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简单先心病直视手术后不预防性放置外科引流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00例,年龄1~5岁,经胸骨正中切口进行心脏直视手术,右侧心包开窗后不放置引流管关胸。术后观察临床表现以及恢复情况。术后随访一月。结果术后2周随访,4例患儿发现右侧胸腔中~大量积液,其中室间隔缺损2例,房间隔缺损2例,均重新入院,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术。首日引流量为300~800 ml,总引流量为400~1 500 ml,引流时间3~7 d。4例患儿术后1月复查均未再发现心包和胸腔积液。结论儿童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后患儿,通过实施右侧心包开窗,可以不预防性放置外科引流。该技术能够避免外科引流所引起的疼痛及相关并发症,有利于术后护理和康复;能够避免因放置外科引流管所引发的不良医疗事件;能够避免术后急性心包填塞,预防迟发性心包积液可能导致的心包填塞。  相似文献   

2.
胸腔镜心包开窗术对恶性心包积液的治疗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胸腔镜心包开窗术在恶性心包积液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对 2 2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行胸腔镜心包开窗术。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5 5min(4 5~ 110min) ,2 2例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 2 4~ 96h(平均 3 3 .5h)拔胸腔引流管。术后随访 ,无心包积液复发 ,也未发现缩窄性心包炎。结论 胸腔镜心包开窗手术是一个安全的手术方法 ,可以广泛切除心包 ,手术并发症少 ,可作为恶性心包积液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临床资料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我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共102例,其中行心包剥脱术+CABG 2例(1.96%),该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均为70岁,均因"胸闷,憋气,双下肢水肿"入院,间断伴有不稳定心绞痛发作,胸部超声检查均可见双侧胸腔积液,例1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心包积液,并穿刺送病理检查考虑结核性质,患者血压正常,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  相似文献   

4.
目的乳内动脉采备过程中造成的胸膜破损会显著增加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早期胸腔积液的可能。我们对比了不同处理方式对患者术后早期胸腔积液、疼痛程度以及肺功能差异的作用,以期探讨最佳的应对方法。方法 2012年8月至2016年3月连续选取我院行非体外循环旁路移植术取左乳内动脉并出现左侧胸膜破损的300例患者,其中男176例、女124例,年龄(63.1±8.7)岁。术中完成搭桥后,将出现胸膜破损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经剑突组(n=100),分别放置心包引流管及经剑突下左胸腔32号弯引流管各一根;经侧胸壁组(n=100),放置心包引流管一根、经左腋中线第6肋间32号直胸腔引流管一根;关闭胸膜组(n=100),缝闭胸膜破损,放置心包引流管及32号纵膈引流管各一根。拔除气管插管后第1 d及术后第5 d分别测量患者安静状态下及用力咳嗽时的疼痛程度,拔除引流管后检查胸腔积液量,术后第5 d测量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经统计学处理后,对3种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术后总引流量:经侧胸壁组>关闭胸膜组>经剑突组,经侧胸壁组与关闭胸膜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分别与经剑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引流管后出现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者:经剑突组>经侧胸壁组>关闭胸膜组,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气管插管后第1 d患者疼痛程度:经侧胸壁组>经剑突组>关闭胸膜组,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 d疼痛程度、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二氧化碳分压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5 d肺活量(VC)关闭胸膜组与经侧胸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均大于经剑突组(P<0.05)。术后第5 d氧分压(PO_2)关闭胸膜组最高且与经剑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缝闭破损的胸膜、而后仅放置心包加纵隔引流管的方法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降低胸腔积液发生的概率,对患者肺功能的恢复也有优势,可以作为术者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乳内动脉采备过程中造成的胸膜破损会显著增加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早期胸腔积液的可能。我们对比了不同处理方式对患者术后早期胸腔积液、疼痛程度以及肺功能差异的作用,以期探讨最佳的应对方法。方法 2012年8月至2016年3月连续选取我院行非体外循环旁路移植术取左乳内动脉并出现左侧胸膜破损的300例患者,其中男176例、女124例,年龄(63.1±8.7)岁。术中完成搭桥后,将出现胸膜破损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经剑突组(n=100),分别放置心包引流管及经剑突下左胸腔32号弯引流管各一根;经侧胸壁组(n=100),放置心包引流管一根、经左腋中线第6肋间32号直胸腔引流管一根;关闭胸膜组(n=100),缝闭胸膜破损,放置心包引流管及32号纵膈引流管各一根。拔除气管插管后第1 d及术后第5 d分别测量患者安静状态下及用力咳嗽时的疼痛程度,拔除引流管后检查胸腔积液量,术后第5 d测量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经统计学处理后,对3种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术后总引流量:经侧胸壁组关闭胸膜组经剑突组,经侧胸壁组与关闭胸膜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分别与经剑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引流管后出现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者:经剑突组经侧胸壁组关闭胸膜组,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气管插管后第1 d患者疼痛程度:经侧胸壁组经剑突组关闭胸膜组,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 d疼痛程度、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二氧化碳分压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5 d肺活量(VC)关闭胸膜组与经侧胸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均大于经剑突组(P0.05)。