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分析CT能谱成像相关参数在肝细胞肝癌(HCC)与肝血管瘤(HH)中的差异,探讨CT能谱成像在HCC与HH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1例HCC患者和13例HH患者(17个病灶)均行能谱CT扫描,获得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能谱系列图像。分别测量病灶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从40~140keV每隔10keV的单能量平均CT值、标准差(SD,即病灶的不均质性)、碘浓度(ICpp)及水浓度值(WCap,WCpp),并计算病灶能谱曲线的斜率(Sap,Spp)、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病灶碘摄取比值 (IURpp)及碘浓度比(ICR)。结果:动脉期40~140keV能量段、门脉期40~90keV能量段HH组的各单能量平均CT值均显著低于HC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门脉期40~100keV能量段HH与HCC间的SD值差异有统计学差异,且两者间IURap、IURpp、Sap、Spp、NICap、ICap、ICpp及ICR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鉴别HCC与HH的最佳能谱定量参数为动脉期50keV的平均CT值,阈值为106.87HU,ROC曲线下面积为0.898,鉴别诊断两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3%和82.4%;其次为ICR,阈值为0.61,ROC曲线下面积为0.890,鉴别诊断两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1%和82.4%。结论:CT能谱成像多参数分析有助于HCC与HH的鉴别诊断,尤其是动脉期50keV的平均CT值和ICR在两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定量分析在鉴别不同病理类型原发性肺癌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7年3月间行能谱增强扫描并经病理确诊的肺鳞癌20例,肺腺癌26例,小细胞肺癌15例。将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肺癌分为3组,选择动脉期能谱成像对各组进行能谱物质定量分析,测得其动脉期碘浓度值、NIC、水浓度值、NIW、有效原子序数,计算其40~90keV的能谱曲线斜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原发灶间各能谱定量指标差异显著性,P 0. 05为有统计学意义。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定量指标进行ROC分析,计算其诊断效能。结果肺腺癌组、肺鳞癌组及小细胞肺癌各组间动脉期碘浓度值、NIC、有效原子序数、能谱曲线斜率均存在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 670、4. 546、7. 386、3. 844,P值均0. 05),各组间动脉期水浓度值及NI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进行LSD-t两两比较发现肺鳞癌组与肺腺癌组的动脉期碘浓度值、NIC、水浓度值、NIW、有效原子序数及40~90keV能谱曲线斜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 0. 05),肺腺癌组与小细胞肺癌组、肺鳞癌组与小细胞肺癌组的水浓度值及NIW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碘浓度值、NIC值、有效原子序数及40~90keV能谱曲线斜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 0. 05)。ROC曲线分析显示NIC值鉴别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69. 0%)和特异度(88. 9%),且曲线下面积0. 833。结论能谱CT定量指标对鳞癌与腺癌无鉴别意义; NIC(标准化碘浓度值)对小细胞癌与非小细胞癌预判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应用能谱CT碘定量多参数分析鉴别肾细胞癌(RCC)常见亚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能谱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102例单肾单发RCC病人的影像和病理资料,其中肾透明细胞癌(ccRCC)75例,非ccRCC 27例[肾嫌色细胞癌(cRCC)15例,乳头状肾癌(pRCC)12例]。所有病人行平扫及双期动态增强扫描,测量并计算肿瘤最大径、绝对强化CT值、相对强化CT值、碘浓度值及标准化碘浓度(NIC)值。对每个病灶进行TNM分期和Fuhrman分级。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亚型RCC的病理分期分级;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肿瘤最大径及其他碘定量参数。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值的诊断效能,计算诊断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ccRCC与非ccRCC、cRCC与pRCC间病理学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cRCC的绝对强化CT值、相对强化CT值、碘浓度值、NIC值均高于非ccRCC(P0.05),pRCC的绝对强化CT值、相对强化CT值、碘浓度值、NIC值均高于cRCC(P0.05)。NIC值为0.35时,鉴别ccRCC和非ccRCC的AUC为0.99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67%、92.59%。