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7 毫秒
1.
目的 针对重症病人常见的复合酸碱失衡进行正确分析应用.方法 结合临床病情,应用动脉分析的数据,酸碱失衡预计公式计算等方法,预测酸碱失衡类型.结果 360例中二重型酸碱失衡259例(72%),三重型酸碱失衡90例(25%),四重型酸碱失衡11例(3%).结论 对酸碱失衡正确判断及早防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瑞玲 《微创医学》2001,20(2):151-152
目的 了解死于肺心病的病人住院期间酸碱失衡类型的改变,以正确防治肺心病的酸碱失衡。方法 测定45例肺心病住院病人入院时和死亡前24小时内酸碱失衡情况,并比较入院时与死亡前酸碱失衡类型的构成与变化。结果 入院时与死亡前酸碱失衡发生率分别为43例(95.56%)和44例(97.78%),P>0.05。但死亡前单纯性、二重性和三重性酸碱失衡分别为17例、18例和9例;入院时则分别31例、8例和4例(P<0.05)。10例由入院时无酸碱失衡或单纯性酸碱失衡转为二重性酸碱失衡,5例由单纯性或二重性酸碱失衡转为三重性酸碱失衡,2例由二重性转为单纯性酸碱失衡,6例酸碱失衡数目不变,但其类型改变。结论 肺心病病人死亡前混合性酸碱失衡增多,临床医生应注意监测病人的酸碱代谢,及时发现和处理新酌酸碱失衡  相似文献   

3.
李瑞玲 《医学文选》2001,20(2):151-152
目的:了解死于肺心病的病人住院期间酸碱失衡类型的改变,以正确防治肺心病的酸碱失衡,方法:测定45例肺心病住院病人入院时和死亡前24小时内酸碱失衡情况,并比较入院时与死亡前酸碱失衡类型的构成与变化。结果:入院时与死亡前酸碱失衡发生率分别为43例(95.56%)和44例(97.78%),P>0.05,但死亡前单纯性,二重性和三重性酸碱失衡分别为17例,18例和9例,入院时则分别为31例,8例,4例(P<0.05),10例由入院时无酸碱失衡或单纯性酸碱失衡转为二重性酸碱失衡,5例由单纯性或二重性酸碱失衡转为三重性酸碱失衡,2例由二重性转为单纯性酸碱失衡,6例酸碱失衡数目不变,但其类型改变。结论:肺心病病人死亡前混合性酸碱失衡增多,临床医生应注意监测病人的酸碱代谢,及时发现和处理新的酸碱失衡。  相似文献   

4.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三重酸碱失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水秀 《医学文选》2005,24(3):309-311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酸碱失衡类型和三重酸碱失衡(TABD)的临床诊断指标。方法47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同步测定动脉血气和血清电解质。以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阴离子隙(AG)值和潜在HCO3-,进行酸碱失衡类型判断。结果43例患者发生酸碱失衡,其中单纯酸碱失衡28例次,二重酸碱失衡21例次,三重酸碱失衡5例次。所有TABD患者均伴有多脏器衰竭,死亡率远高于其他患者(P<0.01)。结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出现多种类型酸碱失衡,临床诊断TABD必需以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AG值和潜在HCO3-联合才更为可信。  相似文献   

5.
胡水秀 《微创医学》2005,24(3):309-311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酸碱失衡类型和三重酸碱失衡(TABD)的临床诊断指标.方法47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同步测定动脉血气和血清电解质.以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阴离子隙(AG)值和潜在HCO3-,进行酸碱失衡类型判断.结果43例患者发生酸碱失衡,其中单纯酸碱失衡28例次,二重酸碱失衡21例次,三重酸碱失衡5例次.所有TABD患者均伴有多脏器衰竭,死亡率远高于其他患者(P<0.01).结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出现多种类型酸碱失衡,临床诊断TABD必需以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AG值和潜在HCO3-联合才更为可信.  相似文献   

6.
何健峰 《重庆医学》2003,32(4):424-425
目的:本文分析新生儿酸碱平衡紊乱特点及预后,漏诊、误诊原因,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对108例新生儿酸碱失衡者回顾性分析,重新进行正确的酸碱失衡判断,与原诊断比较分析。结果:混合型酸碱失衡45.1%,三重酸碱失衡11.9%。酸碱失衡漏诊率达57%,误诊率达16%,其中混合型酸碱失衡漏诊率达89%,三重酸碱失衡漏诊率达96%。补碱不当占补碱治疗患儿的72.3%。患儿死亡率25.9%,三重型和混合型酸碱失衡死亡率明显高于单纯酸碱失衡。结论:新生儿酸碱失衡以混合型酸碱失衡为主,其中以呼酸合并代酸最常见,易漏诊、误诊而治疗不当,三重型和混合型酸碱失衡预后不好。  相似文献   

