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目的观察艾灸神阙穴对寒凝血瘀型痛经大鼠扭体反应及子宫组织瞬时受体电位辣椒素亚型1(TRPV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神阙穴肥大细胞发挥的功能。方法将5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艾灸组、色甘酸钠+模型组、色甘酸钠+艾灸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均构建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造模后给予相应治疗。观察评估各组大鼠扭体反应,并采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q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TRPV1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艾灸神阙穴对寒凝血瘀痛经大鼠具有明显镇痛疗效;神阙穴皮下注射色甘酸钠具有一定镇痛作用;模型组大鼠子宫TRPV1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1);艾灸可下调痛经大鼠子宫TRPV1高表达(P<0.01)而达到镇痛疗效;色甘酸钠阻断神阙穴肥大细胞使艾灸镇痛效应及对子宫TRPV1表达的调节作用不同程度地削弱。结论艾灸神阙穴通过下调痛经大鼠子宫TRPV1高表达而达到治疗作用;神阙穴区MC在此效应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基于肥大细胞/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调控功能性消化不良(FD)内脏高敏感,探讨电针“足三里”对FD的干预机制。方法:新生10 d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酮替芬组、足三里组,每组15只。采用碘乙酰胺联合夹鼠尾法制备FD大鼠模型。酮替芬组予腹腔注射酮替芬,1 mg·kg-1·d-1,注射14 d;足三里组予电针双侧“足三里”穴,1次/d,连续14 d。采用胃内球囊容积/压力(mL/mm Hg)的变化、腹部撤退反射(AWR)评分作为大鼠内脏高敏感评价指标;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胃黏膜肥大细胞数量及脱颗粒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胃组织TRPV1的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胃组织TRPV1和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胃组织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胃内球囊压力在50、60、70 mm Hg时胃内球囊容积/压力降低(P<0.01),胃内球囊压力为40、50、60、70 mm Hg时AWR评分升高(P<0.05,P&... 相似文献
4.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9)
目的:观察PAR4、TRPV1在电针缓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内脏痛敏中的作用,探讨针刺缓解大鼠内脏痛敏的可能机制。方法:将SPF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大肠俞组、电针上巨虚组,每组8只,采用乙酸灌肠法复制IBS内脏痛敏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治疗,每天1次,连续7 d。在电针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粪便性状并根据粪便性状分级进行粪便性状的评分,检测粪便含水量和引起腹部回缩反射的最小容量阈值,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PAR4、TRPV1蛋白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粪便性状评分和粪便含水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1,P<0.01),电针大肠俞组、电针上巨虚组大鼠粪便性状评分(P<0.01,P<0.01)和粪便含水量降低(P<0.05,P<0.05)。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引起大鼠腹部回缩反射的容量阈值明显降低(P<0.01),电针大肠俞和电针上巨虚后引起大鼠腹部回缩反射的容量阈值显著增加(P<0.01,P<0.01);模型组结肠组织PAR4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上巨虚组结肠组织PAR4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结肠组织TRPV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大肠俞组、电针上巨虚组结肠组织TRPV1蛋白表达水平有下降的趋势。结论:电针可以有效缓解IBS内脏痛敏,其机制可能和调控IBS内脏痛敏大鼠结肠PAR4、TRPV1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围绕体表神经性瞬时电位感受器香草酸亚型1(Neuronal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n TRPV1)研究温和灸皮肤启动机制和对内脏痛模型的镇痛效果。方法:野生型C57BL/6小鼠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于8周龄时予130μg/m L硝基苯磺酸灌肠(Three 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诱导慢性内脏痛模型小鼠。12周龄时,温和灸组(Moxibustion,Mox)和假温和灸组(Sham Mox)的小鼠足三里穴区接受温和灸刺激,Mox的穴区皮肤温度控制在(45±1)℃,而Sham Mox控制在(37±1)℃。借用腹部撤回反射评分(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作为疼痛主要观察指标。