NIC值为0.17时,鉴别c RCC和pRCC的AUC为0.97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3%、91.67%。结论根据能谱CT碘定量参数可以鉴别ccRCC与非ccRCC、cRCC与pRCC,NIC值有助于鉴别不同RCC亚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应用能谱CT的能谱曲线及碘浓度值鉴别肾透明细胞癌(ccRCC)病理Fuhrman级别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经病理证实的ccRCC 64个病灶的常规CT表现及增强皮髓质期(CMP)能谱CT表现,能谱CT主要参数包括能谱曲线斜率、标准化能谱曲线、碘浓度及标准化碘浓度(NIC),其中Fuhrman分级低级别(Ⅰ~Ⅱ级)35例,病灶37个,高级别(Ⅲ~Ⅳ级)27例,病灶27个,依据不同病理Fuhrman级别对肿物常规CT表现及能谱CT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单独使用能谱CT或联合常规CT特征鉴别高级别和低级别ccRCC的能力. 结果 CMP高级别ccRCC的碘浓度值和NIC值显著低于低级别ccRCC(碘浓度36.57±9.62 mg/ml和49.65±11.42 mg/ml,P<0.001;NIC 0.61 ±0.13和0.92±0.16,P<0.001).碘浓度和NIC诊断高级别ccRCC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1、0.935.最佳阈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碘浓度0.811 mg/ml、81.1%、77.8%;NIC 0.745、86.5%、92.6%.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大小(P=0.011)和肾周脂肪浸润(P =0.002)等常规CT影像学特征能作为鉴别高级别ccRCC的独立危险因素,将NIC列入Logistic回归模型可显著提高诊断高级别ccRCC的准确率(P =0.001).结论 高级别ccRCC的碘浓度值和NIC值显著低于低级别ccRCC,结合常规CT表现,可以提高鉴别高级别和低级别ccRCC的准确率,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制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能谱CT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可行性,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肝细胞癌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且术前均行上腹部能谱CT双期扫描,分别测量肝癌病灶及同层面腹主动脉动脉期和门脉期碘基值(IC)、水基值(WC);两者相除计算病灶各期标准碘基值(NIC)、标准水基值(NWC)。术后所有标本均经组织病理学分析,并据此将患者分为微血管侵犯组及无微血管侵犯组。分别测定两组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能谱CT参数(NIC、NWC)、MVD及VEGF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两组能谱CT参数与MVD、VEGF的相关性。结果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组24例(男21例,女3例),肝细胞癌无微血管侵犯组16例(男14例,女2例)。两组MVD值分别为48.87±17.32(侵犯组)和32.62±11.85(无侵犯组),其对应动脉期标准碘基值(NIC-a)分别为0.144±0.043和0.105±0.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71和-3.042,P0.05)。两组VEGF、门脉期标准碘基值(NIC-v)、动脉期和门脉期标准水基值(NWC-a、NWC-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MVD与NIC-a呈中度正相关(r=0.507,P0.05)。结论能谱CT可通过反映肝细胞癌血管生成情况,为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能CT碘浓度在定量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前双能CT图像,依据病理结果分为非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组。术前均行双能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经Liver VNC软件测量病灶及正常甲状腺组织碘浓度(IC),测得正常甲状腺碘浓度(IC甲状腺)、病灶碘浓度(IC病灶)、病灶与IC甲状腺差值(ICD)及ICD与IC甲状腺比值(ICDNR病灶),两组间各参数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 分别比较非淋巴结转移组与淋巴结转移组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IC病灶、ICD病灶、ICDNR病灶的值,平扫及动脉期在两组变量的比较中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IC病灶、ICD病灶、ICDNR病灶的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增强CT并定量分析鉴别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与无肝硬化背景肝细胞癌(HCC)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93例患者(FNH组24例、HCC组69例)的一般资料及影像征象,测量并计算病灶、腹主动脉平扫及增强三期CT值,增强各期病灶与腹主动脉CT值比值,对两组病灶测量指标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 中央瘢痕、病灶密度均匀、包膜、供血动脉征及强化方式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NH增强各期CT值及增强指数均高于无肝硬化背景H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鉴别FNH与无肝硬化背景HCC的最佳期相为动脉期,当cut-off值取110.5 HU,相应敏感度为92.9%,特异度为72.2%,ROC曲线下面积为0.871;门静脉期增强指数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6,略高于动脉期增强指数(AUC=0.871),两期相敏感度相同,动脉期增强指数的特异度最高。