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65例非肿瘤胃切除标本取材观察,发现胃窦部病变明显重于胃体部。胃窦部粘膜浅表性胃炎的检出率为92.3%,肠上皮化生及萎缩性胃炎各为72.3%,不典型增生为76.92%。65例中检出胃溃疡30例(46.15%),胃癌7例(10.8%),其中早期胃癌4例;胃腺瘤1例(1.53%)。本组幽门螺旋菌检出率为67.69%。本文结果支持慢性胃炎可发展为癌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3.
在某些情况及因素影响下,器官的局部区域有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的,称谓“癌前期”病变(见附表)。目前,许多肿瘤尚不能彻底治愈,而器官粘膜早期的异型变较难发现,因此应当重视肿瘤的预防与早期诊断。如消化器官有明确的异型变而需手术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用MNNG溶液(250ug/ml),拌喂普通食物复制家狗胃癌模型的实验结果。在10只狗中,三只诱发了微小胃癌。共发现16个癌灶。分布在胃体和胃底、大小弯,为多发性;组织类型为高分化管状腺癌(9/16),及印戒细胞癌(7/16),位于粘膜内或粘膜下浸润;肉眼类型属Ⅱ_(b-c)型。系统地观察了各种癌前期病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及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研究表明: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非典型腺体增生是重要的癌前期病变,并提出了狗微小胃癌组织发生模式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5.
张元军 《中外医疗》2013,32(2):82+84-82,84
目的进一步比较胃上部癌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胃上部癌120例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手术后的相关对照疗效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手术后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总并发症发生率全胃切除组为21.43%(9/42),近端胃切除组为20.51%(10/7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手术后5年生存率比较,全胃切除组5年生存26例,5年生存率为61.90%;近端胃切除组5年生存43例,5年生存率为55.13%。两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胃上部癌的过程中,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的差异不显著,要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对人肝细胞癌前期病变的新认识(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勤 《中国医刊》2006,41(11):9-10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被列为男性恶性肿瘤的第3位。全世界每年大约56.4万人被诊断为HCC,其中54%发生在中国。多数HCC在发病时已进入进展期,恶性程度高,其5年存活率小于3%。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慢性感染是一种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在江苏启东和广西地区还有毒素(如黄曲霉毒素B,)摄入这一因素同时存在。我国HBV表面抗原携带者在1.3亿左右,这还不包括相当数量的隐匿型HBV感染者…。因此,尽快阐明HCC前期病变,从而建立起针对这些高危人群的癌症预防战略是摆在病理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7.
苏勤 《中国医刊》2006,41(12):2-4
4 变异肝细胞病灶(foci of altered hepatocytes, FAH)和结节(nodules of altered hepatocytes, NAH)   FAH 是指由细胞学和细胞化学表型明显变异的成熟肝细胞组成的局部病灶.这种病灶最先在给与亚硝胺类致癌剂的大鼠肝脏内被发现,后来相继在包括大鼠、小鼠、土拨鼠、火鸡、鱼类以及转基因小鼠等几种动物模型中发现,在化学致癌物、放射线及致癌病毒诱发的肝癌发生早期出现.大量的证据表明,FAH可演变为肝细胞腺瘤和HCC[16].实际上,FAH早已被用作评价药品致癌性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8.
大细胞癌是恶性度颇高的原发性肺癌。从1951年Patton(1)提出之后在各报告中,其发病率相差甚大。国内报告其发生率较低1.1~2.8%(21~23)。美国Yesner(2)报告189例原发性肺癌尸检例中,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收集了106例残胃粘膜及残胃标本,其中残胃癌与残胃再发癌9例,通过对残胃粘膜术后不同时期残胃癌癌旁粘膜及各年龄阶段残胃粘膜病变的观察,初步探讨了残胃癌的组织发生。发现残胃粘膜中比较常见的病变有: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胃腺囊、不典型增生、粘液腺化生。通过上述观察,我们认为:残胃粘膜由于内环境的改变,上述病变出现得早且发生率较高。因有害因子对胃粘膜作用加强,残胃粘膜易出现一些结构不良和异型腺体,致残胃粘膜生癌率增高,且癌变机率随术后时间延长及年龄增长而增高。对胃切除时间较久,年龄较大者,尤其是出现中、重度胃粘膜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及重度胃腺囊时,应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54倒手术切除胃癌标本的癌旁粘膜的病理形态学观察,见到多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肠上皮化生,而肠化与不典型增生和癌均可见到移行表现。结合组化分析,认为大肠型肠化与癌的关系最为密切,重皮肠化可能与胃癌发生相关,对此类病例,有必要进行追踪检查。  相似文献   