使用神经纤维素蛋白(Protein Gene Product 9.5,PGP9.5)和TRPV1免疫荧光双标,观察艾灸对于n TRPV1的影响。同时使用TRPV1阻断剂——辣椒平(Capsazepine,CPZ),分别以高、低剂量阻断体表TRPV1,观察Mox的镇痛和体表n TRPV1的表达。另外,又分别使用坐骨神经结扎和树脂毒素(Resiniferatoxin,RTX)阻断皮下n TRPV1,研究Mox的镇痛和体表n TRPV1表达。结果:相对于Sham Mox,Mox显著改善了内脏痛模型小鼠的AWR评分(P0.05)和促进n TRPV1的表达量增加。使用CPZ阻断后,Mox未能引起AWR的改善,但低剂量的CPZ无法抑制Mox引起的n TRPV1的增多。而使用n TRPV1阻断方式后,发现体表的n TRPV1显著减少。Mox不能有效的发挥镇痛效果,而且不能促进n TRPV1的增多。结论:温和灸可能通过影响体表n TRPV1的方式,对内脏痛模型发挥相应的镇痛效果,阻断n TRPV1之后,温和灸镇痛效果消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和灸对慢性内脏痛敏(Chronic Visceral Hyperalgesia,CVH)模型大鼠行为学及结肠组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2型受体(Corticotrophin Releasing Factor Receptor 2,CRFR2)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乳鼠结直肠扩张(Colorectal Distention,CRD)刺激建立CVH大鼠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选取双侧天枢、上巨虚穴分别进行温和灸及假灸干预,1次/d,连续7 d。全部干预结束后,以腹部撤回反射(Abdominal Withdrawl Reflex,AWR)评分作为检测大鼠内脏痛敏的行为学指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观察结肠组织CRFR2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在不同强度的CRD刺激下,与正常组相比,模型大鼠AWR评分升高(P0.01)。温和灸组干预后,大鼠AWR评分下降(P0.01)。模型组大鼠CRFR2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组(P0.01),温和灸干预后,CRFR2蛋白及其mRNA表达进一步升高(P0.01)。假灸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温和灸有效缓解CVH模型大鼠内脏痛敏状态,与其升高结肠组织CRFR2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7,(11)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艾灸热刺激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背根神经节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m RNA表达的影响,验证艾灸调脂疗效与激活TRPV1相关。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制作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38℃艾灸组和45℃艾灸组,每组15只。38℃艾灸组和45℃艾灸组均取"神阙"和双侧"足三里",每穴艾灸10 min/次,隔日1次,连续4周。干预结束后取血,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取背根神经节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RPV1 m 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血脂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调整,45℃艾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45℃艾灸组与38℃艾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5℃艾灸组较其他3组背根神经节TRPV1 m RNA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艾灸调脂疗效与艾灸激活TRPV1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电针(EA)缓解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慢性内脏痛敏基础上,观察电针处理对IBS模型大鼠延髓头端腹内侧核(RVM)N-甲基-D-门冬氨酸1型(NMDA-R1)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新生9 d SD幼鼠分为两组,第一组通过结直肠机械扩张刺激制作IBS慢性内脏痛敏模型,持续两星期;另一组仅轻柔肛周皮肤作为对照。饲养至6~8星期后,分别观察两组大鼠由结直肠扩张(CRD)诱发的腹部撤回反射(AWR)评分和痛阈压力值(PTP)变化。继而随机将IBS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M)、模型加电针组(EA)和模型加假电针组(SEA)。模型组不做任何治疗,电针组穴位取双侧"足三里"和"上巨虚",连续隔日治疗4次,假电针不通电,余与电针组同。治疗结束后,取材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大鼠RVM中NMDA-R1受体表达变化。结果成年IBS大鼠AWR评分明显升高(P〈0.01),PTP值明显降低(P〈0.01);电针可以明显降低AWR评分(P〈0.05),并使PTP值明显升高(P〈0.01);假电针则没有此作用。IBS大鼠RVM中NMDA-R1受体阳性神经元数目和积分光密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大鼠(P〈0.05);而电针可使其表达明显降低(P〈0.05);假电针则没有这样的作用。结论电针对IBS大鼠的慢性内脏痛敏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脑内RVM中NMDA-R1受体表达来发挥的。 相似文献
9.
