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采用内固定方法治疗膝关节新鲜和陈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治疗的31例膝关节内骨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7例,女4例;新鲜骨折29例,陈旧性骨折2例;开放性骨折7例,闭合性骨折24例。开放性骨折中有5例经常规清创后采用内固定术或内固定术+推进皮瓣术,2例待伤口愈合后按闭合性骨折处理。全部病例分别采用张力带、张力带+克氏针内固定、螺钉内固定术。结果平均随访15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四五个月。新鲜骨折康复后的平均总活动度为伸屈0°~135°,为完全恢复正常;陈旧性骨折平均总活动度为伸屈0°~110°,恢复也接近正常,没有影响功能。结论膝关节内骨折后,患者早期手术同时做到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并行早期功能锻炼,患者的关节稳定,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手术松解和术后膝关节伸屈主被动训练治疗膝关节粘连的随访效果。方法:对象为2002—12/2004-08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中心收治的24例膝关节粘连患者,均为经正规保守治疗,膝关节活动度小于90&;#176;。所有患者接受膝关节镜下松解治疗: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术前手法推拿松解,了解活动度增加的情况;术中屈曲膝关节对关节内、外间隙及髁间窝粘连进行松解;退出关节镜后轻柔手法松解。手法松解与镜下松解清理交替反复进行,直至膝关节屈曲达110&;#176;以上,伸直为0&;#176;。再次行关节镜下全面清理及软骨修整。术后行膝关节的主被动屈伸康复训练:①伸膝训练:术后第1—2天,首先行伸膝功能训练.膝关节达到或接近伸直位后,转为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股四头肌内侧头的收缩每次维持10s,20次为1组,每天练习3—5组。②屈膝训练:术后第1天开始持续被动活动机功能训练,每天两三次,1.0-1.5h/次,其起始角度设置为术前活动度增加5&;#176;-10&;#176;,每天增加5&;#176;-10&;#176;,直至达到或接近术中最大活动度,10d左右。出院后继续每天进行膝关节伸屈主被动训练,连续半年以上。所有病例术后每月随诊1次,记录膝关节的伸屈度数(膝关节活动范围110&;#176;-125&;#176;为优,90&;#176;-109&;#176;为良,60&;#176;-89&;#176;为可,60&;#176;以下为差)、行走的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按实际完成处理,24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膝关节功能恢复评价:3个月平均活动度从54&;#176;(20&;#176;-90&;#176;)增加至103&;#176;(70&;#176;-125&;#176;),平均增加49&;#176;;优8例,良12例,可4例。半年增加至115&;#176;(75&;#176;-130&;#176;),平均增加61&;#176;(40&;#176;-100&;#176;);优10例,良11例,可3例。无一例患者发生再粘连,步态改善,跛行消失,关节无肿痛,能交替上下楼,有22例患者自觉关节不灵活,增加活动后可缓解。②术后并发症:10例患者出现关节腔积血,行关节穿刺治疗;有1例发生关节内感染,在关节镜下冲洗,控制感染后,3周后再次手法松解,膝关节屈曲达95&;#176;;无骨折、韧带断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关节镜下松解的方法治疗关节粘连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结合早期膝关节的伸屈主被动训练能有效的维持和巩固手术效果,加快膝关节功能恢复,预防再次粘连。  相似文献   

3.
