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考察盐城龙卷风后青少年的正念水平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后成长(PTG)的影响,并检验复原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量表(CPSS)、创伤后成长问卷(PTGI)、五因素正念量表(FFMQ)和复原力问卷(CD-RISC)对822名盐城龙卷风18个月后的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一方面,正念可以直接负向预测PTSD,也可以通过复原力的中介负向预测PTSD;另一方面,正念可以直接正向预测PTG,也可以通过复原力的中介正向预测PTG。结论:特质正念水平有助于提升灾后青少年的复原力,从而有助于缓解PTSD症状,同时还可以促进个体提高PTG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焦虑障碍患者童年创伤经历与成人依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某精神专科医院住院及门诊焦虑障碍患者166人(焦虑障碍组)和专科医院及综合医院医务人员292人(对照组),运用儿童期创伤问卷(CTQ)、亲密关系体验问卷(ECR)进行测评。结果:焦虑障碍组的CTQ总分及各维度得分、ECR依恋回避及依恋焦虑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所有被试(n=458) CTQ总分正向预测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得分(β=0.67、0.66,均P 0.01);焦虑障碍组CTQ性虐待得分正向预测依恋回避得分(β=0.14,P 0.05),CTQ躯体忽视得分正向预测依恋焦虑得分(β=0.21,P 0.05)。结论:童年创伤经历中的情感忽视与躯体忽视是依恋回避与焦虑出现的危险因素,创伤经历对成人依恋的影响存在组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童年期虐待及与依恋类型的关系。方法:选取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及住院抑郁症患者160例,其中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和抑郁症不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各80例,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简易版(CTQ-SF)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评估童年期虐待与依恋类型。结果: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组CTQ-SF各维度得分及ECR的2个分量表得分均高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组(均P0.05)。安全型依恋是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的保护性因素(OR=2.25),而不安全依恋是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危险因素(OR=14.84),其中恐惧型依恋的风险最大(OR=8.79)。结论:童年期虐待和不安全依恋可能是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性症状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烧伤康复期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创伤后成长(PTG)的发生状况,并探讨其与神经质人格、心理弹性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设计,共纳入110例烧伤康复期患者,选用PTSD检查表-平民版(PCL-C)、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大五人格问卷神经质分量表(FFI-N)、Connor-Davidson弹性量表简化版(CD-RISC)等进行评估。结果:烧伤康复期患者PTSD症状在已婚(F=5.66,P=0.019)、低家庭年收入(F=7.97,P=0.006)、高神经质人格水平(F=34.24,P0.001,Partial η~2=0.259)的个体中水平较高;PTG得分在女性(F=6.44,P=0.013)、高心理弹性水平(F=14.87,P0.001,Partial η~2=0.132)中水平较高;神经质人格与心理弹性对PTG存在交互作用(F=4.47,P=0.037,Partial η~2=0.044)。结论:烧伤康复期患者中,已婚、较低家庭年收入、高神经质水平者的PTSD症状的程度较重,女性、高心理弹性水平者的PTG水平较高,心理弹性可以调节神经质人格与PTG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住院癌症患者共情能力、癌症复发恐惧(FCR)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后成长(PTG)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癌症患者191名,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问卷、癌症复发恐惧问卷、DSM-5的症状核查量表以及创伤后成长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共情可以正向预测PTSD和PTG,还可以通过促进FCR正向预测PTSD和PTG。结论:共情不仅直接影响癌症患者的PTSD和PTG,还通过癌症复发恐惧间接影响PTSD和PTG。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复原力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创伤后成长(PTG)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复原力量表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对汶川地震1年后的644名中学生进行追踪测量。结果:震后1年的PTSD和复原力分别对震后1.5年的PTG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震后1年的PTSD与复原力的交互项对震后1.5年的PTG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结论:震后1年的复原力在震后1年的PTSD预测震后1.5年的PTG过程中起着调节作用。