电针“足三里”穴对内脏痛大鼠延髓内脏带内c-fos和GFAP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电针对内脏痛大鼠模型疼痛行为学方面的影响以及延髓内脏带中即刻早期基因c-fos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在针刺镇痛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内脏痛组、电针组和电针后内脏痛组,每组8只。将0·6%乙酸(V/V,10mL/kg)注射入大鼠腹腔内造成内脏痛模型。电针取双侧“足三里”穴,断续波,频率50Hz,强度2~5V,持续30min。观察并计算各组动物的疼痛指数(visceral painindex,VPI)后处死动物,延髓切片进行抗Fos蛋白或抗GFAP单一或双重标记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记数c-fos和GFAP在中枢延髓内脏带内的表达。结果:内脏痛组和电针后内脏痛组出现典型的扭体反应,其中内脏痛组更明显,而空白对照组和电针组大鼠行为学无变化。各组c-fos阳性神经元、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表达主要位于延髓内脏带内孤束核、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除了空白对照组,内脏痛组、电针组和电针后内脏痛组中c-fos和GFAP表达明显增高;3组之间比较,c-fos和GFAP表达内脏痛组最高,电针后内脏痛组其次,电针组最低(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对内脏痛模型大鼠的疼痛具有良性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延髓内脏带内免疫阳性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电针、热灸样刺激后三里穴对小鼠痛阈的影响及其感受器受体机制。方法:清洁级小鼠20只,分为香草酸瞬时受体亚型1基因敲除(TRPV 1-/-)组和C 57BL/6同源野生型对照组,每组10只。在后三里穴进行电针(强度分别为0.3mA、1.0mA或3.0mA,持续20min)或热灸样刺激(强度分别为38℃、43℃或46℃,持续10min)干预,在电针和热灸样刺激干预结束即刻测量小鼠同位和异位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并在0.3mA、3.0mA电针和38℃、46℃热灸样刺激结束5min后再次测量小鼠同位和异位痛阈。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TRPV 1-/-组的基础热痛阈显著升高(P<0.001)。②1.0mA、3.0mA电针和43℃、46℃热灸样刺激干预均可引起C 57BL/6小鼠同位和异位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显著升高(P<0.05,P<0.01,P<0.001),而0.3mA电针和38℃热灸样刺激干预仅能引起C 57BL/6小鼠同位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显著升高(P<0.05,P<0.01)。3.0mA电针可显著提高TRPV 1-/-小鼠同位和异位的痛阈(P<0.05,P<0.01)。1.0mA电针可显著提高TRPV 1-/-小鼠同位痛阈和异位机械痛阈(P<0.05,P<0.01)。0.3mA电针和43℃、46℃热灸样刺激干预仅能引起TRPV 1-/-小鼠同位痛阈的显著升高(P<0.05,P<0.01),而38℃热灸样刺激仅可引起TRPV 1-/-小鼠同位机械痛阈的升高(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电针或热灸样刺激预处理对TRPV 1-/-组小鼠痛阈的升高效应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④电针或热灸样刺激干预结束5min后,两组小鼠痛阈基本恢复至干预前水平。结论:电针和热灸样刺激均可对痛阈有一定的升高效应,说明电针和热灸样刺激具有预防性抗痛效应,而且TRPV 1参与了这一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50nm激光和艾灸预处理对内脏牵拉痛大鼠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A组)、内脏牵拉痛组(B组)、650nm激光预处理组(C组)、艾灸预处理组(D组),A组仅做假手术,B组做内脏牵拉痛模型,A、B两组均不做其他处理;C组采用650nm激光照射"足三里"预处理后即刻做内脏牵拉痛模型,D组采用艾灸"足三里"预处理后即刻做内脏牵拉痛模型。检测疼痛积分、收缩压的变化,并运用生化比色、放射免疫法、免疫组化法,检测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P物质(SP)、亮氨酸-脑啡肽(LEK)的含量和c-Fos蛋白及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指数。结果:B组与A相比较,疼痛积分、收缩压、AChE活性、SP阳性表达物、c-Fos蛋白、GFAP阳性指数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B组比较,C组和D组疼痛积分、AChE活性、SP阳性表达物、c-Fos蛋白、GFAP阳性指数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与B组相比,LEK含量升高,收缩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650nm激光和艾灸预处理方法均对内脏牵拉痛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低AChE活性、SP含量,提高LEK的活性,下调c-Fos蛋白和GFA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mTOR-4E-BP1/S6RP信号通路角度,探讨隔药灸治疗慢性炎性内脏痛的中枢机制。方法:将雄性SD (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mTOR抑制剂组。采用TNBS合50%乙醇灌肠的方法制备CIVP大鼠模型。隔药灸组采用隔附子饼灸“天枢”(双侧)“气海”;mTOR抑制剂组在L5~L6间鞘内注射雷帕霉素。