术后第5 d氧分压(PO_2)关闭胸膜组最高且与经剑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缝闭破损的胸膜、而后仅放置心包加纵隔引流管的方法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降低胸腔积液发生的概率,对患者肺功能的恢复也有优势,可以作为术者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07—2013-12间收治的需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6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2组患者分为CABG组(实施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OPCAB组(实施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每组30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 OPCAB组在手术时间、术后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旁路移植支数及治疗费用上均明显优于CABG组(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与CABG相比,OPCAB手术操作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心肌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将 7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分成 2组 ,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 (非体外循环组 35例 ) ,间断冷氧合血心脏停搏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 (冷血停跳组 35例 )。 2组病人术前心功能、年龄、性别、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各组于围术期不同时点分别抽血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关胸前每组各随机取 2例病人心尖区心肌 ,行心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非体外循环组术中、术后各时间点CK MB、cTnT与冷血停跳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非体外循环组心肌超微结构表明心肌保护效果明显优于后者。结论 非体外循环组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冷血停跳组。与CK MB相比 ,cTnT是评价心肌损害的更特异、更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食管癌术后,单根纵隔引流管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我科连续收治食管癌行手术治疗患者90例。将患者分为一根组和两根组。两根组(放置胸腔引流管和纵隔引流各1根)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48~78岁;一根组(纵隔引流管1根)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45~84岁。比较两组临床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性别、年龄、病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当日胸腔引流量,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肺不张发生率、气胸发生率、包裹性胸腔积液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食管癌术后放置单根细纵隔管,未增加因引流不畅而导致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且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可使患者提前下床活动,临床护理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术中左侧胸膜破裂患者留置胸腔引流管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体外循环下CABG患者,选取肋膈角处留置橡胶引流管患者42例作为橡胶管组,肋膈角处留置硅胶引流管患者41例作为硅胶管组,左侧胸膜破裂单纯胸膜缝合患者78例作为未置管组。比较3组术中及术后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全部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3组患者在术后最低血氧分压、气管插管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上差异显著(P0.001);三组在胸片检查超过5次、胸腔积液彩超检查、胸腔穿刺、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及左胸疼痛的发生率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橡胶管组在胸片检查超过5次发生率和引流管口疼痛VAS上优于硅胶管组(均P0.05);术后二氧化碳分压、胸腔引流液总量、皮下气肿、伤口愈合不良、肺不张并发症发生率3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冠脉搭桥术中左侧胸膜破裂后留置橡胶引流管较为安全,能有效减少术后左侧胸腔积液发生率,减少患者疼痛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尿毒症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过渡性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28例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尿毒症透析患者资料,其中2例行体外循环下CABG,其余26例均行非体外循环下CABG。所有患者术后予CRRT逐渐过渡至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收集并统计分析手术前后相关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术后早期即进行了床旁CRRT,平均首次CRRT时间为术后(18.6±5.4)h。其中26例患者行3次CRRT后过渡至MHD治疗;1例患者行7次CRRT后再过渡至MHD治疗;1例患者CRRT期间过渡治疗失败,并于术后第10天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死亡。