林旭  黄富国  兰海 《中国临床康复》2005,9(38):59-61,i0003
目的:探讨肘部高能量创伤术后应用带铰链外固定架在早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0-10/2004-06华西医院骨科收治肘部高能量创伤、同时接受内、外固定的患者78例。患者均知情同意。男43例,女35例,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13例,肱骨髁上髁问粉碎性骨折21例,Monteggia's骨折26例,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9例,尺骨冠突骨折5例,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4例;合并环状韧带损伤17例,尺侧副韧带损伤25例,桡侧副韧带损伤8例;开放性骨折17例,闭合骨折6l例。分为外固定架组35例,石膏、支具组43例,两组年龄、性别等无统计学差异。外固定架组患者术后3d开始在外固定架保护下进行肘关节屈伸活动;石膏、支具组术后4-6周拆除石膏、支具后开始活动。随访时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两组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及Gassebaum评分分级结果。采用Gassebaum分级指标评价治疗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肘关节无症状,伸肘15&;#176;,屈肘130&;#176;;良:肘关节有主观不适症状,伸肘30&;#176;,屈肘120&;#176;;可:肘关节有轻微不适症状,伸肘40&;#176;,屈肘90&;#176;~120&;#176;;差:关节功能受限,伸肘40&;#176;,屈肘〈90&;#176;。肘关节活动度=屈曲角度-伸直角度。结果:78例患者平均随访14个月,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术后3-6个月X射线片证实骨折愈合,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外固定架组无钉道感染和螺钉松动、断裂发生。②两组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及Gassebaum评分分级结果:术后3和6个月,外固定架组在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上好于石膏、支具组[(96+18)&;#176;比(55+14)&;#176;,(105+16)&;#176;比(74+21)&;#176;,f=10.835-7.386,P〈0.05],外固定架组优良率为88.6%,石膏、支具组为58.1%。结论:①肘部高能量创伤以后,介入功能康复训练时间越早,越有利于肘关节活动度的恢复。②应用铰链外固定架在肘部高能量创伤术后对患者早期肘关节功能恢复比石膏、支具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持续被动活动(CPM)在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保肢手术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或侵袭性骨肿瘤术后关节功能康复中的意义。方法: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保肢手术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或侵袭性骨肿瘤,灭活处骨缺损应用脱钙骨基质颗粒加骨水泥修复,局部用钢板或异体皮质骨板内固定,不用外固定。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0例,术后24h开始使用CPM对患肢进行持续被动功能锻炼,连续3周。B组35例术后进行常规功能锻炼。结果:75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骨缺损处无骨折和骨不连,内固定良好。至3个月时,A组膝关节活动度110&;#176;-160&;#176;,平均141&;#176;,B组膝关节活动度90&;#176;-140&;#176;,平均126&;#176;,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治疗膝关节周围骨肿瘤保持手术,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膝关节功能,术后CPM能进一步改善膝关节的活动度。  相似文献   

5.
姜顺  王卫东  刘刚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2):102-102,105
目的观察采用改良式膝关节粘连松解术辅以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伸直型膝关节僵直功能重建的作用。方法选取1995-1/2003-12池州市中医院骨科膝关节僵直患者18例,术前膝关节活动度为30&;#176;~70&;#176;,屈曲度10&;#176;~70&;#176;,平均22&;#176;。采用改良式膝关节松解术解除膝关节僵直,术后行早期功能锻炼,术后第2天开始,每日松开石膏板数次,行被动膝关节伸屈活动数次,同时每周更换不同屈曲角度石膏板,第1周固定膝关节屈曲位1000~110&;#176;,第2周80~900,第3周60~70&;#176;,3周后除去石膏夹板,鼓励患者坚持锻炼,随访2年。疗效按iudet标准:关节活动度&;gt;100&;#176;为优,80&;#176;~100&;#176;为良,50&;#176;~80&;#176;为可,&;lt;50&;#176;为差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及早期功能训练,并获2年随访,随访率100%。根据judet的疗效评定标准:优15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4%。术后膝关节屈曲改善50~100&;#176;,平均60&;#176;。