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同时给予抗病毒、抗感染、呼吸机相关护理、心理支持、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及护理。结果无创正压通气后2例缺氧症状得到改善,1例缺氧症状无缓解,改由经口气管插管辅助机械通气。结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做好呼吸机相关护理和心理疏导、营养支持等护理,可保障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的有效落实,提升患者血氧饱和度,使患者缺氧症状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防治经验,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并发CMV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13例均在肾移植术后2~6个月发病,均以发热、干咳起病,胸片检查均有间质性肺炎改变。13例患者中,血CMVPP65抗原阳性9例。治疗措施包括早期抗病毒治疗、撤减免疫抑制剂用量、适时使用机械通气、加强全身支持治疗等。结果:13例患者中,治愈8例(61.5%),好转3例(23.1%),死亡2例。7例术后使用更昔洛韦预防CMV感染的患者,治愈4例,好转2例,死亡1例。结论:肾移植术后加强CMV检测有利于CMV肺炎的早期诊断。术后积极预防CMV感染,早期采取以抗病毒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肺保护性通气(LPSV)对开胸手术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37例术前无其他合并症、手术顺利而术后发生ARDS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同步间歇性指令呼吸(SIMV)+压力支持模式(PSV)+呼气末正压(PEEP)或双水平气道压通气(BiPAP)],并根据通气模式的不同分为常规通气组(CMV组,20例)和肺保护性通气组(LPSV组,17例),记录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24h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氧合指数(PaO2/FiO2)、气道平台压(Pplat)、吸入峰值压(PIP)、PEEP及机械通气时间、气压伤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LPSV组机械通气时间、气压伤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7.3d、5.9%和29.4%,而CMV组为17.6d、15.0%和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PSV组的气道压,包括PIP和Pplat显著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1,0.031).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PaO2/Fi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SV可明显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降低了病死率,是开胸手术后ARDS患者的一种有效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面)罩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入选病例23例,采用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同时使用常规治疗,对治疗前后病人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辅助治疗COPD合并慢性呼衰具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在心脏外科术后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44例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术后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脱机困难,将其分为两组:序贯治疗组,23例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方式行机械通气,待患者呼吸循环状态稳定后拔除气管插管,改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支持通气方式并撤机;对照组,21例患者,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方式撤机.对照分析两组病例的通气、氧合指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总的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是(2.3±0.8)d和(7.3±0.5)d,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是(4.2±0.5)d和(7.3±0.5)d,住ICU时间分别为(6.5±0.9)d和(10.3±0.4)d,呼吸机相关肺炎分别为6例(26.1%)和12例(57.1%),两组患者中,治疗组有2例患者二次插管(8.7%),而对照组有3例患者二次插管(14.3%).结论 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如果存在脱机困难,可采用早期拔管,改用经鼻面罩呼吸机正压通气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总结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12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前及治疗2 h后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无1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认为在机械通气尤其是无创机械通气的过程中,有效的心理护理及正确的指导,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及基础护理等措施,对提高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患者的治愈率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发病特点及诊治方案。方法:回顾分析9例肾移植术后并发CMV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6例,2例有效好转,但后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1例无效而死亡.结论:肾移植术后3~6个月为CMV感染易感期,术前,术后加强CMVPP65抗原及CMVIgM监测对CMV肺炎的预防及早期诊断有帮助。尽早诊断、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剂、早期足量长疗程抗病毒治疗、加强营养、适时机械辅助砰吸的综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膜氧合救治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美国百特公司BM-25床边血液净化仪,宁波亚泰公司FDMO-08中空纤维膜式氧合器,对1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合并ARDS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结果:10例患者中,6例好转,4例死亡.治疗前后患者的低氧血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前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体外膜氧合(ECMO)能迅速、有效提高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ARDS患者的血氧浓度,提高SAP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总结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12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前及治疗2h后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无1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认为在机械通气尤其是无创机械通气的过程中,有效的心理护理及正确的指导,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及基础护理等措施,对提高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患者的治愈率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低氧血症患者的护理.方法:我院急诊急性左心衰合并低氧血症患者46例,采用经口鼻面罩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进行持续正压通气,使用时向病人做好解释,正确选择呼吸机通气模式和参数,正确使用面罩,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做血气分析.结果:46例中42例病人明显改善了病情,4例病人由于病情恶化,改有创通气.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低氧血症,可改善心功能,减轻肺水肿,迅速提高动脉血氧含量,纠正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引起的低氧血症,提高急性左心衰竭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总结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在胸部手术后老年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 选择2015年1月到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30例老年胸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患者术后接受常规呼吸治疗(对照组)15例术后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3.3%明显小于B组患者的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时PaCO2、PaO2、HR、呼吸以及MBP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3 d两组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一般健康以及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P<0.05)。结论 老年胸部外科手术后需要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有利于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04年5月期间8例肝移植患者术后出现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均给予更昔洛韦5mg/kg静脉滴注,2次/d;减少他克莫司(FK506)或环孢素A(CsA)1/3~1/2的用量,停用霉酚酸酯(MMF)和泼尼松;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加强支持治疗。结果8例患者中5例痊愈,3例死亡。无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结论胸部X线、CT检查及临床表现是早期诊断的关键。抗巨细胞病毒治疗、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及有效的营养支持均是改善肝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3.
