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某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MRSA检出率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2013年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医院感染MRSA检出率,并统计其数理相关关系;数据录入EXCEL数据库后,采用SAS8.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结果 2012-2013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及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别从78.2、49.2分别下降至39.4和22.8,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从约25.0%提高至>60.0%,医院感染MRSA检出率从55.2%持续下降至28.0%;医院感染病例中MRSA检出率与同期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24、0.784,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规范抗菌药物使用,落实多药耐药菌隔离措施特别是手卫生措施,积极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能有效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ATP荧光检测技术检测医务人员手机表面细菌含量。方法随机抽取某院内科、外科、医技、行政科室医务人员各50名,应用ATP荧光检测仪对其手机表面细菌含量进行现场检测,同时记录相关信息。结果共检测200台手机,33台手机表面检测合格,合格率为16.50%。不同科室医务人员、不同消毒情况手机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46、10.24,均P0.01);手机不同类型、不同使用年限、不同保护方式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7、1.87、0.25,均P0.05)。结论医务人员手机细菌含量合格率低,建议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定期对手机擦拭消毒,以降低手机表面细菌量。  相似文献   

3.
医务人员手卫生与洗手依从性现状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现状,研究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关系,从而制定手卫生管理对策。方法随机抽查8个临床科室部分医务人员手污染现状,研究医务人员手携带病原菌的种类及性质,分析其污染因素。结果医务人员工作过程中手细菌携带率为100.0%,洗手后细菌携带率为30.4%;携带的主要细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产碱假单胞菌、变形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等。结论医务人员手部污染是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必须强化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理念教育,重视手卫生的监督管理,提高对洗手的认知性和依从性,才能有效预防与控制由手传播的医院内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4.
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通过对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寻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问卷并结合现场观察手卫生过程和采样的方法对医务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洗手频率、洗手方法、干手方法、影响手卫生执行的相关因素、手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洗手前后手的带菌情况等。结果有89.5%的医务人员接受过手卫生知识的培训,有97.6%的医务人员认为洗手可以减少医院感染,有1.1%的医务人员认为手卫生对临床治疗结果无影响;洗手前手部细菌总数平均为54.327 CFU/cm2,但洗手后手部带菌量明显减少,手部细菌总数平均为8.520 CFU/cm2(P0.001);无菌操作组洗手前后手部细菌总数均低于总体水平(P0.05),其余组与总体间洗手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护士掌握正确洗手方法和洗手合格率明显高于医师(P0.01)。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存在着不重视手卫生和不规范洗手问题,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因手接触而引起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台州医院高压氧舱医务人员洗手规范、手卫生检测与院内感染关系。方法:抽取高压氧舱工作人员、卫生员、护工共160人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80人,一组按照本人平时洗手习惯,对洗手时间、步骤、范围无明确规定,作为对照组;另一组由医务人员进行培训、示范按要求规范洗手,作为实验组,两组洗手后擦干,行细菌检测。结果:按规定高压氧舱医务人员手指皮肤细菌检出率≤10cfu/cm2,25例对照组手部细菌培养合格率为14例,占56%(14/25),不合格44%(11/25)。按六步洗手法操作细菌培养合格率为100%。结果:医院感染与医护人员的手携带的细菌量密切相关,通过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切断传播途径,是医院感染控制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西安市市管医疗机构检验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方法对西安市市管所有医疗机构检验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进行随机现场采样监测。结果 2015年共采集西安市80所医疗机构检验科医务人员手标本240份,合格127份,合格率为52.92%。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市立直属医院为62.67%,职工医院为55.95%,私立医院为40.74%;综合医疗机构为67.68%,专科医疗机构为42.55%;三级医疗机构为79.63%(43份),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为45.16%(84份),不同类别医疗机构检验科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手卫生不同项目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0.83%、8.33%。各年龄组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03,P0.05),≥50岁年龄组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最高(71.43%),其次为30岁年龄组(67.82%),40~岁组合格率最低(39.66%)。结论西安市市管医疗机构检验科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整体水平偏低,应提高检验科医务人员防护意识,加强手卫生质量监控,严格掌握并执行标准洗手操作规程,进一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管理与医院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和洗手依从性的现状,探讨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关系,制定手卫生的管理对策。方法了解医务人员手污染现状和携带病原菌的种类。结果医务人员工作中细菌携带率为100.0%,洗手后细菌携带率为20.8%;携带的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变形菌属等。结论医务人员手污染是病原菌传播的重要途径,必须重视手卫生的监督管理,提高对洗手的认知性和依从性,才能有效的预防经手传播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山东省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探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措施。[方法]2007年9月-2008年6月采用随机采样的方法对山东省部分医院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进行调查,由省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医务人员手的细菌总数,并对医务人员洗手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007年9月-2008年6月共检测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手160份(外科手、卫生手各80份),合格率分别为21.25%、30.00%(P〉0.05);检测洗手后医务人员手160份(外科手、卫生手各80份),合格率分别为95.00%、71.25%(P〈0.01)。[结论]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临床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和手卫生质量,以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9.