采用腹壁撤回反射评分(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 AWR评分)观察各组大鼠痛行为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RT-q 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脊髓mTOR、4E-BP1、S6RP磷酸化蛋白及m 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WR评分在各个压力梯度下均明显升高(均P<0.01);脊髓mTOR、4EBP1、S6RP磷酸化蛋白及m RNA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隔药灸组及mTOR抑制剂组大鼠经干预治疗后,AWR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P<0.05);脊髓mTOR、4EBP1、S6RP磷酸化蛋白及m RNA表达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查吴茱萸汤减轻福尔马林诱导的内脏痛模型小鼠的疼痛作用机制。方法 4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吴茱萸汤低剂量组、吴茱萸汤中剂量组和吴茱萸汤高剂量组。吴茱萸汤各剂量组分别灌以吴茱萸汤水煎液[3.12、6.24、12.48 g/(kg·d)],共4天。第4天,吴茱萸汤各剂量组灌胃后2小时,以瞬时感受器电位锚蛋白-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ankyrin 1,TRPA1)激动剂10%福尔马林,10μL/只灌肠,在福尔马林诱导的急性内脏痛模型小鼠上,观察吴茱萸汤干预后的疼痛行为变化和运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吴茱萸汤干预后的小鼠结肠组织中TRPA1的表达变化。结果 HE染色显示吴茱萸汤各剂量组干预均可使小鼠结肠中肌层、黏膜层坏死减轻,炎性浸润减少,受损的隐窝修复;行为学实验观察吴茱萸汤高、中、低剂量预处理4天后与模型组对比,小鼠疼痛行为频次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化实验,吴茱萸汤高、中、低剂量预处理后,与模型组对比,肌层的TRPA1阳性表达明显下调(P0.05);蛋白条带密度分析提示,吴茱萸汤高、中剂量预处理后能使小鼠结肠组织中TRPA1表达下调,与模型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热敏通道TRPA1是吴茱萸汤发挥止痛作用,尤其是缓解内脏痛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为指标,观察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 1)是否参与了艾灸启动穴位局部免疫炎性反应的过程。方法:将C 57BL/6J和TRPV1~(-/-)小鼠分别随机分为空白组、30min艾灸组、72h艾灸组,每组5只。各艾灸组均艾灸足三里,艾灸温度控制在(46±1)℃,通过HE染色观察局部皮肤的形态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法观察局部皮肤TNF-α阳性细胞的数量。结果:与C 57BL/6J空白组小鼠比较,30min艾灸组表皮TNF-α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30min艾灸组、72h艾灸组真皮TNF-α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30 min艾灸组真皮TNF-α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72h艾灸组(P0.01)。与TRPV1~(-/-)空白组小鼠比较,30min艾灸组表皮TNF-α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30min艾灸组、72h艾灸组真皮TNF-α阳性细胞数明显增高(P0.01);30 min艾灸组小鼠表皮、真皮TNF-α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72h艾灸组(P0.01)。结论:艾灸启动穴位局部免疫炎性反应可能不依赖于TRPV 1通道。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电生理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和动物行为学实验观察芫花对热敏通道瞬时变体电位香草素受体1(TRPV1)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电生理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不同浓度中药芫花的75%乙醇提取物对瞬染人源TRPV1的HEK293细胞(h TRPV1/HEK293细胞)诱导产生的跨膜电流,运用TRPV1特异性拮抗剂辣椒平,观察其是否可以抑制中药芫花诱导产生的跨膜电流;行为学检测使用雄性C57BL/6小鼠30只,将其分为空白组6只,芫花高剂量组6只,芫花中剂量组6只和芫花低剂量组6只,布洛芬组6只。芫花治疗组以低、中、高(0. 195,0. 39,0. 78 g·kg~(-1)·d~(-1)) 3个剂量进行灌胃,1 h后,观察在(0±2)℃冷板和(55±1)℃热板中小鼠冷痛、热痛行为潜伏期的变化。结果:全细胞膜片钳实验显示在h TRPV1/HEK293细胞上芫花75%乙醇提取物可以激活TRPV1通道产生明显的跨膜电流,该跨膜电流与TRPV1激动剂辣椒素诱发的电流在电流密度和电流-电压关系各方面均类似;量效实验显示,与细胞外液对比,10 g·L~(-1)芫花醇提物能够激活h TRPV1/HEK293细胞诱导其产生明显的跨膜电流(P 0. 01)。10 g·L~(-1)芫花醇提物产生的跨膜电流 3 g·L~(-1)(P 0. 01)。TRPV1特异性拮抗剂辣椒平可以完全抑制10 g·L~(-1)芫花醇提物诱导产生的跨膜电流;小鼠冷热板实验中,芫花延长小鼠的冷痛和热痛行为潜伏期,与剂量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冷板实验中,与空白组小鼠比较,芫花中剂量组小鼠冷痛行为潜伏期延长(P 0. 01),与空白组比较,芫花高剂量组冷痛时间也显著延长(P 0. 01),布洛芬组小鼠冷痛行为潜伏期较空白组延长(P 0. 01)。在热板实验中,与空白组比较,芫花高剂量组热痛行为潜伏期显著延长(P 0. 01),布洛芬组的热痛行为潜伏期明显延长(P 0. 05)。