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6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运用于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沈菊艳 《当代护士》2016,(12):51-53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本院骨科行全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传统围手术期护理基础上,融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手术前后Harris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焦虑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周、1月、3月的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促进老年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肖雪芬  李云  李慧敏  黄妙华 《护理研究》2006,20(12):1069-107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技术操作的规范化、疗效评价标准,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病人的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护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24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实验组实施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护理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护理方案。[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护理方案对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具有优势;两组比较,对关节功能的恢复、治疗费用、缩短康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护理,对关节功能的恢复、节省治疗费用、缩短康复时间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2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引入到围手术期护理中,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围手术期护理低。观察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费用虽低于对照组,但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能促进其早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护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技术操作的规范化、疗效评价标准。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病人的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护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24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实验组实施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护理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护理方案。[结果]全髓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护理方案对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具有优势;两组比较,对关节功能的恢复、治疗费用、缩短康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护理,对关节功能的恢复、节省治疗费用、缩短康复时间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君 《当代护士》2014,(6):36-37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体位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体位性损伤的干预效果。方法对本院2010年3月~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168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调查,应用病例对照法进行分析。84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均在临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了囤手术期体位护理干预为干预组,84例仅采取了常规护理为常规组。2组均采用Harris功能评分评价其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同时评价护理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Harris功能优良率96.47%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9.29%(P〈0.05),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4.05%(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3.10%低于对照组的34.52%(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临床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围手术体位护理,可极大程度减少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效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康复护理对老年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骨科住院实施了人工髋关节置换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骨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骨科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围手术期康复护理。分别在术前和术后两周对两组患者采用 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观察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和患肢肿胀情况。 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两周的Harris 评分、髋关节功能恢复和患肢肿胀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通过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老年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康复护理,使患者在术后两周的髋关节的功能恢复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临床护理路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9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不同时间点的Harris评分和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 0. 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术后3 d、7 d、1个月和3个月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股骨近端髓内针(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本院骨科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PFNA内固定术治疗粗隆间骨折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1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平均住院天数、术后下地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活动、术后并发症、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在术后VAS评分、下地活动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上比较观察组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满意度、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围手术期运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中更加安全有效,能获得更好的护理满意度,使患者在术后早期能更快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更好提高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目标性监测与干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感染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选取本院骨科收治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3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16年6月~12月,n=110)及观察组(2017年1月~6月,n=120),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感染目标监测与预防,以2015年6月~2016年5月未实施目标监测的110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预后情况及患者治疗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假体坏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髋关节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及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假体与组织融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性监测与干预组合能有效降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率,有助于髋关节术后功能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联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1月—2020年5月选取南京市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11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的奇偶数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硬膜外麻醉后采用髋后外侧切口入路形式。对照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案管理模式联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进行围手术期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Harris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1 d、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案管理模式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可加快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围术期护理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8年2月1日~12月31日53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将2019年1月1日~10月31日53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设为加速康复外科(ERAS)组,实施快速康复围术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ERAS组术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3、5 d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围术期护理模式可缩短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术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减轻疼痛,改善术后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程序化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干预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渐进型知识指导,互动式行为训练及出院后追踪随访至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结果 干预组在术后排尿、排便、压疮、住院天数、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阶段性康复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3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5例和对照组1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阶段性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卧床时间及应用抗凝药依从性,患者护理满意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ICU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用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性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可缩短患者住院天数,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10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DVT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为1.82%,低于对照组的14.55%(P0.05)。观察组术后2周及4周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时间为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预防下肢DVT形成,缩短恢复时间,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研究规范化护理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1日~2018年3月31日42例DDH手术患儿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将2018年4月1日~2020年8月31日42例DDH手术患儿纳入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可缩短DDH手术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张颖  喻薇 《中国临床医学》2017,24(6):951-95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EBN)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n=30)。对照组按骨科护理常规要求进行功能锻炼;观察组根据患者情况提出护理问题,运用软件检索查找循证护理依据,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开始时间、早期功能锻炼的时长与方法、最佳功能锻炼的方法、减轻患者功能锻炼时疼痛的方法及提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方法,制定功能锻炼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功能锻炼时疼痛程度、Harris髋关节评分、脱位发生率、功能锻炼依从性。结果:功能锻炼时疼痛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d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1周、2周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周Harris髋关节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无脱位发生。观察组功能锻炼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EBN的护理模式可减轻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锻炼时的疼痛,有利于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HQC)在二尖瓣置换手术(MVR)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行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分为2组,对照组(n=40)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40)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疾病知识的掌握评分、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及病死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评分、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能够缩短二尖瓣置换手术围术期患者恢复时间,提升对疾病的认识,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性,因此值得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9.
陆斐  金爱东  任英  封秀琴 《中华护理杂志》2022,57(10):1157-1164
目的 构建全髋关节置换患者48 h全程护理模式并探讨其应用效果。 方法 组建研究团队,通过文献检索结合医院实际流程,构建全髋关节置换患者48 h全程护理模式。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骨关节科2020年6月—2021年3月入院的髋关节置换患者52例作为试验组;2020年1月—5月入院的髋关节置换患者73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患者48 h全程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科室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住院总费用、平均住院日、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最高疼痛评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5 d再入院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住院总费用(t=8.593,P<0.001)、平均住院日(t=31.374,P<0.001)、术后首次进食时间(t=31.374,P<0.001)、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t=19.620,P<0.001)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最高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6,P=0.783);两组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15 d再入院。 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患者48 h全程护理模式在加速患者康复的同时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15 d再入院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科学的护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早期康复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6年6月~2008年6月全髋关节置换术后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按常规护理;将2008年7月~2009年12月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38例作为观察组,术后早期实施功能康复锻炼、心理护理、出院指导。采用Harris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髋关节评估。结果:术前1周和术后第2周的Harri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时观察组的Harri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可保证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