在高复原力水平的条件下,震后1年的PTSD对震后1.5年的PTG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在低复原力水平下,震后1年的PTSD对震后1.5年的PTG发挥着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受艾滋病影响青年的心理弹性与创伤后成长(PTG)的关系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受艾滋病影响的青年群体中发放问卷,最终参与研究的有效被试为209名(自己身体健康,父母一方或双方感染艾滋病毒的大学生或大学毕业生)。分别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S)、创伤事件反刍量表(ERRI)、自尊问卷(SES)和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探讨心理弹性、反刍、自尊与创伤后成长之间的关系。结果:受艾滋病影响青年的PTGI得分(3.6±0.9);CDRS得分对PTGI得分有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直接效应值为0.49);CDRS得分还可以通过自主反刍得分正向预测PTGI得分(中介效应值为0.12),或通过侵入性反刍得分经自主反刍得分正向预测PTGI得分(中介效应值为0.03);SES得分在CDRS得分至侵入性反刍得分的通径上起调节作用,表现为只有低自尊群体的CDRS得分对侵入性反刍得分有预测作用(简单斜率值为0.57),而高自尊群体不存在这种关系(简单斜率值为0.10)。结论:受艾滋病影响青年的心理弹性可以直接作用于PTG,也可以通过反刍的多重中介作用于PTG,低自尊个体还会通过侵入性反刍促进自主反刍,实现创伤后成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卑感在亲密恐惧和童年期创伤经历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廊坊师范学院大学生420名(男生72人,女生324人;年龄18~24岁),采用亲密恐惧量表(FIS)、儿童期创伤经历问卷(CTQ)和自卑感量表(FIS)进行测量。使用回归分析与Bootstrap程序对自卑感在亲密恐惧与童年期创伤经历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结果:CTQ总分及4个维度得分均与亲密恐惧量表、自卑感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18~0.55,均P0.05);自卑感量表各维度得分与亲密恐惧量表得分均呈正相关(r=0.24~0.44,均P0.05)。儿童期创伤经历对亲密恐惧有正向预测作用(β=0.31,P0.01);自卑感在亲密恐惧与儿童期创伤经历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4%。结论:自卑感在童年期创伤经历与亲密恐惧间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我同情对创伤后成长(PTG)的影响,并检验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自我同情量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创伤后成长问卷对雅安地震4.5年后的49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自我同情可以显著正向预测PTG,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中的胜任需要可以正向预测PTG,关系需要和胜任需要的满足在自我同情对PTG的影响中发挥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结论:自我同情能够促进青少年PTG水平,但随着个体关系需要和胜任需满足程度的增高,自我同情对PTG的预测效应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正念干预(MBI)对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PTG)的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BM、VIP、WangFang Data和CNKI数据库中MBI对癌症患者PTG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从中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RCT,合计82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实施MBI后,干预组患者的PTG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7.27,95%CI=(4.75~9.79),P<0.001],干预效果能维持到干预后3个月[MD=8.64,95%CI=(7.20~10.08),P<0.001]。与对照组相比,线上干预模式对癌症患者PTG的改善效果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3.59,95%CI=(-1.22~8.41),P>0.05],而面对面的小组干预模式能促进癌症患者PTG水平的提高[MD=7.87,95%CI=(5.19~10.54),P<0.001]。结论:正念干预有助于提高癌症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面对面小组干预模式比线上干预模式在提升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强迫型人格障碍(OCPD)和童年创伤性经历之间的关系。方法:先用PDQ-4+的强迫分量对5340例大学生进行筛查,再用DSM-IV结构式临床访谈问卷(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IV, SCID)对178例OCPD阳性者进访谈和半定式查询。然后用童年期创伤经历问卷(CTQ)对73名强迫型人格障碍和81正常对照进行童年创伤经历的调查。结果:OCPD的CTQ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OCPD量表总分和CTQ各因子(性虐待除外)显著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躯体忽视(OR=0.75,P0.05)和躯体虐待(OR=0.38,P0.05)对OCPD患病存在显著预测作用。结论:童年期躯体虐待、躯体忽视可能是OPCD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直肠癌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自我感受负担与心理韧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00例,术后均随访1年,在术后1、3、6及12个月时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和心理韧性量表(CD-RISC)评估。结果:18例患者失访,最终纳入82例。