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在妇产科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概述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IGFs)包括IGF多肽(IGF-1、IGF-2)、两种IGF受体、6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1~6)以及一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酶。IGF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发挥其生物学效应,与IGFBP结合成无活性复合物存在,IGFBP具有延长循环水平的IGF、半衰期和稳定IGF血浓度的作用。IGFs中的IGF-1及IGFBP-1与妇产科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体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及其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MTT比色法观察IGFBP-1及与IGF-1预混后对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细胞株)生长影响。结果 IGFBP-1对内皮细胞ECV304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与剂量成正比;预混后各组IGF-1促细胞生长作用明显被抑制。结论 IGFBP-1既可以直接也可以通过调节IGF-1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受体( IGF-ⅡR)在病毒性心肌炎( VMC)小鼠心肌组织中的动态表达并探讨其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随机将120只雄性4周龄BALB/c小鼠分为两组:VMC组80只,对照组40只。 VMC组腹腔接种含柯萨奇B3病毒的DMEM液建立VMC模型,对照组接种等量不含病毒的DMEM液。于感染后第3、7、14、28天每组各取10只收集心脏标本,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心肌IGF-ⅡR蛋白表达水平,RT-PCR技术测定心肌IGF-ⅡR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析IGF-ⅡR的动态表达水平及其与心肌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VMC组小鼠感染病毒后第3天心肌组织中的IGF-ⅡR蛋白表达开始增多,第7天达到高峰。 VMC组小鼠心肌组织中IGF-ⅡR的蛋白表达水平在各个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GF-ⅡR蛋白表达水平与心肌病理学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IGF-ⅡR的表达上调可能在VMC小鼠心肌损伤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6例,根据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33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28例和临床期肾病组(CDN组)25例。检测IGF-1、IGF-BP3、UAER等指标,分析IGF-1、IGF-BP3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和病情轻重的关系。结果:CDN组血清IGF-1、IGF-BP3和UAER均明显高于SDM与EDN组(P <0.01),CDN组血清IGF-1、IGF-BP3和UAER亦均明显高于EDN组(P <0.01)。 IGF-1与肌酐、尿素氮、UAER和IGF-BP3均呈正相关关系(P <0.01),与年龄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无相关关系(P >0.05),而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关系(P <0.01)。结论: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相关性,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提取、鉴定及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表达.方法 通过RT-PCR获取小鼠骨骼肌IGF-1的cDNA,将该基因亚克隆入重组质粒p1 (pcDNA3.1-Nestin-EGFP)中,构建重组质粒p2 (pcDNA3.1-Nestin-EGFP- IGF-1),脂质体转染COS-7细胞,ELISA检测细胞培养基中IGF-1蛋白量.结果 克隆IGF-1基因cDNA与GenBank中该基因序列一致,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培养基中均含有IGF-1蛋白.结论 IGF-1基因成功构建到重组质粒p2中,且能在COS-7细胞中过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乳腺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浓度的临床意义.方法 前瞻性地收集了一组接受根治性手术的乳腺癌患者(n=121)及健康对照(n=50)外周血血清,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F-1和IGFBP-3浓度,比较两组人群平均水平的差异,并了解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IGF-1和IGFBP-3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01).乳腺癌患者中,血清IGF-1和IGFBP-3浓度与肿瘤直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正相关,IGFBP-3浓度的肿瘤组织雌激素受体阳性率负相关.结论 乳腺癌患者出现IGF-1信号转导通路上调,且该信号通络与肿瘤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脑内过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4,IGFBP-4)的转基因小鼠,以研究IGFBP-4对脑发育的作用。方法构建神经元特异性启动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β链(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βchain,PDGF-β)驱动的IGFBP-4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构建转基因小鼠。用PCR法检测小鼠子代基因组IGFBP-4 c DNA的整合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IGFBP-4在脑内的表达丰度和分布,比较野生型和转基因小鼠的体质量和脑质量的改变。