烧伤病区医务人员手污染带菌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烧伤病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现状,为有效预防控制烧伤病区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30名烧伤病区医务人员,对其手进行采样并送细菌培养.结果 受检的30名烧伤病区医务人员手细菌平均菌落数是105.42 CFU/cm~2,个人手最高带菌1093 CFU/cm~2;手部携带菌群以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芽胞、微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为:40.91%、36.36%、13.64%.结论 烧伤病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不容乐观,加强手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是预防与控制烧伤病区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工作人员手机的污染情况,探讨手机定期消毒频率对手机卫生的影响,为降低手机污染途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医院NICU医务人员手机使用现况;采用无菌海绵棒对不同消毒频率的三组工作人员手机采样进行病原菌培养;通过χ2检验分析工作人员手机使用习惯对手机卫生的影响、不同消毒频率对手机卫生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计调查46名工作人员,调查对象全部使用触屏手机,97.83%的工作人员工作时有使用手机的现象,17.39%的人经常使用;13.04%的人在使用完手机后从不进行手卫生,仅有1人(2.17%)每次会进行手卫生;有69.57%的人手机定期清洁的频率为<1次/天;大部分工作人员手机清洁的方式采用一次性消毒湿巾;有15.22%的工作人员会对手机使用一次性保护套;对其中32名工作人员手机进行采样,抽样合格率为34.38%,未分离到致病菌。使用一次性保护套能较好的保持手机相对清洁;不同消毒频率手机卫生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定期对手机进行清洁消毒能够有效地降低手机表面细菌的定植,使用一次性保护套能较好的保持手机相对清洁。  相似文献   

11.
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现状及医院感染管理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2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和洗手依从性的现状,研究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关系,从而制定手卫生的管理对策.方法 调查基层医院手污染情况、检测医务人员的手携带病原菌的种类,分析其原因.结果 医院医务人员工作中洗手前细菌携带率为100.0%,洗手后细菌携带率为36.5%;携带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变形菌属、铜绿假单胞菌、产碱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等.结论 手部污染是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索,必须加强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理念,重视手卫生的监督管理,提高对洗手的认知性和依从性,才能有效的杜绝由手传播的医院内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2.
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影响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相关因素和手卫生现状,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对全市48所一、二、三级医院手卫生设施的配备情况、快速手消毒剂的提供情况进行现场实地察看;对143名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培训情况进行调查;对六步洗手法进行了现场操作考试;对96名医务人员进行了操作前后手卫生情况的暗访。结果手卫生设施的配备不足,快速手消毒剂的提供不够,仅占18.75%;医师掌握六步洗手法仅占12.50%;操作前手卫生依从性为23.96%、操作后手卫生依从性为38.54%。结论完善医院手卫生设施,提供快速手消毒剂,加强手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对手卫生管理力度,才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三甲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致病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调查某三甲医院1 274名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抽取450名医务人员对其手部致病菌及其耐药情况进行采样与检测。结果研究对象中手卫生行为较好者占48.12%;性别、岗位、职称、手卫生培训次数、手卫生目的、手卫生设施是否方便使用、手卫生知识综合得分7个因素不同分组手卫生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洗手前、后手部致病菌携带率分别为9.11%和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洗手前致病菌携带风险是洗手后的3.66倍;手部最主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主要为哌拉西林和复方新诺明,革兰阴性菌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主要为头孢唑林和氨苄西林。结论三甲医院医务人员总体手卫生行为仍不理想,手部带有多种致病菌,且部分细菌耐药严重。  相似文献   

14.
