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2007-2010年河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乙脑监测管理系统信息、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07-2010年共报告乙脑86例,平均发病率0.031/10万,死亡3例,死亡率0.001/10万。病例散发且相对集中在河北东南部地区的衡水、邯郸和邢台;呈明显的夏秋季流行高峰,发病多为15岁以下儿童,占病例总数的63.95%;有免疫史的占20.63%,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占79.37%。结论河北省乙脑流行特征符合乙脑的一般流行规律。建议加强乙脑流行病学监测及提高实验室诊断水平,实施以乙脑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尤其是加强对高发地区和15岁以下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种,防控我省乙脑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龙海市1987-200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的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科学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资料。结果龙海市1987-2009年共报告44例乙脑病例,年平均发病率0.238/10万,死亡率0.012/10万,发病呈散在发生。结论免疫空白致乙脑病例的发病波动。加强儿童入学入托查验接种,及时消除免疫空白,同时强化流动人口及计划外人口的预防接种管理,增强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广西乙脑流行趋势和特征,掌握其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回顾性统计广西全区1960-2010年乙脑疫情资料.结果 1960-2010年全区共发生乙脑65 384例,死亡11 875例,年均发病率为3.38/10万,年均死亡率为0.61/10万,病死率为18.16%;发病流行以1960年代和1970年代为重,年均发病率分别为8.59/10万和9.24/10万,20世纪70年代以后广西开始持续推广使用乙脑疫苗,包括流行季节前突击接种和纳入免疫规划管理,1980-2000年代的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75/10万,1.34/10万,0.44/10万;全区所有县和市辖区都有病例发生,但病例主要集中于桂西北、桂南和桂东地区,这些地区为乙脑的高发区;发病主要集中于5-9月份;患者以0~14岁农村散居儿童为主.结论 广西乙脑发病流行呈下降趋势,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发病主要集中在低年龄儿童;经过持续多年的乙脑疫苗突击接种和纳入免疫规划管理,广西乙脑防控已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泉州市1963-200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乙脑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泉州市1963-2009年乙脑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自2005年起山区县发病率高于沿海县;1990-2009年发病高峰季节前移1个月;2005-2009年10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比往年下降50%;调查的乙脑病例中无免疫史的占50%。结论泉州市乙脑发病率从60年代的34.93/10万下降至目前的0.08/10万,表明乙脑预防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继续提高乙脑疫苗的接种率,开展乙脑病例监测,在流动人口聚集地、边远山区、免疫规划薄弱的乡镇进行重点控制是有效预防乙脑的发生和流行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宜宾市近5年来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特征,为乙脑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乙脑专报系统监测的乙脑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乙脑早期血清Igm抗体和脑脊液Igm抗体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 宜宾市2006-2010年共报告确诊乙脑病例 209例,死亡5例,年发病率在0.52-1.32/10万之间,年病死率在0-5.56%之间.病例呈高度散发状态,无明显聚集性,10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92.75%,农村为主,男性比女性多,7-8月为发病高~峰.结论 乙脑疫苗注射为有效防治途径,宜宾市应加强乙脑疫苗接种工作,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的儿童和流动儿童.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宁波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趋势,为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86-2006年宁波市疫情资料和乙脑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86-2006年共报告875例乙脑病例,死亡4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75/10万,年平均死亡率0.04/10万,年平均病死率为5.14%,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近年来有所回升。发病主要集中在慈溪市、象山县和宁海县;发病主要以10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占80.11%(701/875),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65:1;2005-2006年流动儿童发病63例,占同期总病例数的92.65%(63/68);乙脑发病时间在5-10月份,高峰期在7-8月份。结论乙脑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乙脑预防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乙脑预防控制策略仍应采取免疫接种、健康教育及媒介控制等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洛阳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探讨控制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9年洛阳市共报告乙脑病例288例,死亡40例;发病率为0.30/10万~1.81/10万,死亡率为0/10万~0.34/10万,病死率为0.00%~18.97%。乙脑发病集中在6~9月,8月为高峰期。病例散发,15岁以上发病占52.4%,病例以农民为主,青壮年病死率为57.5%。无乙脑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占86.1%。