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70 mm)患者,因其有病死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的难点。我们自2009年7月至2012年5月诊治5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总结其围术期管理经验,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瓣膜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1—2020-12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心脏瓣膜手术且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术中和术后资料。将单因素分析中P<0.2的变量放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中,分析AKI与各因素的相关性。随后将连续型变量放入构建的回归模型中进行趋势性检验,进一步分析连续型变量对AKI的影响。结果 研究共纳入132例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年龄(52.9±12.5)岁;28例于术后发生AKI,非AKI组104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疾病、围术期输血、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等项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础血肌酐升高(OR=3.311,95%CI 1.086~10.096,P=0.035)、主动脉阻断时间(OR=1.022,95%CI 1.008~1.037,P=0.003)、围术期输血(OR=2.850,...  相似文献   

3.
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科1999年1月至2003年6月,对18例心脏瓣膜病伴巨大左心室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占同期心脏瓣膜病手术的10.6%(18/170),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25~65岁;身高150~178cm;体重37~70kg;病程1~20年。其中先天性心脏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13例,心瓣膜退行性病变3例。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示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71~98mm(79.6±6.7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3~0.66(0.52±0.10)。病变类型:二尖瓣病变8例,主动脉瓣病变6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联合病变4例,其中5例有明显的三尖瓣关闭不全,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心瓣膜置换术后疗效及危险因素,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144例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6例、女28例,年龄15~69(44.9±11.9)岁;病程1个月~40年,平均病程(57.8±98.3)个月。风湿性心脏瓣膜病92例,退行性心脏瓣膜病28例,先天性心脏瓣膜病1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9例。对存活出院的137例患者进行随访,用t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后早期住院死亡、主要并发症发生及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寿命表生存率法计算术后远期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9例(13.2%),室性心律失常56例(38.9%),人工瓣膜瓣周漏7例(4.9%),胸腔积液33例(22.9%),心包积液8例(5.6%),肝功能不全23例(16.0%),肾功能不全5例(3.5%)。术后早期住院死亡7例,死亡率4.9%。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高(Ⅲ级或Ⅳ级)、病程长、术前左心功能低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双瓣膜置换术、合并其他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术后室性心律失常是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心瓣膜置换术后早期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病程时间长、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高(Ⅳ级)、术前左心功能低下(LVEF〈40%)、双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时间长是术后早期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高(Ⅲ级或Ⅳ级)、合并其他心脏手术、术前左心?  相似文献   

5.
巨大心脏患者换瓣手术治疗吴春齐李金声李金启刘亚湘心脏瓣膜病巨大心脏者,大多累及多个瓣膜,心肺功能严重减退,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1983年以来,我科共为43例巨大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了换瓣手术,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43例,男性18例,女性25...  相似文献   

6.
16例重症心瓣膜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重度左心室扩大 ,左心室舒张期末径指数 (L VEDDI) >37m m/ m2 ,尤其是合并心功能不全的心瓣膜病患者 ,手术死亡率高达 11.1%~ 2 5 %。我们于 1998年 2月~ 1999年 6月收治了 16例此类患者 ,现就其围手术期处理经验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共 16例 ,男 15例 ,女 1例 ;平均年龄 46 .0± 9.3岁。所有患者均为重度左心室扩大 (L VEDDI>37mm / m2 )的心瓣膜病患者。风湿性心瓣膜病 11例 ,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 1例 ,心瓣膜退行性病变 3例 ,马方氏综合征 (Marfan syndrome) 1例。心功能 级 3例 …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不同基础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5年5月至2008年8月接受手术治疗9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基础病变的不同,将92例患者分为先天性心脏病组(先心病组,n=37)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组(瓣膜病组,n=55),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临床指标。结果先心病组与瓣膜病组患者年龄(t=-4.484,P=0.000)、中性粒细胞百分比(t=-2.594,P=0.011)、血红蛋白(t=-2.471,P=0.015)、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t=-3.622,P=0.000)、主动脉阻断时间(t=23.469,P=0.001)、体外循环时间(t=21.549,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余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相似,手术治疗侧重点不同,但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老年患者二尖瓣置换术265例分析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目的回顾性研究老年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1991年6月~2003年6月期间收治的265例老年二尖瓣病变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式、合并疾病、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果等临床资料,完成系统随访,分析其影响手术预后的众多高危因素. 结果生存252例,早期死亡13例,手术死亡率4.9%,主要死于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随访236例,随访率93.7%.与同期60岁以下二尖瓣置换患者比较,术后5年和10年生存率均较低,分别为87.52%和96.84%,81.23%和94.87%.晚期死亡15例(0.17%病人*月),主要死亡原因是心力衰竭、恶性肿瘤和肺部感染.影响手术预后的因素有术前心功能Ⅳ级、糖尿病和肺功能不全. 结论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合并疾病多,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9.
心脏瓣膜病巨大左室的换瓣治疗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脏瓣膜病巨大左室的换瓣治疗经验向小勇李法荫林尚清李朝先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室(EDD>70.0mm),通常被认为是属换瓣手术治疗中的高危病例,但随着近年来心肌保护及围手术期处理技术的进展,此类病例的治疗效果已逐步提高〔1〕。我院近十多年的换瓣手术病...  相似文献   