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PTGI、CD-RISC得分均较术后1个月升高,SPBS得分均较术后1个月降低(均P <0.05);单因素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心理韧性高水平组术后的平均PTGI总分均高于心理韧性低水平组,平均SPBS总分均低于心理韧性低水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PTGI得分与CD-RISC得分呈正相关(β=0.38),SPBS得分与CD-RISC得分呈负相关(β=-0.41)。结论:中青年直肠癌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和自我感受负担与心理韧性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创伤患者反刍性沉思、情绪表达与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87例急诊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问卷(PTGI—C)、中文版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ERRI—C)、伯克利情绪表达量表(BEQ)评价患者创伤后成长、反刍性沉思以及情绪表达情况,并分析相关性.结果:87例急诊创伤患者PTGI-C评分(37.11±6.23)分,ERRI-C评分中侵入性评分(7.01±1.20)分、目的性评分(11.80±2.16)分,BEQ评分中负性情绪表达评分最高,为(16.11±4.12)分,负性情绪抑制评分最低,为(8.12±1.03)分;ERRI-C量表中目的性评分与PTGI—C评分呈显著正相关性(r=0.335,P<0.05),侵入性评分与PTGI-C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205,P<0.05);BEQ量表中负性情绪表达、负性情绪表达强度与PTGI-C评分呈显著负相关性(r=-0.295,-0.286;P<0.05),正性情绪表达、负性情绪抑制、正性情绪表达强度与PTGI—C评分呈显著正相关性(r=0.313,0.301,0.218;P<0.05).结论:急诊创伤患者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且可能受到正性情绪、目的性反刍性沉思的促进作用以及负性情绪的抑制作用,应鼓励患者表达正性情绪以及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以提升创伤后成长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8.03鲁甸地震"重灾区龙头山镇受灾群众地震3年后创伤后成长的现状,探讨创伤后成长的相关因素。方法:地震3年后,按方便取样方式选取鲁甸地震重灾区龙头山镇受灾群众155例,采用自编人口学基本信息调查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55例受灾群众PTGI总分在0~89分之间,中位数为30;SSRS总分为(36.8±7.7)。PTGI总分与受教育程度(r=0.34,P<0.01)、家庭月收入(r=0.32,P<0.01)、SSRS总分(r=0.55,P<0.01)呈中等程度正相关,与是否参加现场救援(r=-0.47,P<0.01)呈中等程度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0.03,P<0.05)、未失去亲人(OR=0.04,P<0.05)是创伤后成长的危险因素,自评心理影响程度大(OR=4.07,P<0.01)、SSRS总分高(OR=1.37,P<0.05)是保护因素。结论:3年后地震重灾区群众的创伤后成长水平较低。女性和未失去亲人者创伤后成长差,而自评心理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地震救援官兵创伤后成长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救援官兵的心理干预工作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韧性量表(CD-RISC)、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为研究工具,施测于404名地震救援官兵,对其创伤后成长状况及与心理韧性和社会支持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404名被试在PTGI 21个条目的平均得分在2.66~3.76之间,绝大部分条目平均得分在3分以上,成长程度在"中等(3分)"与"较大(4分)"之间。8个得分最高的条目分别集中在欣赏生活、人际关系及个人力量等维度。2创伤后成长各维度及总分与韧性各维度及总分、社会支持各维度及总分间的两两相关系数在0.242~0.589(P0.01)。3以PTGI总分为因变量,以心理韧性和社会支持各维度为预测变量的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部队领导和战友支持、坚韧和朋友支持进入回归方程,β值分别为0.310、0.312、0.174(P0.01)。结论:地震救援官兵普遍觉知到心理成长,主要表现在生活态度、人际关系以及个人力量的增强等方面;韧性、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密切相关,高韧性、高社会支持个体创伤后成长程度越高,其中领导和战友支持、坚韧、朋友支持对创伤后成长具有显著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一步探究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对创伤后成长(PTG)的影响,采用元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40篇相关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整合性分析。方法:使用STATA 15.0进行元分析,对人口统计学变量性别、有无配偶的差异分析中采用效果量d,在对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分析中采用效果量r。结果:性别与PTG合并效果量d=-0.111,呈小效应值,不同性别的个体创伤后成长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与PTG间合并效应量r=0.261,呈中等效应值。心理弹性与PTG间合并效应量r=0.527,呈大效应值。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PTG的相关程度差异不显著。结论:社会支持对PTG具有一般预测作用,心理弹性则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二者都促进PTG的产生,对遭遇创伤的个体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女性的创伤后成长水平略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直肠癌患者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 PTG)与心理韧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9月在某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2例直肠癌患者,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记录所有患者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支付方式、有无放化疗、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期。