结论乙脑预防控制策略应采取以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措施,积极探讨成人乙脑疫苗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近10年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州市2001-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广州市10年来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41885例,平均发病率为53.51/10万。全年发病高峰为5-7月,占病例总数38.02%。发病年龄以0~14岁为主(83.94%),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发病超过86%。发病地区集中在流动人口较多区县。结论广州市腮腺炎发病水平较高,应提高疫苗免疫覆盖率、加强流动人口儿童免疫管理、进一步落实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甘肃省长江流域2005-200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现况分析方法,对2005-2009年甘肃省长江流域乙脑报告病例进行分析,采用ELISA法检测病人早期血清乙脑IgM抗体。结果 2005-2009年甘肃省长江流域共报告乙脑病例197例,死亡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44/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8月份,占全部病例的71.07%(140例)。其中2006年报告乙脑病例79例,发病率为2.90/10万。15岁以下的病例占全部病例数的66.50%(131例)。职业分布以学生最多占32.99%,其次是农民、散居儿童,分别占28.93%、26.40%。检测病人血清43份,乙脑IgM抗体阳性33份,阳性率76.74%。结论甘肃省长江流域地区乙脑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发病率有所波动,长江流域地区乙脑的威胁仍然存在,应继续加强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靖西县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监测结果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乙脑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7-2008年靖西县乙型脑炎病例个案调查和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统计分析。结果靖西县1997-2008年共发生乙脑病人125例,死亡9例,年均发病率为1.80/10万,病死率7.20%,乙脑发病季节高峰周期性明显,每隔3-5年出现一次小流行高峰,2003年乙脑发病率高达4.48/10万,以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88.80%病例为<8岁儿童,发病者多为农村散居儿童和外来流动人口散居儿童。乙脑的发生流行与未接种乙脑疫苗,造成人群免疫水平低,易感人群积累有关。结论乙脑流行与地理环境、气候因素、气象条件、人群暴露等因素有关。因此,加强乙脑疫情监测预警,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准确性。广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提高重点人群乙脑疫苗接种率,做好防蚊灭蚊,加强个人防护,清除蚊虫孳生地等综合性防制措施,是预防控制乙脑发生和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分析广西2008~20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特征,评价乙脑防控措施效果,为制定今后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乙脑疫情数据、采取的防控措施和效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8~2012年广西共报告乙脑病例430例,死亡18例,报告发病率为0.11—0.28/10万,死亡率为0.00~0.01/10万,病死率为0.00%~5.88%。每年仍以5。8月份为流行季节,以儿童发病为主,主要是10岁以下儿童,占总发病数的90.23%。近5年来广西乙脑主要防控措施:一是2008年乙脑疫苗实施扩大免疫后,广大适龄儿童乙脑疫苗接种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二是每年对预测甄别出的重点地区开展乙脑疫苗应急接种或查漏补种为主的防治措施;三是加强乙脑相关病例的监测和报告,尤其以加强乙脑实验室监测工作为重点。与前5年(2003~2007年)相比发病总数下降了67.77%。结论在加强乙脑常规免疫接种和监测基础上,每年继续对重点地区预测甄别并落实乙脑疫苗应急接种或查漏补种对控制乙脑流行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许昌市2007—2017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免疫接种、诊断与治疗、临床分型与愈后,以及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7年许昌市累计报告流行性乙型脑炎4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09/10万。年报告发病率波动于0.00/10万~0.21/10万之间,并于2009和2010年、2016年出现两个发病率高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病例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97.50%),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95.00%),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65.00%)。时间分布在7—10月,8月为发病最高峰(55.00%),有严格的季节性。调查发现,许昌市历年常规免疫接种率均未达到100.00%,且有2.50%病例完成乙脑疫苗全程接种后发病,存在免疫空白和免疫失败情况。本地诊断率低(仅5.00%),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较长,M(P25-P75)为5.5(4~9) d。临床愈后不佳,病死率为2.50%,后遗症发生率为35.00%。结论 近年来,许昌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维持在较低报告发病率水平。