结论:芫花的75%乙醇提物中含有TRPV1的激动剂,芫花所具备的温性、止痛和抗炎功效可能是热敏通道TRPV1活化后产生的系列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比较4种典型寒、热药性中药对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体温的干预影响以及温度敏感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TRPs)蛋白的调节作用。方法:背部皮下注射酵母混悬液建立大鼠发热模型,108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黄组、黄连组、吴茱萸组和高良姜组,分别于造模后第4,8,12 h取下丘脑和背根神经节,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下丘脑和背根神经节中温度敏感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蛋白TRPV1和TRPM8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注射酵母后模型组大鼠体温明显上升,8 h达到高峰期(P<0.01);下丘脑和背根神经节中TRPV1水平显著升高,TRPM8水平则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大黄和黄连可显著降低酵母引起的大鼠体温升高,下调下丘脑和背根神经节中TRPV1水平,上调TRPM8水平(P<0.05或P<0.01);吴茱萸和高良姜对发热大鼠的体温和TRPs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寒性中药大黄和黄连能降低酵母致热大鼠的体温,其作用可能与其对下丘脑和背根神经节中TRPV1和TRPM8的有效调节有关;热性中药吴茱萸和高良姜无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低浓度肠安Ⅰ号制作的安慰剂对番泻叶灌胃联合传统束缚应激诱导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番泻叶灌胃联合传统束缚应激诱导腹泻型IBS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8组:正常组、模型组、肠安Ⅰ号高、中、低剂量组、含有低浓度(5%、10%)肠安Ⅰ号的安慰剂两组和阳性药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在20、40、60、80mmHg下行直肠扩张,采用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测定各组大鼠在20、40、60、80mmHg直结肠扩张压力下疼痛反应,观察本安慰剂对IBS大鼠内脏高敏感的影响。结果番泻叶灌胃联合传统束缚应激诱导腹泻型IBS大鼠模型在造模后第1天各实验组和用药结束后模型组明显增高(P〈0.05),显示造模成功。中药对照药肠安Ⅰ号能降低IBS大鼠内脏敏感性的AWR评分(P〈0.05,P〈0.01),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安慰剂组不能降低其AWR评分(P〉0.05)。结论肠安Ⅰ号高、中、低剂量组对番泻叶灌胃+传统束缚应激诱导腹泻型IBS大鼠的内脏高敏感性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含有低浓度肠安Ⅰ号制作的安慰剂对IBS大鼠的内脏高敏感则没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肠吉泰对内脏高敏感模型大鼠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新生SD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肠吉泰组,每组10只.参照Alchaer直肠醋酸刺激法建立IBS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造模期间阳性对照组大鼠给予腹腔注射Capsazepine,其余各组除空白组外均给予相同体积的溶剂腹腔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艾灸对克罗恩病(CD)大鼠结肠黏膜MCP—1和IL-8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对CD大鼠结肠黏膜免疫功能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国际公认的MorriS方法制备CD大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隔药灸组、温和灸组、烟条灸组和热水灸组,均选取天枢(双侧)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结肠黏膜组织IL-8、MCP-1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MCP-1和IL-8蛋白表达阳性目标总面积和积分光密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隔药灸和温和灸治疗后,CD大鼠结肠黏膜组织MCP-1和IL-8蛋白表达阳性目标总面积和积分光密度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隔药灸和温和灸能够下调CD大鼠结肠黏膜MCP-1和IL-8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艾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及下丘脑辣椒素受体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麦粒灸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及下丘脑辣椒素受体1(VR1)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学方法加局部刺激制备实验性UC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并与正常组作对照,治疗组施以麦粒灸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结肠及下丘脑VR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及下丘脑VR1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结肠及下丘脑VR1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实验性UC模型大鼠结肠及下丘脑VR1增加,麦粒灸可以降低UC大鼠结肠及下丘脑VR1的表达。 相似文献