结果外源IGFBP-4 c DNA稳定整合于转基因小鼠基因组,IGFBP-4蛋白在成年小鼠脑内表达水平升高了267%,脑区IGFBP-4蛋白分布符合PDGF-β启动子驱动的蛋白表达特征,与野生型小鼠IGFBP-4部位相似。转基因小鼠体质量未见明显改变,整脑质量增加了8.4%(P<0.05),其中脑干增加了16.5%(P<0.05),其余脑区改变不明显。结论外源IGFBP-4转基因在小鼠基因组中得到整合并能稳定遗传和表达,并影响了部分脑区的发育,为脑发育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水平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并探讨2者与肿瘤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27例化疗有效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及20例化疗无效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IGF-1、IGFBP-3水平,并选择4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化疗有效组及无效组化疗前血IGF-1、IGFBP-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2个指标化疗后水平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效组与无效组化疗后2个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IGF-1、IGFBP-3水平与消化道肿瘤化疗疗效有关,可作为预测化疗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1年9月就诊于我院明确诊断为HSP的患儿44例,另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正常的儿童26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IGF-Ⅰ及IGFBP-3、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gA、IgG及IgM)水平,尿常规、便常规,计算IgA/C3。结果 HSP组较对照组血清IGF-Ⅰ、IGFBP-3、WBC、PLT、FIB、CRP、ESR、C3、C4、IgA、IgG、IgM水平及IgA/C3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蛋白尿组较不伴蛋白尿组HSP患儿血清IGF-Ⅰ、IGFBP-3水平均升高,CRP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血尿组较不伴血尿组HSP患儿血清IGF-Ⅰ、IGFBP-3、ESR水平及IgA/C3均升高,CRP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大便潜血阳性组较不伴大便潜血阳性组HSP患儿血清IGFBP-3、WBC、PLT、FIB、ESR、IgA、IgM水平及IgA/C3均升高,CRP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患儿血清IGF-Ⅰ、IG-FBP-3水平与尿蛋白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41和0.212,P<0.05)。结论 HSP患儿血清中IGF-Ⅰ和IGFBP-3水平升高,IGF-Ⅰ和IGFBP-3水平可能将作为HSP累及肾脏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前后心功能、血清肌钙蛋白(CTnI)浓度的变化和临床疗效。方法:将VM患儿63例随机分为HBO组和对照组,在相同综合治疗条件下,HBO组给予高压氧治疗;采用血清CTnI、心功能测定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血清CTnI测定值两组均显著降低,且HBO组优于对照组;心功能各项指标恢复HBO组也优于对照组;HBO组32例中治愈25例(78.12%),好转5例(15.63%),无效2例(6.25%),对照组31例中治愈17例(54.84%),好转8例(25.81%),无效6例(19.35%),两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VM能明显提高临床治愈率,促进心功能和CTnI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脏组织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mRNA表达及生黄合剂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选用体重16~18g的雄性Balb/c小鼠200只,腹腔接种柯萨奇病毒B组3型(CVB3)建立VMC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生黄合剂治疗组、生脉饮组、抗病毒口服液组、病毒对照组。药物治疗组均灌胃给药,0.2ml/10g,2次/d。给药10d后,取小鼠心脏组织应用RT-PCR对IL-2、IL-4 mRNA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应用生黄合剂治疗VMC后,可显著抑制IL-2 mRNA,促进IL-4 mRNA表达。结论:生黄合剂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IL-2、IL-4 mRNA表达来发挥其对VMC有益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小鼠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心肌收缩力的改变及芪芩Ⅰ号对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小鼠柯萨奇B3(CVB3)病毒性心肌炎(VMC)急性期心肌收缩力的改变、采用并观察芪芩Ⅰ号(Qiqin Ⅰ)对CVB3-VMC小鼠心脏泵功能的改善。方法:采用BALB/C鼠建立CVB3病毒性心肌炎的动物模型,分为治疗组、病毒组和正常组,观察对比各组病变小鼠的一般情况、心脏收缩力指标LVP和LVdp/dtmax变化、光镜下病理积分及电镜下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病毒组笫5、7天LVP和LVdp/dtmax两指标均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O.01)。治疗组至笫7天两指标均开始下降,低于正常组;与病毒组相比较,其LVP在笫5、7天升高(P〈0.05),LVdp/dtmax在各时间点均有增高(P〈0.01)。光镜下治疗组的心肌病理积分在第3~7天均低于病毒组(P〈0.01)。电镜下可见病毒组小鼠心肌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断裂,肌丝溶解,肌浆网扩张,并在其中发现有病毒样颗粒;治疗组病变程度轻。结论:在急性期CVB3-VMC小鼠的心肌收缩力明显下降,与病毒直接损伤心肌,线粒体受损、大量心肌炎症坏死有关。