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血吸虫肝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寄生虫病,可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晚期可并发肝功能障碍及肝癌。因此早期发现和确诊血吸虫肝病,对制定治疗方案、监测病变程度和病情发展及判断预后等均有重要作用。MR成像对血吸虫肝病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就常规MRI、动态对比增强MRI及功能MRI在血吸虫肝病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肝纤维化为慢性肝病早期出现的病理改变,早期治疗能明显改善其预后,故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MRI扫描技术的发展使其能够对肝纤维化的结构、代谢及功能做出评价,就近年来早期诊断肝纤维化的MRI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肝纤维化的MRI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为慢性肝病早期出现的病理改变,早期治疗能明显改善其预后,故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MRI扫描技术的发展使其能够对肝纤维化的结构、代谢及功能做出评价.就近年来早期诊断肝纤维化的MRI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慢性肝病是我国重大卫生健康问题,其病种较多,但在疾病进展中均会出现脂肪变、炎症、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病理改变。精准、定量评估慢性肝病的病理改变及严重程度对临床治疗决策有重要意义。肝穿刺活检病理学分级是诊断慢性肝病病理改变的“金标准”,但因其存在有创性、抽样误差、并发症风险等局限性,无法在临床广泛应用。多种定量MRI技术可以无创反映慢性肝病不同病理改变及其严重程度。本文对不同MRI技术定量评估慢性肝病病理改变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分析菲立磁增强扫描与螺旋CT增强扫描对局灶性肝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本院完成螺旋CT增强扫描及菲立磁增强MRI扫描且临床、手术病理证实局灶性肝病 2 6例 5 7个病灶 ,采用分组盲法ROC曲线分析对比评价菲立磁增强MRI与螺旋CT增强扫描对局灶性肝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联合分析平扫 +菲立磁增强MRI对病灶检出最好 ,与其它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病灶定性 ,平扫 +菲立磁增强MRI组ROC曲线下面积Az 值最大为 0 92 6 0 ,准确性为 86 .8%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螺旋CT增强扫描、MRI平扫及单独分析菲立磁MRI等三种方法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菲立磁增强MRI肝成像无论病灶的检出及定性诊断价值均高于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分析平扫+菲立磁MRI较单独分析SPIO能明显改善病灶的检出能力及定性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常规MRI及MRI肩关节造影在肩袖撕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26例肩关节损伤的患者,分别行常规MRI及MRI肩关节造影检查,以近期肩关节镜检查为金标准,对比2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常规MRI对肩袖撕裂诊断的敏感性为70.8%(17/24),特异性100%(2/2),准确性65.4%(17/26);MRI肩关节造影对肩袖撕裂的敏感性为95.8%(23/24),特异性100%(2/2),准确性88.5%(23/26)。两者的诊断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MRI肩关节造影可以显著提高肩袖撕裂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弥漫性肝病是我国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弥漫性肝病随疾病进展会表现为炎症、脂肪变性、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等不同病理改变.准确评估弥漫性肝病的病理改变及程度对于治疗决策、预后评估、药物疗效评价等有重要意义.近年,多种定量MRI技术在弥漫性肝病的诊断与评估中展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慢性肝病脑部异常的MRI和MR氢质子波谱表现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采用MRI和MR氢质子波谱(1H-MRS)的方法,研究慢性肝病脑部的异常信号及代谢改变,探讨苍白球T1WI异常高信号的临床意义及MRI和1H-MRS在肝性脑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经临床和(或)手术病理确诊为慢性肝病的患者和健康志愿者20例进行MRI和1H-MRS检查。测量苍白球指数(PI)和1H-MRS中观察到的谷氨酰胺及谷氨酸复合物(Glx)的峰高。对各组PI值和Glx峰高进行分析,并对MR信号改变和代谢物的变化与肝功能ChildPugh积分和血氨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对5例并发慢性肝性脑病(CHE)患者(其中3例行肝移植)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研究。结果PI值在正常对照组、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中逐渐增高,分别为1.01±0.04、1.06±0.09、1.18±0.09,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294,P<0.01)。1H-MRS分析显示Glx峰在对照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CHE组峰高平均秩次分别为25.25±0.04、25.85±0.07、39.47±1.10、57.77±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ruskal-Wallist值=30.21,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PI值与ChildPugh积分及Glx间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68、0.545),而与血氨无明显相关性(r=0.314)。