7.
由于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潜在HCO3-和高阴离子间隙(AG)等概念应用于酸碱领域,临床上酸碱失衡的判断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使酸碱失衡判断由定性判断变为定量判断。而且重新认识了一些新的酸碱失衡类型,如:混合性  相似文献   

8.
杨恂  高凌云  李世云  刘晓俊 《四川医学》2010,31(12):1727-173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高血糖与否的两组病例酸碱失衡类型,并发症及病死率。方法对比分析66例AECOPD合并高血糖患者(实验组)及80例AECOPD患者(对照组)住院期间的首次动脉血气、电解质检测结果和相关临床资料,判断初次酸碱失衡类型对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发生酸碱失衡63例(95.5%),其中单纯呼吸性酸中毒最多,共38例(57.6%),发生二重酸碱失衡12例(18.2%),三重酸碱失衡3例(4.5%),多有多脏器损害。对照组发生酸碱失衡71例(88.8%),其中单纯呼吸性酸中毒最多,共35例(43.8%),二重酸碱失衡23例(28.8%),三重酸碱失衡7例(8.8%)。两组发生二重酸碱失衡与三重酸碱失衡的比例均有统计学差别(P〈0.05)。两组总病死率分别为10.0%(8/80)和7.8%(5/6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验组发生酸碱失衡的比例高于对照组,酸碱失衡类型都以呼吸性酸中毒最多。但二重酸碱失衡与三重酸碱失衡及两组总病死率的比较发现对照组更高。  相似文献   

9.
钱桂生 《四川医学》1992,13(4):237-238
晚近,临床上由于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潜在HCO_3~-和阴离子隙(Anion Gap,AG)概念应用于酸碱领域,使酸碱失衡的判断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本文主要就酸碱失衡判断进展作一简要阐述。一、酸碱失衡的类型传统认为,酸碱失衡类型仅有呼酸、呼碱、代酸、代碱、呼酸并代碱、呼酸并代酸、呼碱并代碱和呼碱并代酸8型。随着AG和潜在HCO_3~-概念在酸碱失衡领域应用,认为尚有以下5型酸碱失衡存在:①混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349例次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的酸碱测值分析说明:仅用血气值对酸碱失衡还不能作出准确判断,必须结合阴离子隙(AG)测定,才能鉴别复杂多重的酸碱失衡,分析了COPD 酸碱失衡类型过去误判的问题,对 COPD 酸碱失衡类型的分布规律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康峰  易春  赖晓菁  梁希武 《吉林医学》2013,34(10):1834-1836
目的:绘制Hamm酸碱图以指导临床快速准确处理酸碱平衡紊乱。方法:首先利用Hamm公式绘制Hamm酸碱图,并应用Hamm酸碱图对160例患者动脉血气结果进行判断,同时应用代偿公式纯手工计算,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及所花费时间。结果:①应用Hamm酸碱图和纯手工判断单纯性酸碱失衡的一致性,正常为100%,单纯性酸碱失衡为90.5%,二重性酸碱失衡为88.9%,三重性酸碱失衡为82.4%。Kappa一致性检验,两种方法判断结果完全一致(Kappa=0.883,均P<0.01)。②应用Hamm酸碱图对单纯性酸碱失衡42例,二重性酸碱失衡36例,三重性酸碱失衡34例进行判断,所需时间分别为(5.6±0.7)s、(38.5±5.1)s和(40.6±8.7)s,明显少于纯手工计算所需时间的(34.2±3.5)s、(72.4±10.3)s和(92.8±12.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Hamm酸碱图判断酸碱失衡准确、快速、简单。  相似文献   