结论改良式膝关节松解术配合术后功能锻炼可以有效改善僵直膝关节的活动能力,重建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下肢长骨骨折康复期治疗中应用改良绞链石膏/支具,观察其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效果。 方法:选择河北工程大学临床医学院骨科1984-01/2005-06收治的下肢长骨干骨折患者82例。分为实验组42例,采用符合生物固定要求的内固定后,应用外用改良铰链石膏/支具外固定。与传统绞链不同的是,近侧合叶片的联结点不是一个圆孔,而是一个按照膝关节瞬时中心曲线设计的滑道。使患者在3周后负重、持拐行走,利用骨折部合理的压应力促进骨折愈合。对照组40例,应用传统铰链石膏/支具配合符合生物力学要求的内固定。 结果:82例患者平均获2年随访,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组患肢功能恢复情况:6~8周内愈合者22例(52.4%),9-12周全部愈合。②实验组不良事件和副作用:股骨及胫骨干骨折早期负重后Ender钉尾轻度外移3例,系断端嵌合不佳所致;骨折部半侧愈合不良1例;向外成角10&;#176;1例。无一例发生发生骨延迟愈合、不愈合及关节僵硬和明显的废用性肌萎缩。③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的比较:术后5,6,7周实验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5周:(92.53&;#177;15.34)&;#176;比(80.12&;#177;16.41)&;#176;,6周:(108.48&;#177;16.35)。比(96.26&;#177;18.37)&;#176;,7周:(146.37&;#177;19.28)&;#176;比(135.21&;#177;17.65)&;#176;,t=2.73~3.54,P〈0.01)④两组患者术后X射线检查骨痂出现率:术后4,5,6周实验组骨痂出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52%比0.28%,0.67%比0.40%,0.88%比0.70%,χ^2=4.08~5.86,P〈0.05)。 结论:下肢长骨干骨折采用内固定后,应用符合膝关节生物力学原理的改良绞链石膏/支具外固定,利用骨折部合理的压应力可促进骨折愈合。早期负重活动减少了因骨折长期卧床制动引起的股四头肌粘连、膝关节僵硬等多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经皮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钢丝环扎加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移住的髌骨骨折疗效。方法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钢丝环扎加“8”字张力带固定术治疗移位的髌骨骨折12例。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12例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6周,患者膝关节活动功能均恢复正常。根据Bostman评分平均为28.8分;优良率为100%。未发生术后感染、皮肤坏死及内固定失败。结论经皮内固定术适合于治疗髌骨横形、纵形、斜形、Y形骨折及髌骨关节面平整的髌骨粉碎性骨折。其不损伤髌骨及软组织血液供应,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康复快,并发症少,器械简单,操作方便,膝部瘢痕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方法2009年06月~2014年10月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43例,均为创伤后2周内的新鲜骨折。通过改进手术方式,达到牢固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使膝关节早期恢复功能。结果4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因3例内侧副韧带断裂,不能行早期功能锻炼,其余40例患者均给予不同程度的功能活动,术后2周19例膝关节屈曲超过105°,12例膝关节屈曲超过100°,7例超过90°,1例因骨折严重伴坍陷,达到70°,1例为老年患者因疼痛不配合活动达到60°,根据HSS膝关节评分标准,优35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97.7%,在锻炼活动过程未出现伤口裂开、明显渗血,X线复查未出现内固定改变及骨折移位。结论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牢固内固定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关节粘连机率。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85年以来,应用改良张力带双弓型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患者78例,术后不需外固定,早期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缩短了骨折愈合时间,能在骨折愈合的同时,屈膝关节达到正常,功能恢复占90%以上,现根据我们的临床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78例,男46例,女32例;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75岁,平均47岁。新鲜骨折51例,陈旧性骨折27例。骨折类型:横断型55例,下端粉碎型23例;左侧4(?)例,右侧30例。骨折愈合时间短者28天,长者45天,平均37天。随访40例,平均随访时间1年零8个月。疗效评定标准:优:膝关节活动度>135度,活动后膝关节无任何不适,患肢肌力正常,恢复原来工作。良:患膝关节活动90度左右,患膝活动后稍有酸痛,肌力较健侧弱,恢复轻工  相似文献   

10.
