性行为可能是女大学生获取相关知识的一个动因。76.92%的学生认为未婚怀孕会造成心理伤害。女大学生获取性和生殖生理及避孕知识的途径主要是书刊杂志和朋友。88.53%学生希望在学校开展生殖生理及避孕知识的教育。结论:女大学生有一定的生殖生理及避孕知识,性行为可能是女大学生获取相关知识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8.
蔡于茂  洪福昌  冯铁建  潘鹏  刘惠 《中国热带医学》2009,9(10):2026-2026,2046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知晓率及异性性行为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成立彩虹工作组,开展外展服务,知情同意原则下,填写调查问卷。结果共调查458例,双性恋占42.6%;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风险感知认识薄弱;最近一年曾经和女性发生性行为的比例达26.6%,和自己的配偶或固定女友发生性行为时,多数不用或从来不用安全套的比例较高,与之相反,和不固定非商业性女性或女性性工作者发生性行为时,每次用或多数用安全套的比例较高。结论相当比例的男男性行为者具有双性性行为,起着HIV传播的桥梁作用,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9.
王辉  胡志  肖永康  陈任  秦侠 《安徽医学》2012,33(3):338-340
目的了解安徽省MMT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实际情况,为制定MMT人群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安徽省5个市的7个美沙酮门诊中正在接受维持治疗的全部人群进行现场调查。结果艾滋病防治知识14个问题平均知晓率为86.1%,其中"共用注射器可以传播艾滋病"知晓率最高,为96.7%;"无偿献血不能传播艾滋病"知晓率最低,为54.6%。认为有必要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占81.8%,愿意与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继续交往的占44.1%,允许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继续工作的占67.3%。调查对象最近一次性生活使用安全套的占32.0%,最近1年内做过自愿咨询检测的298人,占65.4%。结论 MMT人群是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需要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减少其高危行为的发生和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歧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开展对大学生艾滋病预防及干预模式研究。方法对成都地区4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高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治 KAP 现状”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都地区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88.7%),医药与非医药类专业学生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防医学专业知晓率达92.3%,显著高于其他专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成都地区大学生对待艾滋病的态度整体倾向积极,但不同群体间有差异。结论关注大学生复杂心理因素,重视健康教育特别是性教育在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应加强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性爱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