高建  姜伟  刘彦斌  禹猛  杨其顺 《器官移植》2013,4(5):299-303
目的探讨呼吸机辅助呼吸对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 4例患者中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50岁。除给予常规治疗外,使用纽邦E360呼吸机给予辅助呼吸。有创通气2例,无创通气2例。有创通气采用同步间歇指令+压力支持通气模式;无创通气采用压力支持通气加呼吸末正压通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注意气管插管深度、气囊状态、面罩漏气程度等,及时给予调整呼吸机参数。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患者全身状况得到改善,体温正常,营养状态改善,导致呼吸衰竭的原发病因已解除或得到控制,肺部分泌物减少,呼吸肌力恢复较好,血液循环状态稳定后,从逐渐撤机过渡到完全撤机。结果 4例患者经治疗后,3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3例痊愈患者的通气时间平均为15 d,其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呼吸频率、心率均较通气前明显改善。在机械通气过程中,1例发生气胸,经予胸腔闭式引流后治愈。1例死亡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癌等病史,有延误诊治史。结论经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肾移植术后口服伐昔洛韦预防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服伐昔洛韦(valaciclovir)预防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性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121例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供、受者血清CMV-IgG均为阳性(D+R+组)肾移植63例,供者血清CMV-IgG阳性、受者血清CMV-IgG阴性(D+R-组)肾移植58例。上述两组受者随机再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口服伐昔洛韦,对照组不给予抗病毒药物。观察肾移植术后1年内CMV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预防组的受者对口服伐昔洛韦有良好的耐受性。预防组CMV性肺炎发生率为8.06%,对照组为22.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供者血清CMV-IgG阳性、受者血清CMV-IgG阴性或供、受者血清CMV-IgG均为阳性的肾移植,受者预防性口服伐昔洛韦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术后CMV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D4+T淋巴细胞ATP含量检测在肾移植术后并发巨细胞病毒(CMV)肺炎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 以187例首次肾移植受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术后30、60、90和180d,发生CMV肺炎时,以及治疗4周后采集受者外周血,应用ImmuKnowTM免疫细胞功能测定试剂盒检测CD4+T淋巴细胞内ATP含量.采用方差分析对不同检测时间点及术后有无并发CMV肺炎者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ATP含量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Spearman秩和检测对ATP含量与感染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187例受者中发生CMV肺炎17例,发生率为9.1 %(17/187),发生时间为术后(2.8±1.2)个月.术后所有时间点CD4+T淋巴细胞ATP含量均明显低于术前(P<0.01),ATP含量在术后90d时达最低点,与术后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CMV肺炎者术前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ATP含量为(376±182) μmol/L,术后30和90 d分别为(283±146) μmol/L和(196±112) μmol/L,发生CMV肺炎时和治疗4周后分别为(145士102)μmol/L和(236±117) μmol/l,发生CMV肺炎时ATP含量与其他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CD4+T淋巴细胞内ATP含量降低与CMV肺炎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0.5106,P<0.01).结论 肾移植后测定受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ATP含量,可反映受者的细胞免疫状态及判断CMV肺炎的严重程度和临床预后,并可指导CMV肺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间质性肺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肾移植患者术后并发间质性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血巨细胞病毒DNA阳性,4例血巨细胞病毒IgM阳性,2例找到卡氏肺孢子虫病体。经过综合治疗,12例痊愈,3例死于ARDS。结论:肾移植术后并发间质性肺炎病情凶险,寻找病原体是关键。在病原体确定前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治疗,找到病原体后改为降阶梯性治疗,撤减免疫抑制剂,使用免疫增强剂,加用甲基泼尼松龙,纠正低氧血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肝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ang GS  Li H  Chen GH  Lu MQ  Yang Y  Cai CJ  Xu C  Yi SH  Yi HM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3):1512-1515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例肝移植术后CMV肺炎病例。CMV肺炎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肺部x线检查和病原学检查。5例患者均接受以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CMV肺炎的临床表现呈非特异性。其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心率增快、疲乏、低氧血症和白细胞减少等。肺部x线检查显示问质性肺炎。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CMV抗原或抗体。4例治愈,1例死亡。治愈率为80%,死亡率为20%。结论肝移植术后CMV肺炎的临床表现呈非特异性,其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肺部X线检查及病原学检查,采取以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为主的综合治疗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Today,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are commonly treated with non-invasive 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 supporting spontaneous breathing. However, in conformity with previous clinical routine, many post-polio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are still treated with invasive (i.e. via a tracheostomy) controll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MV).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vasive 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 on the work of breathing compared with that during the patients' ordinary CMV and spontaneous breathing without mechanical support. METHODS: Nine post-polio patients on invasive (tracheostomy) nocturnal CMV were investigated. Work of breathing was analysed by assessing differences in oxygen consumption (VO2) using indirect calorimetry. Hereby, the oxygen cost of breathing during the various ventilatory modes could be estimated and related to one another. Data on energy expenditure were also obtained. RESULTS: The oxygen cost of breathing decreased by approximately 15% during 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 compared with CMV and spontaneous breathing.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predicted (Harris-Benedict equation) and measured energy expenditure. CONCLUSION: Invasive 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 reduces the oxygen cost of breathing in long-standing tracheostomized post-polio patients, compared with CMV. Furthermore, the Harris-Benedict equation provides a reasonable prediction of energy expenditure in this group of patients.  相似文献   

19.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诊疗策略。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4年3月我院218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临床症状,共有57例(26%)诊断为CMV感染,24例(11%)进展为CMV肺炎,给予调整免疫抑制剂、抗感染、支持、对症处理。结果17例治愈,死亡7例。结论CMV感染应积极预防,并坚持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