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因子-κB与肾脏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因子 (nuclearfactor ,NF) KappaB(κB)是一种重要的核转录因子 ,它参予细胞内的信号传递 ,调控多种基因的表达。它的异常激活或完全抑制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1~ 4 ] 。多种肾脏疾病 ,如肾小球肾炎、肾细胞癌、糖尿病肾病、间质性肾炎及肾纤维化等 ,均伴有NF κΒ转录活性的异常。1 NF κB的结构及特点现已明确 ,NF κΒ是一序列特异性的DNA结合蛋白 ,与其细胞内抑制物IκΒ结合 ,以非活性形式存在于胞浆中。多种物质 ,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脂多糖 (LPS)或佛波乙酯 (PMA)等 ,可刺激… 相似文献
2.
3.
核因子-κB是一种可调控多种细胞基因表达的重要转录因子,参与了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进程。在适当情况下抑制核因子-κB的活化,可望为心血管疾病开辟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介入或溶栓治疗后无复流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其分子机制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核因子-κB介导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远端血管栓塞/微血栓形成和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个体易患性、细胞凋亡及自噬等可能是无复流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核因子 κB是一类能与多种细胞因子、粘附分子基因启动子部位的κB位点结合并增强这些基因转录的蛋白质。近年研究证实细胞因子、粘附分子在急性胰腺炎的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有关核因子 κB在急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最近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着重就核因子 κB的组成结构、活化调节及其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核因子-κB与肺脏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因子是调控基因表达的DNA结合蛋白。核因子一KB(NF-κB)是1986年首次由Sen和Baltimore发现并报道的,当时被认为是一种存在于B细胞内的调控kappa轻链基因表达的增强子结合蛋白,并因而得名。现已知,NF-κB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转录因子,在应激、炎症和免疫反应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对NF-κB在肺部疾病中的重要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核因子 -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是一种多效性的转录因子 ,人们对其结构、功能、激活途径的研究已比较深入。NF- κB在机体免疫、急慢性炎症、细胞发生与凋亡等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得以认识。大量资料显示 NF-κB激活的具体信号机制错综复杂 ,表现出刺激信号、细胞类型的差异性。机体在许多病理生理状态下易出现氧化应激 ,如缺血 /再灌注损伤、心脏手术、移植手术、缺血预处理、肿瘤、急慢性炎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本文着重就氧化应激与NF- κB激活的关系作一综述。1 NF-κB信号传导途径NF- κB通常与… 相似文献
8.
核因子-κB是一种可调控多种细胞基因表达的重要转录因子参与了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进程.在适当情况下抑制核因子-κB的活化可望为心血管疾病开辟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9.
心肌缺血晚期再灌注后的心肌损伤及其与核因子-κB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晚期再灌注后的心肌损伤现象及其与核因子(NF)-κB的关系。方法:32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S组)、持续缺血组(I组)、晚期再灌注组(I/R组)、PDTC干预组(P组),建立体内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S组冠状动脉旷置6h,I组冠状动脉持续结扎6h,I/R组结扎冠状动脉3h后再灌注3h,P组结扎冠状动脉3h后再灌注3h,并于再灌注前10min静脉注入PDTC(200mg/kg)。6h后处死动物取心脏组织分别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还原酶(GR)含量,免疫组化指标NF-κB、IκBα,凋亡指数(AI)。结果:与S组相比,I/R组、P组和I组的SOD、GR降低,MDA、NF-κB、IκBα、AI升高;I/R组与I组相比,SOD、GR降低,MDA、NF-κB、IκBα、AI升高;P组与I/R组相比SOD、GR、IκBα升高,MDA、NF-κB、AI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缺血晚期再灌注可导致梗死边缘区心肌细胞凋亡增加,提示存在再灌注损伤现象。氧化应激增强、NF-κB的过度激活可能是导致晚期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尽管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复杂,目前普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内皮损伤导致的过度炎症反应性血管疾病。早期由于血管内皮损伤,内皮表面表达粘附分子———细胞间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ascula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VCAM-1),调节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粘附和向内皮下迁移,进入血管内膜,然后诱导一系列化学趋化分子的反应,促使单核细胞自身的迁移,参与并促发血管局部的炎症反应。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M-… 相似文献
11.