芪芩Ⅰ号能明显减轻心肌的病理损害,提高CVB3-VMC小鼠的心肌收缩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鼠柯萨奇B3(CVB3)病毒性心肌炎(VM C)急性期心肌收缩力的改变、采用并观察芪芩Ⅰ号(Q iq inⅠ)对CVB3-VM C小鼠心脏泵功能的改善。方法:采用BALB/C鼠建立CVB3病毒性心肌炎的动物模型,分为治疗组、病毒组和正常组,观察对比各组病变小鼠的一般情况、心脏收缩力指标LVP和LV dp/dtm ax变化、光镜下病理积分及电镜下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病毒组第5、7天LVP和LV dp/dtm ax两指标均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至第7天两指标均开始下降,低于正常组;与病毒组相比较,其LVP在第5、7天升高(P<0.05),LV dp/dtm ax在各时间点均有增高(P<0.01)。光镜下治疗组的心肌病理积分在第3~7天均低于病毒组(P<0.01)。电镜下可见病毒组小鼠心肌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断裂,肌丝溶解,肌浆网扩张,并在其中发现有病毒样颗粒;治疗组病变程度轻。结论:在急性期CVB3-VM C小鼠的心肌收缩力明显下降,与病毒直接损伤心肌,线粒体受损、大量心肌炎症坏死有关。芪芩Ⅰ号能明显减轻心肌的病理损害,提高CVB3-VM C小鼠的心肌收缩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在病毒性心肌炎小鼠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用近交系4~6周龄雄性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心肌炎组、治疗组。于病毒接种后第8、15、21天分别采血后处死小鼠并留取心脏标本。分别采用RT-PCR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MT1-MMP的mRNA及蛋白表达,光镜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心肌炎组和治疗组各时间点心肌细胞MT1-MMP的mRNA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第15、21天明显低于心肌炎组(P<0.05或0.01);心肌炎组和治疗组各时间点心肌细胞MT1-MMP免疫组化染色呈强阳性表达,空白对照组呈弱阳性。与心肌炎组比较,治疗组心肌细胞MT1-MMP表达在第15、21天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MT1-MMP可能参与了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发病,中药三七总皂甙可能通过降低MT1-MMP的表达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其机理。方法:320只5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8组,感染组腹腔接种柯萨奇B3病毒(CVB3)制成心肌炎动物模型,在接种病毒后3、7 d分别腹腔注射IVIG(500 mg/kg.d-1)5 d和10 d,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与心肌病理组织学积分和病毒滴度进行相关分析,并与中药黄芪疗效对比。结果:静注免疫球蛋白治疗组小鼠心肌内病毒滴度、心肌病理积分和心肌细胞凋亡率与坏死率明显低于病毒对照组和黄芪治疗组,以早期(感染后3 d)长程(10 d)治疗组效果最好。结论:静注免疫球蛋白通过抑制柯萨奇B3病毒,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对病毒性心肌炎发挥疗效,其疗效高于传统中药黄芪。 相似文献
17.
1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一种具有促进物质代谢和细胞分裂等功能的细胞增殖调控因子,主要由肝脏产生,通过自分泌和(或)旁分泌的方式发挥作用。IGF-1参与了正常细胞增殖、凋亡以及器官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且与肿瘤的形成、发展、侵入和转移密切相关。近年来有研究表明,IGF-1与其受体(IGF-1R)在甲状腺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故可能成为临床治疗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骨量异常患者体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此类患者骨密度变化的关系以及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病情稳定的骨量异常的慢性肾脏病患者20例进行观察,另择骨量正常患者10例为对照组,分别进行骨密度、骨代谢及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骨量异常组与对照组相比,血IGF-1及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显著降低(P<0.01),Ⅰ型胶原C末端肽(CTX)水平升高(P<0.05),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素(PTH)、AK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血IGF-1与骨密度值及血PINP正相关,与CTX负相关,与血PTH、AKP、血钙、血磷间无相关性.结论 血IGF-1不仅可反应骨转换水平高低,而且与慢性肾脏病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IO)患者骨密度值的变化相平行,在GIO早期诊治和严重程度的判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factorl,IGF-1)及其受体(IGF-1R)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探讨异常瘢痕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标本,RT-PCR检测不同组织中IGF-1、IGF-1R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T—PCR显示瘢痕疙瘩中IGF-1R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差异有显著性(P=0.027〈0.05);IGF-1R在增生性瘢痕中表达为弱阳性,与正常皮肤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894〉0.05)。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IGF-1明显高于瘢痕周围正常皮肤,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IGF-1及IGF-1R在病理性瘢痕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