慢性肝病治疗前、后对比研究显示,苍白球T1WI高信号随肝功能改善而减轻,于肝移植成功后5~6个月完全消失。脑内代谢物异常的恢复要早于信号改变,移植后1~3个月可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PI指数可作为评估肝功能衰竭程度的一项参考指标,1H-MRSGlx峰能较血氨更好地反映脑损害严重程度,MRI和1H-MRS在肝性脑病诊断和治疗中有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原发性胼胝体变性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01至2017-05经临床证实的急性原发性胼胝体变性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结果 急性原发性胼胝体变性多见于胼胝体压部 (13/31, 41.9%),MRI示呈等长T1、长T2信号改变,DWI呈高信号及稍高信号。20例出现胼胝体以外脑实质病变,多见于半卵圆中心(20/31, 64.5%)和额顶叶白质(18/31, 58.1%)。结论 MRI能清晰显示胼胝体及以外病灶,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MRI对其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临床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诊断的敏感性、分期的准确性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和定性准确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98例宫颈癌患者的影像资料,比较DWI联合常规MRI序列与单纯常规MRI序列在宫颈癌诊断、分期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方面的差异.结果 DWI联合常规MRI序列对Ⅰb期的漏诊率(1/20)低于单纯常规MRI序列漏诊率(5/20).DWI联合常规MRI序列对Ⅱb期分期准确率(21/23)高于单纯常规MRI序列准确率(14/23);其余各期分期,两者无明显差异.DWI联合常规MRI序列对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135/148)和定性准确率(76/82)均高于单纯常规MRI序列的检出率(101/148)和定性准确率(56/82).结论 相对于常规MRI序列,DWI联合常规MRI序列对宫颈癌的诊断更敏感,Ⅱb期分期更准确,盆腔淋巴结检出率和定性准确率更可靠.  相似文献   

11.
脑血吸虫病的CT与MRI诊断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脑血吸虫病的CT、MRI表现,并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组28例患者均同时行CT、MRI检查(平扫 增强),分析该病的影像学征象并结合9例手术病理资料进行对比。结果:27例有不同程度的水肿;22例呈水肿伴不规则结节,增强后呈结节状、斑片状及融合成簇状强化;CT发现54个病灶.MRI发现75个病灶。结论:脑血吸虫病在CT及MRI增强扫描中都具有特异性表现,MRI信号更接近其病理改变;两种检查方法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MRI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肺吸虫病的MRI表现。方法对11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肺吸虫病的肝脏MRI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发病灶2例,多发病灶9例。病灶均分布在肝包膜下或门脉分支周围肝实质内,呈不规则形或条形,部分病灶在右肝后段可见“隧道征”;MRIT,wI呈等信号6例,呈稍高信号5例,TzwI呈稍高信号9例,稍低信号2例;动态增强扫描,多发病灶在动脉期及门脉期可见斑片状强化,延迟期病灶呈等信号,单发病灶可见周围环形强化,动脉期显示最清。结论肝肺吸虫病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MRI对该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脑血吸虫性肉芽肿CT和MRI表现与分型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脑血吸虫性肉芽肿的CT和MRI的表现特征和影像学分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脑血吸虫性肉芽肿30例。采用GE MAX640 CT机及GE Signa 0.2 T开放式永磁型MRI仪,分别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幕上大脑27例,幕下小脑3例。CT平扫病变呈等或稍高密度,MR平扫T1WI大多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但低于脑脊液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呈稍高信号。CT与MRI增强表现为:脑皮层或皮层下区多发或单发大小不等强化结节。根据结节的形态大小及增强特征分为4型:(1)多发小结节型5例;(2)单发大结节型8例;(3)混合结节型14例;(4)环状强化结节型3例。结论 脑血吸虫性肉芽肿有较典型的CT、MRI表现;影像学分型有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可为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肝包虫病的MRI诊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分析肝包虫病的MRI表现,评价MRI对肝包虫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MRI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包虫病影像学资料。结果:18例共发现肝包虫囊肿29个。单房型包虫囊肿6个,MRI表现为边缘光滑的圆形或类圆形病灶,T1 WI呈均匀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囊壁可清晰显示为低信号;多房型包虫囊肿22个,包虫囊肿内可见多个子囊和不同程度的基质,整个囊肿形态呈车轮状或桑葚状;实质钙化型包虫囊肿1个。MRI术前诊断准确性为94.4%。