核因子-κB(NF-κB)是Sen和Baltimore等(1986)首先发现的一种能够与B细胞免疫球蛋白κ轻链基因的增强子-κB序列特异结合的核蛋白因子,与许多靶基因的转录启动有关,在细胞和生物体生长、分泌、细胞系定向等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核因子-κB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 (AS)及其并发症是人群致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AS被认为是一种动脉慢性炎症的病理过程。核因子 κB(NF κB)在其中起主要作用。1 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AS是一个以炎症反应和纤维细胞增殖为特征的慢性炎症过程。在AS的血管组织中发现大量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聚集 ,这些细胞释放白细胞黏附分子、细胞因子、生长因子 ,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泡沫细胞形成 ,导致AS斑块的形成。炎症在斑块破裂中起重要作用。大约 50 %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是因斑块不稳定破裂 ,继发血栓形成所致。研究发现 ,ACS病人血中巨噬细胞和T淋巴… 相似文献
14.
15.
16.
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因子对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脂多糖(LPS)刺激下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因子(IκBα)对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离体培养人中性粒细胞,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来普霉素B(LMB)干预组(B组)、LPS刺激组(C组)和LMB +LPS组(D组).各组分别在刺激后120 min ,用 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核、胞浆中IκBα含量,用NF-κBp65试剂盒检测细胞核NF-κB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凋亡百分比.结果 C组胞浆及胞核中IκBα含量较A组中明显减少,而NF-κB活性显著增加,中性粒细胞凋亡比例减少;D组胞核中IκBα含量较C组中明显增多, NF-κB活性明显抑制,中性粒细胞凋亡比例增加.结论 IκBα的核内聚集可抑制NF-κB活性,并促进炎症状态下中性粒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核转录因子-κB(NF-κB)是一种多功能转录因子,参与体内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凋亡调节和肿瘤形成等过程。三叶因子3(TFF3)作为胃肠黏膜的一个重要的黏膜保护因子,对维持其黏膜的完整性和促进肠黏膜损伤后重建和修复具有重要作用。在胃癌形成过程中TFF3和NF-κB可能相互影响、相互调节、共同发挥作用。TFF3和NF-κB对胃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可能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可为指导临床上胃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8.
核因子-κB抑制剂及其在肺部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因子-κB(NF-κB)是一个多功能核转录因子,能在基因转录水平调控多种炎症因子的表达,与肺部炎症疾病关系密切。人们研究发现体内外多种物质可抑制NF-κB的活性,这些NF-κB抑制剂通过不同的机制抑制其活化,从而阻断炎症因子的生成。探索新的NF-κB抑制剂,进一步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必将对炎症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9.
核因子-κB与阿尔茨海默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Sen和Baltimore〔1〕 即在B淋巴细胞中发现一种特异结合于免疫球蛋白κ轻链基因增强子上的核转录因子蛋白 ,因而命名为核因子 κB (nuclearfactorκB ,NF κB)。NF κB是机体细胞快速反应系统中关键的因子 ,随其功能变化可快速调节细胞的转录程序 ,使其能适应外界应激情况〔2〕 。NF κB本身和调节分子的复杂性使得NF κB可在不同的细胞中发挥不同的生理作用。 一、NF κB的功能与活化 1.NF κB的结构与活化 :现已证实多种细胞中均有NF κB ,其蛋白亚基主… 相似文献
20.
核因子-κB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炎症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核因子-κB又是调节免疫炎症相关基因的重要转录因子,众多研究提示,动脉粥样三化斑块的主要组成细胞为单核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甚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存在核因子-κB的激活,而单核细胞迁入内膜下间隙又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最早病变,而且引起冠心病的三大独立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在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时均有核因子-κB的激活增加,因此核因子-κB有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的始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