综合康复治疗对股骨远端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股骨远端骨折术后康复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21例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综合康复治疗,术后3d行肌肉等张收缩,1周行关节活动、抗引力运动,并作持续被动运动(CPM)训练,进而抗阻力运动,4周后过渡性部分负重行走,直至完全负重行走。结果 21例患者随访0.5~5年,患膝关节屈伸范围120&;#176;~185&;#176;(含过伸5&;#176;),骨折全部愈合,行走无跛行,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者19例。结论 股骨远端骨折术后综合康复治疗可以预防骨折疏松,促进骨折愈合,减轻肌肉萎缩、伸膝装置粘连及关节挛缩,加快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月应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长骨骨折265例,其中胫腓骨骨折176例,股骨骨折89例;闭合性骨折139例,开放性骨折126例;新鲜骨折238例,陈旧性骨折27例。结果:本组265例获得随访,随访平均8个月。骨性愈合251例,延迟愈合14例,术后伤口感染2例。按Johner-wruh标准评定:优211例,良40例,中14例,优良率95%。平均愈合时间7个月。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骨折具有适应证广、创伤小、固定可靠、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可作为长骨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膝关节内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15例膝关节内粘连的患者接受关节镜下松解术,术后进行康复训练。结果 关节镜下松解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伸直度数从2.3&;#176;增加到6.5&;#176;;平均屈曲度数从70.4&;#176;增加到118.4&;#176;;出院时平均活动范围从58.1&;#176;增加到104.3&;#176;。结论 关节镜下松解术是治疗膝关节内粘连的良好方法,治疗的关键是正确的选择病例,彻底的术中松解,并辅以早期康复锻炼,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恶性肿瘤切除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功能恢复相关的康复治疗。方法:全膝关节置换42例,半膝关节置换8例。术后分4个阶段采用不同的康复计划进行功能训练。结果:采用关节活动度,疼痛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出院时活动度均在90&;#176;~110&;#176;。平均随访半年,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行走自如,无痛,膝关节活动度在140&;#176;左右者36例,膝关节功能基本正常,行走自如,无痛或偶有疼痛,膝关节活动度在110&;#176;者10例,膝关节活动度在90&;#176;~110&;#176;者4例。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恶性肿瘤较好的保肢方法,有计划地康复治疗有助于肢体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4.
本文观察总结了182例髌骨骨折张力带内固定患者,早期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182例中,男106例,女76岁,年龄18~67岁;骨折类型:横断骨折121例,粉碎骨折6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3d。2结果骨折愈合时间32~50d,平均42d,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膝关节活动度>135°,活动后无任何不适,患者肌力正常144例;膝关节活动度>90°,活动后稍有酸痛,肌力较健侧稍弱38例。1.2方法(1)第1阶段:为术后第1周。术后患肢抬高20~30cm,…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股骨骨折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的结果,其中男38例,女15例,平均年龄31岁。闭合性骨折35例,开放性骨折15例,陈旧性骨折3例。开放性骨折15例采用不扩髓固定,陈旧性骨折3例和闭合性骨折35例扩髓固定。结果:平均随访1年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无感染病例;1例发生远端锁定螺钉折断。全部患者术后邻近关节的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具有稳定性高,疗效确切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股骨干骨折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术后康复训练对重度肩锁关节脱位(PostⅢ-Ⅳ型)和锁骨远端骨折(NeerⅡ型)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东莞市中医院骨科2001-01/2004-01治疗因肩锁关节脱位(PostⅢ-Ⅵ型)及锁骨远端骨折(NeerⅡ型)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患者35例。肩锁关节脱位20例,其中PostⅢ型11例,PostⅣ型7例,PostⅤ型1例,PostⅥ型1例。锁骨远端骨折15例,均为NeerⅡ型。术后接受系统康复训练组24例,未接受系统康复训练组11例。训练组术后训练分3个阶段进行。①第1阶段康复(术后2周内):以肩关节被动活动为主,术后1周内除训练时间外均需三角巾悬吊患肢。术后第2天开始肩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包括钟摆练习;肩关节被动前屈上举练习;被动外旋练习;被动外展、内收和内旋练习。术后第2周开始肩关节肌力训练:包括肩关节前屈肌群训练;外展肌群训练;肩关节伸肌群训练;提肩胛骨肌群训练;内收肩胛骨肌群训练;内旋肌群训练;外旋肌群训练。②第2阶段康复(术后3~6周):以肩关节主动活动为主:包括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耐力训练;日常活动训练。