结论:MRI对肝包虫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CT及B超等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血吸虫病的删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临床资科完整的脑血吸虫病的加RI表现。结果:6例脑血吸虫病中,3例脑皮层下大片状长T1,长T2信号,形如“佛手”样,增强后呈团块状、斑点族状强化;2例呈单发或多发囊状,脑组织水冲程度较轻;1例为单发圆形肿决,呈长T1、短T2信号,占位效应不明显。结论:MRI诊断脑血吸虫病较CT更具有优势,结合病人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对脑血吸虫病可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脑血吸虫病的MRI诊断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通过脑血吸虫病的MRI表现和手术后病理材料进行分析,探讨脑血吸虫病的MRI特征及其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脑血吸虫病的MRI表现,并结合6例手术后病理材料进行比较。结果 11例(11/16)单发,5例(5/16)多发,共23个病灶。右侧大脑半球15个病灶(15/23),其中额叶2个,额顶叶5个,枕顶叶8个;左侧大脑半球8个病灶(8/23),其中额叶1个,额顶叶3个,枕顶叶4个。病灶与大脑灰质信号一致,周围为水肿环绕,呈岛状。其中12例(12/16)水肿形成“佛手征”。增强后15例(15/16)呈多个小结节状强化(直径1-3mm),呈簇状聚集成团。结论 脑血吸虫病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 临床诊断脑血吸虫病的最有价值的无创伤性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刘保东  何兵 《放射学实践》2008,23(9):1021-1025
目的:分析MSCT与高场MRI在肝门部管壁浸润型胆管癌(IHC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IHCC的MSCT与高场MRI表现,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及临床综合诊断证实,15中8例行CT、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4例仅行CT扫描,余3例仅行MRI及MRCP检查。CT及MRI检查均包括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5例CT或MRI平扫均见肝内胆管扩张,5例显示扩张的肝管逐渐狭窄变细,10例显示扩张肝管呈突然截断征象,7例显示扩张的左右肝管未能汇合。强化扫描显示肝门部胆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所有病例均见结节样小灶性肿物。15例中12例病变于动脉期即见明显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平衡期亦呈高密度或高信号;3例于动脉期呈边缘环状明显强化,延迟扫描强化渐趋均匀。结论:IHCC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MSCT及高场MRI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肝段MRI异常信号对肝脓肿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肝脓肿的MRI表现,特别是肝段MRI异常信号,探讨其在肝脓肿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肝脓肿的41个病灶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 4例肝脓肿,单发13例,其中单房7例,多房6例;多发脓肿11例。肝段性异常信号灶29个,均表现为T2WI高信号,其中4个病灶T1WI呈低信号,其余T1WI无异常信号;22个表现为楔形,7个为圆形,范围、大小不一。8例行增强MRI者中,5例平扫表现肝段性异常信号的病灶均呈肝段性强化。另有2例MRI平扫呈肝段性T2WI高信号灶,CT增强检查见动脉期一过性肝段性强化。无论MRI增强还是CT增强其强化形态和范围与平扫MRI肝段性异常信号一致。结论 肝段MRI异常信号是炎症导致门静脉分支狭窄、血流减少,肝动脉血流代偿性增加所致,对肝脓肿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Budd-Chiari综合征的磁共振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柏一查氏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的磁共振(MR)表现,分析比较各种检查方法。方法:8例本病患者的磁共振成像检查,采用SE、FSE和GR序列,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扫描,其中2例做了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结果:MR表现为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IVC)狭窄、阻塞和栓塞及“逗点样”肝内侧支循环;肝脏充血肿大或尾叶代偿性增大;脾大;门脉增粗;腹水和肝外侧支循环。结论:Budd-Chiari综合征在MR上有较为典型的表现,MR是目前诊断该病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与常用造影剂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的配对实验来评价新型造影剂超磁性氧化铁(SPIO)对有肝占位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能力。材料和方法:53个病例132个肝占位首日行平扫及Gd-DTPA的动态增强扫描,次日行SPIO增强扫描,对照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结果,探讨各种占位SPIO增强扫描的强化特点,比较平扫联合Gd-DTPA动态增强扫描与平扫联合SPIO增强扫描的病灶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率。结果:SPIO增强扫描良性肝占位的信号随肝实质降低,而恶性肝占位的信号保持不变。平扫联合SPIO增强扫描的病灶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率较平扫联合Gd-DTPA增强扫描的略高,但统计学上相差不显著。结论:SPIO强化的原理、强化方式直至临床应用方法、特点与Gd-DTPA均完全不同,两者可相互补充和印证,当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定性诊断困难时应积极行SPIO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