10.
自1999年1月至2009年3月,我科对60岁以上心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施行心瓣膜置换术12例,现总结其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65例心脏恶液质(SOCC)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外科治疗及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  相似文献   

12.
我院心血管外科自2003年8月至2007年2月共收治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38例,现总结其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提高合并心脏恶病质瓣膜病患者外科治疗的成功率,探讨其围术期处理的特点。方法:符合心脏恶病质综合征诊断标准的21例心瓣膜病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二尖瓣置换术14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置换术7例,同时三尖瓣成形术16例,结果:发生并发症13例,分别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室性心律失常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死亡6例,主要死亡原因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合并心脏恶病质瓣膜病患者的外科治疗应注意围术期处理,术中应重视三尖瓣功能纠正及左、,右心房折叠:术后注意低心排血量治疗,积极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加强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合并慢性重度心力衰竭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外科治疗策略的个体化选择以及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5例合并慢性重度心力衰竭的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0.21岁。结果 5例患者入院后均予以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类药物为主的抗心衰治疗,待患者症状改善行个体化评估后决定手术方式为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术后3例患者早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辅助心功能,5例患者清醒后均恢复口服抗心衰药物,术后2周所有患者顺利出院。结论合并慢性重度心力衰竭的心脏瓣膜病患者手术指征明确,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采取个体化评估,术前抗心衰的规范治疗、术中体外循环尽量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早期应用左心辅助药物或器械等都是使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我国心脏瓣膜外科的发展 ,促进学术交流 ,由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主办的“全国心脏瓣膜外科学术会议”将于 2 0 0 5年 4月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欢迎心外科医师踊跃投稿 ,参加会议。征文内容 :1.二、三尖瓣病变成形术 :包括各种病变 ,特别是冠心病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2 .主动脉瓣与根部病变的综合治疗与各种手术方法 ;3.左心瓣膜病术后复发复发性三尖瓣病变的机理与治疗对策 ;4 .各种联合瓣膜病的治疗对策 ;5 .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外科 ;6 .心肌病合并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7.各种复杂瓣膜病的治疗对策 ,包括先天性心瓣…  相似文献   

16.
合并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置换术62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总结合并巨大左心室瓣膜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疗效,探讨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及手术适应证选择。方法:1991年5月至2002年7月共为62例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病人施行了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主动脉瓣与二尖瓣双瓣置换术56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1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43例,左房折叠术12例。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28例(45.2%)。早期死亡11例(占17.7%),晚期死亡4例(6.5%)。影响瓣膜置换术早期疗效的主要因素是术前严重左室扩大[收缩末直径(ESD)≥6.0cm和舒张末直径(EDD)≥8.0cm]、严重左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分数(EF)≤O.40和短轴缩短率(FS)≤0.25,围术期室颤和术后严重低心输出量综合征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影响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是室颤和术前严重左室扩大伴收缩功能下降。结论:提高此类病人手术疗效的关键是选择合适手术时机,妥善处理围术期和术后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合并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替换术的疗效。方法:从2000年9月至2002年10月,共13例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瓣膜病行人工瓣膜替换术,其中主动脉瓣置换术9例,二尖瓣置换术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二尖瓣置换术3例,二尖瓣置换术均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三尖瓣成形术1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1例,主动脉窦瘤修补术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例。结果:术后无死亡,无严重低心排、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并发肾功能不全1例,术后并发大量心包积液,行二次心包开窗引流术1例,13例均康复出院。结论:提高这类病人手术疗效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时机、妥善的围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8.
心包、心脏     
联合应用常规及改良超滤对儿童体外循环围手术期细胞黏附分子及细胞因子的影响,药物涂层支架在冠状动脉易再狭窄病变的应用价值,心内膜微波消融房颤在二尖瓣置换术中的应用,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处理,左心室巨大室壁瘤不同左心室成形方法的对比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直视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瓣膜病合并慢性心房颤动(AF)的初步体会,探讨控制慢性AF的有效方法。方法2005年5月至2007年11月,对23例心瓣膜病合并慢性AF患者采用直视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进行右心房的消融,然后在中度低温心脏停搏下做左、右肺静脉口和左心耳的消融隔离,最后行心瓣膜置换术。结果射频消融时间18-26min。术后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致消化道大出血住院死亡1例,生存的22例患者随访3~30个月,出院时、3个月、1年和2年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是81.8%、86.4%、82.4%和77.8%,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和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直视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瓣膜病合并慢性AF操作简单、效果满意、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20.
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应用电镜检测39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显示:(1)大多数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存在有心肌超微结构损害;(2)心肌超微结构损害的程度与左心室长大、肥厚及左心室功能有密切关系。作者强调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应当在心肌超微结构损害之前施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