CRRT平均持续时间为(7.8±5.4)d;气管插管拔管时间为(3.8±3.3)d,监护室滞留时间平均为(8.8±4.3)d;其中血小板低于60×109/L有9例(32.1%);术后心包、纵隔引流管引流量超过500 ml有5例;胸腔引流超过500 ml有4例;术后并发房颤有10例;术后严重感染有3例。除1例死亡病例,其余27例均成功过渡至普通病房行MHD治疗。结论床旁CRRT过渡MHD治疗是尿毒症透析患者行CABG术后一种安全有效的过渡办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声定位引导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心包积液患者实施超声定位引导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观察穿刺成功率及术后改善效果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32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穿刺过程未发生头晕、气短、心律失常等不适。术后引流通畅,2例出现穿刺孔渗液伴局部疼痛,考虑心包积液压力升高所致,经进一步抽液后痊愈,未发生引流管阻塞、脱出,继发感染,心肌、冠状动脉组织损伤等。导管留置引流时间为(6.82±2.16)d。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或明显缓解。结论采用超声定位引导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创伤小、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症状缓解明显、安全性高,患者经济负担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低手术风险冠心病患者施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48例低手术风险冠心病患者(EuroSCORE≤2)分别施行on-pump CABG(on-pump组)与off-pump CABG(off-pump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胸腔引流量、血液制品的使用、主要并发症、特殊用药、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临床指标;并监测血流动力学、心肌酶谱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移植血管根数、胸腔引流量、术后主要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机辅助时间、血液制品的应用和住院总费用on-pump组高于off-pump组(P<0.05).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酶谱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ff-pump CABG与on-pump CABG均为有效的冠状动脉再血管化的方法,对低手术风险冠心病患者应选择off-pump CABG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冠心病合并肺部肿瘤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胸腔镜下肺切除术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对8例冠心病合并肺部肿瘤患者行同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给予术前访视及术中密切配合。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270~425(308.45±33.14)min;术后胸腔及纵隔引流管带管2~7(4.32±1.31)d,引流量320~1 090(632.33±135.72)mL;住院10~21(15.32±6.76)d好转出院。结论熟悉手术方案、要点,及时应对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充足的物品准备,熟练配合医生操作使手术衔接紧密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分析和比较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早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至2010年4月择期行CABG患者105例,其中体外循环(CABG组)60例,非体外循环(OPCABG组)45例.比较两组术前一般情况及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等术后恢复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BG组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OPCABG组,术后胸腔引流量显著高于OPCABG组(P<0.05).其它术后恢复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ABG采用非体外循环患者术后早期预后要好于体外循环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二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51例病人(占医院同期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的2.5%)进行二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距首次手术(15.1±5.8)年.10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41例采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正中切口43例,左胸侧切口8例.结果 3例行CABG病人手术后呼吸衰竭,需呼吸机辅助.所有病人住ICU(2.2±0.7)天,住院(9.2±2.4)天.术后死亡2例(3.9%),采用OPCABG和CABG者各1例,死亡原因分别为急性心肌梗死、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呼吸功能衰竭、重症肺炎.完全再血管化44例,其中行OPCABG者6例,CABG者38例.部分再血管化7例,行OPCABG者4例,CABG者3例.结论 CABG和OPCABG行二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均安全,疗效满意,能达到完全再血管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行胸腺切除术后不放置胸腔及纵隔引流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2月~ 2010年3月间行胸腺切除并前纵隔脂肪清扫术的83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管分为两组,引流组55例,术毕胸腺床仔细止血,若纵隔胸膜未破,于前纵隔放置引流管行负压吸引,如纵隔胸膜已破,于一侧肋间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未引流组28例,不放置引流管,剪破一侧或双侧胸膜,行胸膜腔内引流,在完全缝合胸大肌前嘱麻醉师膨肺,用负压吸引器吸出前纵隔残余气体及液体后关闭胸大肌层. 结果 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及肌无力危象发生率方面,引流组和未引流组分别为( 132.86 ±62.93) ml vs.(121.21±39.16)ml,(143.07±33.08) min vs.(130.00±28.43)ml,(7.35±1.22)d vs.