③第3阶段康复(术后6周以后):增加活动度训练强度,增大肩关节牵拉训练范围:但应避免接触性运动,最佳运动有游泳、打乒乓球等。未训练组根据患者疼痛耐受程度自行锻炼。术后6周及1年采用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法(内容包括疼痛,日常活动和肩关节活动范围,总分为100分优:90~100分;良:75~89分;中:60~74分;差:〈60分)检测肩关节活动范围及评分;观察不良事件及副反应。结果:35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活动度:术后6周康复训练组患者肩关节的主动活动度分别为:前屈86&;#176;,后伸28&;#176;,外展87&;#176;,内收26&;#176;,外旋15&;#176;和内旋45&;#176;;末训练组度分别为:前屈69&;#176;,后伸25&;#176;,外展61&;#176;,内收24&;#176;,外旋14&;#176;和内旋43&;#176;。康复训练组患者前屈和外展活动范围显著大于未训练组(p〈0.05)。术后1年两组间活动范围无差异。②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6周康复训练组评分显著高于未训练组(75,61分,P〈0.05)。术后1年康复训练组优18例,良6例;未训练组优6例,良4例,中1例。术后6周,康复训练组肩关节前屈、外展活动范围较未训练组增强且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优于未训练组。③不良事件及副反应:训练过程中未见内固定物断裂、松动、骨折不愈合等现象,两组均未发生骨折不愈合和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术后早期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肩关节康复训练有利于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提高日常活动能力,明显地缩短了康复时间,并且不会引起骨折不愈合和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0引言髌骨骨折传统的钢丝环扎法固定不牢,术后需长期外固定,容易导致膝关节僵凝。近10余年来广泛应用张力带内固定,固定牢,甚至对粉碎性骨折也可取得较好疗效。但对于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薄壳样骨折难以有效固定,有时仍需行髌骨部分切除而影响膝关节功能[1-2]。本文设计减张张力带内固定探讨其作用。1材料和方法1.1材料自1998年以来本院收治髌骨骨折患者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18~55岁,平均36岁。均为闭合型髌骨下极骨折,其中粉碎性骨折10例、远端薄壳样撕脱骨折2例。不包括单纯张力带内固定即可牢固…  相似文献   

18.
1资料与方法 本组自1999年1月以来48例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术后早期进行持续被动活动(CPM)和主动活动锻炼,有效地避免了膝关节功能受损并发症的发生,其中男22例,女26例;年龄平均47岁,髌骨上极骨折18例,髌骨下极骨折26例,全髌粉碎性骨折4例;用髌骨爪内固定16例,改良张力带内固定32例,术后均早期应用CPM辅助功能锻炼,配合主动训练,16~25 d内出院,无1例伤口感染,膝关节活动度分别达到70°~90°不等。 方法:(1)材料:我院使用的CPM机为杭州天宝技术公司研制的TX—…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截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中南大学湘雅医院1999—08/2003—07采用前路椎体切除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对19例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并截瘫患者进行治疗,术前术后均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Frankel分级评估。结果:术后随访5.3~27个月(平均16.4个月),3~6个月(平均3,9个月)所有病例植骨融合,术后后凸Cohb角由术前平均17.5&;#176;恢复到6.6&;#176;,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瘫痪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前路手术减压彻底,采用钢板内固定稳定性可靠,植骨融合快,能有效促进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截瘫患者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组对照探讨自制活动型或动力型肘关节矫形器对肱骨髁间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肱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者43例,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活动型或动力型肘关节支具进行持续被动屈肘和伸肘的交替运动。对照组石膏固定期间患肢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和患肢非固定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对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评估、骨折愈合时间、疗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术后观察组肘关节屈曲关节活动度(ROM)平均为(107.76&;#177;16.69)&;#176;,伸ROM为(-17.48&;#177;9.00)&;#176;,对照组肘关节屈曲ROM为(98.09&;#177;8.02)o,伸为(-33.27&;#177;7.79)&;#176;,P<0.01。改良的Cassebaum评分观察组优11例,良8例,可3例;对照组优4例,良9例,可8例。结论利用活动型或动力型肘关节矫形器对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进行保护性的早期活动和牵伸对骨折的愈合和肘关节的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