但仍存在免疫空白和免疫失败、重症和极重症病例构成比高、临床后果严重、本地医疗机构诊断率低和病人发病与诊断时间间隔较长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防蚊灭蚊、环境治理、健康教育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减少乙脑疫情的发生和流行,提高及时诊断率和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广西1990~200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广西1990—200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动态变化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探索经济有效的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1990~2008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的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990~2008年共报告乙脑病例7973例,死亡608例,年均发病率为0.93/10万,年均病死率为7.63%;乙脑报告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个别年份波动较大,病例主要集中在河池、玉林、百色、贵港、钦州等市,发病季节性明显,5~8月份为流行季节,以〈15岁儿童发病为主,无向大年龄移位趋势。结论广西乙脑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乙脑预防控制取得显著成效,但个别年份发病率波动较大,仍存在局部暴发流行的隐患,今后几年应采取疫苗取常规免疫和季节性突击接种相结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西20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的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2年广西共报告乙脑病例71例,死亡4例,发病率为0.15/10万,死亡率为0.01/10万,病死率为5.63%;广西乙脑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目前疫情呈高度散发状态。病例主要集中在河池、玉林、贵港、南宁和来宾等市,发病季节性明显,5—8月为流行季节,以10岁以下年龄组儿童发病为主,无向大年龄移位趋势。结论广西乙脑发病总体控制在历史较低水平,但仍存在局部暴发流行的隐患,今后要继续采取疫苗常规免疫和季节性突击接种相结合的措施,确保在8月龄-10岁儿童问形成较高的免疫覆盖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梅州市乙型脑炎流行特征,为乙型脑炎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ELISA检测方法对梅州市2003~2011年乙脑病例检测和分析.结果 2003~2011年梅州市五华等6县区共发生乙脑病例102例.流行高峰为6月份.最小年龄8个月,最大年龄13岁,以6~10岁(59.80%)为多见.发病地区以五华县68例(66.67%)为主.临床表现以高热、嗜睡、昏迷、抽搐和锥体受损为主.结论 梅州市乙脑发病呈高度散发(除2003年外),有严格的季节性和年龄特征,儿童对乙脑无免疫力是引起发病的根本原因,乙脑疫苗的及时接种是预防乙脑发病的最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6.
陈晓 《中国热带医学》2013,(10):1236-1238
摘要:目的了解广西玉林市活动性肺结核流行现状。方法根据2002年以来玉林市结核病防治机构初诊病人登记、结核病人登记、季报表、月报表、结核病网络专报系统对玉林市2002~2010年活动性肺结核流行状况进行分析。结果玉林市2002—2010年共登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30950例,年均活动性肺结核登记率为55.58/10万;其中共登记新涂阳病人12159例,年均新涂阳登记率为21.83/10万;复治涂阳病人共1568例,年均复治涂阳病人登记率为2.82/10万;活动性发病率由2006年的75.66%下降到2010年的51.87%;复治涂阳病人年登记率由2006年的33.27%下降到2010年的1.62%。全年均有发病,3月发病最多,1月份发病最少。男性比女性多发,发病主要是农民,各县发病平均。结论玉林市结核病防治工作成效显著,今后应加强农村的结核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脑水肿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0月~2010年5月住院治疗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脑水肿的10例患儿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并与23例未并发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本研究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33例,有脑水肿表现10例,发生率为30.3%。与未发生脑水肿同等程度的酮症酸中毒患儿相比较,并发脑水肿患儿酸中毒更为严重,在治疗期间血钠上升缓慢并伴有持续低钠血症,尿素氮水平升高。10例患儿中有3例应用碳酸氢盐治疗,用量大于未并发组。结论糖尿病患儿并发酮症酸中毒易发生脑水肿。严重酸中毒、血钠上升缓慢或持续低钠血症、血尿素氮升高及碳酸氢盐的使用有可能增加脑水肿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establish the contemporary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Japanese encephalitis (JE) in Guizhou Province.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National Notifiable Disease Reporting System (NNDRS) data from 1971 through 2009,was conducted to ascertain the geographical,seasonal,and age distributions of JE incidence in Guizhou Province,China.Results A total of 68 425 JE cases were reported in Guizhou from 1971-2009.The JE cases occurred sporadically in all 9 prefectures of Guizhou,mostly among residents of rural areas.Seasonal distribution of JE remained consistent over the period from 1971-2009 with the main transmission season starting from June to September and peaking in August.JE occurred mainly in children under the age of 15 years with peak incidence in the 0-6-year age group.Pearson's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JE vaccine distribution ha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JE incidence rates during 1971-2009 (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0.475,P<0.01).Conclusion Over the period of 1971-2009,the JE incidence rate had declined dramatically in terms of geographical and age distributions due to JE vaccination to children at ris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