11.
李娜  五谯朗  孟练  吴静  高学蓉  李嘉蓉  兰斌 《西部医学》2011,23(6):1127-1129
目的评价自制胃B超显像剂在胃内各区的显像效果。方法单中心随机双盲对照实验,样本36例,行同组前后对照实验,破盲后对超声显像结果对照产生积分,统计学处理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制"胃B超显像液"对胃粘膜显像效果不具有优越性,应对组方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2.
对28例患者在心内放置2~8年的生物瓣置换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学分析,其中牛心包瓣20例,猪主动脉辦7例,硬脑膜辦1例。在28例置换的生物辦中,25例发生不同程度的撕裂;6例瓣叶增厚;12例有不同程度钙化,病变累及一个或数个瓣叶;4例瓣叶基部或中央穿孔,但均不伴有赘生物形成;10例瓣叶內有炎症反应,3例出现异物巨细胞,2例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28例中均未见生物辦上血栓形成。 生物瓣置换后的功能失效,除瓣膜退行性变外,瓣叶局部所受到的血液动力学因素的不同,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生物瓣的退行性变与免疫排导反应有关,但炎症和异物反应亦起重要作用。生物瓣钙化与瓣膜置换术后的病程长短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3.
王刚 《吉林医学》2012,33(9):1809
目的:探讨胃部分切除手术(PPG)对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采用胃部分切除手术(PPG)治疗早期胃癌患者作为PPG组,采用远端胃切除手术(Distal gastrectomy,DG)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66例作为DG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PPG患者的胃排空功能及45 min和60 min的胆囊收缩功能明显优于DG组,但术后的BMI指数明显高于DG组,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PG治疗早期胃癌,不仅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还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15.
胃内窥镜是诊断早期胃癌的重要方法,不但能定性,定位,而且能够确定范围,在外科手术治疗上也有重要意义。但因各型早期胃癌表现形式不同,对一些特殊类型如多发性及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体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1999- 0 2~ 2 0 0 4 - 0 2间收治的胃体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 ,Roux -en -Y式“9”字空肠襻代胃术 16例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 16例无手术死亡 ,食管空肠吻合口瘘 1例 ,术后近期均恢复良好 ,术后 6个月体重增加 9例 ,无明显变化 3例 ,下降 4例。结论 本术式操作相对简单、安全 ,容易掌握实施 ,并发症少 ,能够代替胃的储存功能和营养功能。  相似文献   

17.
应用丫-谷氨酰转肽酶-甲胎蛋白(GGT-AFP)双染色法对F_(344)大鼠癌前期病变组织中GGT,AFP的产生细胞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透明细胞结节、嗜酸性细胞结节GGT阳性,AFP阴性;嗜碱性细胞结节GGT阴性,部分结节AFP阳性;不典型增生细胞两者均阴性.提示增生结节及肝癌来源于小肝细胞及散在的AFP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我院(1963-1979年)外科切除、病理证实并随访五年以上的胃癌共46例。全组五年存活率为19.6%。复查全部病理切片,重点观察癌周淋巴-浆细胞反应。结果表明,胃癌患者生存期随着不同程度RLP反应增强而增高,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手术方式比较以胃大部术者生存期最长(P<0.05)。  相似文献   

19.
<正> 儿童时期,胸腺对免疫反应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某些疾病过程中,胸腺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使以臻发育完善的胸腺提早发生退化,导致胸腺功能障碍,影响预后、本文对180例12岁以下小儿,(包括围产儿),尸检胸腺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材料与方法在我院尸检资料中选择12岁以下130例,其中男性93例,女性87例围产儿73例(占40.56%),~1岁以内52列(占23.86%),~2岁16例(占8.89%),~6岁19例(占10.56%),~12岁20例(占11.11%)。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胸腺小叶的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标本切缘组织的细胞生物学特性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FACS- 420 型流式细胞仪对33 例切缘组织,10 例主体癌和5 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的DNA 含量(DI)和增殖指数(PI) 进行了定量测定,并与患者的术后生存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切距( 主体癌上缘与上切缘之间的距离)< 5cm 的切缘,不典型增生性切缘及癌残留切缘的PI值显著高于≥5cm 切缘和正常粘膜;而且5 年生存率也显著低于≥5cm 切缘的患者。尤其有意义的是,12 例< 5cm 的切缘组织中,有2 例异倍体出现,9 例PI> 20% 。另一个发现是,切缘残留癌的DI显著低于相应的主体癌。结论 ①检测切缘DNA 含量和PI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②切缘残留癌的增殖活性低于主体癌,这将为术后早期治疗残留癌及预防复发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