(6.88±0.96)d,3.6%(2/55)vs.3.6%(1/28)及1.8%(1/55) vs.7.1% (2/2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胸腺切除术后不放置胸腔及纵隔引流管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中留置纵隔引流管对防治术后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行食管癌或贲门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吻合口均位于胸腔内)的病人120例,将120例病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术中在吻合口下方放置纵隔引流管;对照组未放置纵隔引流管。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相关并发症指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术后胸腔总引流量分别为(732.67±57.33)ml和(572.76±66.7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纵隔引流管的引流量为(594.75±30.61)ml,约占胸腔总引流量的70.0%;研究组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平拔除时间为(5.82±0.90)天,对照组为(5.47±0.95)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平均最高体温为(37.81±0.76)℃,对照组为(38.53±0.45)℃,术后平均白细胞计数峰值分别为(14.52±1.22×109/L)和(16.49±1.19×109/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对侧胸腔积液行穿刺引流5例,对照组1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出院后半年吻合口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吻合口漏确诊时间、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漏所致病死率、吻合口漏治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放置纵隔引流管虽然不能降低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胸内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但是能更好地通畅术后胸腔引流、降低对侧胸腔积液发生率,减轻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症状,有助于术后早期发现吻合口漏,减少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吻合口漏的治愈时间,降低吻合口漏所致死亡率。但对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与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对比在二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re-CABG)患者中分别采用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和on-pump CABG)的临床早期结果,探讨通过合理手术方式的选择,提高re-CABG的手术疗效。方法自2000年4月到2006年6月,21例首次CABG后因心绞痛复发患者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了re-CABG手术,其中10例行off-pump CABG(off-pump组),11例行on-pump CABG(on-pump组)。两组患者术前性别、年龄、体重、心肺功能、心绞痛程度、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射血分数、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On-pump组中患者术后死亡1例,冠状动脉远端吻合口数多于off-pump组(P<0.05);off-pump组无手术死亡,在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胸腔引流液量、输血量和手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明显少于on-pump组(P<0.05)。结论 Off-pump CABG和on-pump CABG技术在re-CABG中都可以取得满意疗效,off-pump CABG下施行re-CABG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时手术方式的选择。 方法  15例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根据施行的术式不同分为两组 ,常规CABG(CCABG)组 :9例患者 ,在体外循环下行 CCABG。OPCAB组 :6例患者 ,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术后观察两组肾功能情况、心律失常、呼吸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移植血管支数、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出血量和输血量等临床指标。 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CCABG组患者术后早期肾功能较术前差 (P<0 .0 5 ) ;OPCAB组患者术后早期肾功能较术前无明显变化 (P>0 .0 5 ) ,术后并发症比 CCABG组低 ,手术时间、ICU时间和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均比 CCABG组短 ,术后出血量和输血量比 CCABG组少 (P<0 .0 5 )。 结论 冠心病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采用 OPCAB术式明显优于 CCABG,经围术期的积极处理 ,大多数患者可渡过肾功能衰竭关。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失败后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心病失败后急诊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经验。方法1998年1月~2002年12月对9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因术中发生意外和术后急性心肌缺血的患者施行急诊CABG,其中冠状动脉内膜撕裂形成夹层5例,左前降支穿孔2例,急性支架闭塞引起严重心肌缺血2例。从病变发作到CABG前平均时间为2h,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3例,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CABG6例;移植血管1~4支(平均3支)。结果无手术和住院死亡。平均随访17个月,无死亡和心绞痛复发。NYHA心功能Ⅰ~Ⅱ级8例,Ⅲ级1例。结论掌握好手术适应证,行急诊CABG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发生的意外和术后严重心肌缺血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