12.
肝炎后肝硬化酸碱失衡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酸碱失衡的类型、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正确认识肝硬化酸碱失衡的发生规律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2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及电解质资料作为判断酸碱失衡的指标,结合肝功能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①肝炎后肝硬化酸碱失衡的发生率为71.6%(199/278),其中呼碱合并代碱、单纯性呼碱、呼碱合并代酸较为常见,分别占23%、14.7%及11.5%;②呼碱为主酸碱失衡组平均PaO2、平均血清白蛋白浓度及平均血清总蛋白浓度均明显低于无酸碱失衡组(P=0.012,P=0.001,P=0.021),代碱为主酸碱失衡组平均PaO2、平均血清白蛋白浓度、平均血清总蛋白浓度及平均血钾浓度均明显低于无酸碱失衡组(P=0.024,P=0.001,P=0.017,P=0.002),代酸为主酸碱失衡组仅平均PaO2明显低于无酸碱失衡组(P=0.044).结论 ①酸碱失衡是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极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以呼碱合并代碱的发生率最高;②以呼碱为主的酸碱失衡可能与PaO2、血清白蛋白与总蛋白浓度的降低有关,以代碱为主的酸碱失衡可能与PaO2、血清白蛋白与总蛋白浓度以及血钾浓度的降低均有关,以代酸为主的酸碱失衡可能仅与低PaO2有关.  相似文献   

13.
阴离子隙判断肺心病酸碱失衡的临床意义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申香远(柳州545005)随着对肺心病酸碱失衡认识的逐步深化,以及对多重酸碱紊乱的认识,发现阴离子隙(AG)对潜在的代谢性酸中毒及混合性酸碱失衡有诊断价值。笔者对63例慢性肺心病酸碱失衡结合AG进...  相似文献   

14.
<正> 混合性酸碱失衡是指体内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独立的酸碱紊乱。在患病过程中出现混合性酸碱失衡往往暗示:1.病理过程深化,病情复杂化,2.用药不当加剧了原已存在的酸碱紊乱。混合性酸碱失衡的类型,大体上可作如下划分。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时,由于缺氧或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常并发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现概述酸碱失衡的类型和治疗原则。一、判断酸碱失衡的各项指标: pH与[H~+]为判断碱酸度的指标,PaCO_2为判断呼吸性酸碱失衡的指标,看法是一致的。但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小儿多系统器官衰竭 (MSOF)合并混合性酸碱失衡病情危重 ,预后较差。本文根据我院病儿的监床资料分析 ,探讨掌握混合性酸碱失衡的诊断。方法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电解质的测定、血气分析、代尝预计公式和阴离子间隙 (AG)计算 ,综合分析作出酸碱失衡的诊断。结果 :MSOF并发混合性酸碱失衡很常见 (90 % ) ,最多见于新生儿窒息 (43.1% )。MSOF并发混合性酸碱失衡仅以动脉血气分析极易误诊。双重酸碱失衡及三重酸碱失衡病死率分别为 2 4 .1%及 4 4 .4 %。结论 :本文对混合性酸碱失衡的诊断进行了讨论 ,特别强调除血气分析外需要结合原发病 ,治疗措施 ,电解质的变化 ,计算代偿预计公式和AG作出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17.
晚近,由于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潜在HCO-3(potentialBicarbonate)和阴离子隙(AmionGap,AG)概念应用于酸碱领域,使临床上对于酸碱失衡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深化,特别对混合性酸碱失衡认识有了明显提高。本文就混合性酸碱失衡的诊...  相似文献   

18.
付彬 《攀枝花医药》1997,19(1):29-30
肺心病常易并发酸碱失衡.往往以呼吸性酸碱失衡为原发,但常合并代谢性酸碱失衡而呈复合性.其类型随临床病情的发展以及治疗方法和药物的影响又具多变性。所以在肺心病的治疗中.对酸碱失衡的正确诊断和处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酸碱失衡临床的认识.方法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需机械通气者(通气组)80例105例次血气异常的酸碱失衡类型、原因及临床特点等,并与同期无需机械通气者(对照组)220例170例次血气异常相比较.结果通气组酸碱失衡发生率100%,混合型酸碱失衡68.6%,均高于对照组(P<0.01),这与通气组病情重、原因复杂有关.顽固性酸中毒、碱中毒、三重酸碱失衡(TABD)者死亡率高.结论COPD通气组以混合型酸碱失衡为主,注意识别TABD及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注意防止医源性碱中毒.  相似文献   

20.
矽肺254例酸碱失衡的电脑诊断结果分析王殿魁,孟庆云宣化钢铁公司医院(075100)关键词矽肺,酸碱失衡,计算机/诊断1989年11月至1993年4月,我院收集矽肺酸碱失衡患者254例,应用电脑诊断酸碱失衡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