对所有患者进行PTG量表、心理韧性量表(connordavidson-resilience scale, CD-RISC)、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评估,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PTG评分与CD-RISC、SAS和SDS评分的相关性,比较不同信息患者PTG评分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TG评分的危险因素。结果:201例直肠癌患者的PTG总分、CD-RISC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依次为61.48±10.20、57.92±13.10、52.68±10.60、53.67±10.88,PTG评分与CD-RISC评分呈正相关(r=0.594,P0.05),与SAS评分和SD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97,-0.421;P0.05);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医疗支付方式为医保、无放化疗、TNM分期为Ⅰ期的直肠癌患者PTG评分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F=9.481、6.540,2.601,3.153,11.943;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OR=3.338,P0.05)、CD-RISC评分≥58分(OR=3.695,P0.01)是影响PTG评分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直肠癌患者的PTG水平与心理韧性有关,且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无放化疗和CD-RISC评分≥58分患者PTG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后初中生的创伤后成长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在汶川地震后3年,对地震灾区1665名初中生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CD-RISC)、儿童主观感知的社会支持问卷(CSPSSQ)、简明大五人格量表(Mini-IPIP)进行调查。结果:少数民族、住校、父母受教育程度高的学生PTGI总分高于汉族、走读、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的学生(均P0.05)。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与PTGI总分和他人关系、个人力量因子得分正相关;心理韧性总分与PTGI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β=0.53,0.37,0.53,0.55,0.42,均P0.05);社会支持总分与PTGI总分及他人关系、新可能性、欣赏生活因子得分正相关(β=0.14,0.19,0.10,0.11,均P0.05);简明大五人格量表的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开放性因子得分与PTGI总分均呈正相关(β=0.07,0.10,0.06,0.08,均P0.05),神经质因子得分与PTGI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不相关。结论:初中生的心理韧性、主观感知的社会支持以及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开放性人格特质可能有助于产生创伤后成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服刑人员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比例,并探讨反社会人格障碍与羞耻感、童年期创伤经历之间的关系,建立三者之间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2800名服刑人员,获有效问卷2690份,其中男性2410人,女性280人。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童年期创伤性经历问卷(CTQ)和羞耻量表(SES)进行测查。结果:服刑人员中反社会人格障碍所占的比例为45.8%。反社会人格障碍、羞耻感各分量表和童年期创伤经历问卷各分量表得分之间呈正相关(r=0.08-0.33;P<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羞耻感在反社会人格障碍和童年期创伤经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GFI=0.94,AGFI=0.88,NFI=0.93,RMSEA=0.1)。结论:服刑人员中,反社会人格障碍者的比例较高。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形成,可能与个体在童年期受到虐待和忽视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羞耻感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雅安地震后青少年的情绪调节策略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创伤后成长(PTG)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情绪调节策略量表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对雅安地震14个月后的302名中学生进行测量。结果:震后14个月的PTSD和认知重评策略对震后14个月的PTG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震后14个月的PTSD与表达抑制策略的交互项对震后14个月的PTG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结论:震后14个月的表达抑制策略在PTSD对PTG的影响过程中发挥着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在低表达抑制水平的条件下,PTSD对PTG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在高表达抑制水平下,PTSD对PTG发挥着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