综合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为改进手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按照统一的调查表,采用单盲法,对病房各个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27.47%,且随科室、岗位及接触类型不同而不同;儿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最高为60.20%,护士手卫生依从率最高为32.14%,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后手卫生依从率为36.56%,明显高于接触患者前2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低,医院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地区各级医疗机构手卫生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状况,为进一步提高手卫生培训及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6月期间以问卷的方式,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进行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人员对重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依从性现场观察,记录并填写调查表。结果共调查18所医疗机构,一级、二级、三级机构各6所;三级医院手卫生知识的正确率为56.57%,二级医院为49.23%,一级医院为52.14%;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不同岗位、不同工作年限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掌握无显著差异;三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32.35%,二级医院为24.24%,社区医院手卫生依从率仅为20.66%;医师和护士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27.73%和26.12%;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不同岗位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无显著差异;医务人员在脱手套后不做手卫生的为40.27%,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不更换手套的为51.68%。结论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知识欠缺,手卫生依从率较低,各级医院应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制定可行的干预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及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开展手卫生集束化管理对预防感染的作用,2018年1—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开展常规管理措施,将其作为对照组;2019年1—12月开展集束化管理,将其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依从性、清洗前后手部平均细菌数量、手卫生知识知晓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分别是95.24%、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2,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分别是95.00%、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99,P0.05)。清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医务人员手部平均细菌数量分别是(27.18±6.27)CFU/cm~2、(27.27±6.32)CFU/c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3,P0.05);清洗后观察组医务人员手部平均细菌数量是(6.57±1.80)CFU/cm~2,低于常规组(10.20±2.11)CFU/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96,P0.05)。观察组医务人员自我防护知识、洗手指征以及手卫生概念知晓率分别是97.62%、96.43%、100.00%,高于常规组的72.62%、75.00%、7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24、19.461、18.914,P0.05)。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开展手卫生集束化管理能够提升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以及依从性,减少其手部平均细菌数量,提高对自我防护知识、洗手指征以及手卫生概念知晓程度,发挥一定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国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正确性,为进一步改善手卫生正确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10月-2014年9月采用多中心研究的方式,选取全国47所医院共66个ICU,使用统一的调查表,依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判定,每月对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性进行调查;所有数据录入EXCEL表格,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7所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为83.48%;其中华东地区的手卫生正确率最高89.08%;内科ICU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最高89.05%,其他ICU最低为67.34%;2013年第四季度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最低52.83%,2014年手卫生正确率提升较多且较稳定。结论我国在不同地区、不同ICU类型、不同季度的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存在差异,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性水平仍有可提升的空间,需在重点科室、重点环节加强手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在门诊输液室开展患者参与促进医务人员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活动,获取手卫生的真实数据,为进一步在全院范围内开展该活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感控工作间手机APP,对门诊输液室护士进行四个阶段的手卫生依从性观察。第一阶段无任何干预,第二阶段进行手卫生知识宣教,第三阶段模拟患者参与,第四阶段患者真实参与。并自制《患者参与促进医务人员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意愿调查表》对患者和门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门诊输液室护士四阶段的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21.43%、44.27%、61.48%、82.88%,四阶段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35,P0.01);四阶段的手卫生正确率分别为44.44%、74.14%、81.33%、81.82%,四阶段的手卫生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0,P0.01)。结论患者参与手卫生模式可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此方法简单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民营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状况与影响因素,探讨干预策略,提高医院感染质量。方法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对乐清市民营医院手卫生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手卫生设施合格低,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合格率仅10.53%,手卫生依从性11.1%。结论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民营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医院感染质控中心要积极履行其监督与指导的职责,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基层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并结合现场观察手卫生过程的方法,对312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40.18%,接触患者前的手卫生执行率为31.01%,接触患者后的手卫生执行率为52.84%;护士手卫生执行率为47.78%,医生手卫生执行率为42.09%;妇产科执行率最高为63.89%,检验科最低为18.10%.鲍氏不动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检出最多的致病菌.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较好.六步洗手法较为繁琐、洗手指征掌握不全及工作忙没洗手时间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宁海县基层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较好,但洗手执行率不高,需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