结论 增强CT并定量分析对FNH及无肝硬化背景HCC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与不典型肝脓肿(AHA)的CT和MRI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ICC患者及35例AHA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T和MRI检查,以手术病理临床治愈为金标准,评价CT和MRI影像特征。结果两组CT征象对比,除异常灌注无差异外,病灶形态、边缘强化环形态、病灶积气、肝包膜凹陷征、分隔状强化、靶征、肝内胆管扩张、向心性延迟强化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RI征象对比,向中央填充强化、平衡期均匀强化、门静脉期不均匀强化、动脉期强化表现、动脉期环状强化特征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MRI均对肝内胆管细胞癌与不典型肝脓肿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两种检查方法结合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源双能CT能谱曲线特征对不同病理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UCB)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术前行盆腔单源双能CT能谱成像检查的55例单发UCB病人资料,其中男47例,女8例,年龄47~97岁,中位年龄72岁。依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高级别UCB(HGUCB)组(32例)和低级别UCB(LGUCB)组(23例)。采用能谱扫描模式进行平扫及3期动态增强扫描。由2名观察者分别测量2组病灶平扫及动、静脉期各单能量CT值,生成能谱曲线,并计算曲线斜率(K)。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2位观察者测量各期数据结果的一致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2组病灶平扫及增强动、静脉期各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平扫,动、静脉期中2位观察者测量高低级别病灶的各单能量CT值的一致性均良好(均ICC0.75)。动脉期HGUCB组40~100 keV单能量CT值均高于LGUCB组(均P0.05);平扫及静脉期2组病灶40~140 keV各单能量CT值以及动脉期110~140 keV单能量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动脉期HGUCB组的K值高于LGUCB组(P0.05);2组平扫及静脉期的K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动脉期K值诊断HGUCB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4(95%CI:0.625~0.88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9%和84.4%。动脉期单能量CT值中,40 keV诊断HGUCB的效能最大,AUC为0.787 (95%CI:0.665~0.90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8%和78.3%。结论单源双能CT能谱成像动脉期能谱曲线可鉴别不同病理级别UCB,并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动脉期与静脉期能谱CT鉴别肺结节(≤3cm)性质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能谱CT双期扫描且经病理证实的肺结节48例,其中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均为24例。分别测量动脉期(AP)和静脉期(VP)碘基物质密度图像上病灶和同层面主动脉的碘含量(IC),并计算两期病灶相对于主动脉的标准化的碘浓度值(NIC)及两期标准化碘含量之差ICD(ICD=NICVP-NICAP)。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良、恶性肺结节之间两期NIC及ICD的差异性,评估这些参数定量分析病灶的能力以及鉴别疾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两期扫描中,恶性结节的两期NIC及ICD均显著高于良性结节:(NICAP0.198±0.038 vs.0.126±0.027,t=7.613,P<0.001;NICVP 0.473±0.118 vs.0.309±0.058,t=6.138,P<0.001;0.275±0.120 vs.0.183±0.051,t=3.469,P=0.002)。当NICAP阈值定为0.157、NICVP阈值定为0.420,ICD阈值定为0.256时,鉴别两组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3.3%及87.5%、66.7%及100%、54.2%及100%。结论:能谱CT双期增强扫描可以对良、恶性肺结节的性质进行鉴别,且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及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